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182章 唯有死人知曉
朝會百官議事,年少為帝的劉宏對此習以為常,日複一日的勞累傷神的枯燥朝會,已經讓他完全提不起興趣,唯有百官為了議政而爭論才能讓他打起精神。

 不過,今日劉宏能打起精神,更多的原因不是將注意力放在大臣的建議上,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大臣之間的爭吵上。對他來說,僅僅是當做熱鬧看而已,畢竟在宮裡,有他在面前,宮女寺人規矩多,很少能看到這種熱鬧。

 當然,此時朝堂的情景對劉宏而言不是特別吸引的,真正能讓他注意的卻是外戚、宦官、士人竟然破天荒的聯合在一起,這才是劉宏最關注的。但隨著陽球的主動出擊,以及宦官一系官員的反對,他心裡才稍安,這一切看來都是巧合而已,直到看到自己老師楊賜以及盧植等人,沒有出聲附和伏泉言論時,心情更是大好,看來只要給三方一個合理的結果,他心中最擔心的事情便不會出現了。

 至於是什麽結果?

 很簡單。

 只聽皇帝劉宏高聲宣布“令司隸校尉完徹查此案”,便知道這次朝會結果了,畢竟這道旨意合理的平息了朝堂外戚和士人的訴求,而宦官,劉宏需要管他們嗎?在他看來宦官都是自己家奴而已,聽從自己吩咐便好,他根本不需要在意宦官有沒有反對的想法,而且,這其中不還有呂強這類正直宦官同意自己想法的宦官嗎?

 朝會結束,劉宏施施然的離去,臉色喜悅不已,估計還在想著伏泉剛才的那如同馬屁似的諫言。公卿百官依次退出崇德殿內,然後相識之人結伴離去,按照往常眾人談論的慣例,今日他們討論伏泉這番言論的應該很多。

 雖然適才朝會起身出聲響應附和伏泉的人很多,但是很顯然他們多數都是因為解救蔡邕的原因才暫時幫助伏泉的,所以出了崇德殿,伏泉依舊只能跟在宋酆、伏完的身後離開,至於宋、伏兩家投靠的官員卻是一個沒有,畢竟能有資格和他們一起走的。

 不過,行走的伏泉還是感覺到有人在跟著他們,轉頭一看,卻是段熲,但是他看到伏泉後,卻像是根本沒跟著他們走一樣,轉身便離開了。

 奇哉!怪哉!伏泉心裡默默念叨著,他確定段熲並不是原本計劃裡的一員。

 原本朝堂一起為蔡邕求情的人裡,絕對不該有段熲的,可偏偏這位故太尉出列應聲了,難道王甫、曹節、袁赦等桓帝一朝遺留下來的大宦官相繼倒下後,這位依附宦官的大漢名將,想改換門庭?或者說他和接手袁赦上位的張讓、趙忠等人有隙呢?

 這點伏泉如何也想不通,如果說司徒袁滂違反袁家求穩不參與這場政治鬥爭還有理可言的話,那麽段熲是真的找不出理由。畢竟,袁滂的妹妹袁氏乃是蔡邕生母,袁滂他說什麽也要救自己這親外甥,即使這會背離他那清心寡欲,不理會朝中爭鬥,始終中立於朝堂之外,不牽扯朝中一派一系,誰都不得罪的原則,以及袁氏求穩的政治主張。

 不過話說回來,這兩點對於現在的袁滂來說都已沒什麽了,畢竟前者,自從他在西邸付錢買了司徒之位後,便已經無所謂卷不卷入朝堂爭端了。為官巔峰的三公已經做了,他還需要強求什麽?他們買官為的是什麽?與其說是在花錢買權謀利,還不如說是在花錢買名。

 簡單來說,如果你想通過賣官鬻爵獲取權力,靠做官將自己買官的錢來彌補回來,這在東漢後期基本沒可能。因為如果你過分貪婪地剝削民眾,隨時有可能被檢舉逮捕抄家,從而名利雙失。畢竟在東漢後期,極少有官員能夠像胡廣和袁湯那樣,長期佔據一個官職,絕大多數官員在就職幾個月後就會被遷職或免職,這也是東漢賣官鬻爵的統治者合理的通過政治手段,避免買官者過度的手段。

 因為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正常人是很難快速收回那巨大的買官的投資成本。所以這時的買官者很少是為了利,更多的是為了名,這也是當劉宏決定提拔袁滂為司徒時,袁滂立即出錢的原因。畢竟他們出了錢,就可以在墓碑和家譜上寫下自己歷任的最高官職,例如“故司徒袁滂之墓”,用以光宗耀祖,要知道有的人一生看都是在九卿兩千石高官徘徊,能不早做三公還不早做?

 世界上只有傻子和要面子的清官才不願去買官,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是不會介意自己的官職是怎麽來的,畢竟相對於官位來源不正,沒有官做才是最可悲的。袁滂現在達到了自己為官的最高榮譽,還需要顧忌什麽自己在朝堂爭與不爭嗎?

 至於袁滂此舉違背袁氏求穩的策略,會不會引起袁氏反感,對他而言也無足輕重。反正汝南袁氏與陳國袁氏早已分支多年,若是袁家二公怪罪他,那他大不了繼續分家得了,畢竟袁家二公如此無情,蔡邕說到底還是他們遠親,就這樣見死不救,袁滂身為陳國袁氏的主事者,也有理由和袁家二公作對。

 中常侍程璜府邸,程璜帶著自己兩個女婿陽球、劉郃,一臉怒氣的回了府邸,千算萬算,就是沒想到今日竟然會著了外戚、士人的道,兩方竟然聯合起來就蔡邕,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伏氏、宋氏竟出面壞吾大事,著實可恨。”中常侍程璜語氣怒意滿滿道,他已有五十余歲,面白無須,一雙細眼微微眯著,如非開口說話還以為他睡著了。

 “外戚可恨!這幫京都豪右就沒有一個好東西,若有一天吾掌大權,必定除之而後快。”陽球恨恨地道,聲音生硬中透著尖銳,格外刺耳。

 “外舅,方正,如今非是抱怨之時,若是伏子全查出誣陷之事,恐為禍不已。”一旁的劉郃一身儒雅氣息,臉色不安憂心道,外舅則是漢代對嶽父的稱呼。

 劉郃乃漢室宗親,出自於河間王宗室一脈,與桓帝劉志以及現任皇帝劉宏同為漢章帝劉炟第六子河間王劉開後人,深得皇帝信用。他的兄長劉倏協助大將軍竇武扶立漢靈帝,有著從龍之功,不過卻因為竇武一事,事後被宦官謀殺,後來劉宏為了追憫劉倏的功勞,就重用劉郃以示回報,以至於雒陽城裡因此事曾傳出了諺語,“白蓋小車何延延,河間來和諧!”當然,劉郃與宦官應有殺兄之仇,如今卻娶了宦官的養女,這也是頗為令人玩味。

 程璜細目漸開,看了兩人,隨後斜睨陽球說道:“方正,此事汝去辦,切勿流傳於外。”

 “諾!外舅放心,此事唯有死人知曉。”陽球冷冷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