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雙頭鷹的眼睛》第17章 國家乾預(中)
  “1903年芬蘭土地改革……可以看作1905年全俄土地改革的一次總演習。”

  ——《太祖選集》

  ……

  “陛下,您這種措施真是一種絕妙的方法!”

  讚美聲背後,斯托雷平看出了尼古拉二世的另一個目的。

  “這是借鑒你的想法。”尼古拉二世不是在自我謙虛,這一招,斯托雷平是鼻祖。

  斯托雷平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由於短視的俄國上層集團的阻撓未能成功)是推行西部九省自治(不包括俄屬波蘭),這一措施如果成功推行,將會大大穩固俄國西部的統一。

  自治怎麽會穩固統一呢?這就要說到西部九省的社會結構,西部九省是今天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波蘭第二共和國在寇松線以東的領土。上層是波蘭貴族,佔人口多數的中下層卻是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東斯拉夫三族是一家,大家關系好,那麽我讓你“自治”了,那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不就翻身做主人了?那西部九省在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手裡,不是比給波蘭貴族掌控靠譜多了?

  尼古拉二世在芬蘭的措施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有一個更相似——幾乎相同的例子就是我國治理高原地區。

  打倒欺壓百姓的高原農奴主/芬蘭地主,解放備受壓迫的高原農奴/芬蘭佃農,在高原百姓/芬蘭人民中推行民主和福利,同時高原/芬蘭是地廣人稀的地區——那麽人都是會感恩的,高原/芬蘭自然感激不盡,再也不會搞什麽獨立了,獨立只是一小撮人的春秋大夢,社會基礎已經消失殆盡了。

  不過芬蘭是個特例,畢竟芬蘭人少,和俄羅斯帝國比太小了太弱了,就算全國造反也沒什麽作用,而且芬蘭經濟又好,北歐“夢幻國度”在近現代都是愛好和平的,所以芬蘭人比較知足,很容易就搞定了,換了波蘭人,那就很頭疼了。

  現在芬蘭地區的隱患消失了,一戰不用擔心芬蘭了,雖然整個俄國的民族矛盾還遠遠沒有消除,但是至少穩定了一個地區吧?有進步總比沒有好,也可以聊以了。

  ……

  扯得有些遠了,尼古拉二世在1903年下半年,借著經濟危機導致的工業領域和金融業的蕭條,在國內“大展拳腳”,目的是調控住俄國的經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做經濟上的準備,集中國家的經濟力量,為此尼古拉推行了一些國家資本主義的措施。

  同時,這些舉措也是在增強沙皇政府的力量,掌控住大工業,為尼古拉挽救俄國農業和俄國社會的割地-村社大改革奠定基礎。只要沙皇政府掌控住了工業和軍隊,聯合了資產階級,貴族地主可能的抵抗根本不能撼動沙皇政府的根基。

  資產階級在俄國缺乏政治地位,他們迫切需要俄國社會的改造,一旦尼古拉二世啟動贖回割地的改革,他們肯定會看到其中蘊含增加農民購買力、擴大市場的契機。而村社土地的私有化則是真正徹底的將農村資本主義化的舉措,必將取得資產階級的堅定支持。

  但是國家自身,也要掌握足以控制國民經濟大局的力量,不能動輒舉借外債,並導致戰爭時期物價飆升。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過於沉重,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推出的藥方無非美德兩種模板,羅斯福新政或國社黨的振興經濟舉措。但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太嚴重了,這兩種模板都不能真正根治弊病,羅斯福新政在1937年就遭遇重挫,

國社黨自然是戰爭之路一路狂奔。  事實上還有更大的玄機在裡面,事實上,仔細分析,由於政府財政和國家經濟受創過重,政府又大搞赤字、貶值、舉債或者乾脆易貨貿易,這一切問題導致的後遺症想要有個了斷——即便是羅斯福新政也一樣,到了1937年後甚至更明顯——非得來一次動員、刺激起整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每一座工廠、每一台機器並且得到巨大利益、資源和市場的大事件。

  除了戰爭還有別的選擇嗎?

  羅斯福是否一開始,就早已打算最終用一場戰爭,為自己和美國加上世界的王冠?

  ……

  不管怎麽樣,尼古拉二世是沒有這麽多顧慮的。

  首先,第十五次世界經濟危機,如其名字,就是之前說重創不算重創、說輕微也不輕微的金融-工業危機模式的第十五次複製罷了,對俄國的工業確實有不小的影響——也是沙俄不願與日本妥協,最終觸發戰爭的一個原因。

  但是肯定沒有到不打仗不行的地步。日俄戰爭前,俄國政府的黃金儲備還是不少,橫豎不會比歷史同期糟糕,你要不管,過一年也就自己緩過來了。1903年算是比較低落的一個年份,尤其是現在遠東不打仗了——至於中俄外蒙古戰爭,在歐洲人看來,那根本算不上戰爭,只是俄羅斯帝國擴張領土中的一次規模大點的武裝衝突罷了。

  也就是說,尼古拉二世完全可以放任不管,如果說羅斯福希特勒是牛刀殺大象砍不動的話,那尼古拉二世就是小題大做、牛刀殺雞,國家資本主義這種在1929年空前的大危機背景下被運用在非戰時經濟領域中的藥方,被拿來醫治1903年的俄國金融-工業危機,肯定是十拿九穩。甚至可以說經濟危機只是一個借口,以此為契機推行國家資本主義。

  況且,說到戰爭,前頭就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呢。

  ……

  前已提及,沙俄八大銀行的資本勢力相當大,不僅佔到全俄銀行資本的半數以上, 甚至投資各種工業領域——這就使得俄國1899年金融危機迅速打擊到俄國的工業領域。

  遭到金融危機重創的八大銀行自然是還沒翻身,同時俄日在遠東的妥協和退出南滿也是對股市的打擊。結果大量股票被1903年5月12日成立的俄國國家工業複興公司收購(不包括農民土地銀行),這樣國家工業複興公司也就控制了很多冶金、電力企業的股票——這一招是跟意大利大下巴學的,墨索裡尼這方面做的還不錯,而且沒有讓國企僵化,1937年將它改組為國家持股公司。

  然後當年9月尼古拉二世就推出了控制投機影響銀行的重磅舉措,剝離投行。

  1903年9月23日,尼古拉二世頒布了《銀行敕令》(用敕令這個詞,大有深意)。這項等同法律的敕令把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開;禁止商業銀行出售證券,不準投資銀行接受存款。讓投資者和投機者各走各的路。該敕令還規定設立俄羅斯帝國存款保險公司,保證銀行存款。雖有幾家中小銀行倒閉,但廣大存戶的存款得到了保障。俄國人的金融信心大增——本來就很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個措施一執行下去,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股市崩盤,就沒那麽容易衝擊俄國商業銀行和人民生活了。

  事實上更近的影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尤其是1916年和1917年國民生活最困難的時候,絕對不能讓投機客橫行、金融秩序混亂、銀行大量倒閉、存款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的情況在全俄、尤其在兩個首都發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