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雙頭鷹的眼睛》第18章 吞並外蒙古(上)
  從太空俯瞰蒙古大地,黃色的戈壁和綠色的草原交織在一起。

  1903年8月19日早晨,初升的朝陽將光輝灑向大地,有著三百多年古老歷史的張庫大道上,疾馳而過的馬匹激起塵土飛揚,內蒙古與外蒙古的邊境線上的二連浩特,百年的平靜終被打破。它遭到了外貝加爾哥薩克師的先鋒部隊,第52龍騎兵團的攻擊。

  1899年,清政府架通張家口至庫倫的電話線,又設電報局,並將該地標入當時的地圖集,名曰“二連”。

  此時這座小鎮,已經在俄軍騎兵團僅有的幾門火炮的一輪轟擊之後,徹底被打垮了防禦。根據皇帝和司令的命令,俄軍的進攻到此為止。

  正午十二時,曼納海姆站在小鎮東北八公裡開外的鹽湖旁,四面八方,黃沙與大風塑造的戈壁灘,單調而又斑斕。在大漠的那一邊,馬匹出現了,士兵出現了,火炮也出現了。外貝加爾哥薩克師的主力正在陸續到達。

  俄軍迅速布置好了防禦陣地,嚴陣以待。他們等待的是他們的對手——自從十三天前在庫倫的一場繳械後,他們再也不曾見到自己的對手——清軍。

  東路俄軍外貝加爾軍團,特別是外貝加爾哥薩克師,尤其是其中的第52龍騎兵團,書寫了現代戰爭史上的光輝篇章,在17天半的時間裡,長驅於大漠、草原之上一千多公裡,自恰克圖至二連浩特,穿越整個外蒙古,俘虜敵軍三千人,自身傷亡為零。

  成功是自己創造的,但也往往離不開對手的“幫助”。東路俄軍之所以創造長驅兩千裡、自身零傷亡的奇跡,是因為他們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打過一場仗。截止目前,他們隻兩次遇到敵人,從未遇到抵抗,恰克圖的清軍根本沒有和俄軍交火就瘋狂逃跑,其中不少隨後被追上俘虜。而庫倫清軍,一大早就發現外蒙王公手下的蒙兵把自己的營地包圍了,然後俄軍在不久後入城,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在戰戰兢兢地派人談判之後下令投降,然後自己被押往恰克圖。

  此後的七百公裡路程,清軍在外蒙古東部再也沒有值得一提的兵力,全部被外蒙王公的旗兵趕走了。而俄軍“盼望已久”的內地清軍,卻千呼萬喚不出來,膽小如鼠慢動作。

  “我們竟然已經走了這麽遠……”鹽湖旁,統領著一個騎兵連的禮薩·沙阿·巴列維,仍然難以相信自己已經走過了這麽遠的距離。

  這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十八天前的這個時候,他們還在俄羅斯帝國的邊境。部隊在西伯利亞東南方的一條河流的北岸集結,準備渡河。十八天后,他們已經進入中國內地,屯兵於戈壁之南,他們前方距離東方帝國的首都只有七百公裡,他們身後,俄羅斯帝國征服了一片比整個波斯還要廣大的土地。

  即便對幅員遼闊、兵力強大的俄羅斯帝國而言,這也是相當巨大的成就。隨後幾天,在與相當富有個性——當然,打起仗來一點也不含糊——的芬蘭團長曼納海姆的交談中,禮薩還將了解到,包括自己在內的二十萬俄國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在遠東做出了超越此前45年間所取得的成績。禮薩深深感受到俄羅斯帝國的強大。更加堅信與俄羅斯帝國合作的波斯複興之路有著光明的前途。後來,見到俄羅斯帝國在對待波蘭和芬蘭時的寬容,並且在發展波蘭和芬蘭經濟上——尤其是後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展現的堅定決心,禮薩更認為俄羅斯帝國是波斯值得信賴的依靠。

  在蒙古地區期間,禮薩看到了****的封建社會之下,蒙古的閉塞、腐敗、貧窮、落後,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博克多格根的荒淫無度令他極為震驚。而當他離開遠東時,他已經從戰鬥中充分了解到,整個東方帝國的裡裡外外,腐敗落後到了什麽程度。

  “波斯現在,也不比中國、蒙古的狀況好上多少吧。波斯,一定要走上西方的道路!和平教,一定不能統治我們的國家、愚昧我們的國民、束縛我們的思想!”

  ……

  “斯托雷平,確實就像維特伯爵說的那樣,我們畢竟還是比中國人先進!”尼古拉二世和立志改革的內閣總理大臣交談時不禁感慨。

  “這也是俄國唯一可以聊以**的地方了!”

  “陛下,這樣的情況,確實不能繼續下去了;”斯托雷平當上內閣總理大臣之後,越發企盼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這幾天我秉持您的旨意,向芬蘭大公國自治政府發布土地改革和社會改革的法令,每發布一條在芬蘭實施的新法令,我都沮喪地發現,它們從未在俄羅斯帝國被實施,甚至從未被考慮過。”

  “當然,必須做出改變,否則我們難免會墮落到和清帝國一個水平……”尼古拉二世突然來了個神轉折。

  “說到清帝國,我改了改中國某清唱劇的歌詞,用的是中文你可以看一看,還可以請人唱一唱,聽不懂問翻譯……”

  這便是後世被稱為尼古拉二世留給中國的“國恥歌”——《俄國鐵騎動地來》

  哥薩克,入邊關,南往蒙古犯。

  專權太后,傀儡皇帝,

  怎料到戰事起,那管他國疆殘。

  隻愛頤和遊船,不愛江山。

  兵威驚震袁世凱,諸王獻城關,

  遙望大漠烽火,鐵騎過燕山。

  ……

  清政府在中俄外蒙古戰爭中,充分展現來什麽叫做腐朽落後,什麽叫做半封建半殖民地,什麽叫做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俄國入侵外蒙古時,清政府中樞無不驚恐萬狀,然而皆束手無策,做的最多的就是頻頻召見駐俄公使柏蘭蓀,然而後者唯一的反應便是——

  “我國政府早已再三聲明,我沒有什麽好說的。”

  再找其他列強,他們態度曖昧,根本就不想管。唯一口頭譴責的是英國,但他們很乾脆地拒絕了施壓甚至出兵的請求。雪上加霜的是,英國佬也露出了帝國主義列強的獠牙——“在此情形之下,希望中英能夠共同防禦青藏高原……”

  直到8月6日庫倫淪陷,清政府才勉強開始調兵遣將,將河北兵力掉入內蒙,然後“計劃”進入外蒙增援。而事實上,在沒有京張鐵路的情況下,清軍緩緩集結到張家口,然後沿張庫大道慢吞吞地北上,直到俄軍已經攻克賽音山達,清軍距離內外蒙的邊界還有兩百公裡。並且其中行進最快的先頭部隊,也是按按一天40公裡的龜速前進的。

  而“五萬大軍”(清廷自知舊軍多派無益,而新軍未成,難定大局)隊伍中落在最後的,是王英楷統帥的北洋常備軍第一鎮。

  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武衛右軍為基礎,著手進行北洋常備軍的建設。至1904年,先後編成三鎮。

  而現在,北洋軍才堪堪兩鎮兵力,而且武器裝備和士兵訓練都還不足。

  袁世凱把北洋軍當做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錢,看到二十萬俄軍浩浩蕩蕩入侵外蒙古,東路俄軍便有十幾萬人,而且風馳電掣、氣勢磅礴,席卷外蒙古同時竟毫未傷亡,外蒙王公紛紛叛變,朝廷又如此懦弱無能,列強盡皆放任縱容,甚至有乘機發難之陰謀。而清廷統共出兵五萬,其中唯有北洋軍一鎮萬余人尚有可戰之力,然而欲與十余萬俄軍對抗顯然癡人說夢,收復外蒙更少癡心妄想。袁世凱也了解過俄國政府的聲明,意識到俄國如果只要外蒙古,列強無一會干涉,而清政府也多半會屈服,外蒙古基本上是保不住了。因此在此次幾乎必敗的戰爭中,消耗自己寶貴的嫡系力量,顯然得不償失。

  況且,袁世凱有逐鹿中原,謀取天下之心,如果因此事與俄羅斯這個強大北鄰交惡,顯然於己有百害而無一利。

  因此,盡管王英楷在甲午戰爭中曾浴血奮戰,重創日寇,然而作為袁世凱的嫡系軍官,部隊又都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對於袁世凱“緩進勿戰”的命令,他也無可奈何,只能含恨蹉跎,坐視國土淪喪。

  二連浩特在淪陷時,小鎮裡只有幾十名內蒙錫林郭勒盟的清軍,沒有得到內地的任何增援。

  就在俄軍佔領二連浩特的當天傍晚,內地清軍的先鋒部隊終於感到,然而面對外貝加爾哥薩克師,這支陳舊腐朽又規模很小的先鋒部隊根本無濟於事。清軍在試探性的前進遭到迎頭痛擊而潰敗之後,倉皇后撤,固守不出,盡管後續部隊接連抵達,也再不敢主動出戰,而俄軍也停止了進攻。

  此後三天,包括北洋第二鎮在內的清軍各部陸續抵達,然而俄軍也得到俄羅斯第十軍和第71步兵師的增援,清軍基本上喪失了勝利反攻、收復國土的機會。

  其實趁8月下旬俄國在內外蒙邊境的部隊補給不足之時,如果清軍奮力一擊,尚有勝算,推回南戈壁地區亦有可能,然而清廷懦弱,清軍畏縮,終是無望收復河山。王英楷苦苦等待遷延數月,獲知和約簽訂,氣憤難當,吐血不止,旬日病故。

  ……

  二連浩特距離庫倫714公裡,距離北京720公裡。既受乾旱荒漠氣候影響,又被溫帶季風氣候波及。北邊是外蒙古,南邊是內蒙古。北邊是俄國軍隊,南邊是中國軍隊。北邊是強大與征服,南邊是懦弱與退縮。北邊是豪氣萬丈雄姿英發,南邊是暮氣沉沉日薄西山。在東亞大陸深處這個詭異的平衡點,原本的歷史和現在的歷史、舊的歷史和新的歷史、已改變的歷史和未改變的歷史在這裡相遇、糾纏、碰撞、融合,變幻莫測、撲朔迷離。

  穿過重重迷霧,唯有八字而已……

  可哀!可痛!可悲!可歎!

  ……

  尼古拉二世得知了清廷和清軍不出意料的表現,心情複雜。他曾經給自己起了一個昵稱,庫倫1911,就是在追憶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那段最慘痛的又被最徹底地忘卻的歷史。

  “蒙古是中國北方的重要鄰國,兩國及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

  當回憶起聯播的這則新聞,尼古拉二世不知道應該哭、應該笑、應該吐、應該罵……

  “不想重蹈覆轍,唯有自強……”

  俄國能戰勝歷史嗎?能避免“俄白(白俄羅斯)友誼源遠流長”嗎?

  能!應該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