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最強皇長孫:我大明始終遙遙領先》第134章 大膽的想法
  “誰說的?”

  話音未落,一隻手便不輕不重地拍在了秦王朱樉的後腦杓上,頓時就揍得他“哎呦”一聲,一個趔趄差點趴在地上。

  “誰?誰啊?連本王都敢打,真是……”然而朱樉的狠話才說了一半,便猛地戛然而止,緊接著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恭聲道,“兒……兒臣給父皇請安,您……您老人家啥時候來的啊?”

  一身便裝的朱元璋則哼了一聲,沒好氣地說道:“哼!咱要是再不來,鬼知道你這蠢東西還會乾出什麽荒唐事來!”

  “父皇,兒臣……”

  “閉嘴!咱問你,誰讓你跑回來的?身為藩王,沒有詔令就私自返京,你小子是想造反不成?”

  “兒臣不敢,兒臣只是……”

  “行了行了,就你這蠢樣,給你兵造反也造不明白,起來吧!”盡管那朱元璋表面上一臉的不耐煩,但明眼人也看得出來,實際上老朱再看到自己許久不見的二兒子之後,心裡多多少少還是很高興的。

  進屋落座之後,朱元璋便開口問道:“說說吧,你小子這次偷偷從封地跑回來,是不是又闖什麽禍了?”

  此話一出,朱樉便忍不住說道:“父皇,天地良心,兒臣這次可不是偷偷跑回來的,更沒闖禍,而是真的有正經事情才趕回來的。”

  面對朱樉的說辭,朱元璋自然是一臉的不信,“少來這套!就你,能有啥正經事?”

  不想話音未落,那朱樉便從懷裡掏出了一樣東西,遞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父皇請看!”

  “這是……”看著朱樉手中的那枚金燦燦錢幣,朱元璋不由得好奇地問道。

  “這是兒臣從一個常年奔走於中原和西域之間的商人那裡得到的金幣,據說那邊有個叫帖木兒的國家,而且生產黃金,但凡是咱們這邊的絲綢、茶葉、瓷器到了那邊都能賣上一個很好的價錢,不過即便如此,那些商人們也很少有人專門去做,頂多也就販些茶葉過去而已,一來是因為路途實在是太過遙遠,一來一回最少也要三個月之久,二來則是那邊除了金銀和馬匹根本就沒什麽特別的土特產,所以幾乎每次都是空載而歸,久而久之,這條商路也就漸漸沒落了。”

  “嗯,的確如此,說下去!”

  “是!父皇,您還記得年初兒臣送給雄英的那兩粒琉璃珠嗎?那東西在帖木兒現在可是稀罕物,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兒臣就從那邊換回來了足足四萬枚金幣和五百匹西域寶馬呢!”

  此話一出,朱元璋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來,急忙伸手接過了那枚金幣掂了掂,心裡則默默地估算起來,這金幣雖然看上去十分小巧,但卻分量十足,兩枚差不多就有一兩重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這四萬枚金幣豈不就相當於兩萬兩黃金麽?

  “老二啊,咱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個什麽琉璃不是用砂子做的嗎?真有那麽值錢嗎?”

  朱樉則如實回道,“回父皇,您說的沒錯,這琉璃的確是用砂子燒製的,按理說是不值錢的,但是用雄英的話說,這玩意兒之所以值錢,是因為製作工藝,正是由於這套製作工藝賦予……大侄子,賦予了什麽來著?”

  “附加價值。”朱雄英直接脫口而出道。

  “對,賦予了足夠珍貴的附加價值,所以才能賣個好價錢,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嘛!”朱樉一臉得意地說道。

  “好!好啊!真沒想到,你小子竟然也有開竅的一天,果真是傻人有傻福啊!不錯,不錯!”

  此話一出,頓時便讓朱樉有些哭笑不得,“父皇,您這是誇我,還是在罵我呀?”

  朱元璋則故意把臉一板,“你看看,三句話就現了原形了吧?連這都聽不出來,說你傻還真是一點兒都不冤枉你!罷了,一會兒跟我回宮,給你母后請個安,雄英也來!咱一家人晚上好好熱鬧熱鬧。”

  朱樉和朱雄英兩人則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道:“知道了,父皇(皇爺爺)!”

  是夜,坤寧宮內難得地熱鬧了一回,馬皇后在看到自己的二兒子之後自然也是又驚又喜,朱元璋更是下旨,破例讓二虎從鳳鳴酒樓訂了一桌上等的酒席直接送進了宮裡,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了頓大餐。

  酒足飯飽之後,朱元璋才把朱標,朱樉和朱雄英三人叫到了書房。

  “老二啊,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啊?”一開口,朱元璋便直奔主題。

  朱樉則嘿嘿一笑,“回父皇,兒臣這次回來,還有個目的,就是聽說雄英前段時間搞了個高爐出來,能夠極大地提高煉鋼效率,所以就來看看能不能將其運用到燒製琉璃的工藝上去,如果可以的話,那就可以加大產量,來年狠狠地賺上一筆!”

  “消息倒是蠻靈通的,怎麽,半年賺了那麽多錢還不滿足啊?”盡管朱元璋嘴上這麽說,但心裡卻還是十分欣慰的。

  然而話音未落,一旁的朱標卻皺起了眉頭。

  這樣的反應自然沒能逃過朱元璋的眼睛,於是便好奇地問道:“標兒,你怎麽看?”

  “回父皇,兒臣並非是眼紅,更不是在潑冷水,打消二弟的積極性,只不過剛剛二弟也說了,那琉璃之所以能賣個好價錢,完全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的緣故,故而兒臣以為,一味地增加產量,並非長久之計。”

  “嗯,說的沒錯。甭管是啥東西,一旦不稀罕了,也就不值幾個錢了。”朱元璋聽了不由得點頭說道,“聽到沒有,老二,別總一天到晚想著提高產量,與其那樣倒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麽多加點附加價值進去,這才是正道!”

  “是,父皇,兒臣知道了。”

  然而話音未落,一旁的朱雄英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機會開口說道:“皇爺爺,說道高爐,孫兒倒是有個大膽的想法,還請皇爺爺恩準。”

  “什麽想法?說說看。”

  “孫兒打算在應天和西安之間修一條鐵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