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魏紈絝子》二百六十七章 不僅
  王宇身高僅一公尺四十,不僅人矮小,而且容貌極其醜陋。
  但是他的性情豪邁,胸襟開闊,不拘小節。
  平常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事一點都不關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機,遇上了便有說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賢的行列。
  王宇為建威將冰王戎幕府下的參冰時,協助治理“領冰都督幕府”事務。但身處統轄千冰萬馬的總指揮部機關,需要給全冰做表率的人,他卻天天蓬頭垢面不講衛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為還吊兒郎當。
  晉朝初年,王宇入朝,他不趨炎附勢,力陳己見,宣揚無為之化的主張,為朝廷所不容,同僚均被擢為高官,唯獨他被逐出朝門。為排泄鬱悶,他常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嗜酒如命,不能自已。
  公元266年(晉武帝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請王宇再次入朝為官。而王宇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王宇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從此,王宇徹底與朝廷絕緣。
  罷了官以後的王宇,日日“醉鄉路穩宜頻到”,終於嗜酒壽終。某天,王宇路過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
  對於一向好酒的王宇來說,這還了得。於是就進去喝了三碗,結果一回到家就醉了。三年後,王宇酒醒了,見如此好酒,就喝開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夫人見狀也喝了杜康的酒,於是一起從此長眠。孩子們便和杜康一起,把王宇夫婦埋進地裡,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王宇之墓。
  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來到了王宇的墳上,挖開墳墓,推醒了王宇夫婦,引著他們飄遙踏雲而去。從這以後,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王宇,也變成了品酒大師,所以民間才流傳著這麽一句佳話,就是“杜康造酒王宇醉”。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餘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王宇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王宇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王宇,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了。
  竹林七賢裡的每一個人都喜歡喝酒,但王宇卻獨以酒而聞名,可見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許同阮籍一樣,是因為受逼於黑暗的政治,汙濁的社會,但他確能沉醉在酒鄉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滿著憤懣之心的,阮籍甚至還在酒後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極其豪邁的。伴隨著狂飲而來的,自然是行為上的放蕩。
  他的家庭是很窮困的,但他並不以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晉書》本傳記載說,他經常乘鹿車,手裡抱著一壺酒,命仆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後面跑,並說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見。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鎮上的人吵架,對方生氣地卷起袖子,揮拳就要打他,王宇卻很鎮定從容地說:“我這像雞肋般細瘦的身體,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頭。”對方聽了,笑了起來,終於把拳頭放了下來。
  阮鹹是阮籍的侄兒,性情放達不受拘束,阮鹹的趣聞也一抓一大把,比之阮籍絲毫不遜色。這個侄子在這方面比之阮籍可謂是青出於藍。他很崇拜叔父阮籍,時常跟著叔父一塊兒遊山玩水。
  《晉書·阮鹹傳》中,就有一個“阮鹹曝褌”的故事。
  說是阮家是個大家族,其中也有富有貧。於是一條大道的北面,就形成了高級住宅區,住的全是阮姓中的富人,而道南是棚戶區,住的全是窮人。阮鹹也屬於窮人這一類的,住在道南。每到七月七日晴的時候,就把家中的衣服拿出來曬。
  夏天陰雨比較多,而七月七日左右基本上雨季過去了,古人住的屋子一般不是樓房,也沒有水泥地面,防潮性能很差,衣服如果不晾曬一下,會發霉的。所以“北阮”富人們紛紛晾曬衣服,一時間花團錦繡,粲然耀眼。這既是曬衣服,也是一種變相的比富大賽。就像現在的有些同學會就如比富會一樣,到聚會時也不免比一下誰的職位高,誰開的車檔次高。
  面對“北阮”那邊的聲勢,“南阮”的窮人們都自慚形穢,不敢把自家的破衣服拿出來曬,而阮鹹卻不管那一套,拿了個竹竿,把自己的粗布破褲頭子拿了一件挑了起來,也曬在路邊。人們看了,紛紛驚怪,阮鹹卻不以為然地說:“未能免俗,聊複爾耳!(不能免俗,姑且這樣吧)”說來阮鹹所為,好生令人佩服。
  現在好多人,都覺得自己如果沒有錢,就低人一等似的,其實有錢的未必就高貴,他穿他的名牌西服,我穿我的破牛仔褲,他開他的寶馬,我騎我的破自行車,那又有什麽?別先自己看不起自己。
  阮鹹自命為不守禮法的超脫人士,因此,他請族人喝酒,不耐煩用小杯小碗斟來斟去的,大家圍在酒缸旁,有的隨便用容器,有的直接用手掬起來便喝。魏晉時代,是沒有現在這樣的高床高椅的,一般是在地上鋪一張席,跪坐在席上喝酒吃飯。
  有位族人把頭伸進酒缸裡喝個痛快,其他人跟著效法,臉上、頭髮上,全沾滿了酒,酒缸中也沾了不少人的汙垢、頭髮、汗水,大夥也不以為忤,喝喝笑笑,手舞足蹈,快樂似神仙。
  有一群豬過來了,“嗯,嗯”,豬也聞到了酒香,拖著笨重的身軀,蹣跚地爬了過來,靠近了酒缸。“砰”的一聲,豬也學著阮鹹,把腦袋浸入了酒缸,“呼嚕”、“呼嚕”大口地吸著聞到阮鹹盆裡的酒味還挺香的(那時的酒,由於人們還不會蒸餾技術,度數都比較低,相當於現在的啤酒的度數),於是就跑過去也“呱唧呱唧”地喝起來,而阮鹹不知是醉得迷糊了還是怎麽著,也不嫌豬臭,也不趕這些豬,就在豬中間擠過頭去,把嘴伸到盆裡,和豬共飲。眾人大笑,傳為奇談。
  荀勖善解音聲,時論為之闇解,遂調律呂,正雅樂,每至正會,殿
  庭作樂,自調宮商,無不諧韻。阮鹹妙賞,時謂神解,每公會作樂,而心謂之不調;既,無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為始平太守。後有一田夫耕於野,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試以校己所治鍾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伏阮神識。阮鹹的神解,當比荀勖闇解為高,阮鹹是真正了解音韻的,他之所以批評荀勖,本來也是出於好意,希望他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有所改正。無奈荀勖本人,心高氣傲,自以為音樂造詣曠世無敵,面對阮鹹的指責,更視為是存心搗蛋,並在晉武帝前進讒言,貶除了阮鹹的職位。但也由於這樣,而使阮鹹在中國音樂史上獲得地位。由此可發現,“酒與音樂”正是阮鹹生命中的兩大精神支柱。
  如果說,嵇康是當代的操琴名手,那麽阮鹹就是當時的琵琶大師。
  阮鹹是一件純正的中國古老彈撥樂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漢武帝將公主嫁與西域烏孫王,出嫁前怕她途遠思念,特令工匠參考琴、箏、築、箜篌等樂器而創製了一種形狀似滿月的樂器供公主解悶。跟據它的形狀,人們常用“攬月入懷”來形容其彈奏。這種樂器與其它具有相似演奏手法的彈撥樂器被統稱為“琵琶”或“漢琵琶”。
  武則天在位期間,曾有人在古墓中得一銅琵琶,人們認為這正是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所作的樂器,加上阮鹹本人善彈此琴,從此這種樂器就被稱為“阮鹹”。而“琵琶”這個名字,就讓位給了一種來自西域的樂器。以人名命名一種樂器,在中國音樂史上,僅有“阮鹹”一個。
  阮至今已發展為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及倍大阮等的樂器組。他們音色圓潤柔和、醇厚豐滿、細膩流暢、韻味深長。阮不僅承載了幾千年優秀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統,而且其醇厚的音響特點更能表達當代人的情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聽阮鹹,在一片清幽靜謐的竹林深處,手握一杯清茶、氤氳熱氣,依依馨香。弄琴者,信手彈撥,青翠欲滴的音符從指尖瀉出,涼涼的滲在心間,那悠然,怎一個愜字了得。
  且去聽吧,那顫抖著的琴音,正好觸到了你的弦,那就讓你的心一同發出聲音……
  且去醉吧,那弦音凝結著透人的靈氣,讓你在雲水相伴的竹林幽世中清心滌塵…
  且閉上眼睛,讓喜與悲皆化作如秋水一般的平靜與清涼吧。
  阮鹹,一種純正的中國古老彈撥樂器,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它那清澈、圓潤、典雅的聲音仍象竹林中的清泉一樣,滋潤著聽眾的心靈。
  阮鹹不僅擅長演奏,也精於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據說就是他所作,李季蘭在同名詩中有“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使仲容聽不足”的詩句。1950年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持阮彈奏的阮鹹畫像,神情專注。
  據《琴史》記載:阮鹹的兒子阮瞻“亦善彈琴,人聞其能,多往求聽,不問長幼貴賤,皆為彈之。”他甚至可以整天為人彈奏而沒有一點不耐煩的表示。
  向秀雖然沒有完整的文集傳世,但在當時他卻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大哲人、大文豪。其主要著作有《莊子注》,時人稱此注“妙析奇致,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晉書·向秀傳》)。呂安見後歎為“莊周不死矣”。向秀還著有《周易注》, 傳稱“大義可觀”,然“未若隱《莊》之絕倫”,二注今皆已佚。又有《難嵇叔夜養生論》一篇,收於《嵇中散集》中;《思舊賦》一篇存《文選》和《晉書》本傳中。他到洛陽以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莊子思想的研究之中。於是閉門謝客,潛心作注,用心闡發莊子思想的精神。
  向秀所著一書、一論、一賦三種作品,均為問鼎之作:其《莊子注》開創玄學注《莊》新思路,後人難望其項背;《難養生論》匠心獨運,與嵇康難分高下;《思舊賦》更是堪稱絕唱,魏晉時期無賦可與之比肩。
  關於向秀注《莊子》,還有個有趣的插曲。開始向秀注釋的時候,嵇康說,《莊子》中的玄言妙旨會被注釋弄得僵滯,以前也沒有一個較好的注,向秀不如不注。後來向秀注基本寫就,拿出來給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莊子》的玄理更加美妙,因此對向秀的才識大為歎服。向秀肯定“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張“開之自然,不得相外也”,
  又認為必須“節之以禮”,“求之以事,不苟非義”,由此推及人的社會心理和欲求,如名利富貴等,從而強調合“自然”與“名教”為一。通過向秀注解所體現出來的儒道兩家經典的互解,“使儒道兩家的分歧,通過字句上的精心詮釋而得以化解,為經世致用奠定思想基礎”。《難養生論》為向秀為啟發嵇康進一步闡述其養生思想而著,向秀以世俗見解立意,並非其真實意識表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