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222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與伏泉相談劉邦和韓信之間君臣恩怨的人叫秦宓,字子敕,乃是董扶離去半月後,前來巴郡入仕的益州青年俊秀。他長得相貌堂堂,渾身散發一副儒雅之氣,眼神中更有一股精明的睿智,透出精光。

 秦宓初來時,伏泉便與他交談,發現此人的確善辯,而且學識淵博,想想也是,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怎麽能夠和別人爭辯呢?當下,伏泉便拜秦宓為五官掾,讓他隨行自己左右。

 五官掾是漢代郡太守自署屬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員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無固定職務。能擔任辭職者,一般為太守的心腹左右手,地位與考績郡內官吏功績的功曹史不相上下。

 伏泉讓秦宓擔任此職,自然不是讓他做各曹之間的救火隊員,哪裡缺了人手,他就被派到哪裡應急,給他這職位只是為了表示對秦宓的尊重。

 畢竟秦宓擅長的還是舌辯,伏泉用他,就如董扶所言那樣,是為了和巴郡的板楯蠻人交涉而已,但若交涉無疑需要給秦宓一個合適的官方身份,而且所給地位一定不能低,低了板楯蠻人可能不會接受,這樣一來,五官掾無疑對他極為合適。既不用將秦宓徹底定位某一官職,也不會因為位低而讓板楯蠻不願相談,秦宓對此倒沒有意見,仿佛早已預見,便欣然應下了。

 此番朝廷賞賜錢財,以及益州諸郡救濟的錢糧一到,伏泉便帶秦宓隨行,一路巡視在板楯蠻亂時,被攻破的九縣,為的就是到閬中後,讓他在自己招募蠻兵時添為助力,防止發生一些不可測的意外,壞了大事,以防萬一。

 不久,前方一座形如烏龜的城池出現在眾人面前,說它是城池,其實倒更像是個石寨,用石頭堆積在山林要道,建造成防禦的寨子。其三面臨澗,背靠群山,四面陡峭,東臨大通江河,南北皆為深溪,東南下長嶺陡落,形如蜂腰,獨西南二徑,凌險轉折而上,誠一夫當關之勢,其上平行,可容數萬人。

 這城便是得漢城,因其地險峻扼秦蜀咽喉、雄鎮巴西要衝,得漢城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劉邦以此城為根據地儲糧屯兵,以米倉為通餉道,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滅楚興漢而得天下,故以此命名此城為得漢城。

 伏泉望著那蜀地險隘,不斷感歎,若據此城,只需千余兵馬,糧草充沛,一心駐守,足可擋數萬大軍不得寸進,任你是名將再生也只能徒呼奈何!

 覽興已盡,伏泉加快腳步,帶著一行人準備入城休息,走出不遠忽見一群小兒跨著竹馬,手持木質小弓於一株大槐樹下喊叫起來。

 一行人本未留意,畢竟是小孩子喊叫而已,他們之中誰小時候沒這般聚在一起和幼時好友聚集嬉鬧。只是當他們猛然間聽見有童子喚太守伏泉名字時,眾人詫異,紛紛望向那群小兒。伏泉自己也是心中驚奇,不由緩了緩步子,回頭觀望那群小兒再做何事。

 只見一個七八歲的童子對著面前的一群小兒們,粗聲大笑道:“哈!哈!哈!吾贏了,當為伏泉,爾等速速聽令排兵布陣!”

 那童子面前十余名小兒雖然不情願,但只能乖乖應約。便見他們挎著竹馬,舉著小弓,齊聲大呼道:“諾!”

 “末將黃忠在此,請將軍下令!”

 “末將關羽在此,請將軍下令!”

 這時那小孩中又有兩孩童出列,學著大人抱拳模樣對為首童子喊道,他們估計連大人之間稱字不稱名都不知道,又或許根本不知道伏泉等人的表字,直接喊他們的名字假扮。

 “弓兵攢射三輪,騎兵出擊!”為首童子揮動手中小弓,以弓為劍,往前揮去,同時大喝命令道。

 “殺!”

 眾童子一聲齊喝,先是拿著小弓假裝射箭,然後便一齊駕著竹馬鬧哄哄的向著不遠處的一處灌木叢旁跑去。那裡有幾個簡易的十字木杆,木杆上放著雜草,做得有點像稻草人,看樣子這群孩子是把這些木杆當做敵人了,正拿著自己的弓馬,假想著和敵人對戰,讓一旁看到這一幕的伏泉等人互相大笑。

 最讓伏泉注意的是那假扮黃忠的孩子,竟然就在孩童身後,拿著自己的小弓遠遠的對著稻草人瞄準,然後裝模作樣的射出他根本沒有的箭矢,射出後還大喊:“賊將受死,吾乃黃忠是也!”

 那樣子看著就讓人發笑,伏泉感覺有趣之極,對身後的黃忠道:“漢升,那小兒射藝以後可比君乎?”

 黃忠憋著臉,悶悶不語,他當然回不了,因為伏泉這話本身就是個坑。若是答不會的話,說不得要被取笑與小兒爭一時之高,若是答會的話,豈不是說自己不如一個孩子嗎?

 眾人見黃忠模樣,當然猜出他心中猜想,紛紛大笑不已。

 這時伏泉身邊有小吏見太守高興,連忙適時拍馬屁道:“明公率兵平板盾蠻亂,救巴郡百姓於水火,如今竟連垂髫幼子都願當明公,真英雄也!”

 “是極!是極!”

 “對!對!”

 ……

 一旁除了關羽、黃忠、王謀、秦宓等伏泉心腹未言語外,其他掾吏紛紛出言稱讚,同時暗恨自己怎麽沒想到這時候來拍馬屁呢?他們可不是太守心腹,不好好在太守露臉,怎麽升遷,不由得對那拍馬屁的人心生羨慕,同時又有些嫉妒。

 伏泉面色不變,對這馬屁不可置否,自己平定板楯蠻亂後,巴郡百姓對自己原本屠俘的感官肯定會變的,從這些受到蠻亂之苦的孩子假扮自己和手下兵馬就可以看出來。

 突然,身邊的秦宓指著那為首童子道:“明公,此子頗不凡也!”

 “恩?”伏泉輕問一聲,隨即望向那童子,頓時心中一凜,因為這指揮的童子並沒有和其他孩子一起去鬧騰,而是站在孩童身後,不斷呼喊孩子注意隊形,別亂了陣型如何雲雲。雖然根本起不了作用,但那孩子指揮模樣竟隱隱有股良將之風,令伏泉不由得不注意,因為這是天賦,一種天生的指揮馭下的天賦。

 他們這一看,便看了好一會兒,那些孩子嬉鬧了會,便坐於一旁休息,伏泉看那為首童子有趣,便上前到他面前道:“汝願為伏泉?為何?”

 那為首童子見有人詢問自己,先是看了眼伏泉一行人,然後笑道:“伏泉是英雄,帶兵殺鮮卑人,平板楯蠻人,吾當然要成為他!”

 平生第一次被孩子如此崇拜,伏泉心中頗為得意,看了這孩子, 一絲想法浮現,他有一逗這孩子道:“汝連兵都帶不了,怎麽成為他?”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那小兒突然挺直身子,一臉自傲用班定遠的名言回擊,然後又對伏泉道:“吾以後一定會像伏泉一樣帶兵驅逐異族。”

 “咦!”眾人皆有些吃驚,未想這孩子竟然會借用班定遠名言回擊,他們都認為這孩子不簡單。

 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諸曹事。摘選自《後漢書·百官志》

 竹馬:跨竹竿以為馬,古代男童玩物。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善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親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鈔書以供養。久苦勞,常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博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摘選自《後漢書·班超傳》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