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劍雨臨州》第92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
  西京河南府,亦稱洛陽,位於豫西與秦嶺之間,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脈。伏牛山自西向南斜貫,外方山為東南屏障,熊耳山橫貫中部,崤山位於西部。

  伏牛山的主峰——老君山亦是聞名於天下。老君山原名叫景室山,春秋時期,道教始祖老子歸隱於此,使之成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於其上建老君廟以紀念,自北魏起,老君山從山門七裡坪起,太清宮、十方院、靈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傳經樓、觀音殿、老君廟、三清殿等廟宇之繁,以頂峰老君廟最為壯觀,在中原眾多廟宇中屈指可數。唐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派尉遲敬德重修景室山鐵頂老君廟,並賜名為“老君山”。

  老君山的景點眾多。馬鬃嶺是老君山主峰,也是伏牛山主峰,是最高峰的位置所在,也是觀賞老君山自然風光的最佳處。老君山的南天門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巧妙布局,展現建築技藝之高超,說起南天門,在古代宮廷建築中講究坐北朝南,天宮自然也不例外,人們認為,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主要通道,道家則認為南天門是凡人與神仙的溝通之門。

  十裡畫屏又稱石林,此地風景秀麗,放眼望去,老君山的美景盡收於眼底,行走於懸空棧道上不僅能身臨其境、切身感受雲霧穿身而過的涼爽,還能看到奇峰怪石林立的石林。過棧道經青雲峰、百草坪、一線天、通天峽、楓樹王,直達金頂道觀群,構成了完整的山嶽自然風景體系。遊天路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倚欄而俯瞰絕壁萬丈,給人以騰空的感受。

  追夢谷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大峽谷,此地十裡長峽,林木遮天,因山水之絢爛,野芳之幽香、叢林之靜謐,充滿了夢幻之美,故而得名。道教始祖李耳西出函谷關到茫茫伏牛山腹地尋找歸隱之地,就是從這裡一步步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終成千古名師。這些便是老君山較為出名的風景點,還有許多風景秀麗的地方,也值得一望,於此不再贅述。

  老君山流傳著“仙佔山”的故事,說是太上老君騎著青牛雲遊,遠遠看見鍾鼎山雄奇險秀,便落下雲頭,準備開辟道場,傳經布道。道德天尊有九鼎三重,一腳下去,頂峰塌陷,老君急忙踩住西邊山頭,拔出寶劍,插在山頂作為記號,算是佔住了華室山。太上老君剛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從這裡經過,並且一眼看中了華室山,王母落下雲頭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劍為號,便心生一計,急忙脫下繡鞋,往山上一放,拔出老君的寶劍往繡鞋上一插,回靈霄寶殿去了。時過不久,太上老君搬來煉丹爐,王母娘娘帶著眾仙女同時來到華室山。二仙為了誰先佔山爭執不休,就請來元始天尊評理,元始天尊說:“你們二位同是道家仙源,謙讓為好,若論起理來,劍插繡鞋,是鞋在先劍在後,道德天君就以景室為道場吧。”老君隻好作罷,東遷景室,後人稱曰“老君山”。西鼎華室山為王母所佔,取名“娘娘垛”,中鼎為老君踩塌,取名“壓塌坪”。

  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有人說,老君山四季風景如畫,尤其是雲海下的老君山,置身於中,猶如漫步雲端,好似遊走在仙境。登高遠眺,雲霧繚繞,雲海與連綿的山峰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潑墨山水畫。特別是雨後,看到雲海的概率最大。老君山的秋天充滿了禪意,天高雲淡,層林盡染,置身於山中,不僅是視覺的盛宴,

還到處充滿禪意——漫山遍野的綠葉逐漸變成了黃色或者紅色,登高遠望,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連綿群山,漫山紅遍,每走一步都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宛如行走在遺落在人間的仙境。落雪之後,高山之巔,不僅可以看到漫無邊際的浮雲,還能欣賞到純白無瑕的瑤池仙境,令人心馳神往,滿山的雪景與石、山、松緊密融合在一起,當陽光透過雲層灑在老君山金頂之時,景色更是讓人心醉。  洛陽的景點不止於此,昔時城郭巍峨,宮闕壯麗,風景優美,勝跡如林。久傳洛陽民間的“八大景”,就是散布在洛陽城鄉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跡。自隋唐以來,不少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或謳歌作畫,吟詩賦文;或營園植樹,家居於此,為這裡的風物勝跡,留下很多風雅遺事、美麗傳說。

  龍門山色、馬寺鍾聲、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遊、銅駝暮雨,便是洛陽八大景。

  龍門,古稱伊闕,地處都城之南,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稱“龍門”。此地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伊闕兩岸分別是龍門山和香山。龍門山上便是著名的龍門石窟,香山上是白園──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葬於此。白樂天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白馬寺到了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因佛教盛行,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眾千余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鍾佛誦,鍾聲悠揚飄蕩,遠聞數裡,聽之使人心曠神怡。寺內有口大鐵鍾,鍾聲特別洪亮。據傳這口鍾與洛陽東大街鍾樓上的一口鍾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聽到白馬寺鍾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鍾樓上的鍾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鍾西邊響,西邊撞鍾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鍾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府邸,石崇因與大地主王愷爭富,修築了金谷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島換回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金谷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谷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裡,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峰,隋唐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

  天津橋初建於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衝。唐時改其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杆、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頭可見一輪彎月懸於天際,俯首可見河面波光粼粼,偶爾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鍾聲。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洛河,自隋唐至宋五百余年,經歷無數人的整頓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未雲何龍,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百年來,洛賓景色使許多詩人流連忘返、不舍離去,故而洛浦秋風亦被世人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平泉朝遊也是洛陽八景之一。在洛陽城南三十余裡,龍門西邊的山腳下,這裡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裡原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府邸,莊內築亭台樓榭,遍植奇花異草,廣集珍木怪石。有鳴皋山、瀑泉亭、雙碧潭、垂釣台、叢竹幽徑、醒酒石等景點。每當旭日東升,整個山莊披上了金色霞衣,悠揚的牧童笛聲在空中回蕩,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可惜隨著李德裕被貶,平泉山莊也日趨荒廢,後人在此修建平泉寺,以記昔日勝景。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城東關外的中通巷,隋唐時期叫作“銅駝陌”,位於城東北之隅,豐都市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於石崇的金谷園。隋唐時代此地人煙稠密,每當暮色昏昏,家家炊煙上升,猶如朦朧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讚不絕口的“銅駝暮雨”的由來。

  洛陽八大景,幾乎涵蓋了洛陽城的所有美景,每一處景點,都叫人戀戀不忘,流連忘返,這也是為何洛陽城自古為繁華之地,歷代亦建都於此。誰不想一出門,便看到如花似玉的景色?誰不想一睹煙雨朦朧之色?這便是洛陽之城,這便是洛陽之色。(上述文段來源於網絡,由於佔據篇幅過長,部分段落刪減修改,詳細可自查,本章不再贅述。洛陽風景,自古繁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文不可勝言,筆不可盡繪,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若有機會,可親自去一趟洛陽,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自不會失望,言盡於此,不再細說)

  眨眼之間,陸明哲三人便達到了洛陽城。這都是殘虹劍的功勞,開辟出一條空間捷徑,從應天府到河南府,約三日的路程,壓縮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此等神速,即便是汗血寶馬,也有所不及也!當然明哲初次使用殘虹劍,還有許多方面有待改進,特別是穿梭的距離,必須嚴格控制在身體可承受范圍之內,不然後果便是現在這樣——空虛無力,仿佛身體被掏空一般,一點力氣也使不出,這便是不恰當使用殘虹劍的後遺症,何況明哲的修煉境界不過練氣期,使用一次殘虹劍,體內的法力全部被殘虹劍抽乾,若非是靠著半神之軀強撐著,他已經不省人事了!

  清寒和韻兒,一人一邊扶著明哲,她倆倒沒有什麽事,看起來一切如常,空間穿梭對她倆的影響不大,但對明哲來說,他寧願夜襲八百裡,也不願使用殘虹劍,這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他可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明哲初次使用殘虹劍,不太熟悉,除了這些他的修為有限,練氣期的法力也有那麽一點,空間穿梭的距離也受到了嚴格限制。他們是到了河南府,準確來說,是在洛陽城的外圍,離洛陽城還有一段距離,所幸沒多遠,走一段路便到了。

  此地有車轍的痕跡,應該是有馬車經常從此地碾過,才會留下這樣的痕跡,只要沿著這條官道走下去,應該便能到達洛陽城。這點距離對韻兒和清寒來說,算不了什麽,可是現在明哲的身體虛弱到極點,走兩步路便要喘大氣,而且還需要有人時刻扶著,不然憑他這點力氣,沒人扶著還不得立馬倒在地上。

  清寒倒沒有什麽太大的意見,從前都是明哲背著她上山下山,現在輪到她扶著明哲,也算是報答明哲昔日的恩情。但韻兒就不一樣了,她又不欠明哲什麽,幹嘛要帶上明哲這個累贅?走這段路,她一個人用不了半柱香的時間,如果扶著明哲慢慢走,估計要走到下午去,她幹嘛要浪費這麽多時間。

  她心裡是這麽想的,但手上不是這麽做的,和清寒一樣,她扶著明哲,一步一步往洛陽城的方向走去,不過她還是忍不住埋怨幾句:“明哲,身體不行,就不要用殘虹劍嘛!一天到晚,弄得渾身是傷,安心修養不聽,非要到處奔波,舊傷還沒養好,新傷便來了,你這副身軀再怎麽硬朗,也經不起這麽折騰!遲早有一天,你這副身軀會累垮的!”

  這些話看似在埋怨明哲,但換個角度看,韻兒還是挺關心明哲的,勸他不要過度勞累,要懂得勞逸結合,休養生息,這樣舊傷才好得快,不容易複發。新傷和舊傷加一起,即便是鐵打的身軀,也經不住病痛的折騰,他若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遲早會後悔的!只不過礙於面子,韻兒不願直說罷,但她對明哲關心的程度,一點也不比清寒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算有一天,我真的站不起來了,不還有你倆在我身邊嗎?”

  此話一出,清寒和韻兒猛然一驚,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明哲還自顧自地往前邁步,哪料到這兩人突然停住不走了,一個不留神,徑直摔在地上,而且還是臉著地,直接一個狗啃泥,那慘象簡直不忍睹視。清寒和韻兒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趕忙把明哲扶起來。

  他抹去臉上的泥土,強忍著心中的怒火,“我說二位,我跟你們有仇嗎?好歹我也是傷員,你們這樣捉弄我,良心不會痛嗎?”

  “師兄……”清寒不好意思地尷尬一笑,她也沒想到明哲會來這麽一句,弄得她猝不及防。

  韻兒則與之不同,她非但不覺得慚愧,還跟明哲頂嘴:“你摔倒了,怪得了誰?我和清寒好心扶著你,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誰叫你走路不長眼的,活該摔一跤!”清寒拉了拉韻兒的衣袖,微微搖頭, 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了,明哲的脾氣她是清楚的,跟他頂嘴沒什麽好處。

  韻兒倒不在意這些,反而有恃無恐,肆無忌憚道:“沒事!你看他敢動我一根汗毛試試!”

  明哲一言不發,陰沉著臉,握緊拳頭,整個人怒而不征於色,懣而不表於言,但很明顯感受他心中的怒火已經抑製不住了。清寒心想,這下完了,師兄又要發火了。韻兒則一點也不擔心,依舊擺出那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別人她不敢這麽說,但明哲她再清楚不過了。

  明哲緩緩抬起手,正當清寒以為明哲要動手了,明哲接下的話,讓她直接傻眼。

  “小韻兒,你別生氣嘛!我都是開玩笑的!何必當真呢?你若覺得心裡來氣,就拿我出氣,千萬別憋在心裡,這樣對身體不好!”

  明哲何時變得這麽唯唯諾諾了?對人竟然這麽客氣,連這種話也說得出口,這還是她認識的那個上官逸嗎?清寒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韻兒究竟是做了什麽,竟讓明哲如此服帖?清寒越發好奇韻兒身上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竟讓明哲如此在意,為了她連脾氣都舍不得發。

  “算你識相!”韻兒也不想多說什麽,只是不耐煩說了句:“別在這兒耽擱時間了,咱們還是趕快進城吧!”還不等明哲說話,她便拉著明哲往洛陽城的方向趕。可憐的明哲方才摔了一跤,卻被她這樣拉著走,他回頭看了一眼清寒,臉上寫滿了無奈,心裡有話卻難以言表啊!

  看見明哲愁苦般的面容,清寒忍不出笑了出來,搖頭歎息,“可憐的師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