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當俞岱岩》第60章 披甲門與古流門派
  聊過郭複的事,俞岱岩把自己下山所得的各類武學毫無保留的分享了出來,有師父張三豐在場進行分析點評,這些武學基本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從優到劣,再到如何取舍,如何修煉到高深境界,甚至在場的師兄弟都在這個過程中給自己的武學道路再一次做了梳理與規劃。

  但是在坐的師兄弟們卻沒有盲目的打算研習這些武學,這些武學雖然各有千秋,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基本沒有幾套武學能夠在高深上與武當武學相提並論的,不過把這些武學作為可以借鑒的養分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俞蓮舟,從這些武功中獲得了非常多的靈感,就比如降龍掌和鐵掌的剛猛就可以借鑒給震山掌做更多的改良。

  對於俞岱岩結合《玄功要訣》總結的突破方法,張真人的看法是利大於弊,如果根基足夠深厚且有修為更高深的人在一邊護法,這方法就不會造成危害和損傷。

  這套突破方法其實非常有用,尤其是對於很多資質較差的人來說更是至寶,很多武者終身止步在打通三條經脈便無法更進一步,有了這套突破法,每個人都有機會觸摸一流邊緣。

  而相對資質好的人來說,這套突破法也有重要意義,如果能夠在三十歲之前觸摸大宗師境界,這意味著有機會真正的觸摸武學一道的天花板。

  其他的武學還好說,有兩門武學大為不同,被張真人單獨拿出來和一眾弟子論說。

  一部是《心意氣神通》,這門功夫雖然只能用到大宗師境界之前,但是其中的道理和探索,即使是張真人這個境界也能受益良多。

  張真人一身的本事在於太極,不過張真人的太極也是需要超脫大宗師以上境界才能學習的,清微師叔眼饞了很久,可惜學不了。

  這部《心意氣神通》給了張真人很大的啟發,他有了一個可以讓普通武者就可以修行太極的探索思路,如果成功,這將是將太極融入基礎武學的一個創舉,武當山也就會多一部傳承絕學。

  另外一門武學則是《龍象般若功》,這武學張真人直言不諱的講,不是原版,乃是《龍象鎮獄功》的殘本,用般若心經拚湊起來的,前十層還好,到了十層之後般若心就壓不住龍象了。

  俞岱岩有些傻眼,他去哪裡知道這背後還有這些彎彎繞:“《龍象鎮獄功》是什麽武學?這麽凶殘?一個殘本就這麽厲害了?”

  張三豐這種等級的人拿到武學功法稍稍推演一下就看出了問題,而且武當山上的典籍記錄了很多秘聞:“《龍象鎮獄功》是披甲門的功夫,這功夫不能直接練,需要先修《霸王心經》。”

  “霸王?難不成西楚霸王項羽的功夫?”俞岱岩也只是隨口吐槽,並沒思考和猜測,是脫口而出的。

  “他確實練過,很多無敵天下的將領多少都學過一些披甲門的武學。”張真人卻給了俞岱岩肯定的答覆:“上一個修成這功夫的是李存孝。”

  “十三太保李存孝?”俞岱岩對這些猛將的故事還是很喜歡的,沒想到這些猛將其實都是武學高手:“披甲門這麽厲害呢嘛?為什麽江湖上一流門派沒聽說過?現在的掌門人是誰?”

  想想也是,沙場上廝殺,屍山血海裡爬滾出來的人物,怎麽可能不是武學高手。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李如果都是出身披甲門,那這個門派可就太可怕了。

  “披甲門是先秦時候的門派,早就不存在了,不過也可以認為這個門派的傳承從來沒有真正斷絕過,

凡是中原地帶的將門、軍旅都有傳承披甲門的武學。”  張真人能講出這些秘聞不只是典籍看得多,更主要的是他遊歷天下見多識廣:“披甲門的掌門是典家人,現在的典家仍有留存,就是不知道傳承是否還全面。”

  俞岱岩對這個披甲門以及這些古老的門派非常的感興趣:“這個披甲門除了《龍象鎮獄功》和《霸王心經》之外還有哪些武學?先秦的門派還有哪些,有沒有現在還留存的?”

  “武當山上都有哪些武功?”張真人沒好氣的白了俞岱岩一眼,一個大門派的武功多了,自己門派的人都了解不全,更何況是外人:

  “‘龍吟鐵布衫’就是脫胎於披甲門的基礎武學‘鐵甲功’,江湖上這些橫練的功夫,全都有披甲門的跟腳。”

  “嘿嘿,那先秦的門派都有哪些?”俞岱岩被師父飛了白眼也不接茬:“是不是就是諸子百家?”

  “說諸子百家也對, 諸子百家一般說的是九流十家或者另有一說是十二家。”張真人點了點頭:“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兵家、方計家。”

  “那這些流派都哪裡去了?”俞岱岩雖然有些猜測,但還是要和師父證實一下。

  張真人沒有正面回答:“你道這天下高手都出自哪裡?”

  “天下高手盡出佛道?”俞岱岩下意識的這樣回答,也不怪他這樣,畢竟這裡是倚天的世界,他對倚天的印象就是高手大多出自佛道兩家。

  “愚蠢!”張真人引導了半天,結果俞岱岩給了這樣的答案,氣得他差點爆了粗口:“中原三教並立,還有你當滿世界跑馬的兵卒是擺設嗎?”

  也對,中原天下三教並立,排老大的其實一直都是儒,哪怕是現在這世道,一般的南人士子都成了下九流,但元庭還是用著儒學的,你看元庭這些狠人,很多都是科考舉人出身。

  所以佛道高手輩出,儒家怎麽會沒有高手?而歷來沙場裡從來都是高手最多的,天下高手盡出佛道確實荒唐了。

  “所謂‘佛道儒’早就不是原本的‘佛道儒’了,諸子百家大多都融入這三個體系中了。”張真人除了是個道士之外,其實也是個通才的大學問家:“且去我山上藏經閣看看,十二家之學問應有盡有,有些傳承不全,有些面目全非,不過終歸是融進了骨血。”

  俞岱岩也收起散漫,危襟正坐:“請師父點評天下武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