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670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
其實,曾經跟隨張純、張舉叛亂的烏桓人,也只是丘居力等人的部落而已,其余烏桓人並未反叛漢朝。

不過,對於要將邊塞這些胡人全部滅族的伏泉而言,丘居力的這次反叛,卻是完全給了他對於烏桓全族的借口。

否則,僅僅是屠戮了丘居力所掌控的那幾個烏桓部落,對於伏泉而言,花了這麽多代價,如此大張旗鼓的動兵出塞,僅僅是滅幾個烏桓部落,這根本是得不償失的。

而且,如果留下那些烏桓部落在塞外,這也十分影響到伏泉的計劃,漢代自擊敗匈奴以後,便對於草原和西域的掌控想法越來越低了,除了不少武將想學習前漢武帝時期諸般,出塞域外,以戰養戰,殺敵立功的將軍,依舊執意擴張疆土外,大多數文士都以糧草不足,中國之大,幅員遼闊,不需要在乎塞外苦寒之地為由,拒絕出塞遠征,自然就更不要妄想擴充疆土的事情。

當年,竇憲出兵塞外,也是因為他派人殺死劉漢皇族近支,自知犯了死罪,恐難保全,於是急於贖死罪,靠著當時竇氏一族權傾朝野的勢力,才勉強讓朝中百官同意出兵的。

可就是這樣,竇憲能帶走的漢軍也就只有數千騎而已,真正作為漢軍主力攻打北匈奴的,卻是當時作為漢軍附庸的北匈奴的死敵南匈奴而已。

這裡面,固然是漢朝想利用南、北匈奴的矛盾和仇恨減小漢軍損失以外,同樣也有漢朝本身糧草錢財真的不足,以及百官公卿多數人都對塞外土地不看好,不想為這些地方消耗太多資源的緣故。

伏泉知道,以現在的漢朝實力,短時間內快速開發塞外那些沃土,有些困難,甚至前期還會虧損不然。但是,中原土地已經不夠漢家百姓生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未雨綢繆的擴大塞外的漢家土地,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也許,佔領塞外那些土地,剛開始朝廷移民,很多人會嫌棄路途偏遠,塞外苦寒,不願意移民,當然,這也是不要緊的。

畢竟,隨著中原土地不夠百姓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生計,沒有糧食過活一家後,在生存的刺激下,肯定會因為那一絲出路而出塞的,到時候隨著一個、兩個人和家族在塞外屯田定居,有了好的生活,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出塞生存的。

這種只能給那些注定在中原生存不下去的百姓,逼他們出塞討生活的移民方法,再配合伏泉自掌權以來,一直就實行的遷徙中原大族去邊郡的移民策略,顯然從上至下,都能慢慢緩解大漢的土地兼並問題。

伏泉相信,等到漢軍盡滅驅逐塞外的烏桓人,到時候在大漢兵強馬壯,無人敢動漢朝主意的情況下,那北方很多沒被人發現,總有大量資源的土地,會一點兒一點兒的被那些只能在此,別無他法生存的人們,不斷建設發展,最終成為大漢北疆塞外的一片片沃土……

此番漢軍出塞攻打烏桓,伏泉特別下令讓關羽以公孫瓚為前鋒,目的自然是有些激將的意思,希望公孫瓚知恥而後勇,這次出塞,一掃他當初被烏桓人圍困,最終突圍差點兵敗的劣績。

當然,塞外畢竟也是不少烏桓人的老巢,形勢錯綜複雜,伏泉為了保證漢軍出征不出意外,特別動用了他很早以前隨意埋下的一顆棋子,屬於烏桓一處部落的頭人烏咽。

在漢朝使者明確要出塞,攻打那些屢有叛漢事情發生的意思後,本就是出身烏桓小族,又和伏泉有著不少關聯的烏咽,明白漢朝勢大,烏桓無力回天,主動歸順漢朝,並且派出族中深知塞外烏桓形勢的族人,

給漢朝大軍出塞帶路。至於這次出塞的結果,顯然也是非常明顯的,漢軍騎兵一有馬鐙、馬蹄鐵之助,二有烏桓內應,一路長驅塞外數百裡,連戰連捷,所有抵抗漢軍的烏桓騎兵,根本無法阻擋漢軍恐怖的騎射和他們近戰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使出的劈砍實力。

當然,其實在對戰漢軍之前,烏桓人也早有失敗預感,畢竟連實力比他們強大了無數的南匈奴人和屠各人,都被漢軍打敗,甚至除了徹底歸順,隻承認自己是漢人的胡人外,其他胡族可都被漢軍滅族,他們這些各個部落互不統屬的烏桓人,又如何是漢朝大軍的對手呢?

最終,歷經三月,直至冬日,漢軍將塞外包括丘居力所掌控的幾個烏桓大族盡數消滅,歷經大小二十余仗,斬殺烏桓四萬余人,俘虜兩萬多烏桓婦孺,其他烏桓小族或早早與烏咽聯系,早早拋棄本族,徹底歸順漢朝,不然就是一直向北遷徙,逃到漢軍找不到的地方去生存。

當漢朝大軍輕而易舉掃滅烏桓一族的大捷消息,傳到朝廷時,朝中公卿百官莫不驚呆,雖然他們知道漢軍在打敗南匈奴人、屠各人後,實力不一般,但從沒想過能如此輕易平定烏桓。

並且,朝廷為此所耗錢糧也不算多,因為伏泉出塞所實行的以戰養戰,靠著搶掠烏桓人的儲備,來實行的戰略方法,根本只需要幽州為出塞大軍準備前期的數日糧草便好,也不需要其他。

這下子,公卿百官對伏泉皆是無語,沒人敢趁伏泉用這大勝之功,去反對他在軍事上的意見,就是原本也不建議大軍勞民傷財出塞遠征的太尉蔡邕,也是無法反駁伏泉的軍事策略,畢竟,隨著新皇登基以來,伏泉已經用需求勝利的事實證明他的軍事策略都沒有錯。

也就是因此,伏泉借著連番大勝的威勢,在光熹二年三月,上奏朝廷,請兵伐降而複叛的黑山賊。

小皇帝劉崇雖然對軍事不懂,但是自信宋太后,將用兵之事盡數交付伏泉後,享受連番大捷的快樂,自然對比無不應允,即使不少公卿大臣以朝廷連番用兵,府庫經用不足,勸誡皇帝休養生息一些日子,再行征討也根本沒用。

當下,伏泉又是一番人事變動,糾結了並、幽、冀三州兵馬,圍剿龜縮在恆山之中,被大漢定義為太平道余孽,嚴斥其降而複叛的黑山賊軍。

其實,對於公卿百官所提的錢糧不足的指責,伏泉是認可的,然而,他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那就是他現在極度缺人。

隨著南匈奴、屠各、烏桓等族為伏泉掃平,大漢在並、幽二州的邊境上,經歷了一個冬天以後,其實已經空置了不少土地,雖然朝廷也發布詔書,號召不少百姓移民,但是時間短,收效甚微。

因此,想要人口種地的伏泉,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將目光盯在了藏在山中的百萬黑山賊身上,這些黑山賊本就是亦民亦賊,把他們趕下山來編戶齊民,不僅可以少一個隱患,還能增加邊郡人口,所以伏泉不得不給冀州刺史皇甫嵩下死命令,讓他務必籌集足夠糧草。

雖然去歲征討南匈奴、屠各、烏桓,多數都靠冀州錢糧支撐,冀州今年府庫可能緊張,但伏泉相信,以冀州之富庶,皇甫嵩咬咬牙也就可以應對的。

至於出兵時間,伏泉就定在了三月,這時候都是春耕時候,黑山賊也不例外,趁這機會打他們措手不及,是伏泉的目的。而且,就算他們藏到山裡,今天沒辦法種地,沒有糧食,就是熬到秋天,也得逼那些黑山賊下山。

壺口關以東,山高林密,連綿不絕,隻帶麾下八千人的關羽,讓其麾下騎兵三千人配馬,剩余五千改為步行,慢慢翻越這後世太行山的重巒疊嶂。

漢軍身披玄甲,連同兵刃、乾糧,重達六七十斤,每日攀爬山崖,苦不堪言。數日後方才下山,而後大軍沿著漳、清水北上,翻山越嶺,將隱藏在山谷中的諸勢力一一搜出清剿滅。

起先據谷而守者極為頑固,關羽怒火中燒,命大軍猛攻,一連屠五六座山谷,手段固然有些血腥,卻極為有效,周圍勢力非降即逃,再無一人敢做抵抗,順利收民數萬。

之後,漢軍一路北進,一直殺到冀州常山國上艾、井陘二縣平原地區,收諸山賊屯壁,共得民十數萬口,兵鋒一轉,向西殺回並州太原郡陽曲山區,連番猛攻,再收民數萬,而後北上雁門一帶,先將黑山賊在恆山的外圍勢力幾乎清理完全,而後先將各個俘虜編戶齊民送到最近也最缺人口的並州邊郡,以軍管的形式實行半屯田,等到他們在地方扎根,便撤銷軍管……

並州地廣人稀,上黨、太原、雁門三郡人口佔據並州九郡總人口的八成,但也只有九十萬人,這還是收編二十余萬山民後的結果,說實話就是把並州百萬人口全部裝進上黨郡也不嫌擠。

伏泉給漢軍下的命令是只要恆山還有人,所有兵將就別回來,甚至直接寫信給關羽等人,不把恆山百萬民眾一網打盡,他們就別想更進一步雲雲的意思。

甚至之後,伏泉又把堂弟伏德派入恆山,意思很明顯,便是監督之意,這一下子可是極大的令漢軍諸將重視,抓起人來更是瘋了,畢竟誰也不想被伏泉輕視,沒有升官的機會。

大軍入山後,關羽便找來黑山賊出身的降將張白騎,詢問具體方略,張白騎便把恆山的狀況簡單介紹一遍:以前張燕雖為盟主,發號施令,卻不能插手各首領內部事務,也就是說他僅頂著一個好聽名聲。張燕死後,諸雄奮起,互相兼並,形成幾股比較大的勢力,以恆山南的於毒最強盛,號稱有精兵十余萬。

關羽對於這些黑山雜兵,卻是毫不在意,聽聞張白騎說於毒最強盛,還最狂傲,當下便定下拿於毒作為收拾黑山賊內部勢力的出頭鳥。

張白騎聽後,卻是進言獻策道:“驃騎有令,此番吾等入山,以收民為第一要務,戰事為次。於毒精兵十余萬乃為虛言,然應有精壯三、五萬人,一戰殺之不死,必為後患,恐壞驃騎將軍大計。依默之見,當以大兵凌諸強,諸強各自為政,兵微將寡,必仰望天兵,降者如雲。屆時吾等收盡恆山之眾,於毒縱然勢大,也惟有歸降一途,此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嗯?爾讀過兵書?”見張白騎獻策,本來對於其賊寇出身,一直不屑一顧的關羽,不由對張白騎刮目相看。

張白騎搖搖頭道:“默貧寒出身,仰賴驃騎將軍,近來才開始識字,然默時常令手下識字者講讀兵書、史籍,偶有所得。”

聽罷,關羽不禁感慨道:“日後驃騎將軍麾下,必有君一席之地。”

能讓關羽概概歎,張白騎之計, 顯然入了關羽眼中,值得使用,當下依計行事。

漢軍在不知翻越了多少個山頭後,終於碰上首個抵抗者,此人綽號青牛角,和過去的黑山大頭領張牛角一樣,以佩戴牛角號而聞名,擁兵數千,稱得上一方豪傑。

這一戰吸引了恆山數十萬人的目光,可惜青牛角不太爭氣,隻抵抗兩天就被殺死,殺死他的不是漢軍,而是其手下第一大將,因為關羽宣稱,取青牛角頭者拜別部司馬。

別部司馬可是一個不小的官了,對山寇有很強的吸引力,而關羽也明白伏泉要的是人口,不願多造殺戮,自然知道內部腐化,才是最好的收編手段。

當然,關羽並未食言,快速拿下青牛角後,第一時間封其為別部司馬,並引其為先鋒,令黑山諸賊皆知其意。

接下來又是一路順風順水,黃龍做了第二個‘反面材料’,他比青牛角強點,抵擋十余日,之所以這麽慢是因為關羽舍不得用漢軍,隻命招降的黑山賊攻打。

按說有了青牛角、黃龍兩個教訓,恆山諸渠帥應該會更加識趣,令關羽

驚異的是,第三名反抗者比他想象要來得更早,在攻佔黃龍的第三日左髭丈八就站出來了。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關羽見此破口大罵,為了震懾後來者,率領漢軍猛攻左髭丈八部,一日即克。

而後,關羽見諸賊依舊遲疑,為立威,下令辣手屠其精壯四千余人,拋入漳水,僵屍滿河。

周圍數百裡窩藏的黑山賊見漳水變赤,無不震恐,想起關羽為屠夫伏泉舊部,不敢再反,望風而降。(天津小說網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