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89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
時已至二月末,雖是初春時節,不過三輔靠近西北,依舊寒冷。

 背陰處,多余的冰雪尚未化盡,沿路的柳樹早已抽出一條條翠綠的枝條,吐出一簇簇嫩綠的新芽。伏泉望之,心中不由喊了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只希望接下來的戰事,涼州西北的羌笛,不會響起,去怨這剛剛煥發綠意的楊柳了。

 後來李白有詩雲:“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如今灞河的水尚有些冰面,透著無盡陰寒,就像灞上那些正迎接漢軍兵馬的一眾文武兵將一樣,陰沉愁眉。

 大漢靠近涼州的三輔官吏,都為他們很可能直面涼州叛軍而感到憂慮,畢竟三輔之地,皆有前朝皇陵,雖本朝遷都雒陽,但是三輔皇陵依舊是本朝皇帝的祖宗。若是三輔出事,他們這些官吏必將無一幸免,即使僥幸未被朝廷處死,可這也預示著他們今後的仕途必將難有再進。

 京兆尹張則以下一眾文武將官,皆到灞上,迎接伏泉所部,伏泉笑著與眾人打著招呼。

 面對眾人迎接,伏泉並無不適,雖然面前的是司隸地區,僅次於京師雒陽的三輔地區的長官,其等身份自然與普通郡守不能相比,終究三輔拱衛京師,非皇帝親近之人不能擔任此職,可見尊崇。

 對於他們的迎接,伏泉當得起如此殊榮,畢竟,一來他是代表朝廷而來,張則等人雖然是皇帝親近之人,但與伏泉相比還是差了點,自然要放下姿態;二來,京兆尹還需伏泉的軍隊抵擋涼州叛軍,當然要巴結一下。

 “五日前便已得到大軍消息,未想伏平西來得如此慢。”張則恭敬說道,他和伏泉當年征討鮮卑前,其任職北中軍侯時,兩人便已認識,他就是那個“臥虎”。

 其在征討鮮卑時,也有不少,後來官運也算亨通,先是當過涼州刺史,現又為京兆尹,官職雖然從一方封疆大吏變成京師附近的拱衛官,看似變小,實則不然。畢竟,京兆尹拱衛京師,裡京師雒陽之近,數日可至,一旦有變,難以應變,非皇帝親近之人不可當其職,旁人都知道,張則京兆尹任期一到,必是朝中九卿之位。

 伏泉笑道:“路遇華陰,掃祭張公,故來晚矣!”

 “未晚!未晚!涼州苦寒,韓、邊二賊尚未動矣,況平西祭拜張公,涼州將豈有怨言?平西有此心,真乃吾大漢良將也!”張則笑道,他自然派人調查過伏泉來時的消息,也知道伏泉去過張奐墓前,之所以有此問,乃是故意為了最後推崇伏泉而已,莫看他是“臥虎”,但能連續輾轉多處要職,在朝中也沒有什麽敵人,他自然也是個成精的老狐狸。

 眾人見面完畢,隨後張則領伏泉隨行入長安城內,後面二人下屬,依次並行。

 路上,伏泉問張則涼州諸事,京師所得到的涼州情勢的報告,還是有些簡略,為了就近了解,伏泉還是決定問如張則這樣的當事親歷者,身為京兆尹,他不會不知道具體情況的。

 聞後張則應下,便一邊為伏泉帶路,一邊將自從涼州叛賊叛亂後,他所知道的事情一一說出,未有隱瞞。張則現在可不想出了岔子,最終導致自己受苦,明明他還有一些時候,任期滿了,只要朝廷調他入京,必是九卿,到時候管那涼州亂事如何,只要不會妨礙他的前途,自然無事。

 “左昌?蓋勳?”

 “正是!其人趁涼州空虛,朝廷下令募兵時,截取軍費數千萬,後屢番決斷,皆非人為,韓遂、邊章二人,為賊所擄,後又從賊,皆有此人之因。”

 “罪臣左昌現在何處?”

 “正在城中,陛下有令,其人罪深,令檻車征其入京治罪。”

 “令兵卒縛孤軍中,明日於城外梟首,傳首涼州郡縣,以正軍心!”

 “這……”張則驚恐遲疑道:“其為陛下所詔之人,平西私下斬之,恐有不妥。”

 “非常之時,必行非常之事,如今叛賊兵鋒正盛,涼州兵將軍心低下,此正需鼓氣之時,左昌此人人頭,明日孤必斬之。”

 “可……”

 “放心,陛下之處,孤必親自奏書,張京兆不需煩憂。”伏泉厲聲道,他隻當是張則害怕因為他的關系,從而連累到張則,所以直接了當說了出口。

 “平西誤會。”張則搖頭道:“吾所憂乃左昌背後之人。”心裡面,張則也是松了口氣,其實伏泉所憂,他自然是有的,在聽到伏泉不會讓自己欄責任,他自然非常開心,當然,知道伏泉背景的張則,還是想這時候做個好人結個善緣,好好把左昌的事情說出來。

 “背後之人?”

 “正是。”

 “何人?”

 “據聞,左昌與宮中關系斐然。”

 宮中,自然指的是宦官了,反正伏泉可不知道宋氏的勢力裡有左昌這人,不過想想也是,除了宦官那些勢力,外戚的親信即使要貪汙,也不會剛剛當官,就貪汙征兵的軍費,這不是自己給自己背後的金主挖坑嗎?

 伏泉點了點頭,不過還是眼神堅定道:“帶來!敢有阻攔,皆縛之!”現在的局勢,宦官自己還在為何進和那些黨人士人頭痛,自己何必怕他們,更何況,他從來就與宦官不對付,也不差這一個兩個了。

 至於他之所以如此對付左昌,甚至要從皇帝手下搶人,從某方面上來說,他這已經有些抗旨的意思了。自然是因為斬了左昌對他十分有利,而且皇帝竟然給他持節,便宜行事的機會,這左昌按道理自己斬了,他自然也無所謂。

 當然,最重要的是,伏泉知道左昌犯了劉宏心中的大忌諱,那就是貪汙錢財,雖然劉宏自己也喜錢財,但是別人貪財和自己貪財,明顯是兩個忌諱。

 只需要自己在奏疏裡無限誇大左昌貪汙的事情,並且將涼州亂事的罪責大半推到他的身上,幾番之下,劉宏自然也要然他死。而對自己,最多就是下旨申斥自己幾句,畢竟,劉宏現在可還需要伏泉給他把涼州的亂事平定了。

 不過,說起來,其實涼州叛亂,能有如今的規模,左昌在其中卻是“功勞”甚大,他扮演的角色實在太好了,只不過,這是為叛賊添磚加瓦而已。

 那時,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率領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叛亂,殺護羌校尉泠征,震驚朝廷。

 朝廷立即下令時為涼州刺史左昌,招募兵馬平亂,並且忍著天下尚在平定太平道叛亂時,播下大量軍費,令其募兵,為的就是消除隱患於開始,畢竟朝廷諸公和皇帝都不是傻子,誰都不會坐視漢羌百年大戰的危害,而涼州群賊,皆有以前羌人的危害潛力,甚至更大。

 然而,左昌可不管朝廷如何急迫,他趁著朝廷讓他征兵時,私自截取朝廷所播下的軍費數千萬中飽私囊,引起了無數涼州文武的不滿,但多數人終是因為其官職最大,權利最重,而不敢有異議。

 唯有一個叫蓋勳的漢陽郡長吏堅持勸阻,左昌當時不高興,於是派蓋勳率軍駐守漢陽郡阿陽縣,正面對叛軍鋒芒。左昌原以為蓋勳必定敗仗,即便不戰死,待其返回後也可以用軍法處死,此可謂居心歹毒,一計連著一計,而且蓋勳手下兵馬也不多,面對叛軍兵鋒,很難有生還之理。

 誰料,蓋勳也不是吃素的,帶著弱兵,多次作戰並成功守住阿陽縣。而連番進攻不克的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調轉一頭,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隨後又俘虜並脅迫邊章、韓遂入夥,共推舉邊章為首領。

 在此期間,蓋勳請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卻是因為怨恨,還有畏敵,始終不肯。不過,也正是這一戰,才讓韓遂、邊章徹底有了理由倒戈,畢竟左昌代表朝廷,而他不就二人,也就相當於朝廷不救,無論二人心中到底如何所想,在叛軍推舉他們為首領後,一番權利和忠心的抉擇下,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權利,即使這個權利在麾下無數軍閥頭頭面前,有些太低了,但終究有辦法收回。

 可以說,若無左昌這百般豬隊友的行為,恐怕如今涼州的亂事,也不會亂得這麽快。

 伏泉想來,現在斬他,正當其時,畢竟對於現在的伏泉來說在,當務之急,必然是振奮被叛軍連番攻克涼州郡縣的漢軍兵卒的士氣,而如何提起士氣,除了物質上的獎勵外,殺左昌這個人人皆恨的前長官,明顯是最提士氣的舉動。

 伏泉想來,現在斬他,正當其時,畢竟對於現在的伏泉來說在,當務之急,必然是振奮被叛軍連番攻克涼州郡縣的漢軍兵卒的士氣,而如何提起士氣,除了物質上的獎勵外,殺左昌這個人人皆恨的前長官,明顯是最提士氣的舉動。

 只需要自己在奏疏裡無限誇大左昌貪汙的事情,並且將涼州亂事的罪責大半推到他的身上,幾番之下,劉宏自然也要然他死。而對自己,最多就是下旨申斥自己幾句,畢竟,劉宏現在可還需要伏泉給他把涼州的亂事平定了。

 不過,說起來,其實涼州叛亂,能有如今的規模,左昌在其中卻是“功勞”甚大,他扮演的角色實在太好了,只不過,這是為叛賊添磚加瓦而已。

 那時,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率領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叛亂,殺護羌校尉泠征,震驚朝廷。

 朝廷立即下令時為涼州刺史左昌,招募兵馬平亂,並且忍著天下尚在平定太平道叛亂時,播下大量軍費,令其募兵,為的就是消除隱患於開始,畢竟朝廷諸公和皇帝都不是傻子,誰都不會坐視漢羌百年大戰的危害,而涼州群賊,皆有以前羌人的危害潛力,甚至更大。

 然而,左昌可不管朝廷如何急迫,他趁著朝廷讓他征兵時,私自截取朝廷所播下的軍費數千萬中飽私囊,引起了無數涼州文武的不滿,但多數人終是因為其官職最大,權利最重,而不敢有異議。

 唯有一個叫蓋勳的漢陽郡長吏堅持勸阻,左昌當時不高興,於是派蓋勳率軍駐守漢陽郡阿陽縣,正面對叛軍鋒芒。左昌原以為蓋勳必定敗仗,即便不戰死,待其返回後也可以用軍法處死,此可謂居心歹毒,一計連著一計,而且蓋勳手下兵馬也不多,面對叛軍兵鋒,很難有生還之理。

 誰料,蓋勳也不是吃素的,帶著弱兵,多次作戰並成功守住阿陽縣。而連番進攻不克的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調轉一頭,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隨後又俘虜並脅迫邊章、韓遂入夥,共推舉邊章為首領。

 在此期間, 蓋勳請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卻是因為怨恨,還有畏敵,始終不肯。不過,也正是這一戰,才讓韓遂、邊章徹底有了理由倒戈,畢竟左昌代表朝廷,而他不就二人,也就相當於朝廷不救,無論二人心中到底如何所想,在叛軍推舉他們為首領後,一番權利和忠心的抉擇下,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權利,即使這個權利在麾下無數軍閥頭頭面前,有些太低了,但終究有辦法收回。

 可以說,若無左昌這百般豬隊友的行為,恐怕如今涼州的亂事,也不會亂得這麽快。

 伏泉想來,現在斬他,正當其時,畢竟對於現在的伏泉來說在,當務之急,必然是振奮被叛軍連番攻克涼州郡縣的漢軍兵卒的士氣,而如何提起士氣,除了物質上的獎勵外,殺左昌這個人人皆恨的前長官,明顯是最提士氣的舉動。

 伏泉想來,現在斬他,正當其時,畢竟對於現在的伏泉來說在,當務之急,必然是振奮被叛軍連番攻克涼州郡縣的漢軍兵卒的士氣,而如何提起士氣,除了物質上的獎勵外,殺左昌這個人人皆恨的前長官,明顯是最提士氣的舉動。

 瀏覽閱讀地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