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閩國霸業》第78章、羊苴咩城
  草色山林綠,風卷萬裡雲,勒馬回首佇,繁華如夕陽。

  南中,羊苴咩城頭,旌旗林立,刀光劍影,士兵們緊張地來往奔走,百姓們跟是惶惶不可終日。前線的敗報一個緊接一個,一個慘過一個。最不能容忍的是,大理國重鎮,固若金湯的昆明城,竟然是不戰而棄的。大理王段思聰在宮內大發脾氣,拿著奏折軍報就破口大罵,可一上朝,見了趾高氣揚的高季成,卻是一言不敢發。隻好吞下這個啞巴虧,不用說國中兵權都在高季成手中,就是這羊苴咩城內,也沒幾個兵是聽他大理王的。

  於是,拿前來代閩王勸降的大理降臣撒氣,不由分說,就給拖出去斬了。高季成見識過閩軍兵威的,知道兵勢難當,本是有心留條後路的,反正給姓段做臣子,還是給姓王的做臣子都一樣。哪知道,他緊趕慢趕也沒大理王手疾眼快,手起刀落就把使者給喀嚓了。也怪這個降臣運氣不好,偏在高季成到城外點兵的時候來,城裡一時沒找到主事的人,隻好到王宮中去了,這才有那麽一刀。

  這下,只有硬拚了。

  不過,羊苴咩城的形勢卻大大地不利於大理方面。當時的大理國雖然曲靖慘敗,但殘余的軍事力量並不薄弱,但為了削弱王室段氏勢力,控制國政,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國軍隊的精銳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則著力發展自己的地方武裝,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當薄弱。

  與閩王匯合後,閩國主力大軍以植廷曉的鷹揚軍為先鋒一路直下,長驅直入,進軍大理城的天險龍首關,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隨後,虎大威率領驃騎軍為主的西路軍也渡江到麗江縣塔城、巨甸、石鼓。林仁肇率領武平軍為主的東路軍過金沙江到達楚雄、姚安。這樣,三路大軍對大理城形成包圍之勢。大理國內各族的貴族分子紛紛降閩。

  可這羊苴咩城兵雖不多,但依舊險峻,後面有點蒼山,前面有洱海,號稱天險。大理軍在高季成的統率下,親自把手龍首關,不破龍首關,閩軍是休想進大理城半步。

  然而,閩王王繼汐是何等樣人,唐軍敗於此城下的教訓,讓他深為警惕,還沒進入大理國境,就派錢妃的影劍閣武士把大理的城防布局查探清楚,費盡心血與將軍謀士們研究對策。原本是紙上談兵,如今兵臨城下,就看到底誰對誰錯了。

  王繼汐無意久拖,決心速戰速決,可惜雨季的南中,火藥染了濕氣,排不上用場,如果不能用智取,那就只能拿命填了,這實實在在不是他所樂見了。

  龍首關分上關和下關,清晨時分,守在龍首關上的大理守軍睡眼惺忪,困意未去的時候,閩軍就如蝗蟲一般擁了上來,虎大威領兵猛攻上關,林仁肇則向下關殺去,兩軍成犄角之勢夾攻龍首關的大理守軍。一時驚天動地,聲勢猛烈,大理軍不敢怠慢,趕忙抖擻精神應戰,將城頭準備好的滾木礌石一起丟下,更不用說箭雨如注,殺傷力也不同凡響。閩軍以新降的交趾湘西土兵為前鋒,往死裡猛攻,一時血肉模糊,血雨腥風。閩軍雖然傷亡大,卻死死不肯退,大理軍更加不敢退,因為已經退無可退了。

  “可惡,為什麽還沒動靜。”眼看一個個士兵在箭雨中倒下,雖然不是老兵宿將,可到底是手底下的士兵,王繼汐怎麽能不心疼,眼睛瞪著血絲通紅,手心都攥出冷汗了。

  “這羊苴咩城本就險固,首龍關更是天險,要是這麽硬拚,很難成功,就是成功了,

怕也是要血流成河了。”南宮灝歎息道。  “本王明白,所以讓植廷曉去點蒼山的,我相信,他一定會成功。我軍已經把大理軍牢牢吸引,不,是釘在關頭上了。”王繼汐此刻已然把所有的堵住都壓在了植廷曉和他善於穿山越嶺的廣西兵身上了,希望他們能如軍號鷹揚一樣,飛越點蒼。

  王繼汐心急,植廷曉的心更急,派精乾的武士為前鋒,繞道蒼山西坡,由西向東翻越蒼山。山嶺險峻,毒蟲猛獸,時時都威脅著這支數萬人的大軍上。有一些士兵真的就一失足,墜入懸崖,永遠地死在蒼山之上,但廣西兵的矯健勇猛還是迫使蠻狠的山神無奈地躬下身。

  “大王,您看。”陣前,目光敏銳的南宮灝伸手指向點蒼山。王繼汐順著手指望去,不覺眼前一亮,興奮地喊道:“是,是他們!是鷹揚軍的旗幟。”

  果然,點蒼山頂上出現了最終完成使命,存活下來的鷹揚軍軍士,大旗在陽光下迎風飄揚,黑色雄鷹分外犀利。植廷曉在蒼山上將部隊收攏後組成一支奇兵,軍旗招展,鼓號齊鳴,由山頂直衝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國君臣被這種“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氣勢所逼,龍首關上的守軍心膽俱裂,再也無心戀戰,關城頃刻如決堤一般,被閩軍的衝出無數道缺口。破關後,閩軍佔領大嫠後,沿蒼山山麓小道,很快直抵羊苴咩城中與鷹揚軍匯合。而在城中,植廷曉身先士卒,策馬渡河,將士在他的後面跟隨,有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高季成不知背後虛實,陣勢潰亂,兵敗被俘,羊苴咩城終為閩軍攻克。此次戰役,是自南詔統一洱海地區以來,外部軍事力量第一次攻入羊苴咩城,南詔大理國城防體系被閩軍鐵騎踏破。

  “為什麽城破了,城了還有這麽多喊殺聲?”閩王王繼汐策馬帶兵入城,沒有聽到如往常一樣的戰後漸漸平息的喊殺聲,反而更加熾烈。

  “羊苴咩城到底不是漢地,不知漢軍風紀。大理軍攻城破寨後,大多屠城劫財。當地兵民擔心我軍也會如此,才會拚命抵抗。但抵抗已失去組織,很快就能鎮壓下去。”熟悉西南邊情的嶺南名將鷹揚將軍植廷曉解釋道。

  “這怎麽行。本王要的是一座完整繁華的羊苴咩城,不是血流成河的死城。”

  王繼汐轉身命令身邊的南宮灝裂帛為旗, 上寫止殺,分頭號令各街巷,於是軍民安定。南宮灝還搜集了大理的圖書檔冊。閩兵在王宮中發現了已經上吊殉國的大理王段思聰。

  “君王死社稷!壯懷激烈。可惜身不逢時。”雖然一直是個虛君,但國破之後,仍能有這樣的骨氣。王繼汐也由衷地感佩,在屍體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閩王這一鞠,在場的閩軍將士也不敢不鞠躬。看到閩王如此禮遇先王,城中的大理遺民,紛紛痛苦流涕,再加上閩軍軍紀嚴明,果然不殺不搶,對閩國開始有了些好感。

  隨後,閩王依照大理國的禮節,將大理王段思聰厚葬在他生前修好的陵墓中。並下令收斂了戰死的兩軍士兵,恢復了羊苴咩城的秩序。閩國的國風和威力也隨之傳揚到全滇之地。所以當閩王或分兵其他地區,或下諭招降,大理國剩下的州縣也大部歸附閩國。

  得滇易守滇南,為鞏固在南中的統治,閩王自永寧至大理,每六十裡設一堡壘,調動漢族屯衛軍屯田開耕,命令將來留守的閩軍邊防守邊種田,既解決吃糧又穩固駐守,一舉兼得。為保證效率,閩王還以屯田的增減考察官吏的政績,賞罰官員。此後,閩軍屯田總數百萬余畝,促進了雲南的農業發展。另外,閩王還派人組織民工疏浚河道,擴大滇池,興修水利;招引商人來南中,運進米谷、布匹和鹽,發展商業。開發鹽井,增加財源。閩軍還整修道路,保護糧運,使南中農商都有發展。

  自此,南中不僅完成自給,還成了閩軍北伐南征的後勤基地,為前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餉補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