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當上部落首領後發現是在明朝》第四百八十六章:黥人意在以夷變夏!
劉大夏確實等不及了,自乙醜黥亂之後,他就賦閑在野。

 旁觀者清,當跳出朝政這個泥潭,他反而能更加鑽研黥事,洞悉朝中之事。

 回顧弘治中興的種種,劉大夏驚訝的發現,弘治皇帝的休養生息和勤政,非但沒有讓大明好轉,反倒使得局面越來越差。

 黥人看似為禍,卻反倒是給了朝廷,每年一大筆新的賦稅銀子,從這一點來看,弘治皇帝勵精圖治多年,都比不上黥人的海關運營一年。

 看破這一點後,劉大夏知道大明病的不輕,病根他也自覺找到了,那就是法!

 祖宗之法已經不適用,故而必須變法。

 就拿衛所製和九邊來說,就已經完全糜爛,這是太祖所未曾預料到的局面,這就說明得“隨時因革”。

 這個方子一開,劉大夏自認為找到問題關鍵所在,當看到正德皇帝倒行逆施、不理朝政時,他更加的憂心忡忡。

 可問題就在於,他一個賦閑之人,絲毫無法影響朝政半分,所以他將希望,都寄托在這些弟子身上。

 他期望王陽明,能夠幫著鼓吹變法之說,原因也在於此。欲改變朝政,必先進入朝堂,欲進入朝堂,就一定得科考!

 劉大夏甚至準備用十年之功,來培養一批堅定變法的人才,這批人一旦成勢,終有一天會將他的變法藍圖實現。

 經過數年的琢磨,他也找到解決大明弊端的變法之道,他借鑒王安石變法,提出“理財”、“整軍”、“保民”三法,並在王安石變法的基礎上,又借鑒黥人的一些舉措。

 劉大夏覺得,這就是他為大明開的方子,而且是一位良藥,雖可能苦口,但絕對能夠讓大明富強!

 他甚至將幾百年前的王安石引為知己,覺得王安石之變法,是真正的富國強兵之法,可惜命數如此,上天沒有卷顧王安石。

 ……

 “伯安是否覺得,老夫為老不尊,連清名也不要了!”

 散席後,劉大夏將王陽明叫到書房,屏退所有人。

 “不敢,時雍先生之清廉,世人皆知,您今日有此請,也是為國為民!”

 “是有為國為民之念,可重要的還是,老夫年事已高,蹉跎幾十年,余生終於找到治國良藥,實在是不想將其帶進土裡,所以趁著還健在,惟願替這幾個弟子鋪鋪路!”

 劉大夏將一杯清茶,推到王陽明面前。

 王陽明微笑說:“時雍先生說的道理,晚輩都明白!我這兩年也悟明白了,多辦些實事,總不會有錯!大明之大,壞就壞在事難辦上!朝堂之上,臣子各行其是,百姓對國事更是混沌無知,想辦事的臣子剛起個頭,馬上就會有好幾個說法將其壓回去!所以我才認為,首要是推行心學,將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道理傳播出去。”

 劉大夏點頭說:“此亦是老夫痛心之處,你對變法有些沮喪,是你知道名教有些問題,可老夫也知名教有問題!四書五經,開篇便是中庸,被視作是做人做事的根基,都說高明莫過於中庸!可是伯安啊,名教在漢唐時期,何曾苟求中庸?

 名教的教誨是入世,要有理想,有抱負,要自強不息、進取不竭。學而優則士,任重而道遠,千年前的孔子,是期望弟子敢於任事!但自唐宋後,儒家之經典便為中庸,其中卻融入了道家的出世,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為都明白辦事難啊!

 所以讀書人,覺得要有點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謂以出世的精神乾入世的事情。可這樣行嗎?伯安,我說過,天下事不怕不能夠實行,就怕沒有能夠去實行的人。大明敗壞至斯,就在於一般不辦實事!即便一個小小的知縣,也是流於形式,道德文章和奏折寫的再好,說的再好聽,可事呢?卻在走向糜爛,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哎!”劉大夏歎了口氣,端起茶碗就是牛飲一口。

 王陽明垂眸思索一會,拱手道:“時雍先生一番肺腑之言,令晚生慚愧!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學以致用,濟世救民。此乃黥人學問中,我悟出的精華。大明確實缺辦實事之人,但更缺的是一個真理的檢驗標準!

 黥人有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言適用於黥人,卻不適用於我大明!假若事事取諸實踐,那麽實踐同聖賢之道相悖時,又該如何取舍?這正是晚生苦惱之處,此事若無定論,那麽要變法,就將遇到聖賢之道、祖宗之法的阻礙,其阻力不可謂不小!若天下讀書人和官吏,都不明事理,這變法又如何深入地方?”

 劉大夏沉思起來,良久後一笑道:“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喚後人。即是黥人所言,實踐可以檢驗真理,那麽老夫的變法藍圖,未嘗就不是一次實踐!結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老夫知道,你參禪兩年,定是參透這黥人的天理,故而才會篤信‘人人生而平等’!你想要推行學問,只怕也有啟迪他人的意思在裡頭,姑且都先實行起來,後人自有評說!”

 王陽明長長一拱,居然有種想要落淚之感,因為一番話說下來,都指出問題在名教,卻都沒有魄力,真的再進一步。

 他確實參透不少黥人的學問,對《顏政哲學》更是了然於胸,可心中苦楚又有誰能知?

 他腦海中的顏政,就是他自己的癔症,許多道理卻是從這癔症中來,他知道他自己輸了!

 劉大夏沉默的喝了會茶,望著滿臉苦澀的王陽明,放松一笑道:“此次伯安赴廬陵赴任,吉安府可是個好地方,即要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不妨就從廬陵做起!說來,老夫辦黥務,不成想賦閑在野後,反倒是辦成一件不小的大事!”

 劉大夏將創辦船幫,期望廢漕改海之事,一一說與王陽明聽。

 “如此說來,只要能解決大明頑疾,使得百姓獲利,即便是商事,也不一定是不可為之!”王陽明說道。

 劉大夏點頭說:“確實如此,同商賈打交道之後,反而覺得這事事言利,處處講契約規矩,反倒是便於辦實事!就拿這廢漕改海來說,真要讓朝臣來辦,怕是十幾年都辦不了!但若是讓船幫來做,只需要船六十艘,就能抵過每年遞解的漕糧數目!

 而眼下,老夫正在借鑒黥人的供銷社手段,將收購糧食和售賣糧食,都放在手中,如此一來,定可平抑糧價,造福北方百姓!也能讓產糧地的百姓,多得些實利,不會出現谷賤傷農之事!”

 “這是件大好事,晚生在廬陵縣,一定積極配合!”

 劉大夏又道:“只是即便如此,朝廷估計也不會舍棄漕運!真要徹底除去此弊端,還是得變法!說實話,黥人的好東西不少,學起來卻是束手束腳!其是我名教三千年未有之強敵,同樣將我名教,帶入從未有過之變局!

 故而學黥人的學問也好,辦黥務也好,引用他們的好辦法好制度也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以我名教為本。以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黥人富強之術。”

 “正是!”王陽明深表讚同。

 劉大夏望著他說:“所以伯安的心學,能如此受老夫重視,源於你踐行‘中學為體,黥學為用’,你以黥人之學問的精華,用來注我名教之經書。你此舉,讓老夫茅塞頓開!今後你要做的事,也大體如此,前提是不能丟了名教的衣缽!”

 王陽明深以為然,這就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劉大夏以八個字概括,讓人驚詫的同時,也覺得精彩。

 他所要作的,就是將黥人的這些學問,糅合進心學中,在名教衣缽的前提下,將名教中的天理,重新注釋一遍。

 正如另一個時空,王陽明“六經注我”的狂言一般,他此時要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只是更加的激進!

 而劉大夏從心學中得到靈感,也反應過來,可以‘中學為體,黥學為用’,如此一來,對黥人的好東西,就可以選擇性的施用。

 “不過伯安,你可曾想過一事,那就是這黥人,禍心到底在何地方?乙醜黥亂,黥人連克州縣,當時依靠黥人的力量,自津門登陸,直抵京師絕非難事!這幾年黥人更是愈發強大,其武力之強盛,要滅我大明絕非難事。可黥人眼下在做什麽?”

 劉大夏譏笑道:“他們在通商, 忙著做生意,辦海關!每年還給我大明送來幾百萬兩的關稅銀子,眼下朝中大臣,對黥人也不複恐懼,反倒是覺得不妨將沿海港口悉數開放,全交給黥人打理!擁有如此之武力的黥人,卻仿佛在做善事,伯安可曾想過,黥人到底想要做甚?”

 “此事晚生想過!”

 “你認為是何解?”

 “以夷變夏也!”

 “正是!”劉大夏憤慨道:“黥人狼子野心,猖狂至此,其不僅看不起我名教,更是自信能將名教取而代之!這就是以夷變夏之禍心,千百年來,可曾有一個外邦,敢存如此想法?”

 “黥人!必須讓黥人正視我等,要讓他們明白,名教有的不僅僅有道德文章!”劉大夏厲聲道。

 …………

 …………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