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郭巨千戶所》七、開國將門
  廣場的另一個角落,也聚著一大群人,卻是一些六七歲的孩童。他們正在玩遊戲。隻聽得他們用他們稚嫩的童聲唱著一首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上的什麽鎖?精鋼大鐵鎖。城門城門開不開?不開,不開!……”他們一邊唱著,一邊追逐奔跑著。

  這個遊戲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是一個很簡單很常見的兒童遊戲。由於過於平常,一般孩子缺少興趣,不太願意玩這一遊戲。但在郭巨城,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了戰備的意識。《城門城門幾丈高》是城門攻守爭奪的戰備遊戲,寓戰備於兒童的玩樂之中,所以,《城門城門幾丈高》就被大人們拿來用作兒童的戰備教育,所城裡的小孩從小就玩耍這一遊戲。

  遊戲中,城門是由兩個孩童手挽著手搭起來的。他們是守的一方,兩人手挽手舉著,他們中間就形成了一個城門狀的空隙,剛好一個人能鑽過去。這時,意味著城門是開著的,鑽城門的孩童排成長蛇陣,一個接一個地鑽了過去。

  當兩人肩並著肩,手挽著手垂著,這時,他們中間沒有了空隙,也就意味著城門是關著的。這時,鑽城門的孩童要去打開這城門,他們是攻的一方,他們排成長蛇陣,追著扮城門的兩人跑,一邊跑一邊唱。等唱到“好!看我一手打得城門開”時,領頭的那個孩童就要追上去,把扮城門的孩童的手托起來。“嘩!開了鎖,開了門。”這樣領頭的孩童帶著一長溜的孩童鑽進了城門裡。

  這種寓教於樂的遊戲,不但鍛煉孩童的機智和勇敢,還鍛煉著他們的協同配合能力。鑽城門的領頭孩童,是隨著童謠的演唱隨機產生的。所以,誰都有可能成為長蛇陣的領頭者。這領頭的孩童要拖著長蛇陣的孩童跑,與扮作城門的男孩鬥智鬥勇,這對領頭的孩童是一種能力的測試。在相當短的“開城門”時間裡,誰讓長蛇陣裡的孩童鑽過城門多的,誰就是英雄。而扮作城門的那兩個孩童,他們在遊戲中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逃避,不讓攻的一方輕易地打開城門。隻有當他們被圍住了,而且兩人挽在一起的手被領頭者托舉了起來,這樣城門就被打開了,他們也就輸了。

  千戶府大門口。管家和家丁一直等待著塾師先生的到來。他們已經等了很久了,等得有些無聊。閑著無事,他們也扭著頭去看這些孩童的遊戲。

  隨著時間的推延,管家也有些耐不住心了,焦急了。這都什麽時候了,這塾師先生怎麽還沒出現呢?

  他看了看天色,未時也快過了,日頭已經開始西墜。他皺了皺眉頭,轉身看了看身後的千戶府。府裡仍是靜悄悄的。他無奈地搖了一下頭,隻能繼續等。

  其實,千戶府裡忙著哪!

  千戶府裡最大、最常用的議事廳――中堂裡,已是濟濟一堂,坐滿了人。

  因為汪千戶過世後,千戶府沒有合適的男丁來接替當家的位置,所以,整個千戶府暫由太夫人掌管著。這會兒,她親自坐在中堂的太師椅上,陪著客人們喝茶聊天,等待著塾師先生的到來。

  雖然千戶府想低調一點,但郭巨千戶府少千戶的迎師活動怎麽低調得了哪?身為郭巨千戶府的官將,他們以後都會是少千戶手下的部屬,他們豈能不參與?

  所公署早已密切關注著千戶府的這一活動。在當家的兩個千戶指揮樊懋、魏英的重視關心下,所公署在晌午之前,就已經將所有官將的日程全部騰空了,讓他們有時間來參加千戶府的迎師活動。

  當然,這些官將本來也是千方百計地想參加這一活動的,因為他們十分的好奇,他們很想見識見識那位百裡挑一的塾師先生。

  光臨千戶府的官將中,自然少不了郭巨城當家的那兩位指揮使,一位是新接替汪千戶出任掌印指揮的樊懋,還有一位同樣是接替汪千戶出任管操指揮的魏英。他們的出席,給千戶府增光了不少,也讓千戶府更加忙碌,更加熱鬧了。

  郭巨千戶所幾乎沒有世居的老百姓,這裡的居民都是在洪武二十年郭巨千戶所成立時由築城的官兵落戶繁衍而來的。

  汪家的祖先汪良夫是郭巨千戶所最早一批的居民。他從郭巨城築城開始就來到了這裡。當時,他還是築城的總指揮,他帶領著他手下的兵將,開山填海,修橋造路,全力以赴地壘城牆建城防。築城完成後,他以世襲千戶之職,與他的家族以及歸附於他的家丁一起落戶在郭巨。汪家原本是南直隸徽州歙縣的一個名門望族,很早就居住在皖南那一片山嶺裡面。從唐代開始,徽州的汪氏就名人輩出,已經很有聲望了,大詩人李白還專門去皖南參觀過一個汪氏宗族,為當時時任涇縣縣令的汪倫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詩名就叫《贈汪倫》。徽州的汪家源自於涇縣,為避戰亂,汪氏的族人從北邊一直遷居到了歙縣,在新安江畔聚族而居,耕讀傳家。

  元末,太祖皇帝起兵於安徽鳳陽,徽州的士子也紛紛起來歸附。汪良夫也投軍從戎,他歸屬於吳禎的麾下。

  吳禎是太祖皇帝的心腹大將,他的地位曾經十分的顯赫。太祖皇帝還是布衣的時候,吳禎就與太祖皇帝相識,他還幫著太祖皇帝去過金陵販售烏梅。太祖起兵後,吳禎為其帳前先鋒,鞍前馬後,親隨太祖皇帝東征北伐,成為太祖皇帝所倚仗的一個重要將領。吳禎曾單刀保駕,保護著太祖皇帝逃出了另一位義軍將領孫德崖設計的鴻門之宴,因此,他對太祖皇帝有救命之恩。他長期擔任太祖皇帝的親軍指揮使,貼身保衛著皇帝。後來,他也外派出去領兵打仗。他以原皇家親兵為骨乾建立起一支精兵,他率領著這支軍隊參加了平定張士誠的戰鬥。而汪良夫就是在這個時期加入到吳禎的部隊裡去的。

  吳禎的部隊驍勇善戰,屢立奇功。後來,部隊不斷充實水師力量,逐漸改製為一支以水戰為主的主力部隊,在擊潰方國珍和消滅陳友定的戰鬥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汪良夫在戰鬥中不斷鍛煉成長,逐漸從一名藉藉無名的小士卒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遊擊指揮。

  大明王朝建立後,吳禎的水師部隊留在了江浙一帶,拱衛著太祖皇帝的起兵發祥之地、大明首都京畿之地。吳禎自己也留在江浙,他兼任了吳王府的左相,吳王府府治就在杭州。在杭州,吳禎負責輔佐吳王經略整個浙江。當時,浙江沿海的匪患還十分嚴重,靖海任務相當艱巨。恰巧,吳禎的水師部隊平定完陳友定後由福建返回浙江,已經到了自己的大本營,卻出事了。他們在舟山蘭秀山被流竄海上的盜匪圍困,兩個指揮戰死在海上。於是,吳禎指揮水師在浙東開展了一場地毯式的捕盜剿匪戰鬥, 逐島、逐山地搜索清剿,剿平了蘭秀山和其他一些海上流匪。不久,吳禎又根據朝廷的命令,率先在浙江推行起嚴厲的海禁政策,寸板不得下海。他還將舟山海島上的那些無田無糧的百姓,以及方國珍投降後流落在浙東的那些散兵遊勇,都收編了起來,共有十一萬一千七百三十人,遷離浙江原籍,押運至全國各地的衛所充入軍戶。同時,他還在浙江沿海設關設卡,巡檢管控,嚴禁海民私自下海。

  在剿匪禁海的同時,吳禎又率領部隊投入了剿倭作戰。洪武七年,朝廷任命吳禎為總兵官,與都督僉事於顯一同剿倭。吳禎親率水師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至琉球附近的洋面上,大敗了倭寇,繳獲數艘“八幡大菩薩船”,俘送京師。這一戰,打出了吳家軍的威名,從此以後,倭寇一聽到“吳家軍”就聞風喪膽。可惜的是,吳禎英年早逝。他病逝於洪武十二年。病逝後,其麾下的部隊大多劃歸信國公湯和指揮。

  洪武十七年,為了大明京畿腹地的長治久安,太祖皇帝決定進一步加強沿海防禦倭寇的軍事力量,他親點信國公湯和負責經略浙江,令其“視地要害,築城增戍以固守備”。受湯和之命,一支精兵悍將雲集的水師部隊,在指揮汪良夫的率領下開拔到了穿山半島,他們要在穿山半島上選址築城,長期屯守。汪良夫他們選擇了半島南側的郭巨。當時,郭巨還是一個瀕海的小山谷。汪良夫他們在這樣一個瀕海小山谷憑著他們的一雙雙手,建築出森嚴壁壘般的一座軍事城堡,這艱難並不亞於任何一場大的戰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