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皇弟》第87章太子的教育問題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

  兩年一晃而過,轉眼已經到了正德九年。正月十五剛過,正德皇帝就迫不及待的率領禁衛新軍在午門誓師出征,他先將前往西南與山地營、沐家軍匯合後,讓禁衛營在當地進行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一旦時機成熟,他將開啟大明帝國的再次南征。

  禦駕親征南蠻的出兵儀式將在午門外五鳳樓前舉行。前三天裡頭,按照禮部制定的程序,正德皇帝祭告了天壇、太廟和太歲神,又至列祖列宗靈前灑淚默禱,懇乞佑護,齋戒熏沐如儀,一切預備停當,戚景通從密雲調回三萬禁衛龍騎軍接受正德皇帝的檢閱。

  正月二十日午時,懸在午門的鍾鼓悠然而起,與此同時,正陽門東西的鍾樓鼓樓也遙相呼應。是時北京大雪紛飛,漫天瓊玉紛紛墜落,午門外空曠的廣場上東、西、南三面黑鴉鴉站著三個大方隊,鐵鑄般一動不動。

  由留守在京的齊王朱厚煒領銜,內閣有李東陽和費宏帶著在京公侯伯爵和六部九卿、外官來京引見的官員三百余人在右掖門前簇擁著皇太子朱載康專候恭送皇帝。幾十萬京師黎民前一日便接到《告民平南蠻書》這道明發傳詔,雖然天冷大雪,也都很有興致,都簇擁到正陽門外新設的綢帷外瞧熱鬧兒,家家戶戶設香案,擺著酒肉,算是壺漿簞食歡送王師。

  須臾,便聽到天崩地裂似的兩聲大炮自五鳳樓響起,正陽門、天安門、地安門和午門的中門卸了大栓,呀呀開啟,左掖門前的暢音閣供奉擊磐鳴樂,笙、篁、笛、簫、雲鑼之聲大起。

  站在軍陣最前方的主將戚景通,眼見一隊隊舉著龍旗寶幡的內侍不斷頭地從午門湧流而出,提足了精神凝神細看,直待二十一隊羽林軍出完,方見梁儲、楊一清帶著四十余名侍衛戎裝佩劍,騎著禦馬出了午門。

  戚景通瞟了一眼身後挺立的副手常寬和徐鵬舉兩個將軍,微一頷首,將正德皇帝所賜的寶劍平舉在胸。立時,身後數百隻黃銅軍號仰起向天齊聲高鳴。幾乎同時,左掖門下的軍樂隊奏變徵之聲,數百人的儀帳軍士齊唱《佑平章》:

  壯軍容,威四方。凜戈矛,森甲仗。剖文犀,七屬爛如銀;帶鮫函,璀璨難名狀。這的是,金城保障!湛盧紫電,承影含光,毫曹似水,素質如霜,更有熊虎勇賁,龍城飛將,氣蓋貫鬥牛,刁鬥傳千帳。九合既成,二弓交ǎ清吹三唱,踴躍軍心壯!

  歌聲中,已經七歲的皇太子朱載康領銜伏地,率百官三跪九叩揚塵舞拜,山呼萬歲,三萬軍士眼見徐鵬舉走上高台,手中杏黃令旗一揮,大呼一聲:

  “皇帝萬歲,萬萬歲!”

  正德皇帝今天格外精神,他頭頂金盔,豹尾飾甲,寬大的披肩下穿一身明黃江綢面膁袍,腰束金鑲紅藍寶石線紐帶。墨漆般的劍眉下星目閃爍,雪地裡顯得十分精神。他手按寶劍,臉龐通紅,環顧四周,真有點不勝感慨。

  在這個地方閱兵已是第三次了,前一次是弘治十五臘月,韃靼人入寇大同,當時作為皇太子的他親率禦馬監四衛增援大同,最後得勝還朝。第二次是弘治十九年作為皇太子的他再次率京營新軍赴西北與瓦剌、韃靼大戰於哈密,最後定新疆,向北擴土兩千裡,兵鋒直抵大庫倫,正式奠定了大明如今總共一千二百萬平方公裡的版圖,可以說這地方是塊福地,它見證了大明的再次崛起。

  正德皇帝志得意滿的四下張望。前兩次都是在父皇的主持下舉行出征儀式,當時自己麾下能調集的京師全部新軍,也不過一萬余人,哪裡及得今日自己第一次禦駕親征,這樣嚴整的軍容、士飽馬騰躍躍欲試的氣勢!

  在震耳欲聾的山呼聲中,正德皇帝跨上一匹金黃色的阿哈爾捷金馬背上,一生的戎裝顯得意氣風發。金盔金甲,再配上這批金色的戰馬,簡直亮瞎人眼!

  這些年,西方的俄羅斯公國開始向東方擴張,已經把手伸到了哈薩克草原。當地的瓦剌王爺圖庫曼汗吃了幾次老毛子的虧後,就千方百計想得到大明的燧發火槍增強自己的實力。為了討好正德皇帝,哈薩克草原人除了向大明稱臣以外,圖庫曼汗忍痛割愛,向大明進貢了五十匹汗血寶馬,這一舉動,果然獲得了朱厚照的青睞。

  這批馬送到北京城後,哈薩克的瓦剌使者如願以償獲得大批的燧發火槍,甚至還意外的買到了幾十門火炮。今天正德胯下的馬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匹,也是正德最喜歡金黃色的戰馬,朱厚照平日裡把它視若珍寶,甚至親自去喂養它。說實話,主要是這顏色太稀罕了!百年難得一遇。

  也許受到現場氣氛的感染,這匹金色的戰馬也顯得很興奮,不停地來回邁著碎步,馬鼻裡還不時向外噴著熱氣。朱厚照用手撫摸著馬的脖子,安撫好戰馬的情緒。然後他莊嚴地舉手向三軍致意,立時,午門前又是一片鴉雀無聲,只有大雪落地沙沙作響。

  “將士們!”正德皇帝大聲喝道。

  “萬歲!”回聲好似山呼海嘯。

  “自正統年開始,西南數十年不寧,皆因安南黎氏、緬甸明吉瑜等賊子野心勃勃,屢屢犯我邊境。三年前屢與西南土司勾結,北侵我中原,唆使內附各部,引發米魯叛亂,賊人乘扣屠我城池,殺我人民,壞我華夏一統,擾我百姓生業,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厚照亢聲說道,字字落地有聲,“朕今親統三軍,率鐵騎十萬討此等國賊霄小,不滅西南諸蠻,還天下郎朗乾坤。朕誓不還朝!”

  說罷,朱厚照抽出腰間的天子劍,縱馬上前幾步,來到早已豎好的箭垛前一劍劈下,“啪”地一聲砍斷了木杆,大喝一聲,“三軍聽令,此番南征,須人人用命!有臨陣怯敵,不遵號令者,猶如此箭垛!不滅南蠻,誓不還朝!”

  話雖簡短,卻十分有力,豪氣之中帶著金石之音,數萬軍士都是訓練有素的,見皇帝如此說,“嘩”地單膝跪地,大聲複誦道:

  “不滅南蠻,誓不還朝!”

  “升旗!”

  主將戚景通催動戰馬向前幾步,仗劍大喝一聲。設在校軍場中央的大纛上一面大明黃龍旗冉冉而起,在北風中獵獵響著直上杆頂。戶部從禦馬監調來的一千二百名軍士抬著酒壇至各軍前一碗碗斟了遞到出征軍士手中。

  朱厚煒見皇太子朱載康費力地要給正德斟酒,忙將一壇酒親自捧著跟過來,斟滿了交給皇太子。朱載康立馬跪了,小小的他將酒高高擎過頭頂,說道:“父皇,兒臣敬請滿飲此杯,願父皇此去旗開得勝!兒臣謹守皇命,隨皇叔學習朝政,督催糧餉,靜待皇上好音!”

  “好孩子!這酒朕用了。”正德皇帝見朱載康眼圈有些發紅,也不由動情,“載康,在家不要忘了讀書,凡事要聽皇叔的,要多聽多看,要用心把你親爹的治國理政本事都學到手。汝還小,朕不在時,要好好吃飯,不要貪玩。跟兩位閣老教授的功課也不要落下,對了,每天還要勤練武藝,多替朕孝敬一下太后,汝可記著了?”

  “兒臣遵旨!”

  “地上冷。快起來!”見載康一一伏首答應,正德皇帝伸手把他扶起來,牽著他的小手走到朱厚煒面前得意的說道:“老二,朕要出征了,家裡就拜托你了!呵呵,有你在,朕無後顧之憂,老實說,治國理政你比朕強。呵呵,可開疆擴土,馳騁沙場卻是朕的強項,你就等著朕勝利的消息吧。”

  朱厚煒看著意氣風發的正德皇帝,心中很是感慨,勸道:“大哥,您打仗我很放心,可我擔心你的身體。南方炎熱,瘴氣橫行,你一定要注意保重身體,尤其不要喝生水。記住每天睡覺之前,要支好蚊帳,這次李太醫隨你出征,要多聽聽他的意見,千萬不要任性,記住臣弟的話,您是統帥,不要親冒矢石,自己犯險……”

  “行了,行了。婆婆媽媽的。你這人啥都好,就是有些囉嗦。放心吧!朕又不是小孩子,會照顧好自己的。”說罷,正德皇帝與他碰了一下杯,仰頭一大觥五糧液下肚,更顯得精神煥發,神采照人,朱厚照將大杯一擲,大喝一聲:

  “三軍出征!”

  軍士們見正德皇帝如此豪邁,齊舉碗將酒一飲而盡,一片山響擲碎了碗,列隊從駕向天安門進發,鼓樂號角越發響得地動山搖一般……十裡亭外白雪皚皚,齊王朱厚煒牽著朱載康的小手,在風雪中遙看已經消失在漫天風雪的南征大軍方向,心中感慨萬千。

  ……

  朝夕如流光陰荏苒,正德皇帝南征不知不覺已經三月有余。都說打仗打的就是錢糧,此言的確不假。朱厚照率領十幾萬大軍在前方威風八面,揮斥方遒。為了保障大軍的後勤供應,朱厚煒坐鎮朝堂可謂難上加難,每天忙的腳不沾地,事無巨細,都要一一過問。他可不想出什麽紕漏,影響這次華夏的百年大計。

  齊王除了要為前線調撥糧草武器彈藥等各種軍需,籌備運輸船只和車輛。還要參加軍機處的軍情通報會,關注前方戰事的進展,為前線提供參謀意見。這段日子,設在雲台附近的電報房,整日裡滴滴答答的響個不停,新設立的軍機處參謀室裡也是異常的熱鬧,一些年輕的參謀軍官從裡面出出進進,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辰時不到,齊王朱厚煒都會準時來到乾清宮,只要往乾清宮值房裡一坐,各個衙門數不清的來往文牘公函就會像雪片一樣送了過來。不管是看奏折邸報,還是與晉見的官員談話,從早晨忙到傍晚,竟是沒有片刻的時間喘息。

  齊王倒還好,畢竟是個成人,如此繁雜的政務,可苦了七歲的太子朱載康,他每天這個時候也要按時前來觀政一個時辰,這是正德皇帝臨走前再三叮囑的事。大寶是個聽話的孩子,對自己要求很嚴。他雖然聰明,但畢竟只是個小孩,悶在屋子裡時間長了就容易疲憊,這不,他坐在旁邊的小幾上,眼睛都有點睜不開了。

  忙了半晌的朱厚煒放下手中的毛筆,轉頭一看,這才注意到朱載康頭正一點一點的,打著瞌睡,便有些心疼。這孩子學習任務很重,但他性格沉穩,又倔強好強,從不抱怨。他每天除了要學習朱厚煒教授的知識,還要完成李東陽、毛紀兩位太子少師的課業。

  最頭痛的是每隔三天還要在小朝會上觀政,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著實是太辛苦了!說實話,朱厚煒打心眼裡就不想讓朱載康這麽累,這個年紀應該是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幹嘛給他這麽大的壓力。但他又拗不過正德皇帝和朝廷的內閣大臣,隻好做了一些妥協讓步,最後同意了李東陽的方案。

  自從朱載康過繼給朱厚照後,這幾年,正德皇帝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他不但很少再去豹房沾花惹草,還願意待在紫禁城裡減少了出行的次數。更為難得的是每天還會抽時間看一下書。說起來也有些搞笑,正德對朱載康要求的非常嚴格,親自督促他學習,這樣一來,他自己人也穩重了很多。總而言之,朱厚照跟後世絕大多數望子成龍的父親一樣,多了一份責任心,只不過他教育孩子的辦法,很讓朱厚煒吐槽。

  想著這些心思,朱厚煒暗自歎了一口氣,走過去輕輕的把朱載康抱起來,想把他送到隔壁的床上去,不料朱載康卻被驚醒了過來,睜開眼看到是自己的父親,便想從父親的懷裡下來。

  他掙扎了一下,說道:“爹,我沒事。你放我下來。”

  雖然大寶過繼給了正德皇帝,他依舊讓大寶喊朱厚煒爹,讓大寶叫自己父皇,除非有外臣在的時候,大寶才會改口叫朱厚煒皇叔,這在朝堂上,其實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按這個時代的禮教說這樣很不合適。

  但奇怪的是,文武大臣都覺得這很自然,反正齊王很多時候實際掌控著這個帝國,說實話,在眾人的心目中,他和朱厚照誰當皇帝都沒啥區別。這在封建社會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不說遠了,瞧瞧那位永樂皇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有人認為正德皇帝和齊王就是這個時代的兩朵奇葩。兄弟倆感情太好了!在大明朝堂沒有人會相信齊王會有野心。言歸正傳,看到大寶這副模樣,朱厚煒就心疼的不行。

  “還說沒事,都已經有黑眼圈了。”看著他睡眼惺忪的樣子,朱厚煒摸摸朱載康的小臉蛋,心疼說道:“大寶,既然困了,就上床休息。知道嗎,你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少了睡眠可不行。聽阿爹的話,上床好好睡一覺。”

  “我沒事!”朱載康搖搖頭,倔強的說道,“阿爹,父皇讓孩兒觀政,就是希望我早點學到爹的本事,能夠早點幫到父皇。孩兒可不敢偷懶,這是孩兒的責任。”

  “放屁!”朱厚煒一聽,忍不住爆了粗口:“別聽你父皇的,他就是個棒槌,哪有這樣教孩子的?你才多大,現在不需要你觀政。你這個年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健健康康的長大,快快樂樂的玩耍。在玩耍中學習,在玩耍中成長。”

  “可是爹啊,李首輔也認為孩兒要努力學習。“朱載康有些委屈的說,”李先生,毛先生兩位說孩兒是太子,將來是要繼承大業的,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還說如果想要成為明君,就要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

  “胡說八道,真是幫腐儒,這哪裡是在幫我教孩子,這特麽的是在毀我家大寶!”朱厚煒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簡直是胡鬧,他穩定了一下情緒,放緩了語氣說道,“大寶,你聽爹說,李先生和毛先生的確很有學問。但是他們不懂怎麽教你。這樣下去會毀了你的!把你交給他們教育,爹實在不放心。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決定以後由爹親自教授你們。你以後和小寶每天跟爹爹學習一個時辰,其他的時間就盡情的去玩,咱們要快快樂樂的長大,要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你不用擔心,爹會安排好的。”

  “真的?”朱載康頓時興奮起來,掙扎著從父親懷裡下了地,然後仰著頭用希翼的眼睛看著父親說,“阿爹,孩兒以後可以回家住,跟弟弟妹妹在一塊嗎?“

  “為什麽這樣問呢?你當然可以回家,雖然你已經過繼給你大伯,但家永遠都是你的家,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所以你以後不應該提這樣很傻很傻的問題。”朱厚煒認真地說道。

  聽他這樣說,大寶頓時喜形於色,拍手笑道:”太好了!爹爹啊,你是不知道,孩兒住在宮裡面每天都度日如年,一點也不開心,宮裡的規矩太多了。每天都要謹言慎行,孩兒好累!“

  “什麽?”朱厚煒一楞,忙追問道,“難道有人對你不好?”

  “大家都對孩兒很好。而是對孩兒太好了!孩兒有些受不了。“大寶神情有些黯然,說道,”阿爹,你根本不明白孩兒有多累。在宮裡,不管太后、皇后、還是父皇的那些嬪妃,對孩子都很好。更不要說宮女和太監,天天圍著孩子轉,每個人都想讓孩兒開心。“

  他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你不知道,要是我不開心,那些宮女和太監就會被處罰,孩兒心中不忍看到別人受苦,隻好裝作很開心的樣子。我一點都不喜歡這裡,要不是看到父皇和孩兒在一起就很快樂,說實話,孩兒早就不想當這勞什子的太子了!”

  聽到這番話,朱厚煒隻覺鼻子裡發酸,心如刀絞。不出他所料,他曾經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朱載康本來就早熟,現在已經七歲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宮裡面的環境非常不適合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再這樣下去,真的會毀了他。不管怎樣,他必須做些什麽,否則,他會抱憾一生的。

  朱厚煒蹲了下來,平視著自己的兒子,柔聲說道:“我家大寶是個善良的孩子,阿爹很開心!大寶你聽著,阿爹知道你好強,喜歡把事情藏在心裡。這樣很不好!你不快樂的時候,要大膽說出來,至少要跟阿爹說,阿爹肯定會幫你,你要大膽的說出心裡話,你就不會過的這麽累。“

  大寶猶豫了一下,說道:“可是阿爹,孩兒要是不住在宮裡,太后和母后,還有父皇,都會不快樂的。孩兒不能這麽自私。”

  朱厚煒眼圈有些發紅,這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讓人心痛。他想了想,婉轉地說道:“大寶你能夠這樣想,爹爹真的很開心。你是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爹爹為你驕傲。可是啊,爹爹還是希望你能夠開開心心的長大。“

  略一思慮,他繼續說道:”這樣吧,下午阿爹去跟太后商量一下,以後每個月你一半時間住在宮裡,一半時間回到家裡。而且你住在宮裡的時候,阿爹還讓小寶進宮來陪你,你們兄弟兩在一起,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孤單了。好不好?”

  “可……可是太后和母后會答應嗎?”大寶有些猶豫。

  “放心吧!太后和母后是愛你的,只要大寶能快快樂樂長大,她們肯定會答應的。”

  朱厚煒安慰道,臉上帶著輕松的微笑。心裡卻在暗暗咬牙:特麽的,敢不答應,我就撂挑子,帶著兒子遠走高飛,不陪你們玩了!

  這天下午,朱厚煒果然去了慈寧宮,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最後太后和皇后”很爽快”的答應了讓朱載康在宮裡住一天,隔天住齊王府,朱載康知道了確切消息後,高興壞了。只不過他不知道,整整一年多時間,這位滿臉慈祥的張太后再也沒召見過朱厚煒,夏皇后也看這位小叔子不順眼。

  李東陽和毛紀兩位大學士也得到了齊王的通知,以後他們的課減少到一個月隻教三次,首輔李東陽氣衝衝的去問齊王原因,被齊王一句話懟了回去:本王準備教孩子真正的帝王之學,沒時間學你們那些之乎者也。

  最終,在齊王的堅持下,關於太子的教育問題,最終所有人都只能夠向他妥協。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最主要等到正德皇帝歸來,才會有一個定論。

  正德十年三月,順利與王通會師後,正德皇帝對安南和緬甸的形勢已成竹在胸,他並不急於前進,經過仔細研究後,正德皇帝決定先搞定安南,他與王通分兵,自己從廣西走水,出北海直奔升龍府,王通從雲南走陸路直赴諒山。半月後,王通率大軍進至慈廉州,破喝門江,克廣威州孔目柵,在鹹子關擊敗安南軍。安南賊軍聚集戰船六百余艘,退保江東南岸。正德皇帝所率領部將陳旭等以南海艦隊為主力進攻,一百多艘軍艦萬炮齊鳴。大破其眾,擒其將帥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將阮景異又以戰船三百艘迎戰,複為明軍所破。

  七月,明軍摧枯拉朽攻佔升龍府後。正德皇帝再接再厲,乘大勝之余威,派兩名指揮羅榮、江福等率龍騎兵先進,自己率領艦隊為後繼,自黃江至神投海,會師於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屢敗叛軍,經過十幾天的追擊,終於在美良山中活捉黎朝王室共計二十余人,連同他的大臣黨羽一起送往京師。

  九月一日,正德皇帝實然遇刺,未遂,凶手乃當地土豪貢獻的秀女,朱厚照勃然大怒,他派軍削平其它各處變亂,斬首數千人,築成京觀以立鎮南碑,黎朝大將陳季退屯乂安,在叢林裡繼續抵抗,不過已經不成氣候,至此,正德皇帝得意洋洋的向北京告捷。

  接到前方的消息後,朱厚煒並沒有特別興奮的感覺。其實齊王心裡明白,打下越南是件很簡單的事,關鍵還是後期的治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他這次所要做的是恢復漢唐故土。說白了就是吞並。吞並不能說完全沒有理由,諸如“此地為漢唐故土”,“受安南官吏請求”等。

  但是,安南畢竟已立國近五百年,當地人早已習慣自成一國,直接兼並會面臨極大阻力,增加治理成本。當然,也不能說這次吞並就是好大喜功,這次大明朝朝有自己的戰略考量。

  通過兼並越南,朱厚煒希望提升其在整個西南地區的統治力,並對暹羅,緬甸等地形成威懾,再配合大明艦隊鞏固其在東南亞後花園的傳統地位。而且,十六世紀並不是民族主義的世紀,安南與中國文化相近,如果執政得當,“消化”這塊土地也並非不可能。

  其實,大明已經錯過了一次最好的吞並機會,那就是百年前的永樂朝。永樂皇帝完全有機會把這塊土地兼並下來。可遺憾的是,當時的大明朝連出昏招,才導致了後面的再次獨立出去。

  平心而論,對於如何安置這個地方,永樂皇帝的大明過去還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如網羅各類人才送往中國深造,安排官吏時給本地人留名額等。

  但總體來說,當年明朝在安南的吏治相當失敗,地理位置的偏遠令大部分官吏不願去那裡任職,所以,安南的各級官吏都是流放或貶謫過去的,總體素質極差,讓這些貪官汙吏治理安南,只會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困擾。

  事實上,當明朝已經意識到治理安南出現的問題時,也派了張輔去治理安南。在那裡,張輔改用懷柔政策,與民生息,平定叛亂,安穩了局勢。

  可當時北方蒙古入侵,再加上朱棣又忌憚張輔擁兵自重,便頻繁調離張輔,令明朝在安南的統治根基不穩。一旦亂勢形成,安南就會徹底失控。永樂時的下西洋,征蒙古,和遷都北京都極大消耗了明朝的國力,令明宣宗繼位後的國策趨向保守,黎利趁機做大,雙方實力對比陷入“此消彼長”的困局,明朝深陷泥潭,被迫撤兵。

  這一次,朱厚煒當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南征大軍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全稱:大明南下武裝工作隊。為了實現正德皇帝開疆擴土的願望,大明帝國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一次砸錢也要把這安南囫圇吞下去。

  為了這次南征,軍機處情報司從兩年前開始就專門成立南下工作隊,通過公開的招募的方式,從國內基層官員中和幾十萬有秀才功名的人中層層選拔了六千多人的南下工作隊,最多的時候人數超過一萬,通過優勝劣汰,剩下來的六千人,成為了這次特殊的軍團。

  有人肯定會問,這支武裝南下工作隊幹什麽的?廢話!當然是搶地盤的。

  直接說了吧:這既是一隻工作隊,又是一隻戰鬥隊,他們的任務就是全方位接收安南政權,取代當地的統治階級,到群眾中去,團結基層最廣大的農民,在安南實行全方位的土地改革,實施均田製,把安南改天換地,換個人間!

  經過情報部和參謀部的仔細研究和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只要當地的老百姓有田種,有飯吃,就不會叛亂,真正有能力導致安南叛離的人恰恰是當地的統治階級,經過討論,齊王拍板。這一次大明要把安南的官府從上到下換血。那換下來的人怎麽安排?當然不能留在這裡,咱們不搞種族屠殺,那是歐洲人才會乾的事。也不會像張輔一樣壘京觀嚇唬人,那技術含量實在太低了,對鐵了心的反叛人士也沒有威懾力。俺們有新的辦法。試想,在大明的北方,那裡的鐵路建設蒸蒸日上,新的鐵道部官員們有多麽渴望建設者們的到來,那簡直望眼欲穿啊,你懂的!

  你說沒有人願意去安南工作,那地方那麽窮,氣候炎熱,瘴癘橫行,誰願意去呀?這根本不是問題,以前沒人願意去,那是因為過去的條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齊王馬上祭出大招了!那就是做官和升官,凡是經過考核被選拔上的人,原先有官職只要在當地工作滿五年,回來後連升三級。而原先僅有秀才舉人功名的人,只要被選拔上,當即授予從九品的官職。如果在安南當地工作滿十年,而且能夠正確執行朝廷的政策,回來後皇帝賜你同進士出身,補缺時優先安排工作。

  這兩條政策一出台,全國各地基層官員,尤其是舉人和秀才們都快瘋魔了。日夜兼程趕往各個省城的報名點報名。不快不行啊!聽說招收的名額有限,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對於那些秀才舉人來說,能夠在朝廷當官,那簡直是一步登天,捧上了金飯碗。用一句很形象的話形容在正德年間當官,那就是:一人當官,全家幸福!

  想想那《大明祿令》規定的薪酬福利就讓人流口水。有哪一個讀書人不想過上好日子,不想出人頭地?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實在太難了,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錯過?想想看,自己一個人苦個十年,全家人都因此獲得好處。傻子才不去!可以說當時各地報名點的情形,那真叫做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比四年一度的科舉還要熱鬧,無它,錄取率比科舉高呀。

  對於這種安排,正德皇帝根本也無所謂,這哥們現在不差錢,只要花錢能搞定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這也是和他那位弟弟學來的。的確,他現在就是這種心態。考慮到長期的國家利益,內閣也舉雙手讚成,當然,為讀書人謀福利的事,也沒有誰會明目張膽的反對。至於你說亢官亢吏,你想多了,現在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現在不是官多了,而是官太少,您別不相信,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多出了很多的部門,缺口大了去。比如說,前面提到的鐵道部,現在還增加了工業機械部,農業畜牧科技部,教育部等等,對了,還有新成立的中央銀行。到處都缺人。

  這六千多人兩年前就被招募而來,這兩年這些人在幹什麽?當然不能閑著。 由各個部門的精英為他們培訓。他們這兩年那真是廢寢忘食的學習,沒有辦法,這裡執行的是淘汰製。最開始招了一萬人,前前後後淘汰了四千人。

  您說他們學什麽?從安南的語言到民俗,均田製的政策,面對各種問題的處理方法等等,總之是包羅萬象,只要能想到的問題一個都不落下。甚至每個人還要參加軍事訓練,咱們是帶槍的讀書人。既然是武裝工作隊,不會打槍,那是不行滴。

  這些人抵達安南後,馬上在佔領區開展集村並寨的工作,每個武工隊員後面都帶著至少一個排的軍隊,深入到每一個村寨,首先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重新丈量土地,當那些貧苦的安南農民拿著一張張燙金的土地證時,眼淚都流下來了。分得土地的安南農民在想:還是大明的皇帝靠譜啊!這日子總算有個盼頭了。不過,你們可別像上次一樣回去了,要不然咱們又得空歡喜一場。

  因此,新的衙門開張後,很多當地悄悄來到新政府告密,比如某農民說:大人,我知道阮家的人躲在哪裡?我給你們帶路!諸如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結果一個個危險份子被揪了出來,然後他們被裝上了船揚帆起航。於是……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