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467章 何進竇武2相比
漢軍在彈汗山祭天立碑一事,遠在千裡之外的和連大軍自然還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的話恐怕是要全軍哭喪吧,畢竟先主檀石槐對漢何等的威風,即使征漢,命喪幽州,但也從令王庭叫漢人如此侮辱。

那夜被宴荔遊突襲以後,和連大軍和宴荔遊軍隊戰至近一個時辰,最終在宴荔遊帶著剩下的四千余騎遁走,徒留和連損兵死傷萬余,大營被焚,作為他自大的下場。

當然,現在所發生的一切,對於和連來說都不算什麽,畢竟剿滅叛賊是不錯,甚至被叛賊打敗損兵無數,這些與鮮卑王庭被漢攻擊,鮮卑部落可能亡族滅種相比,都不算什麽。

兵沒了可以再征,糧草輜重沒了也可以繼續收集,而鮮卑王庭沒有,部落人口被漢軍征服同化的話,那他和鮮卑可就再也沒有立身之地了,所以清晨以後,和連再思索再三後,這才在帳內一部分親信將領的反對下,派了鮮卑老首領慕容拔帶人前去尋找宴荔遊的軍隊的蹤跡,從而和魁頭、步度根那一派的人有聯系,並且進行和談,邀請他們一起出戰漢軍。

那慕容拔不是別人,正是萬艾可的嶽父,慕容水蘇的父親,是中部鮮卑的大人,也是檀石槐帶領鮮卑崛起以來,現在鮮卑僅存的幾個老資歷的大人。因此,他完全有資歷去談判,而且魁頭、步度根一派的鮮卑其他貴族首領,也不敢對他如何。

不說鮮卑內部和談如何,也就是昨夜,由大漢並州刺史趙苞所派的報信掾吏,業已進入大漢京師雒陽,並且將自己隨身攜帶的趙苞的親筆書信,送到了皇宮之中。因此,這一日上午,大漢皇帝劉宏又再一次緊急召開朝會,令公卿百官前來議事。

清晨,崇德殿內,公卿百官們此刻正在大殿裡竊竊私語,相互討論著最近大漢邊疆之事,因為事情很怪異,透露著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尋常。

自從劉宏派伏泉、段熲率兵五千救援涼州北地,平定羌亂後,這涼州的戰報就一直不見影蹤,傳聞都被皇帝留於身邊,身邊之人想要觀摩,都被其阻止。甚至有閹宦之輩想偷偷查閱,卻被早有察覺的皇帝發現,並且破天荒的主動下令杖打二十,將劉宏最寵幸的宦官打的痛昏過去,至今還在宮中休養。

如此,不由得不令百官公卿疑惑,甚至今日劉宏緊急召集大家開朝會,他們都懷疑這事情會不會和涼州的戰事有關。

“遂高,那伏巴郡率兵已近一月,何以邊疆至今無信報來朝?”

司徒楊賜於大殿中央,對身邊何進問詢道,他問何進這話當然沒有其他的意思,自然是想從何進嘴中,問詢他妹夫之父,宦官張讓是否透露了什麽。

畢竟,皇帝雖說現在防著閹宦,可是他更防著外朝士人,即使楊賜是帝師,和皇帝師徒情深,皇帝對他尊敬不假,卻也沒有透露半句和涼州戰事有關的情報,所以楊賜只能透過何進來問詢情況。

其實,楊賜當初收何進為門生,除了因為其妹生有皇長子“史侯”劉辯的關系,更是因為何進和張讓有親。楊賜身為外朝士人的領袖,自然不想和宦官有瓜葛,甚至要一直表露決裂的政治意圖,作為榜樣才行,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需要宦官的幫助。

無論是為自己門生、親屬謀取官職,還是打聽一些皇帝劉宏隱瞞的情報或者宮中的消息,楊賜無疑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宦官的坎的。這其中,為了一邊保證自己的名節,一邊又可以不在政治上落後於別人,在他們之間,自然需要有一個人作為媒介,而何進,顯然就是這個媒介。

換句話說,何進的身份,無論是在宦官和外朝士人眼中,都有些類似於當初竇武的角色,只是與竇武不同的是何進出生太低,非外朝士人中意的世家大族出身,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地方有錢的地主而已。

反而竇武,雖然家道中落,但他畢竟是竇憲的族子,東漢開國名臣竇融的後人,僅此一點,就算竇武和楊賜祖父楊震一樣,是放牛的出身,也不由得令外朝士人對竇武恭敬有加,這就是自漢以後,出身的重要性。否則,想要崛起,也只能等到王朝末世,當然那些在漢末戰亂裡崛起的普通人,能夠成名的幾率始終太低了。

當然,何進與竇武最不同的是,何進竟然還和宦官有姻親關系,這一點,自然也就注定了何進,成為宦官和士人之間的一道公開的溝通橋梁。同樣,也注定了,如果士人掌了大權,會毫不猶豫的將何進這也閹宦之輩,屠羊之後,徹底送入墳墓。

“回稟老師,門下不知也,宮內亦無消息傳出。”何進畢恭畢敬的和自己師長交談,漢代儒學興盛,尊師重道,而且楊賜又是司徒,由不得他不尊敬。

“奇哉!怪哉!奇哉!怪哉……陛下之意,難解也……難解也……”楊賜捋著胡須,不斷搖頭道,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其中深意,隨即又想起一事,問道:“遂高,吾聽聞越騎營兵馬失蹤三千,爾可耳聞?可知為何如此?”

“此門下亦不知也,越騎營已為陛下嚴令,旁人不得入內,敢入者,皆為越騎營兵士扣押,無陛下之命,不得放出。”

“哎!”楊賜長長一歎,然後又一次搖頭道:“西北大亂,陛下如此,其中必有異也。”

恩師的話說了等於白說,不過何進也只能在一旁點頭讚同,誰都知道皇帝藏著事情,但具體什麽事情沒人得知。

其實何進自己心裡也是揣測,會不會涼州的亂事有假,畢竟有心人現在回味一下,就該看出來,涼州刺史魏元丕在當初皇甫嵩上奏請朝廷派援兵的時候,竟然一句話求援的話都沒說。甚至伏泉率兵救援時,也未派計吏報訊,直到半個月後,才有涼州刺史部掾吏前來,而他所帶的話,竟然是魏元丕要因病請辭,絲毫未提涼州羌亂,實在是反常之極。

而且,之後這計吏就被皇帝劉宏派人嚴格保護了,甚至沒有他的命令,根本不給任何人去接觸,直到數日之後,那計吏返回涼州,京中竟然都沒人能夠和那計吏交談涼州亂事。這一切,都在說明事情有貓膩,可是何進卻無從證實,他也曾想過和宦官一起扣留信使,私自查閱,不過最終還是未能得逞。

且不說私自劫持刺史郡守上奏皇帝的書信已是大罪,稍有不慎,東窗事發將與謀反無異,另外一點就是皇帝明顯對此事有所防備,竟然讓涼州刺史魏元丕和北地太守皇甫嵩,都各自派一隊兵士護送信件。

誰都知道涼州兵卒驍勇善戰,皇帝還讓他們派一隊兵卒護送,何進等人不集結一定的兵力,否則根本攔截不了他們。更何況,三輔關中都是漢室心腹重地,一旦走漏消息,那便不妙,所以何進只能看著那些信件在西涼兵卒的保護下,一封一封送入宮中,再由他們從宮中一封一封將信件送回涼州。

最終,何進只能自己派心腹家仆,帶著自己的印信,去涼州北地郡獨自打探消息去了,他不信就算涼州上下對此事死死保密,自己派人去查,難道還能查不清到底出了何事嗎?

哎,都說陛下有意北征鮮卑,為何至今都沒有半點消息呢?何進無奈,在心中哀歎,如果他能有伏泉那樣的機會的話,又何嘗不能讓自己的妹妹成為皇后,讓外甥能夠登上地位呢?

只是,這一切都十分困難,然而,再困難他何進也要去做,因為這不正是他一直在宦官和士人之間遊走的動力嗎?他要讓他們何氏,即使不能成為天下一等一的門閥世家大族,也要成為南陽,成為荊州的望族。

“陛下駕到……”

隨著殿門口的寺人一聲尖銳的叫喊聲,劉宏在虎賁、羽林的引領下,緩緩步入大殿。崇德殿裡頓時變了模樣,何進也是被這一聲叫喊驚醒,連忙收斂心神,隨眾臣一起行禮迎接。

“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歲……”

轟隆一聲,殿內眾臣眼神一凜,隨後齊刷刷地跪拜,接著各就各位,隨後在劉宏一身令下,開始了今日的朝會。

今日的朝會是臨時緊急召開,百官公卿自然不知道劉宏的意思,紛紛正襟危坐,凝神靜聽皇帝的吩咐。

劉宏見百官模樣,便知他們心中所想何事,所以並未拖延,簡單客套幾句後,就直接進入主題道:“昨日朕收到並州刺史苞軍報,言巴郡太守泉如今已出北地,破受降,得知鮮卑胡酋率兵遠征,如今正領兵襲其王庭彈汗山也。”

話語一出,滿殿皆驚,多數人目瞪口呆,紛紛懷疑自己聽錯了什麽,怎麽回事,伏巴郡不是帶兵平北地羌亂了嗎?怎麽突然去偷襲鮮卑了,並且拿下當年世宗孝武皇帝所建的受降城,開什麽玩笑,他就帶五千人馬,還能分兵一邊打羌人一邊打鮮卑人不成?

一時間,崇德殿內,竊竊私語不斷,百官公卿都在猜測陛下何意,場面混亂,司徒楊賜見此,口中一聲大喝道:“朝野重地,望諸公肅靜。”

頓時,殿內安靜異常,隨後便見楊賜起身,對上首的皇帝劉宏行禮道:“啟奏陛下,臣賜有問。”

“楊師有何事啟奏?”劉宏回道,其實心裡他自然知道楊賜要問什麽,不過畢竟是皇帝,現在又是在朝堂,一切問話都得按照規矩來,不能亂了君臣規矩。

“臣請奏問陛下,巴郡太守泉,本率兵平定北地先零羌亂,何故如今出兵北征?若其人擅自為之,則犯欺君大罪,望陛下告知……”

見楊賜這般認真,劉宏莞爾一笑,他自然明白楊賜意思,倘若伏泉平了羌亂之後,擅自調兵北征,那就是欺君大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說不好是要沙頭。

當然,劉宏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心腹愛將受死,只見他笑著回道:“此乃朕之圖謀也,孤前番令北地郡守嵩上奏,言其郡內先零羌亂,望朝廷出兵。後朕派巴郡太守泉,令兵並越騎校尉熲,明為合兵五千往援,實則有兵八千。”說到這裡,劉宏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涼州並無戰事,北地亦無羌亂,朕明令大軍往援,實為派兵出涼州北地, 征伐鮮卑,如今看來,此策甚佳,若鮮卑王庭為大漢勇士所破,則可嘗先帝之夙願,報三邊百姓之血仇……”

朝堂裡,劉宏說的抑揚頓挫,將這事情說得明明白白,其話語裡也是興奮異常,可見他的心情有多好。而堂下的公卿百官卻是集體失聲,面面相覷,不知何言,這還是他們心中那個為宦官所掌控,只會買官賣官賺錢的皇帝嗎?這樣玩弄朝臣,用欺騙滿朝的計策,偷襲鮮卑,完全和他們心中的那個劉宏的形象不符合。

此刻,便是正在問詢劉宏的楊賜也是有些失聲,站於朝堂之內,不知何言,畢竟此事於他來說也算頭一遭了。想想看,大漢有幾次出現漢軍隻驅草原敵國腹地,除了霍去病戰匈奴,遠征漠南,封狼居胥;竇憲驅逐北匈奴,勒石燕然外,也就有伏泉這一次直接襲擊鮮卑彈汗山。

如果伏泉這一次勝了,漢軍破了鮮卑王庭後,那皇帝他們這些朝廷三公九卿,不也可以在史書大記一筆嗎?畢竟,前方戰士在戰場殺敵有功,而後方,可都是他們這些文官士人在準備後勤的,這等盛世,他們當然要插上一手了?

“臣賜恭賀陛下掃滅鮮卑異胡,大漢社稷永存,犯漢者雖遠必誅……”楊賜連忙放下剛才質問的話,直接改口,行禮恭祝皇帝起來。

在楊賜說完以後,殿內其余百官公卿也是跟著喊道:“臣等恭賀陛下,大漢社稷……”在場多數都是人精,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麽,既然皇帝為伏泉背書了,當然不會再去問涼州的事情,改而讚頌皇帝。

一時間,崇德殿裡,皆為祝賀之聲,宛如盛世之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