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烽火十國》第116章 煎熬
酉水,亦是後世沉從文書中所寫的“白河”。沿著這條寬闊的水練向西順行,向東北小轉,沿著山體向上,直到轉入狹窄的羅依溪,再行二裡,便可望見山頂的寬闊台地,於其上便赫然可見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溪州城。

 自從後晉天福年間,彭士愁在此聚齊五大蠻族號令誓師伐楚,又通過與馬楚政權立柱盟約,得到“本州賦租,自為供養贍;本都兵士,亦不抽差”的自治地位後,溪州城便正式成了洞溪諸蠻,乃至整個酉水流域的權力中心,又經連年擴建修築,如今已成了一座長寬超過十一二裡、可容納十余萬軍民生活居住的大城池。

 事實上,作為彭氏一族統治洞溪的根基,溪州城卻並非彭氏首築。

 早在千年前秦楚爭霸時,在酉水大通道上便有了激烈的角逐。史載秦人便是從巴蜀之地,順酉水東進而上,穿過崇山峻嶺、層巒疊嶂,與據有酉水沿岸城池的楚人交戰,自此走上吞並楚國的坦途。

 秦滅六國後,在此正式建立遷陵縣,築城防,編戶籍,這便是溪州城的雛形。城池修建之後,這處“上通四川酉陽州,下通辰州北河”的水陸要地,自此成了歷代王朝控制“武陵郡”、“黔中道”的通道與關鑰。

 到了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唐朝以原屬辰州的大鄉、三亭兩縣置溪州,這便是溪州城之名的首創。

 但對於“鳥飛不渡,獸不敢臨”的溪州城來說,以直轄郡縣的方式實行統治,控制的程度和范圍卻極為有限,因為此處始終存在著令統治者極為頭疼的難題——比編民數量大過數倍的“蠻夷”。

 從漢到唐,由於王權鞭長莫及,蠻人不斷反叛,漢人早已逐漸逃散。

 直到彭氏家族的到來,一改原先漢人欺壓奴隸蠻人的策略,轉而團結並融入當地蠻人,最終在溪州會盟後,彭士愁成功自立,中斷了溪州作為直轄郡縣的歷史,開啟了割據時代。
/> 而彭士愁敢在此地自立,除了父輩打下的基礎之外,無非是由於溪州城絕佳的地形阻力。溪州城坐落的山地,兩側皆是武陵山余脈,高逾數百丈的深山,險峻陰森、瘴氣彌漫,外來大軍根本沒法越山而行。

 因此進溪州城只有兩條途徑,要麽從辰州北上,再自沅江入酉水沿岸饒行,要麽徑直自東向西橫渡酉水,直入古道關口,此外別無他路。

 田弘右作為土生土長的洞溪蠻族,縱使不懂兵事,但好歹也跟著彭士愁出外征戰過數回,當數日前得知臨沅城失守,李源大軍欲橫渡酉水,同時命令柴克武領軍攻伐辰州時,他的內心是極為震驚的。

 這段日子以來,田弘右看似春風得意,實則十分煎熬。

 先前經過多年籌謀,最終彭士愁身死、彭師裕出逃,田弘右一舉掌控了三州之地,沉醉勝利的同時,當然做著成為與彭士愁一般的“土皇帝”的美夢,何況彭氏不過是漢人,自己可是實打實的蠻人。

 但美夢終究只是夢,當田弘右率兵佔據溪州城,又傳令辰州錦州等地後,他便迅速召集了五大蠻族首領以及三州各地文武官吏,準備為自己正位,卻不曾想過彭氏一族的威名居然如此深入人心。

 哪怕彭師裕此時背上了弑父殺弟的罪名,在場大多數人心裡的念頭,並不是擁護田弘右上位,而是紛紛要求按著彭士愁的“遺命”,火速遣使趕往唐國,迎接二爺彭師杲返回溪州主持局面。

 眼見眾口一詞,這下田弘右直接傻了眼,這所謂遺命的真偽旁人不知,他可是一清二楚,隻道有苦說不出。何況自己辛辛苦苦籌劃的一切,難能真拱手還給彭氏?

 彭士愁身死,溪州正是人心浮動之時,好不容易成功奪權的田弘右自然不願與眾人起衝突,自知時機未至,於是決定以“拖”字為精髓。

 按著眾人的意願,造出了一個溪州大都督的名號,先遙尊遠在唐國的彭師杲為溪州大都督,接著自己再以三州無主、局面不安的緣由,自封溪州副都督,使持節三州諸軍事,為彭師杲“暫攝”軍政要務。

 田弘右勉強上位後,立即下了兩道命令,一是派遣兵士繼續追捕“逆賊”彭師裕,一是遣使前往唐國求見彭師杲。

 但此舉終歸是老謀深算,田弘右早就心中有數,想彭師杲遠在千裡之外,路途遙遠,來往何其艱難?何況這位二爺昔日跟隨馬希萼降唐,如今已是不折不扣的唐將,就算願意回來,唐國皇帝李璟都不一定願意放人。

 故而眼下的頭等大事,便是趕緊追捕自己這位“弑父殺弟”的女婿,如今彭氏一族青壯幾乎都被殺得乾乾淨淨,這彭家余孽不死,田弘右總是心頭難安,處理起政務來也是心不在焉,尤其瞧見府堂上彭士愁那偌大的牌位時,更是忍不住渾身戰栗。

 難熬地等待了幾日後,田弘右終於收到了臨沅城守將的急報,原以為是彭師裕人頭送到,立即歡欣鼓舞地打開奏報觀看,結果可想而知,兩眼一翻差點沒背過氣去。

 很大程度上,田弘右得以成功奪權,都需歸功於戍守溪州城的義子田思道,若沒有他在彭師裕身邊潛藏多年,若沒有他打開城門裡應外合,恐怕死的便是田弘右了。

 但如今對於這位義子功臣的死無全屍,田弘右卻並不感到悲傷,嘴上大罵“豎子無能”的同時,心裡只有無限的慍怒,更多的則是恐慌。

 彭家兄妹沿夾山小道奔逃途中被唐軍所救,不用過多猜測,必是去往朗州。

 包括田弘右在內,溪州上下無人不知,彭師裕與唐國武平節度使李源交情匪淺,更曾依照洞溪古禮指天盟誓,而這位不過二十一歲的李大帥,不僅手握重兵,更是天下聞名的猛將,傳聞昔日的夾山之戰,便是出自他的籌謀。

 因此,田弘右聞訊已是提心吊膽,彭師裕身上背負著血海深仇,此子僥幸逃脫豈能善罷甘休?

 如今投了李源,定是為了借兵復仇,而現在三州可用之兵不過四五萬人,大部分還是這兩月來新近征募的蠻族青壯,幾乎都沒上過戰場,若真與朗州那幫身經百戰的武平軍主力進行廝殺,怎能落得著半分好處?

 心生急切之際,田弘右隻得召集眾將商議,洞溪蠻族本就與唐軍結下仇怨,如今彭師裕投唐欲興兵來犯,眾將不明就裡當然是群情激憤,在一片“殺盡唐狗”的呼聲,紛紛要求起兵相抗。

 但士氣高漲終歸只是士氣,溪州的實力田弘右自然是心知肚明, 於是在弟弟田弘斌的建議下,又壯著膽子同時給朗州的李源,以及潭州城外的漢軍主帥潘崇徹各自寫了一封信,借此擴大戰事規模以自保。

 田弘右下令,三州火速整肅加固城防,以備外敵入侵,同時將所有可用之兵盡皆收縮於三州治所,挑選出三萬軍士集中於溪州城內,再令各部族補充武器糧秣一應物資等等,似乎擺好架勢就等著武平軍到來。

 溪州的一眾領兵武將同樣也不是吃素的,雖然他們並未真正領教過李源麾下武平軍的厲害,但到底與楚國交戰多年,自詡了解漢人戰法,於是獻上了一系列計策。

 無非是利用洞溪蠻族佔據地利的天然優勢,動用各種手段,與唐軍在密林山谷之間小規模襲擾作戰,盡量避免與唐軍主力尤其是騎兵進行正面野戰。

 這般計策看似簡單,昔日彭士愁用在楚軍身上卻是屢試不爽,田弘右雖然應允眾將所請,但心中仍是極為忐忑,自知比不上彭士愁,李源更非馬希范,何況還有彭師裕這個曉熟溪州地形的內應......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