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福利院走出來的田徑之王》第二十八章 影響跑步的主要因素分析之內因分析
  “影響跑步的主要因素有兩大類,人體自身的內在因素,以及外在的環境因素。”

  “人體自身的內在因素主要指人的體能,跑步技術等。”

  “外在的環境因素主要指空氣阻力、跑道、海拔、溫度、時差、環境噪聲,空氣濕度等。”

  “下面我主要以短跑為例,來講解人體內因和環境外因對跑步的具體影響。”

  “首先講體能因素。”

  “國內外專家學者通常將體能看作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的能量代謝活動為基礎,經過骨骼肌系統表現出的綜合性運動能力,其主要包含身體形態,生理機能,運動素質三個方面。”

  “其中身體形態,生理機能的改變是體能能力改變的物質基礎,運動素質是體能的外在表現,包含速度,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專項耐力等多方面表現。”

  “優秀短跑運動員的身體形態特征比較明顯,身材勻稱,中等以上身高,下肢較長,大小腿長度比值小,骨盆狹窄,跟腱較長。肌肉富有彈性,成束行、皮下脂肪較少,瘦體重相對較大。臀紋線較高,臀部上翹,臀後、骨盆的縱軸短,肌肉用力時發力集中。腳趾齊且較短,跑步時做功少,向前性好。”

  “大家能被選拔到這裡,也和以上的身體形態特征有著密切的關系。”

  “至於生理機能對短跑的影響,這裡涉及到兩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人體的三大供能系統,肌纖維類型。”

  “根據現有生物化學理論證實,人體內一共有三大供能系統,分別是磷酸原供能系統,無氧糖酵解供能系統,有氧氧化供能系統。”

  “其中磷酸原供能系統又名ATP-CP供能系統,或者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系統。”

  “ATP,即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簡稱三磷酸腺苷,其在人體肌肉中含量極低,當人體肌肉進行劇烈運動時,依靠人體現有的三磷酸腺苷僅能維持約1-3秒的供能時間。”

  “在此之後,人體的能量供應就必須要依靠三磷酸腺苷的再生,此時,人體細胞內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即CP,其所含有的高能磷酸鍵水解將能量轉移至ADP,即二磷酸腺苷,生成三磷酸腺苷。”

  “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磷酸肌酸在人體內的含量同樣極少,只能維持幾秒鍾的能量供應。”

  “簡單來講,當人體在進行爆發力要求極高的運動,如百米短跑,舉重時,首先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系統供能,通過這個系統供能大約能維持6-8秒左右的時間。”

  “這一供能過程無有害代謝副產物生成,因此人體肌肉不會感到明顯的疲憊。”

  “在此過程之後,人體的供能則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原進行無氧酵解所釋放的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繼續進行供能,無氧酵解大約能維持2-3分鍾。”

  “但由於無氧酵解產生的副產物乳酸極易導致肌肉疲憊,讓運動員感到肌肉酸痛,所以長時間的耐力運動需要依靠有氧氧化供能系統釋放的能量來合成三磷酸腺苷,繼續進行供能。”

  “人體有氧氧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上的糖酵解,即在無氧條件下把葡萄糖轉化為丙酮酸,並產生少量三磷酸腺苷和還原型輔酶Ⅰ。”

  “第二階段是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上的檸檬酸循環,即在有氧條件下把丙酮酸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產生少量的三磷酸鳥苷和大量的還原型輔酶Ⅰ與還原型黃素二核苷酸。

”  “第三階段是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的氧化磷酸化,即前兩階段進行糖酵解和檸檬酸循環所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和還原型黃素二核苷酸進入氧化磷酸化過程,代謝產生大量三磷酸腺苷,繼續進行供能。”

  “至此完成有氧氧化的全過程。”

  “有氧氧化供能過程中涉及到的糖酵解和檸檬酸循環十分複雜,不在此贅述。”

  “現實中不存在由單一供能系統供能的運動。”

  “人體所進行的一切運動,都由三大供能系統按不同比例進行供能,至於具體的供能比例大小則完全取決於運動的性質和特點。”

  “短時間大強度,高爆發的運動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系統供能,但也會涉及到其他供能系統。”

  “比如100米短跑的前6到8秒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系統供能,無有害代謝廢物生成,人體不會感到明顯疲憊,速度只會越來越快,但剩下幾秒鍾必須依賴無氧糖酵解供能系統供能,這時短跑運動員的速度會有一個下降後再提升的短暫過程。”

  “至於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如中長跑,主要依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但同樣會涉及到少量無氧呼吸供能。”

  “而那些介於二者之間的較短距離中強度運動,如400米跑,則主要由無氧唐酵解提供能量,同時也會有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系統參與供能。”

  “接下來,我將講解肌纖維類型對短跑的影響。”

  “根據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快慢,我們可以將人體肌纖維劃分為快肌纖維,即FT,和慢肌纖維,即ST。”

  “快肌纖維的肌纖維直徑粗,肌原纖維數量多,肌漿網發達,其內線粒體少,體積小,運動神經元體積大,支配的快肌纖維條數多,毛細血管少,無氧能力強,有氧能力低,收縮速度快,收縮力量大,抗疲勞能力弱,主要參與一些大力量和快速度的爆發性運動,如短跑,舉重。”

  “因其肌漿中的肌紅蛋白及線粒體較慢肌纖維少,呈淡紅色,故又被叫做白肌纖維。”

  “慢肌纖維的形態特點和機能特點幾乎與快肌纖維完全相反,主要參與一些時間長,耐力性的運動,如馬拉松。因其肌漿中的肌紅蛋白及線粒體較快肌纖維多,呈深紅色,故又被叫紅肌纖維。”

  “以往的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由於先天遺傳的作用,每個人肌肉中肌纖維的數目,以及快慢肌纖維的比例,從出生五個月時就已經確定,一年後形成。”

  “而且,人體骨骼肌肌纖維的數目以及快慢纖維的比例無法通過後天鍛煉進行改變。”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體內骨骼肌中慢肌纖維比例高,就有成長為優秀長跑運動員的潛力,如果他體內快肌纖維的比例高,就有成為優秀短跑運動員的潛力,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運動天賦。”

  “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骨骼肌纖維類型的分布特征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一點後天很難改變。運動訓練無法引起慢肌纖維向快肌纖維的轉化,而運動訓練能否引起快肌纖維向慢肌纖維轉化還有待於更多的實驗證實。”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系統訓練是完全沒用的。”

  “實際上,通過系統訓練可以使不同類型的肌纖維在骨骼肌中所佔的橫截面積發生顯著變化。”

  “例如一名運動員一塊肌肉內的快慢肌纖維原本各佔百分之五十,但由於快肌纖維的橫截面積正常情況下要大於慢肌纖維的橫截面積,這就會出現整塊肌肉的橫截面積內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快肌纖維,而慢肌纖維隻佔到百分之三十五的現象。”

  “為了提高肌肉力量,進行持續且系統的力量訓練以後,肌肉內快慢肌纖維的橫截面積比例會發生進一步變化,快肌纖維的橫截面積佔比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而慢肌纖維的橫截面佔比縮減到百分之二十五。”

  “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快肌纖維肥大的同時,慢肌纖維同步進行萎縮,這種橫截面積佔比上的一進一退將導致這塊肌肉的力量有所增強,但耐力相應下降,通過對肌肉周長的測量也可以發現,運動員的肌肉塊明顯增大了。”

  “與之相反,倘若有運動員加強肌肉耐力的訓練便會導致慢肌纖維肥大的同時,快肌纖維萎縮,這就使得慢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增大,快肌纖維的橫截面積變小,訓練前肌肉內起始纖維橫截面積佔比為快肌纖維沾百分之六十五,慢肌纖維佔百分之三十五,訓練不斷發展後,兩者的橫截面積佔比則可能變為各百分之五十。”

  “與此同時,肌肉的力量下降,耐力得到提升,通過測量肌肉周長也可以發現,運動員的肌肉塊縮小了。”

  “這一原理也很好解釋了短跑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的體型差異為何那麽大。”

  “以上便是肌肉纖維類型的不同對跑步的影響,接下來是運動素質的影響。”

  “運動素質包含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等多方面內容,也是我們以後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

  “這其中的內容十分龐雜,不是一兩節課就能講完的,我以後會結合每一次室外訓練課進行一一講解,此處暫不展開。”

  “以上是體能因素對於短跑的影響,大家聽完如果有什麽疑問可以直接提,我會當堂做出解答。”

  “沒有人提問嗎?”

  “好吧!我們繼續往下講。”

  “下面我們開始講解跑步技術對於短跑的影響。”

  “跑步技術對於短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物力學方面。”

  “這其中又涉及到兩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步幅和步頻。”

  “步幅是指運動員跑動過程中,兩腳著地的距離,也就是跑動時兩腿交互用力後,利用慣力,使人體繼續向前移動,從一腿後蹬開始,到另一腿前擺落地之間的長度為一步步幅,包括後蹬距離,騰空距離,著地緩衝距離三部分。”

  “後蹬距離是蹬地腳離地瞬間,身體重心超過蹬地腳腳尖的水平距離,這一距離由運動員的腿長,尤其是腿內側長以及髖關節動作幅度的大小和蹬伸時的身體姿態等因素決定。”

  “騰空距離則是指運動員騰空過程中身體重心通過的水平距離,這一距離取決於運動員離地時的速度,角度,騰空高度以及空氣阻力。這四種影響因素中,運動員蹬離地面時的速度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著地緩衝距離是著地瞬間擺動腿的腳尖超過身體重心的水平距離,這一距離與運動員著地方式密切相關。”

  “步頻則是指運動員跑動過程中,兩腿在單位時間內交替進行的次數。”

  “步頻的快慢主要取決於蹬地的速度、蹬地時肌肉收縮的速度、騰空時間的長短、腳著地時阻力的大小和神經過程的靈活性等。”

  “步幅和步頻的乘積就是跑速。”

  “下面我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加直觀的感受步幅,步頻,跑速的關系。”

  “例如, 已測得某運動員百米成績為11秒,其全程共跑了49步,則他的全程平均步幅為距離/步數=100/49=2.041米。”

  “他的全程平均步頻=步數/時間=49/11=4.455米/秒。”

  “他的全程平均速度=距離/時間=100/11=9.091米/秒。”

  “以步頻和步幅公式來算他的平均速度=2.041×4.455=9.093米/秒,與用距離時間公式計算出的平均速度9.091米/秒幾乎完全一樣,這中間的差值僅僅是用小數表示時四舍五入而引起的誤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步頻和步幅是提高百米成績的關鍵性因素,但這兩個關鍵因素之間卻存在著相互製約關系,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步幅的增大將會影響步頻,步頻的提高也將以減小步幅為代價,頗有種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味。”

  “無論改變步頻或步幅,或者二者同時改變,都會對跑步的速度產生影響,只有掌握步頻和步幅的動作結構特點以及其受影響的因素,使二者合理搭配,形成完美的結合,才能達到提升跑速的目的。”

  “現在的短跑技術也基本都是在圍繞改善步頻和步幅進行發展,其中具體的技術細節同樣十分複雜,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講清楚的,我以後會在實踐訓練中逐一展開講解。”

  “以上是人體自身的內在因素對跑步的影響,下面我開始講解外在環境因素對跑步的影響,同樣以短跑為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