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781章 集體農莊構想
集體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李孟羲不可謂不熟悉,集體化生產有著單獨勞作所不具有的優勢,相比普通的勞作模式,集體制無疑組織度更高,更能把人力調動起來。

 以巨鹿現狀,為助力均田政策盡可能的消滅阻力,鄉間之一切宗族秩序被拆的七零八落了,正因人員拆的太散,反不利耕作了。

 事到臨頭,集體制恰好能一改巨鹿生產模式的弊端。

 毫無疑問,集體制有其優點的,集體制的高組織度之下,很利於進行一些大規模生產建設活動,比如挖河造渠之類的。

 在後世,在某個特殊時期之後,雖說集體制在後期僵化的不得不改,最終這一制度消失在了長河之中。但不得不提,在集體化結束幾十年後,那個留下的眾多水利工程和建設設施,在幾十年以後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就比如李孟羲的老家,老家小小一個村裡,西邊有大堰,村中有水塔,村中更有大湖數個,這些全是當時集體化時代祖輩的一鋤頭一鋤頭人抬肩扛給修出來的。

 在小時候,每到夏天暴雨漲水的時候,河水漫過壩,有很多魚衝到了壩下邊的小河溝裡。

 小時候隻覺得撿魚開心,而今想來,那一個巨大的堰坑,不知能蓄多少水,堰坑裡的水不僅方便村裡用水,還能養魚,到暴雨時節,堰坑還能蓄水,每村都有這麽一個大堰坑,村村的堰坑相連,眾多的堰坑加起來,能大大的控制水情。

 堰坑的作用跟水庫一樣,澇時能大量蓄水,到旱時從水閘那裡把水泥板搬開,再把水放出來,真正可以做到歲無饑饉之憂。

 想想,不管是自己村裡,還是鄰近村裡,農村裡每個村裡都有那麽巨大的一個水利設施,很是驚人。

 修建水利的浩大的工程量和漫長的工期,要是沒有高的組織度,是完全無法完成了。

 要問,巨鹿有必要大行工程嗎,這當然有必要。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靠天吃飯的時代,有良好水利的土地,跟沒有良好水利的土地,收成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既要大興水利,必然需要高的組織度,沒有高組織度的架構,像古時勞役讓百姓們農閑時去挖溝清淤之類,此種方法雖也能修水利,但是效率太低下。

 集體化有很多大優勢,可缺點可是不少,如後世,集體化前期還行,到後來逐步僵化之後,反干擾了生產力發展。

 李孟羲衡量許久,他覺得,可以以無害的方式實行集體化。

 無害集體化的關鍵在於,眾所周知,集體化後期會崩壞,關鍵就在,這個【後期】。

 也就是說,集體化前期是沒大問題了。

 有一個故事,據說當時圓珠筆發明的時候,有一個技術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當時受限於工藝,圓珠筆筆芯的鋼珠在滑動十萬次之後很容易損壞,科學家們一直想設法提高鋼珠的使用壽命,卻遲遲難有突破。

 這時,一個商人把問題解決了,既然筆芯寫到十萬次就要壞,那乾脆減少油墨量,讓筆芯在達到十萬次之前就用完油墨不就行了。

 【推薦下,野果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李孟羲從圓珠筆芯製造工藝這裡,找到了解決集體制後期崩壞的方法了。

 方法就是,在僵化之前,立刻停掉。反正,在集體化的前三兩年,集體化的正面作用是大於負面作用的。

 李孟羲是打算白嫖三五年的組織度和生產力,有三五年時間,足以修出大量的水利工程了。

 白嫖了一波水利工程之後,在集體化模式出大問題之前,立刻回歸普通模式。

 後世的集體制度在摸索中前行,摸索過程中難免走了一些錯路,比如大煉鋼鐵,比如虛報產量之類的事。

 但李孟羲作為後來人,前人所走的錯路,加以避免,能讓狀況好的多。

 再者,後世的集體化制度崩壞的原因很複雜,並不完全是制度本身的問題,還有複雜的外部原因,而今漢末,李孟羲只需讓百姓吃飽飯就行,沒有發展工業的需要,也不需要在外部的生存壓力下趕蘇超美,也沒有複雜的政治因素干擾,可以說,要在漢末施行集體化,很可能不僅僅能持續三五年,更有可能持續十年二十年都不會出大問題。

 十年二十年高組織度的人力,能建多好大型工程,想想都恐怖。

 認真想來,集體化制度可能不盡善盡美,可能有缺陷,可再怎麽有缺陷,那也遠超封建時代的生產模式。

 二戰時期,前蘇聯跟德國鏖戰,大量男丁到戰場上打仗去了,剩下的體力薄弱的婦人不得不負擔起沉重的生產活動,最早的集體制便在此種環境下應運而生。

 施行了集體制度之後,的確極大的提升了生產效率,的確使得蘇聯的糧食產量大增。

 而今漢末,世道不穩,要問是不是戰時,當然是戰時,此時不是戰時,不久之後也會變成戰時。

 到戰亂四起之時,大量男丁要出去打仗去,勞作的勞力自然驟降,生產力自然大受影響,此時,用集體勞作的方式彌補生產力上的不足,當大大抵消勞力不足帶來的影響。

 集體制度除能提高生產力,除了有助大工程,除了有助勞作以外,還有另一個巨大價值。和尋常的小農小戶生產方式相比,集體制度下,百姓組織度非常之高。

 就如明朝之時,戚繼光將軍路過浙江,看到烏泱泱幾千個礦工在打架,大為震撼。

 相比農業,采礦行業是需要協作的行業,因此在平日勞作當中,礦工們就習慣了相互配合,這就使得習慣協作的礦工們組織度更高,比農民更容易適應軍事訓練。

 又有,白山黑水魚獵為生的女真人,也經常進行數十數百的圍獵行動,集體圍獵活動當中,紀律性,組織度,還有軍事素養就一並磨練出來了。這就造成了女真武士的凶悍善戰。

 集體化所帶來的高組織度優勢,能讓巨鹿之民變得團結善戰,能讓巨鹿之民,從農人,變成真正準軍事程度的人員。

 幾百人有生產隊, 有生產組,有詳細編制,還能聽從命令執行生產任務,還習慣了每日集結一起,每日點卯上工,這當中種種,已近似軍隊的架構了。

 小農小戶的生產模式,從村裡喊一百個人,百姓們得遲疑半天不知幹啥,而集體化制度,工長喊一聲,已經習慣集合上工的人們扛起鋤頭就來了,這就是差別。

 普通村莊,就是一百個百姓能成功聚集到一起,這一百百姓卻沒有組織架構,一百人,亂七八糟。而集體化農莊,每個小組,每個隊,日常已經分的很清了,日常生產之間各隊人員已經習慣協同勞作了。

 這因此,兩個村莊打架,普通村莊一百人,絕打不過集體農莊一百人。

 從調集速度,從團結能力,從組織能力,普通農人絕打不過集體制度下的百姓。

 集體化一出,可讓境內所有人力,瞬間化為準軍事力量,要是再加上一定的專業軍事訓練,瞬間,將全境皆兵。

 計定,李孟羲決定,擇日看看,該怎麽推行集體勞作制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