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聚散今生》第6章 絕技
  天寶十一年臘月,鳳林折衝府

  折衝府的校場上,搭起了一座高約三尺、長約兩丈的高台,高台台前方是一塊方形場地,已經仔細平整好。會見完眾武官、檢閱過士卒的鳳林府折衝都尉王伏飛正端坐在高台後排中間的交椅上,旁邊只有張果毅都尉在台上陪座。眾校尉、副尉均披盔帶甲在台下站立,再後面則是排列整齊的士卒行列。

  張果毅都尉已經六十余歲,盡管盔甲裡墊有很厚的錦襯,但這種天氣仍讓他覺得渾身冰涼。他趁王伏飛側身這邊時,連忙道:“稟上官,今日新來的兒郎們比試,這些夥計也閑不住,想在他們開始之前,活動活動身子骨。”

  裴觀察使派這種隻知享福的庸才來做眼線,由此也可知他主人是什麽成色。以後對此人只須恩威並用,諒他搗騰不出多大風浪。

  想著這些,王伏飛微微一笑,對張果毅道:“這些武將們都是一個模樣,不在上司面前賣弄一番本領怎肯罷休?也罷,今天成全他們。”

  他緩步走到台邊,對著眾校尉、副尉說道:“既然如此,諸位不妨露幾手絕技,讓新兒郎們知道天外有天。”稍頓了頓,他又道:“只是不要拖得太久,體諒體諒果毅。”

  眾校尉、副尉嘴角一撇,但隨即一齊朗聲道:“尊令。”然後各自去後邊準備。

  王伏飛轉過身來,假裝沒看見張果毅臉上的尷尬,拉著張果毅一起走到台邊,口中道:“來來來,咱哥倆站這裡,也瞅得仔細點。”

  台邊的掌令官揮動令旗,士卒們在帶隊的旅帥、隊正①指揮下,整齊、迅捷地移動到兩側及後端,將校場的中心完完全全地騰出來。張果毅連聲讚歎,但王伏飛心裡卻略有不滿。此時士卒們仍保持列隊,一會武將們演武時,後面看不見的士卒難保會向前或向邊擁擠,那樣陣型自然會亂。但現在來不及講了,等事後再向手下指出。

  正想著,三名士卒各抗著兩根半人高、碗口粗的木樁走向空地中心,將木樁使勁往地面一砸,堪堪立穩,排成三排。見張果毅有些茫然不解,王伏飛笑道:“陌刀②李校尉。”

  果然,膀大腰圓的李校尉手持陌刀首先亮相,他揮舞著陌刀,口中喝喝有聲,接連做出劈、掃、撥、削、掠、捺、斬、突的刀法。待至第一排木樁前,李校尉略一停頓,隨後揮刀一個橫掃,第一排兩根木樁均從中間應聲而斷。他接著踏前兩步,對著第二排左削右捺,兩根木樁接連從中斜斷兩截。李校尉接著一步踏到第三排木樁,先是向左邊一突,直接將木樁刺穿,再帶著木樁劈向右邊,直接將最後一根木樁劈為兩半!

  在士卒們一片驚呼聲中,台上王伏飛也讚歎道:“若陌刀手能學到李校尉一半本領,敵人縱有千軍萬馬又有何懼!”

  張果毅在旁附和道:“正是,正是。”

  李校尉剛剛退場,吳校尉已從另一側現身。他手執一張三尺高的蹶張弩,向台上行禮後遙指營門,原來那裡已豎立起七八個草人,距離足有四五百步。吳校尉轉過身,左腳前跨一步踩住弩機前的圓環,身體極度後傾,配合雙臂將弦拉滿,然後左腳抽出向上一抬,已是左手托弩右手扣弦,左膝跪地,略一瞄準,右手扣動弩機。只聽嗡嗡過處,營門處一個草人向後倒出七八步!接著吳校尉又換用右腳踏弩、雙臂拉弦、右腳抽抬、右手托左手扣,再次一擊射飛一個草人。如此左右交替反覆數次,七八步間,所有草人均已被擊倒。

  台上張果毅也歎道:“通常弩手發弩一輪,弓手已射出二三輪。但如練得像吳校尉一般既準又快,只怕沒人肯作弓手了。”

  王伏飛頷首道:“說的是,只是吳校尉多年苦練才有此神技,一般弩手怎做的到?”

  李、吳二位校尉之後,是四位副尉同時出場,他們大概不想搶校尉們的風頭,也可能本身技不如人,隻選擇了兩兩對練。其中兩人乘馬、雙方各持去了槍頭的長槍,兩人步戰、雙方均是未開刃的佩刀加盾牌。他們各自從這頭打到那一頭,再從那頭打回到這一頭,你攻我守,時緩時急。雖是明顯事先編排過的套路,也屢屢有驚險時刻,確實是十分精彩。四位副尉顯露的本領雖不算高超,卻很符合士卒們的胃口,喝彩聲比前面二位校尉出場時絲毫不差。

  台上張果毅道:“可惜陳校尉未隨王將軍前來,不能一睹他的驍勇。”

  王伏飛回道:“衙門裡裡外外的人都跟來了,一定要留一個主事的才行。過幾日,讓陳校尉親自到府上獻技。”

  張果毅嘴裡忙道不敢,心裡卻盤算著到時該怎麽拉攏陳校尉。

  台下出現了片刻安靜。王伏飛見周邊士卒們的隊列們果然已不再齊整,趁空閑把掌令官喊過來道:“讓後邊兒郎們也看清楚,別都站著了。”。

  掌令官回聲“尊令”,正要回身,王伏飛又道:“下面該誰?怎麽定的?”

  掌令官道:“該大劉校尉。昨日他們擲骰子,大劉校尉輸了。”

  台上王、張二人聽了都忍俊不住。

  等到一隊士卒終於出現,王伏飛有點明白為什麽會久等。士卒或獨自背負著幾個沙袋,或兩兩抬著拒馬,還有一人推著一輛刀門③,自然行走不快。等士卒們走到場地中,先將沙袋壘成一堵矮牆,再在一丈之後將拒馬連接起來,再在一丈之外放置好刀門。隨後眾士卒歸隊,隻留下三個親兵摸樣的人空手站在最遠處。

  台上王伏飛再次把掌令官喊來問:“大劉在搞什麽鬼?”

  掌令官回道:“屬下也不知,大劉校尉對誰都不肯透露,隻道到時看完便知。”

  王伏飛回頭對張果毅道:“這大劉太不像話,且看他如何賣弄,若不好非得罰他。”

  張果毅還未來得及回話,聽見周邊士卒們在呐喊,原來大劉校尉出場了。

  大劉校尉催動胯下的青驄馬快步來到台前,向台上行禮完畢,然後朗聲道:“二位將軍,且瞧末將如何直衝敵營。”

  他調轉馬頭,加快馬步回到剛才的出發點,兩名親兵迅速遞過特製的馬槊④。大劉校尉大喝一聲:“都給我瞧好了!”然後提槊催馬向矮牆奔去。

  青驄馬越行越疾,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在旁人都以為青驄馬會跳過矮牆之際,只見大劉校尉向前探身,徑直用馬槊刺向矮牆,同時借助馬奔之勢往旁邊一掄,立刻沙袋漫天飛舞,矮牆露出一個大豁口。

  青驄馬穿過豁口後速度略減,仍直衝第二排的拒馬。在接近之際,大劉校尉再次探身向前,將馬槊插到拒馬下方再向上一挑,青驄馬衝過之時,那幾隻拒馬飛到半空。

  馬速又下降了一些,但仍直衝第三排的刀門。待至跟前,大劉校尉將馬槊緊抵身邊,借助前行之勢將馬槊扎向刀門的門板中心!等青驄馬發出一聲長嘶受挫而停時,那輛刀門,已被推出半丈之遠。

  在青驄馬慢步邁過刀門旁時,那幾位早在後面等候的親兵都笑呵呵地走到馬前。大劉校尉伸出鐵馬槊,他們用雙手撐在上面。大劉校尉再將馬槊慢慢抬起,並讓青驄馬原地緩緩轉動一圈,三位親兵像踩在地面上一樣紋絲不動。

  台上的王伏飛半晌後才道:“天佑我大唐!大劉實乃尉遲恭、秦瓊再世!有他在,闖營斬將如探囊取物!”而張果毅此時才意識到他的嘴巴已張開很久,趕忙閉上。

  在那隊士卒上來收拾場地時,小劉校尉騎著一匹黒驪馬現身了。只見他手執一張鐵胎長弓,身後背一副長長的箭袋。隨著他一揮手,兩位親兵各拖著一根長杆、提著一個麻袋迅疾跑向另一側,在百步之外停下後,從麻袋中取出一根繩索,掛上七八個瓦罐,往長杆上系好,然後兩人各扶住兩側長杆站穩。

  小劉校尉向台上供拱手,一氣呵成地搭箭、勾弦、瞄準、放箭,連續三箭射出,每箭必射碎一個瓦罐。然後小劉校尉催動黒驪馬在原地兜圈,他在馬上擺出各種射姿:側出半身一箭、俯身至馬頭一箭、立身站直後一箭、後仰至馬尾一箭,頃刻間所有瓦罐已成碎片。

  看見那二位親兵放下長杆,王伏飛略有些失望,這幾下雖也難得,但還不足以與剛才大劉校尉的表現相比。他正要開口,卻見長杆再次立起,這次掛在繩索上的瓦罐與上次不一樣。

  還來不及細看,親兵搖動繩索,中間的兩個瓦罐晃蕩的最為厲害。那邊小劉校尉勒住黑驪馬,全神貫注地搭箭、勾弦至滿弓,仔細瞄準片刻後撒弦放箭,頃刻間,這邊在中間的兩個瓦罐恰好晃至一條線時被一箭先後擊穿。

  親兵停止晃動,王伏飛看清原來兩邊都是三個瓦罐,但下方另多了一條繩索,親兵拉緊可使瓦罐位置固定。王伏飛心裡一驚,一箭雙雕之後難道是……?

  這邊小劉校尉深呼一口氣,緩緩從背後箭袋中抽出三隻箭, 這次的搭箭、勾弦、瞄準的過程都比剛才長。在一片寂靜中,小劉校尉終於撒弦放箭。王伏飛只聽見一陣嗡嗡箭鳴,然後是一聲脆響——三隻箭同時擊碎瓦罐!

  旁人剛剛反應過來,小劉校尉又抽出三隻箭,還是同樣仔細地搭箭、勾弦、瞄準以及撒弦。此時王伏飛覺得箭鳴聲與剛才有所不同,他馬上明白了原因:三聲脆響表明三隻箭有前有後地依次擊中目標!

  見王伏飛喃喃自語,張果毅問道:“上官講的什麽?”

  王伏飛回過神來,回道:“一弓三矢已屬不易,他還既可同時亦可分前後,縱養由基⑤再世,也不過如此!”

  ====================

  ①唐軍編制:每十人為一夥,領頭為夥長;五夥為一隊,領頭為隊正、隊副;二隊為一旅,領頭為旅帥、旅副;二旅(也有三旅)為一團,領頭為校尉、副尉;折衝府按小中大三級,分別置四、五、六團。

  ②陌刀,又稱橫刀,為唐軍配置的長柄寬刃利器,常為衝鋒陷陣之用。現已失傳。

  ③拒馬是將木柱交叉並固定成架子,上插刀、刺以阻敵;刀門是一種門板上插滿刀刃的防禦車輛,常用於堵塞城門、寨門。

  ④馬槊,古代重型騎兵武器,興盛於魏晉至隋唐,長刃(可達50至60厘米)、長杆(長度超過丈八才稱槊),威力巨大,造價昂貴。唐初名將尉遲恭、程知節均以善使馬槊聞名。

  ⑤養由基,春秋時期楚國將領、神箭手,一生征戰憑箭禦敵,死於他箭下的人不計其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