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朱棣之子》番外:趙王庶子朱瞻U與漢王嫡3子朱瞻哪嫦
番外:趙王庶子朱瞻塙與漢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 一、趙桓王朱高燧庶子朱瞻塙的逆襲

雖然歷史大勢在穿越者朱高煦的影響下,發生了巨變,可有些歷史人物的命運大勢卻依舊保持著慣性。

就好比朱棣的嫡三子朱高燧仍舊在永樂初年受封為趙王。

與歷史上基本相同,趙王朱高燧一生當中雖僅有三子,但終其一生卻有過三任趙王妃,而這三子皆出自他的第三任王妃。

第一任趙王妃徐氏,乃是永樂初年五軍都督府都督徐章之女,於永樂六年四月進封趙王妃。

徐章之妻何氏有一個兄弟,正是當時聖卷正隆,奉旨率領舟師滅了滿者伯夷國因功受封為寧遠侯的何福。

也就是說,朱高燧的這第一門親事,乃是朱棣拉攏何福所用的政治婚姻。

只可惜在永樂十年八月,何福跟隨朱棣北征大漠時因為輕敵,導致三千明軍戰死,被朱棣治罪除爵,貶為庶民,沒多久之後便鬱鬱而終。

何福雖死,可因其輕敵而戰死的三千明軍何其無辜?

朱棣為了安撫那些因何福輕敵而死的明軍將士的親屬,於永樂十一年三月,以趙王妃徐氏“既無子,又數誑誕不悛”為由,廢掉了徐氏的王妃身份,讓趙王將其閑居府中,善養之終其身。

第二任趙王妃沐氏,乃黔國公沐成之女,相比之下其身份比徐妃更高貴,於永樂十一年十月封為趙王妃。

因為沐成之父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章的養子,與朱棣同輩,而黔國公沐成與朱高燧同輩,所以這個沐氏與朱高燧之間差了一輩。

但是,在原來的歷史上,趙王朱高燧確實娶了沐成之女。

不僅如此,與歷史上一樣,朱棣還把他的女兒常寧公主嫁給了沐成之弟沐昕。

可惜,永樂十五年趙王朱高燧就藩孔雀半島建國沒幾個月,沐妃就因為水土不服突發惡疾,雖然後來被醫官救了回來,但身子卻落下了病根。

五年後,在永樂二十年二月沐妃去世,朱棣特賜諡曰“恭惠”,親王妃得賜諡號可謂是史所罕見。

由於朱高燧的第一任王妃徐氏無子,第二任王妃沐氏亦無子。

也就是說這時的朱高燧並無嫡子,僅有的兩個兒子朱瞻坺(fa,音同“伐”)、朱瞻塙(que,音同“確”)皆為侍妾翁氏所出,再加上他的第三子早夭。

其在孔雀半島建國後,又勵精圖治,沒有在后宮方面花太多心力,因此子嗣與漢王朱高熾相比不算旺,與乾熙帝朱高煦相比更是遠遠不如。

為了讓趙王國的國祚可以延續下去,把王位一代代傳下去,趙王朱高燧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於是,他向朝廷提出將侍妾翁氏冊封為王妃。

雖然翁氏不過是常山中護衛鎮撫翁陸之女,但朱棣念在翁氏為趙王朱高燧養育了兩個兒子,且陪同服侍朱高燧多年,便同意了朱高燧所請。

就這樣,在永樂二十一年十月,翁氏進封趙王妃。

隨後,趙王長子朱瞻坺順利進封趙世子,次子朱瞻塙則被封為安陽王。

朱高燧之所以要如此大費周章,當然是要給朱瞻坺一個趙王嫡長子的身份,如此進封為王世子才名正言順。

乾熙五年十月,十六歲的安陽王朱瞻塙離開趙王國都城,正式前往其封地安陽府——這是趙王朱高燧在孔雀半島打下來的一府之地。

乾熙六年五月,

十九歲的趙世子朱瞻坺跟隨趙王朱高燧討伐土著時,中了帶毒的敵軍流失,於一個月後薨逝。 趙世子朱瞻坺之薨並非小事,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獲知此消息後,下令禮部追議諡號。

禮部起初擬的諡號是從“懷”或“悼”之中選一個,不過朱高煦問了一句:“趙世子征伐異族,戰死沙場,區區一個‘悼’字,豈不令人心寒?”

於是,禮部經過再次商討,拿出了“悼武”作為趙世子朱瞻坺的諡號。

對此,朱高煦表示了認可。

“悼”與“哀”、“湣”、“懷”、“殤”等類似,皆是一種表示同情的諡號。

其中諡號“悼”,屬於平諡,戰國時楚國國君楚悼王熊疑就是諡“悼”,還有晉悼公被稱為中興之君,可惜天不假年,沒能活到而立之年。

至於諡號“武”,就不必多言了,絕對是上等諡號。

而朱高煦賜趙世子朱瞻坺諡號“悼武”,既表示了對朱瞻坺的同情,又對朱瞻坺英武的一生做了總結,算是對其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

當朝廷派出的禮部官員攜帶詔書,在大明水師官兵的護送下,抵達趙王國之後,得知趙世子朱瞻坺諡號的朱高燧流出了感激萬分的眼淚。

他本來對朱瞻坺的諡號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大明親王藩國那麽多,英年早逝的王世子雖說不多,但也不是沒有,能獲得朝廷賜諡號就已經不錯了,壓根不敢奢求美諡。

然而,乾熙帝朱高煦偏偏給了朱瞻坺一個美諡,理由是趙世子朱瞻坺之薨,乃緣自為國征戰,當以親王之禮葬之。

不僅如此,朱高煦還在詔書中規定,趙悼武世子朱瞻坺的神主牌位必須放入趙王國的廟庭之中,接受後世趙國嗣王的祭拜。

朱高燧見其長子死後得此殊榮,感動得老淚縱橫,無比真誠的向著東方鞠了一躬,以表示他對乾熙帝朱高煦的感激。

其實,朱高煦之所以如此對待趙世子,除了念及皇家親親之誼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那就是告訴分封到海外建國的大明親王及其子孫後代們,朝廷對於有功之宗王,絕不吝嗇封賞追賜。

即所謂“千金市馬骨也”!

趙悼武世子下葬後,趙王朱高燧無意再開疆拓土,隻想讓王位得以傳襲下去。

他本想奏請朱高煦,希望朝廷可以冊立其次子朱瞻塙為新的趙王世子,可考慮到他的長子薨逝還不足一年,最終猶豫再三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次年三月,趙王朱高燧奉旨入京參加仁孝徐皇后祭典後,接到乾熙帝朱高煦召見。

朱高煦表示,他決定冊封安陽王朱瞻塙為趙世子,以安定趙王國的軍民人心。

趙王朱高燧大喜,無比恭敬的給朱高煦行了一個跪拜大禮。

兩個月後,安陸鄉侯吳璟、吏科給事中張居傑出任正、副使,持節前往趙王國,冊封安陽王朱瞻塙為趙世子。

趙王朱高燧忙完兒子的冊封儀式之後就病倒了。

同年,乾熙帝朱高煦兩次派中官和禦醫趕赴趙王國王宮探望趙王朱高燧。

乾熙八年八月,永樂皇帝第三子、乾熙皇帝第三弟、趙王朱高燧薨,享年五十歲,賜諡曰“桓”。

趙桓王朱高燧,於永樂十五年就藩孔雀半島建立大明親王藩國趙王國。

他抵達封地之後,統禦王府三護衛東征西討,打下了數縣之地作為立國之基,然後勵精圖治,化夷為夏,步步為營,歷時十八年,為趙王國打下了整整三府十九縣之地,留下了一百一十二萬的軍民國人,其中包括三十余萬歸化民。

辟土服遠,武定四方,如此功績,確實符合他的諡號“桓”。

不過,朱高燧這樣的成就,與同樣就藩在孔雀半島的蜀獻王朱椿(薨於乾熙元年)相比,仍舊差了一點。

蜀獻王朱椿的開拓之功雖不如朱高燧,薨後僅留下有兩府十二縣之地,但其文治特別厲害,治下歸化民的數量是孔雀半島上眾大明親王藩國之中最多的,約有六十余萬!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趙王國雖然只有三府之地,且從法理上說地位等同於大明一省,但畢竟是國民人口過百萬的親王藩國。

因此,乾熙帝朱高煦依據《皇明祖訓》,下詔冊封從庶子一路升為嫡子的趙世子朱瞻塙繼位為王。

乾熙九年七月,魏郡公徐欽、禮科給事中虞祥出任正、副使,持節漂洋過海,前往趙王國正式冊封趙世子朱瞻塙為趙王。

至此,朱瞻塙完成了從趙王庶子到趙王的逆襲,成為了大明王朝第二任趙王!

二、漢襄王朱高熾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

在穿越者朱高煦影響下,被改封為漢王的朱棣嫡長子朱高熾比歷史上多活了四年。

但與歷史上相同的是,他依舊猝死在寢宮之中,只不過是漢王宮而非歷史上的大明皇宮。

永樂十五年,漢王朱高熾就藩於孔雀半島。

按照規矩,每一位大明親王就藩建國之前,朝廷都會派出一個衛的兵力為就藩的親王打下一片土地。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具有開拓性質的衛軍,要麽本來就是這個親王的護衛,比如洪武年間冊封的楚王、蜀王等。

要麽就是在親王就藩後,直接劃歸為該親王的護衛。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孔雀半島的西南、東南兩部,以及沃洲西海岸及東海岸等地,朝廷有意在那裡布置軍事據點,自然不會把精銳衛所劃歸為親王所有。

任何一位大明親王在建立封國之初,皆需要征討土著,擴大疆域,開辟府縣。

朱高熾在抵達封地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打下了五十多座土著人的小城。

他能有此成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明的火器過於先進,非當地土著所能抵擋,另一個原因是這種小城多數與大明本土境內的鄉城、鎮城差不多,稍大一點的也不過相當於大明的縣城。

若非朱高熾麾下可用的兵力有限,恐怕一年下來他的開拓成績絕對不止五十多座小城。

孔雀半島並非華夏故土,跟隨漢王朱高熾來到這裡的絕大多數明人與當地土著語言不通。

朱高熾要想在封地立足,建立可以傳給子孫的基業,就必須化夷為夏,步步為營。

因此,他在治理土著上用的心思與精力、時間,要遠遠大於開拓。

這並不是說朱高熾就停止了開拓。

他把第一年打下來的地方改編為兩個縣進行治理,從第二年開始放慢了開拓的步伐,著重培養新的基層軍官,以及在化夷為夏方面下功夫。

如此數年後,時間來到了永樂二十年,漢王世子朱瞻基在一次針對土著大城的攻伐戰中,展露了其強大的軍事天賦。

按虛歲算,這一年,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十六歲,嫡次子朱瞻墉十歲,嫡三子朱瞻墡九歲。

在穿越者的影響下,朱瞻基比歷史上晚出生了四年,年紀比朱高煦的嫡長子朱瞻域還要小一歲。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漢世子朱瞻基逐漸取代了漢王朱高熾,於三年後,成為了漢王國實際意義上的軍事統帥。

在這三年期間,漢王朱高熾逐漸把軍事大權交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不負朱高熾之期望,化身成為大明漢王國的“大將軍”,領兵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打下了一座又一座大型的土著城池。

等到永樂二十五年時,漢王國已經有了兩府十六縣之地。

其中除了早年漢王朱高熾領兵打下來的三縣之地與漢王國都城所在的府城之地外,其余一府十三縣之地,皆是朱瞻基的功績!

這一年,漢世子朱瞻基二十一歲,受封為豐越郡王的漢王嫡次子朱瞻墉十五歲,受封為襄城郡王的漢王嫡三子朱瞻墡十四歲。

乾熙元年正月初一,朝廷舉辦了盛大的禪位大典。

漢王朱高熾親眼見證了大明皇位的平穩交接,他的二弟大明太子朱高煦順利的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為了效法朱棣,將來把王位順利交給漢世子朱瞻基,朱高熾回國之後,立即著手培養他的嫡次子朱瞻墉與嫡三子朱瞻墡。

他只有三個嫡子,在嫡長子朱瞻基早就可以獨當一面的情況下,他需要做的是把剩下兩個嫡子培養成他的得力助手,協助他治理漢王國。

如此一來,日後也能為朱瞻基分擔治國理政的壓力,繼位為漢王國的崛起壯大貢獻力量。

畢竟,朱高熾並不知道歷史上的朱瞻基沒能活過四十歲。

在他看來,以朱瞻基展露出來的軍事才能,將來漢王國治下絕不會少於一百個縣。

就這樣,在朱高熾的親自調教下,朱瞻墉與朱瞻墡的治政能力與日俱增,突飛猛進。

於是,就在乾熙三年,朱高熾便當起了甩手掌櫃,沉迷美色不能自拔,漢王國的大事全部交給了他的三個嫡子。

為了更好的享受“后宮佳麗”,朱高熾拒絕了其麾下臣僚請求讓其嫡次子朱瞻墉與嫡三子朱瞻墡前往郡王封地的建議。

他還創造性的設立了兩個官職,即左、右平章令,分別授予朱瞻墉與朱瞻墡,並以王令曉諭諸臣:“凡本藩國事,皆由左右平章令與世子共決之,若世子統兵再外,便由左右平章令決之。”

只不過一年後,即乾熙四年,朱高熾的嫡次子朱瞻墉因為積勞成疾病倒了,更是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個月。

雖然其人最終被醫官救了回來,但也從此落下了病根,身體十分虛弱。

以至於當年仁孝徐皇后薨逝後,他因為體弱都沒能前往大明京師參加喪禮。

乾熙五年盛夏,孔雀半島氣候異常炎熱,嚴防死守躲在避暑山莊的大明豐越郡王朱瞻墉還是因為體弱中了暑,最後沒能被救過來,薨了。

因其生前功績不足,籍籍無名,故而朝廷並沒有賜予其諡號。

乾熙六年秋,漢王朱高熾猝死於寢宮之中,享年五十二歲。

他薨逝的前三天,還在“日理萬機”,從感覺不適到死亡,隻經歷了短短的兩天時間。

因為朱高熾死得太過意外和迅速,而在外領兵的朱瞻基需要時間趕到王都,於是漢王都一時間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地步。

此時,漢王妃張氏站了出來,她隱瞞了漢王朱高熾的死訊,接著以漢王名義對外頒布王令曰:“寡人重病,命右平章令朱瞻墡代理藩國事。”

在朱瞻基拚命從外地趕往漢王都的這段時間內,因為朱瞻墡代理藩國事的緣故,漢王都的時局逐漸穩定下來。

朱瞻基回到漢王都後,漢王妃張氏與朱瞻墡一起拿出了漢王朱高熾遺命:“命世子瞻基繼位,掌漢藩國事。”

朱瞻基對弟弟朱瞻墡代理藩國事時期的表現非常滿意,因此在繼位初期,非常倚重和信任朱瞻墡,並要求他繼續留在王都。

漢王朱高熾薨了的消息傳到京城之後,朝廷給他賜諡號“襄”,史稱漢襄王。

《諡法》曰:“辟地有德曰襄。”

朱高煦選擇“襄”作為朱高熾的諡號,算是表達了對他這位大哥生前功績的認可。

雖說朱高熾在位期間,漢王國開拓的疆域多是漢世子朱瞻基的功勞,但朱高熾畢竟是大明漢國的開國之君,正是因為有他坐鎮王都治國理政,朱瞻基才能獲得充足的軍需後勤征討土著。

次年,也就是乾熙七年,朝廷正式冊封漢世子朱瞻基為漢王,是為大明第二任漢王。

同年十月,原先臣服漢王國的十余名土著酋長聯合起來,召集了數萬土著作亂,朱瞻基決定統兵親征。

但是,若他帶兵出征的話,漢王國的大小事務誰來處理?

朱瞻基想到了他的胞弟朱瞻墡。

就這樣,朱瞻墡再一次代理漢藩國事,留守王都。

他不僅完成了此次代理國事的重任,還在朱瞻基回都後立即交還權力,並主動申請前往自己的襄城郡王封地,只求能早一日與妻兒團聚。

對此,朱瞻基同意了。

於是,朱瞻墡就藩漢王國境內的襄城縣,回到了他的郡王府邸。

乾熙十二年四月,大明第二任漢王朱瞻基在巡視邊疆的途中,因舟車勞頓,導致腹部舊傷複發,回宮修養三月而不愈,病情越發嚴重。

他擔心這次抗不過去,便八百裡加急上書奏請乾熙帝朱高煦冊封他的嫡長子朱祁鎮為漢王世子,假如他不幸薨逝,那便由朱祁鎮繼位,並以襄城郡王朱瞻墡為漢王國平章令,輔左新王朱祁鎮。

可惜在二十天后,當朱高煦收到這封加急奏疏的時候,朱瞻基卻先一步病逝了。

待消息傳到大明京師,朱高煦對朱瞻基的薨逝深感惋惜,下令讓禮部為其擬定諡號。

禮部建議從“桓”或“威”之中選一個作為諡號。

“武定四方曰桓;克敵服遠曰桓。”

“服叛懷遠曰威;蠻夷率服曰威。”

理由是朱瞻基開疆拓土之功數倍於其父漢襄王朱高熾,其人雖然在位只有五年,但他執掌漢王國大權卻有十四年,執政期間“滅敵酋以百計,並蠻部五十有六”。

朱高煦卻認為“桓”或“威”過於強調“克敵、服遠”,皆不能彰顯朱瞻基的個人特質。

他思索再三後選擇了“獻”作為朱瞻基的諡號。

別以為歷史上的漢獻帝劉協是亡國之君就認為“獻”是惡諡,實際上“獻”是美諡,如秦獻公、晉獻公。

秦獻公在位期間打敗韓魏兩國,重新提高了秦國在諸侯國之間的地位,他還施行了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製等頗具成效的改革,為秦國後來的商鞅變法打下了基礎。

晉獻公在位期間奉行尊王政策,提高聲望,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複采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在朱瞻基薨逝時,漢王國已經擁有了四府二十五縣之地!

除了一府三縣是漢襄王朱高熾打下的,其余三府二十二縣皆是朱瞻基所開辟。

乾熙八年趙王朱高燧薨,留下了三府十九縣的疆域,獲得朝廷賜諡號“桓”。

而今漢王朱瞻基打下的疆域遠比趙桓王還大,卻獲賜“獻”,可見朱高煦以“獻”作為朱瞻基的諡號,強調的並非是朱瞻基的開拓之功,而是其聰慧、聖明。

按照《諡法》,關於“獻”的解釋有兩條,即“聰明叡哲曰獻,有通知之聰;知質有聖曰獻,有所通而無蔽。”

因此,用“獻”字做諡號,是想說這個人聰慧、聖明,屬於很好的美諡。

晉獻公數敗戎狄,假途滅虢,“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自然稱得起聖明,稱得起“知質有聖曰獻,有所通而無蔽”。

朱瞻基多次剿滅土著酋長之亂,恩威並重,以夷製夷,在位期間“滅敵酋以百計,並蠻部五十有六”,所以他漢獻王的諡號也沒問題。

其實,朱高煦為朱瞻基選擇“獻”作為諡號,還有一個理由,那便是朱瞻基臨終前加急送上來的奏疏內容,完美體現了他的聰慧。

為什麽?

因為朱瞻基薨逝後,無論是朝廷還是漢王國群臣,都要面臨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誰來做第三任漢王?

朱瞻基常年軍旅,與妻妾聚少離多,故而終其一生僅有嫡子一名曰朱祁鎮,乃是長子,庶子一名曰朱祁玉,是為次子。

在他薨逝的這一年,其嫡長子朱祁鎮只有八歲,還未達到授封王世子的年齡,並不是世子之身。

根據朱元章生前最後一次修訂的《皇明祖訓》規定,親王嫡長子只有年滿十周歲之後,才能授封王世子。

所以,漢王朱瞻基才會在自知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奏請大明皇帝朱高煦冊封他的嫡長子朱祁鎮為漢王世子。

若他不幸薨逝,那麽王世子朱祁鎮就是漢王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反之,朱祁鎮就無緣漢王之位了。

因為按照《皇明祖訓》選擇大明藩國王位繼承人與大明皇位繼承人時,辦法是一樣的,皆要遵從兩個基本準則,並依照七大序列選定繼承人。

一個準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嫡無長,兄終弟及”。

另一個準則是“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

至於繼承人的七大序列,由前往後依次是嫡子嫡孫、庶子庶孫、嫡弟庶弟、堂侄堂孫、堂弟、堂叔、旁支堂侄堂孫。

因此,漢王朱瞻基薨逝之後,若無活著的漢王世子,必須立朱瞻基嫡子嫡孫之中已加冠且年齡最長者為王世子或王世孫,年幼未冠者,雖嫡不得立,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朱祁鎮雖是朱瞻基嫡長子,但其年幼未冠,又沒有授封王世子,按《皇明祖訓》的規定便不能繼位為漢王。

這裡的“年幼未冠”是指年紀小於十二周歲,古代“文王十二而冠”。

如果朱高煦應允了朱瞻基生前派人送上的加急奏請,那麽朱祁鎮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漢王世子。

可是,《皇明祖訓》有規定,親王嫡長子只有年滿十周歲之後,才能授封王世子。

朱高煦若答應的話,等於違背《皇明祖訓》,若不答應的話,又有違皇家親親之誼,畢竟這是一個大明親王的臨終遺願。

於是他將此事拿到朝會上議論。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朝臣們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人情不能大於法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就算是大明親王的臨終遺願,也不能凌駕於朝廷律法之上,更何況還是大明太祖皇帝的祖訓成法。

因此,漢獻王嫡長子朱祁鎮年幼,不僅不能冊封他為漢王世子,還應該按照《皇明祖訓》,選擇漢獻王一母同胞的嫡親弟弟朱瞻墡繼任漢王之位。

這是因為按照大明親藩王國王位繼承順序,嫡子嫡孫排在第一序列, 庶子庶孫排在第二序列,嫡弟庶弟排在第三序列。

漢獻王的嫡子庶子皆年幼,自然沒有嫡孫庶孫,那麽只能從他的嫡弟庶弟之中尋找合適的王位繼承人。

雖然漢襄王朱高熾一生有十幾個兒子,但只有三個嫡子,嫡長子是漢獻王朱瞻基,嫡次子是豐越郡王朱瞻墉,嫡三子是襄城郡王朱瞻墡。

如今朱瞻墉早就不在人世,而朱瞻墡卻年富力強,依照《皇明祖訓》,當由朱瞻墡繼承漢王之位。

這樣的話,漢王國“國有長君”,便能繼續發展壯大下去。

另一派認為“父死子繼”乃千古倫常,在祖宗成法與千古倫常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千古倫常。

畢竟漢獻王有嫡長子朱祁鎮在世,只是眼下年幼而已。

朝廷完全可以先讓襄城郡王朱瞻墡代理漢藩國事,等朱祁鎮年滿十周歲時,朝廷再正式冊封其為漢王世子。

之後,朱祁鎮以漢王世子的身份繼承漢王之位,豈不兩全其美?

如此一來,還能為其他親藩王國樹立一個榜樣。

朱高煦面對分成兩派的朝臣,選擇了沉默。

次日,他頒布旨意,冊封襄城郡王朱瞻墡為漢王。

同時強調,大明親藩王國王位繼承人與大明皇位繼承人的選擇必須嚴格依照《皇明祖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違背這一原則,否則以大不敬之罪論處。

至此,朱高熾的嫡三子朱瞻墡成為了大明漢國第三任漢王! 上一章 目錄書簽回書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