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風雨聲,房子塌多少?
屋外陰雲密布,屋內昏暗無光,天上要下雨了。天上是怎麽下的雨呢?年幼的我有了一套自己的猜想。雲的上面有一張網,這個網就和撈餃子的漏杓一樣,有很多小圓孔,小圓孔之間又有些間隔。在網的上面有一大一小兩個水甕,就跟家裡用來儲水的甕一樣底窄口寬。在甕的旁邊坐著一個半大的老頭,他的頭有些禿,一副笑呵呵的樣子,跟村裡的傻知秋長得一個樣。天上的雨便是那個老頭灑下來的水,我想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
下雨了,外面的土路也都變得泥濘起來,外面的世界也是漆黑一片。路燈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開幾天,天上也沒有月亮和星星,而且一下雨村裡就會停電,所以也很難從別的人家中借到一絲光亮,是真真兒的伸手不見五指。此時出門或回家的路便只能摸黑走,還要盡量靠路邊走,路邊的泥水一般會少一些。當然出門必備的是雨具,雨傘就不要想了,那東西比較稀缺,常用的還是用化肥袋疊成的帽子,你也可以叫它雨披。在我們村裡通常會把化肥袋大小的袋子統稱為麻袋或氈(發四聲)子,用這種袋子做成的帽子,我們一般還是說成氈子或帽子,最多說成是用氈子做成的帽子。
刮風了,下雨了,屋頂開始漏水了。屋子的牆基本是土和磚壘起來的,畢竟用磚是要花錢的,而土卻是免費的。村子裡的房子從表面上看,有用紅磚的也有用藍磚的,我們家用的是藍磚。房子的前後看著都是磚壘的,但其實只是一層外殼,裡面還是用的土磚。房子兩側不比較隨意,表面露著的就是土。這裡用的土其實裡面混合這小麥的秸稈,以增強其粘合力。屋裡的牆壁抹有一層白色的灰,如此一來,裡外也便說的過去了。
屋頂就比較講究了,首先是用粗圓木橫向的搭在屋頂上,這便是房梁。前後相鄰的房梁之間的上面較為有序的擺放著一根根短木棍,我們稱之為“cheng”。再上面便是常會用高粱秸稈或谷子秸稈編織成的席子鋪在上面。最後便是封頂,有的屋頂是磨的某種灰,這種屋頂比較結實,只要沒有裂紋,便不會往下漏水;我們家的屋頂是用土封的,要下雨的時候父母便會在屋頂鋪上幾塊大的塑料布,集市上有專門賣的那種塑料布。這樣來抵抗雨水的衝擊,可雨大了還是不好說。
我醒了過來,父母卻對著笑,我才反省過來——我怎麽睡在這兒了。略一回想,我睡覺的時候明明在那屋,醒來時怎麽到這屋了;我睡覺的時候明明在床上,醒來的時候怎麽跑到桌子底下了。
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床上的被褥都卷了起來,屋子裡說不清在什麽地方就放著一個容器用來接雨。而這些容器包括各種盆子、桶子和缸子,能用的都用上了。
天晴了,雨停了,門口便成了一條小河,嘩啦啦的流水從村子裡的各家各戶流到胡同和大街上,再匯流成河,向地勢低窪的村外田地或荒野中流去。
孩子們都出來在小河裡玩水,大人們也都出來閑聊,聊著誰家的哪棵樹倒了,誰家的豬圈或廁所塌了,誰家的牆倒了,誰家的屋頂又漏了個大窟窿。
暴風驟雨對於尋常百姓家是個災難,而房塌屋陷也不都是老天的所作所為,我的屋子中便藏匿著一群鼠輩為非作歹,關於房屋的破損,他們也難逃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