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正統1442》第93章 賑災之策
  錢塘縣,

  夏季的雨剛剛下過,濕氣逼人。這樣的小巷,有一種詩意的優雅,不由讓人想起古詩。

  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

  而此刻一夜聽雨的人已經起來了。

  一巷深處,有一個小院,於謙一身青衣,走在院子裡面的花樹之下,緩緩的踱步。

  這是他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只是這一兩年之間,父母相繼而去。家中長輩更是凋零,於謙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了錢塘於家的長輩了。

  於謙作為當今最寵信的大臣,即便在家中休假,也有不知道多少人,來拜見於謙。於謙卻是一個也沒有見。

  如此十幾日過去。於謙才得了一分清淨。

  於謙就坐花樹之下,還是當初的石桌石凳,還是當初的論語孟子,但是當年拿著戒尺督促於謙讀書的人已經不在了。

  於謙讀著讀著,忽然讀不下去了,雙目一閉,一行清淚流了下來。

  就好像是江南的春雨一般。

  喪親之痛,似乎不會時時刻刻的環繞在心間,卻在不經意之間,讓人淚流滿面。

  忽然外面的聲音打破了寧靜。

  無數隻密集的腳步聲傳來。

  似乎不知道有多少正向於謙這小院奔來。

  忽然外面一靜,一個公鴨子,輕輕的敲門說道:“於大人可在?”

  於謙打開門,卻見是一個小太監。

  這太監見於謙過來開門,也是大大吃驚。

  無他,於謙家裡的院子不過是一進而已,大約十幾間房子,還是於謙父親置辦的,家中也沒有什麽仆役。

  於謙在外做官,倒是帶了幾個家鄉人當長隨。

  這都是官場慣例,不如此很多事情都不好辦,但是回家之後,就將人打發走了,讓他們回家看看。

  畢竟,於謙宦海沉浮,也只有有喪的時候才能回鄉一次。

  所以這家中,只有於謙,於謙的夫人,於謙的兒子,於冕,還有於謙的兩個妾室,這兩個妾室,還是朱祁鎮賞賜的。

  無非是見於謙子嗣太單薄了一點。

  後世於謙的兒子於冕過繼同族為嗣,也就是於謙的血脈斷絕了。

  這樣的情況下,外面來人,自然是於謙這個主人的去開門,難不成讓婦孺去應門嗎?

  於謙說道:“正是於某,卻不知道這位公公有什麽事情?”

  這個太監就是張環。

  他可是風塵仆仆,正因為朱祁鎮對於謙寄托了太多希望,才派心腹來卻見於謙,很多事情都不好落於在紙筆之間,還是讓人口傳為好。

  張環這一路,是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來的。幾乎將他個顛簸半死的。

  說實話,他也代朱祁鎮傳過很多聖旨了,見識過很多大臣的府邸,此刻見於謙的府邸,只是說太簡陋了。

  這樣一個小院,如果放在北京城,或許還行。

  畢竟對於很多官員來說,北京城不過是一個暫住的地方,他們都不會在北京城置產,更不要說,北京城的房價那是相當貴的。

  所以很多大員在北京的住宅都是比較簡陋的。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樣了。

  在家中,乃是宗族根基所在。很多地方大族的宅院,都連在一起,好幾條街都是他們家的,這就是大家族。

  那排場比地方官都大。

  但是於謙的院子卻如此簡單,站在門口,一眼就能看透徹。張環甚至看見於謙的夫人躲在房間之中,透過窗戶正向這裡看。

  “於大人是真清官。”張環心中暗道。他大聲說道:“陛下有喻,於謙接旨。”

  於謙立即退後兩步,行禮如儀,張環從身後取出一個匣子,雙手遞給於謙,於謙雙手接過來,查看封印,完好無缺,這才請張環落座,至於張環帶來人,也就是錢塘縣的衙役,只能在小巷之中待著,根本沒有進院子的資格。

  於謙帶著匣子,進入裡間,拿了一柄裁紙刀,割開封印,這才打開匣子。

  這就是朱祁鎮的密旨。

  於謙打開看看了,朱祁鎮在書信之中,並沒有說什麽不能說的,不過是將黃河的現狀,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最後請他就任河道總督,統領直隸,河南,山東三省民力物力盡快治理好黃河。

  朱祁鎮特別說了,任命於謙為河道總督的聖旨,就在張環手中,如果於謙覺得不適合,家讓張環將聖旨帶回來便是了。

  朱祁鎮其實知道,於謙這樣的人,知道這樣的情況,定然是一刻也不會停留,就會立即上任,決計不會有什麽畏難的情緒。

  只會知難而上。

  但是朱祁鎮這分客氣,還是讓於謙心中微微感動。

  於謙立即從張環拿邊接了聖旨,將張環請入內室之中,問道:“公公遠道而來,有何教我?”

  張環立即說道:“大人見笑了,大人乃和陛下亦師亦友,奴婢刑余之人,又有什麽教大人的,只是大人最近不在京師,有些事情不大了解,奴婢願意為大人講解一二。”

  隨即張環將最近宮中內閣動向,還有朝廷為救災所準備的事情,乃至於正在治河工部尚書王永和,很可能會成為於謙的副手。

  如是等等,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於謙深深皺眉,很多事情別人看不出來,於謙卻是看出來了。

  現在的於謙已經不是當初楊士奇去位時候的於謙了。

  這幾年於謙一心撲河北,對河北水利修修補補的,丈量土堆,安置流民,重建黃冊,等等。

  忙這些事情之余,於謙也一次次的反思自己。

  只要於謙才知道,當初才十幾歲的朱祁鎮,就對征討瓦剌之事那麽上心,而今當今羽翼已足,兵甲已備。就是太皇太后複生,估計也擋不住這一場大戰。、

  如果曹鼐在這一件事情上一直反對的話,恐怕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於謙心中有些憂心,但是隨即暗自嘲笑自己,想那麽多做什麽?

  而今曹鼐與於謙的關系,已經不是當初緊密團結的政治盟友了,楊溥人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當初將於謙按在直隸巡撫任上,內閣諸位還是一直堅持的。

  無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誰讓於謙的聲望太高,聖眷太濃了,於謙雖然可以進入內閣,代替任何一個大學士,並且以於謙與朱祁鎮的關系,立即就能掌握實權。

  不像有些剛剛進入內閣的大學士,其實都是在坐冷板凳的。

  這樣的情況之下,曹鼐是一萬個不想於謙進京的,曹鼐一邊支持於謙在直隸巡撫上深根,朱祁鎮很多想法都交給於謙去做。

  但是於謙在河北聲望越高,越是萬家生佛,距離內閣的位置,只會越來越遠,而不會越來越近。

  當初在河北水利上精誠合作的兩人,而今只有點頭之交了。

  於謙從錢塘開始北上。一時間主持黃河大工總工尚且缺位。

  但是整個北方都因為黃河大工而動起來了。

  直隸還好,受災的不過是大名一府。山東與河南的賑災都要了戶部半條小命了。

  這也是為什麽周忱要第一筆修河款,要內庫出的原因,因為賑災款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河南山東一帶的衛所軍也都動員起來。

  在於謙來到之前,已經看見了各方官員都聚集起來。

  於謙根本沒有到北京城,而是先到了黃河八柳村決口處。

  工部尚書王永和,河南巡撫趙新,山東巡撫張驥,已經後面大量的知府同知,乃至與知縣大大小小的官員有幾十個之多。

  於謙對此並不陌生。

  於謙擔任了河南巡撫,對黃河的熟悉,並不比趙新差,此刻站在缺口之上,隻覺得天地之威,一至於斯。

  黃河水在於謙面前變成兩股,一股向北,佔據了水流的十之七八,滾滾向東北方向而去。而在另外的支流,卻是繼續在舊河之中向東而流。水流很是稀少,如果放在十幾裡寬的黃河河道中看,就好像是乾涸一般,甚至在很多地方,兩岸百姓,是可以涉渡的。

  於謙看著腳下的決口,對趙新說道:“沒有試過堵口嗎?”

  趙新說道:“秉大人,已經試過了,只是根本不行,不管投下多少,都會被推走。而今之計,只能都冬季在堵住缺口了。”

  於謙說道:“衛輝百姓受災人數多少?”

  趙新說道:“衛輝百姓幾乎人人受災,已經撥了二十萬賑災糧,但也支撐不了多久。”

  於謙說道:“山東情況如何?”

  張驥看著趙新冷笑,一聲說道:“山東百倍於河南,半個山東已經成為澤國,浮屍百裡,都是趙大人所賜。”

  山東巡撫張驥也算是老臣了。此刻卻按捺不住怒意。

  對他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幾乎一夜之間,洪水直衝濟南城下,如果不是濟南城高池深,說不得,濟南就要與張秋一個下場了。

  且不說,趙新給山東帶來的麻煩。他很可能因為賑災不利,而斷送仕途,單單是這水災差一點威脅到他的性命。

  張驥都不會給趙新一個好臉色。

  於謙說道:“具體人數有多少?”

  張驥說道:“一時間料理不清楚,但是而今東昌,濟南,兗州府流民遍布,老弱婦孺,衣衫襤褸,沿街乞討,每日城外亂墳崗都多出不少新鬼,至於亡命之徒,鋌而走險,更是數不勝數了。”

  “山東府庫已經動用,真是恐怕......”

  張驥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於謙也明白張驥的話,其實有時候水火之災,殺人不過一瞬間而已,如果當時就死了,反而沒有多少事情了。

  真正苦的是當時沒有死的人。

  想想就知道,黃河在山東大地上滾過,不知道多少良田被衝成河道,更不要說黃河泥沙含量太多。僅僅是衝過去,就會留下一尺厚的泥沙,將地面給掩蓋了。

  就成為了不能種植的沙地。

  河南蘭考的沙漠,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山東小半個省今年的收成就不用想了。

  百姓沒有吃的,只能逃荒乞討了。

  幾天之內,幾十萬人的流民潮,且不說對大明政權的威脅,單單說其中的罪惡之處,就有數不盡,說不清的地方。

  於謙久在地方,豈能不明白這一點。

  而今黃河之患雖重,但是最的隱患,卻是人心之患。

  所以,黃河決口可以暫緩整治,但是人心決口,卻要最快時間給堵上,沒有約束的人心,與野獸沒有太大的區別。

  於謙說道:“我可以代直隸省許諾,先調三十萬兩銀子來,只是山東,與河南府庫有多少銀兩,你們要報出一個數來。”

  趙新說道:“府庫之中,倒是有百萬兩,但是其中一半是修河款,剩下的也都得了戶部文書,劃為修河款之中。”

  於謙說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此事挖擔著,立即調集各地府庫銀兩,開倉賑濟,另百姓歸為原籍。”

  “我要以工待賑。”

  於謙來到之後,第一時間與阮安細細談了一番。

  自然也知道,朝廷打定主意要讓黃河改道了。

  於謙也細細考察過,從水流方向就能看得出來,這裡一決口,黃河下面幾乎斷流。很明顯說明了新河道與舊河道的優劣。

  新河道一旦固定下來,想來幾十年之間,再也沒有決口之患。

  只是百姓嗷嗷待哺,而今最大的問題,不是亡羊補牢,而是讓百姓活下去。

  這一點,朝廷的決策是有一些問題的。

  朝廷第一波修河款已經下來了。

  於謙自然是不怕臨時挪移錢糧賑災。畢竟大明開國到現在,有太多的地方官,在緊急時刻,在沒有上級命令之下,開倉放糧。

  這種情況,一般被視為從權之舉。按情況不同,後果不同,做不同的處置。

  最嚴重不過是免官。一般情況下,不但不會追究,還會嘉獎。

  只是有些時候,這樣的舉動,還是少做一些的好。於謙選擇了以工待賑,就是一個折中之法,如此說,就不算是挪用修河款。

  當然了,這也是另外一個原因。

  於謙做過這樣的事情,雖然以工待賑,會讓修河款有一個不小的攀升,但總體來說,不過是將賑災款攤進了修河款之中而已。

  算總金額來說,恐怕要要壓縮一點。

  諸位官員見於謙已經決定了,立即說道:“下官遵命。”

  於謙當仁不讓,就在大堤之上,將受災的地方分攤下去,並讓下面府裡,省裡能夠報上來的錢款。

  於謙做了一個平均,讓河南拔給山東五十萬兩銀子,畢竟山東情況最慘。讓各級官員立即回去,開倉放糧。編戶征丁,準備開始修河。

  將這些人打發走了之後。

  於謙就將王永和、阮安等人留下來,就是商議如何治河。於謙說道:“阮先生, 比我早來數日,可有方略?”

  阮安說道:“總督大人,下官已經勘探過了,這數日放晴,從上遊下來的水也不多了,黃河水位有些回縮,黃河河道基本固定了。”

  “故而修建黃河河堤並不難,不過要先修外堤,將黃河河道固定下來,內堤在旱季再慢慢修建也不遲。這沒有什麽比較難的地方。”

  束水攻沙之法,修建三道河堤,最外面的河堤最不堅固,隻尋常的夯土堤就行了。

  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卻是內堤。

  而束水攻沙要點就在改變河道寬度,人為的讓河水湍急起來,用水力衝刷河道。故此最裡面的內堤,決計不可能讓黃河還像現在十幾裡寬,所以不到黃河水枯,不好動工。

  “只是......”阮安說道。

  於謙說道:“哪裡有問題?”

  阮安說道:“黃河舊河道幾乎乾涸,而運河有數百裡要借助黃河河道,而今已經斷流。這一點請總督大人細細思量。”

  於謙聽了,微微皺眉。

  於謙這個河道總督,權限並非僅僅是黃河,也兼管運河。他之前本以為運河的問題在張秋,此刻卻發現恐怕不是了。

  張秋的問題並不難結局。

  兩道水道交叉,可以多設水閘,總是能通過的。對於運河來說,水多的問題是好解決的,問題是缺少,數百裡黃河河道面臨乾涸的局面,運河上的船只能過這一段河道?

  難不成飛過去不成?

  這才是大問題。

  於謙說道:“先放一放吧。賑災要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