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段往事,劉協終於知道為什麽裕王的反應會是那樣的了。
那可是過命的交情!
不過裕王說的這段往事,依然沒有讓劉協改變自己的想法。
“王爺,人是會變的。”
劉協這話把裕王說沉默了。
是的,人是會變的,因為人只要活著就會經歷很多事。
年少時英勇豪邁的“屠龍少年”董卓,最後成了殘暴凶狠的、禍亂朝綱的“惡龍”。
“晉王三矢”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最後成為了寵信伶人、橫征暴斂的暴君。
勵精圖治,為唐朝帶去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到了晚年卻寵信奸逆,引發了“安史之亂”,直接葬送了唐王朝。
這些都還是歷史風流人物,更別說普通人。
“我相信成梁,他應該知道那些財物的話,只要他開口我就會給,不需要如此複雜。”
裕王還是搖頭。
“那這案子……”
劉協有些拿不準裕王的想法。
“你接著查,有任何需要隨時和我說。”
“明白了。”
裕王的意思,是心理上接受不了李成梁可能是盜賊的事實,但如果真的最後查出來是他,他也絕不會姑息的。
畢竟比起外賊,內賊更讓人痛恨。
拿到了裕王的指令,劉協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人把陳前找來,然後把他需要的卷宗一並拿過來。
之前他的查案更多是靠推理,很巧妙,不過運氣也不錯。
如果不是在通風孔發現那撮猴毛,他也不會聯想到訓練寵物來偷盜的可能性。
但是這次財物的失蹤,讓他明白細節的重要性,一定還有什麽細節是他沒發現的。
陳前這次來的特別快,態度也格外好。
這前後態度的變化也好理解,錦衣衛受了皇命,最後案子卻是劉協破的,他們錦衣衛不僅沒破案,最後連財物都找不到,被問罪,被革職那都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挽救機會,就是劉協能把那些財物給找回來。
那些卷宗都是劉協要求的,一大摞的他也全都搬到了他的房間。
等到陳前走了,劉協備好燭台,備上一些茶水小吃,再點上提神的熏香,接著開始進入狀態。
因為是尋找細枝末節,所以他必須讓自己時刻保持高度的專注力。
他最先看的是和張有德有關的部分。
轉眼間已經過去一個多時辰,那些卷宗已經被他翻完,因為來不及整理到處都是。
不過即便看完了他也還是沒有什麽發現。
不得不說錦衣衛的辦事效率是很高的,他所能看的,和當初陳前總結說的都差不多。
張有德年輕的時候去過南方,呆了七年,學了耍猴的技藝,還娶了個老婆回家。
按照劉協上輩子的說法,那是成功的南漂一代。
有一門吃飯的手藝,夫妻感情也很和諧,張有德在京城一開始混的也不錯。
只是不知道為什麽兩人一直沒有子嗣,他的妻子最後抑鬱而終,他的性情也隨之大變。
但是除了孤僻之外,他並沒有過任何犯罪記錄,甚至連和鄰居打架鬥毆的記錄都沒有。
劉協開始拿出紙和筆,在紙上寫下了一些問題。
第一,張有德的武功是哪裡學的?
然後他寫下了答案,南方。
明朝畢竟不是他那個現代社會,南方的檔案不去調在北方是查不到的。
第二,張有德和王府內賊是否存在某種利益之外的關系?
這個問題他思索良久,最後寫下了“有”字。
從張有德的經歷來看,他並不是那種生來大惡之人,而且也沒表現出愛財如命。
所以甚至很有可能,他盜竊王府財物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個內賊。
寫到這,劉協又拿起張有德卷宗族譜的那部分,想看看內賊和張有德之間是不是有某種血緣關系。
不過細細看了一遍之後,他還是沒有什麽發現。
最後他把那張留有問題的紙留下,把其他卷宗挪到一邊。
然後,他翻出了李成梁的卷宗。
相比於張有德,李成梁的記錄就顯得簡單,甚至透明了很多。
出身於遼東鐵嶺衛,少年時代家境貧寒,只能選擇從軍。
他英毅驍健,頗有將才,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之後被調撥回京城當了禁軍。
讓劉協有些意外的是,他的卷宗裡面並沒有記錄白石橋救皇子們的經歷。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因為恰好在這一年,他就從禁軍調到了裕王府。
一個普通的禁軍能進裕王府,這說那段經歷是有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麽被隱去了。
劉協拿出另外一張紙,寫下了一個問題: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這個日子有什麽特別的?
這個問題他現在給不出答案,因為這得查其他資料。
他把筆放下後,緊接著又查看起李成梁的關系網。
“高祖英自朝鮮內附,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
祖籍朝鮮,女真族後裔, 家族都在鐵嶺衛,在京城也是孤身一人。
跟他的經歷一樣,這關系網突出的就是一個簡潔明了。
等看完了李成梁的所有記錄後,劉協覺得裕王的判斷是對的。
李成梁這個人簡單,而且很得裕王信任,完全不具備作案動機。
等把筆放下後,劉協不由得伸手按了按腦袋,然後一下躺倒在床上。
如果李成梁確實沒有嫌疑的話,那麽有嫌疑的就是剩下那六個王府護衛了。
可是有李成梁在,其他人也不可能在眼皮子底下犯案。
當然這個不可能不是一定,明天得查那些護衛的卷宗才知道。
那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劉協仿佛又回到了上輩子九九六的日子,一把蓋上被子直接蒙頭大睡。
第二天醒來,已是日上三竿。
他趕忙起床洗漱,然後飛奔向正殿。
案子是要查的,但是伴讀的本職工作也要做啊!
他遲到了一些,還頂著個黑眼圈,好在裕王知道他在做什麽,也沒說什麽。
今日來王府授課的是吏部尚書李默。
李默講的是《漢書》。
古人雲,以史為鑒,方知古今之亂。
這次劉協倒是聽得比較認真。
他對歷史還是挺感興趣的,歷史如卷,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反思、總結,然後發展、進步。
就在這時,劉協忽然愣住。
前人……前人……前任!
府庫總管,不可能只有過一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