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聚散今生》第7章 比武(一)
  天寶十一年臘月,鳳林折衝府

  王伏飛將二劉李吳請至台上,對他們道:“我在邊軍多年,如此勇武之士也實屬罕見。”

  吳校尉與李校尉道:“大劉小劉才是鳳林棟梁,有他們鞭策,卑職等不敢荒廢武藝。”

  這兩人應都是無甚城府、心直口快之人,關鍵還是大劉小劉。鳳林府的另一果毅都尉之職由一位宗親子弟遙領,遲早會空出來,到時該選哪個呢?

  忽然身後傳來張果毅的噴嚏聲,原來剛才張果毅專心觀看在眾將獻技,這會閑下來發現抗不住寒意。王伏飛連忙命親兵扶張果毅進營帳休息,張果毅剛推辭兩句,又是接連幾個噴嚏,也就順水推舟被隨從簇擁進營帳了。

  待張果毅離開,王伏飛招呼眾將坐下,然後對傳令官道:“參加比武的有哪些兒郎?”

  傳令官將名冊遞上,王伏飛見排第一位的是王促,再往後也有王繼元和衛祿,均是從家鄉帶來的子弟,略微點了點頭。

  他再往下看了看,扭頭問大劉:“這個萬青,可是在你團中?來自安西?”

  大劉稍微一愣,回道:“正是此兒,將軍也知此兒?”

  王伏飛道:“營中文書提到過他幾次,王某那天隨口問主簿,沒想到還有人來自那裡。”

  接著他扭頭對小劉道:“這十六人自是兒郎中的佼佼者,打算怎麽安置他們?”

  小劉看了看眾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們大夥的意思是從他們中選幾個充作親兵。讓那些跟了我們很久的老兵,也該提拔他們當個夥長了。將軍若有意,先從這些兒郎中挑選幾個補到衙門,余下的誰帶的跟誰。至於要去戍邊的八人……”

  話未講完,王伏飛倏地站起來,變色道:“什麽?有八人戍邊?”

  小劉小心翼翼地道:“稟將軍,本次募兵,上邊隻給鳳林府留下四團八百名額,而戍邊的人數則過千,論比例已然不少。”

  察覺道不妙,大劉忙上前道:“將軍有所不知,奏請比武之時您未在衙門。張果毅當時道:選人要一視同仁,不然陝郡觀察使衙門那裡過不去。末將們擔心他們扣壓朝廷撥的款項,所以自作主張,兩邊各選了八人。”

  王伏飛長歎一口氣道:“唉,你們呀……”他接著道:“這次能重開鳳林府,多虧朝廷中有眾位大臣鼎力相助。不過也有些人在等著看笑話,還有人在等著撿現成便宜。”講到這,他快速地用手指了不遠處的議事堂。

  眾人面面相覷,不敢出言。王伏飛繼續道:“諸位還想再回到過去只有幾個親兵的日子嗎?若不想,必須讓咱鳳林府越來越紅火,留下的兒郎是咱們的根基。至於要去戍邊的,好話咱們可以盡管講,吃虧的事咱們可得多掂量掂量。”此時,他又遙指了指東邊的陝郡。

  小劉松了口氣,道:“將軍放心,戍邊兒郎只是人數多些,武藝最高的那幾個,大都數在留下之列,原打算戍邊的,我們也在盡力勸他改主意。不過戍邊畢竟糧俸要高些,呆個三年五載也就回鄉了,有些兒郎衝著這些,怕是不容易改過來。”

  王伏飛臉色好看了一些,他道:“糧俸之事王某會去朝中活動,不會讓留下的兒郎吃虧。也煩請諸位兄弟多花些心思在他們身上。你們一身好本事,若有可堪教授的兒郎,務必細心教導,切莫因個人恩怨而辜負他們。”

  大劉紅著臉,道:“末將知道分寸,斷不會做有損鳳林府之事。”

  小劉也道:“將軍放心,

只要有人肯拜末將為師,一定傾囊相授……他除外。”  除了大劉黑臉以外,包括王伏飛在內的眾人都哈哈大笑。

  笑過一陣後,王伏飛道:“王某武藝不及諸位,但自討在陣法、計謀上略有心得,諸位若有興趣,可以一起探討探討。”

  眾將稱謝後,王伏飛轉身對傳令官道:“好,比武開始。”

  隨著傳令官的點名,十六位士卒依次出列,在台下再排成兩排,一起向台上眾人施禮。

  王伏飛看著手中名單,注意到有六人的名字旁邊有個小小的記號,其中包括王促、王繼元、衛祿,還有萬青。

  傳令官開始盡職盡責地講明規則,什麽“本折衝府招募新兵不容易”啊,什麽“比武僅限於今年新兵,每團出二人”啊,什麽“一人可由各尉推薦,其余均為內部打擂台選出”啊,什麽“正式比武兩兩對決,負者歸隊,勝者繼續”啊,什麽“以一炷香為限,擊中對手多者勝,中途逼對手出外圈者勝”啊,……。眾人對此早已知曉,隻好耐心等待。

  傳令官終於講完,道:“好了,去挑兵器。”台下眾人齊應一聲“遵命”,紛紛走向台邊的兵器架去拿走早已備好的兵器——裝著木槍頭的長槍、未開刃的佩刀、鈍邊的木盾牌,趁機活動活動快要僵硬的身體。

  王伏飛注意到,大多數人要麽拿長槍,要麽拿佩刀加盾牌,只有萬青單拿一把佩刀。

  趁此功夫,王伏飛悄悄示意傳令官近前,指了指名單人名號的記號,傳令官悄聲回道:“將軍英明,能奪魁的都在這些人之中。”

  王伏飛點點頭,起身向台下道:“本將軍有言在先:一會上場比試,第一要你們拿出真本領,這裡坐著的都是行家,休想糊弄長官;第二各位既是本府精英,又是同營袍澤,隻分勝負,不得傷人。若有違令,軍棍伺候。”他說得斬釘截鐵,自帶一種威嚴。

  傳令官將寫著十六人名字的紙條揉成紙團,扔進一個木盒裡。王伏飛的目光掃過,發現裡面有幾個紙團略大一點。第一輪的對陣是由八位校尉、副尉共同抓鬮決定的,他們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很快八場對陣已出來。

  有了校尉、副尉的獻技在先,這八場比武對王伏飛及台上眾人來講幾乎沒什麽看頭。有六場強弱分明,包括王促、王繼元、衛祿、萬青在內都很快勝出,另外兩場的勝者分別叫石墩子和朱十三,贏得也很乾脆。而另外兩場,既已知曉底細,誰勝誰負其實無所謂。

  一輪下來,王伏飛心中已經清楚,最後奪魁的應是王繼元、萬青和石墩子之一。繼元這孩子自小練習長槍刀盾,不但自身技藝純熟,而且深知對方兵器弱點,遇到誰都能自佔三分先機。石墩子則擁有一幅虎背熊腰的好身板,一招一式看似遲緩,卻能恰當地運用氣力,無論是右手刀還是左手盾,每次與對手兵器相接總要佔些便宜。至於萬青,能看出有武館學藝的底子,身手敏捷且富於變化,能很快找到克制對方的方法,用於兩人單挑最合適不過。

  他的眼光掃到王促,不禁暗中微歎了口氣,這孩子各方面都平均,但今天比的是個人武藝,他確實要略遜一籌,若能勝得前三人怕是很難。

  看到衛祿,他不由得皺了下眉。這孩子是比以前老實不少,但與其他兒郎相比仍顯浮躁。還是讓他繼續磨煉一陣吧,眼下正好有現成的借口。

  第二輪由二劉李吳四人抓鬮,王繼元和王促運氣不錯,正好抽中兩個不帶記號的弱手,而石墩子和萬青看起來要費一番功夫。

  這一輪第一場由石墩子對衛祿,王伏飛本想著時間會比較長。但一旦開打就知道石墩子會贏得與前一輪一樣輕松。衛祿看起來頗為忌憚石墩子的雄力,一直不敢硬碰硬地對壘,只能騰挪躲避以尋找機會,有段時間確實佔了幾次小便宜。但石墩子並不慌亂,耐心地逼迫對方,尋覓屬於自己的良機。終於在半柱香時,他把衛祿逼到圈邊,右手持刀封住一邊,左手用盾牌連續一頓猛砸,把衛祿逼出圈外而提前獲勝。

  王伏飛扭頭對李校尉道:“這魁梧身材、這一招一式,才是軍中兒郎最該有的架勢!李校尉切莫辜負此兒,將來破陣殺敵,此兒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李校尉口中連連稱是,臉上卻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尷尬。

  接下來分別是王繼元和王促出場,由於對手較弱,這二場基本上都是一方主要在攻、一方基本在守的局面。王繼元和王促揮舞長槍,既靈巧又威猛,他們的對手只能疲於應付,十招中只有三四招能回擊,也僅僅是為逼退對手而緩口氣。王繼元與王促見狀,也不再想著速戰速決,耐心堅持到一炷香燒完,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待這兩場比完,王伏飛對眾尉道:“敵強我弱之時,防守本是正道。但這幾個兒郎們卻為防而防,不知以守為攻、以攻為守的道理,焉有不敗之理?”

  稍頓了頓,他又道:“兒郎們入營時日不長,難免重攻不重守。以後各級官長必須加練防守,從單個刀盾手、長槍手、陌刀手、弓弩手,到夥、隊、旅、團之陣型,均不可馬虎。”

  回首看見在沙圈外躍躍欲試等候命令的萬青,王伏飛輕撫胡須,道:“若論攻守相濟,此兒倒是做的不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