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興漢》第一百零一章 危機漸近
當然,由於江陵有天然條件,所有的步騎兵都被要求每三個月參加一次為期十天的水師訓練,包括駕船和水面射擊、砍殺等等,而甘寧的水師也被要求安排至少三分之的時間在路上進行訓練,包括越野和穿越叢林以及急行軍等等。

而各兵種之間的界限也逐漸被模糊化,弓兵必須掌握長槍刺殺和刀盾陣法,而刀盾兵和長槍兵也在積極開展射擊訓練。習慣了劉琮的折騰的諸位將領也不再出言阻攔。畢竟到目前為止,劉琮帶領大家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帶給劉琮壓力的便是黃權的情報,大部分是關於曹操的。如今黃權的錦衣衛已經有近五百人的規模,散布全國各地,當然重點便是針對曹操和孫權。

情報顯示:自建安十年(205)以來曹操聽從謀士郭嘉的建議,辟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為掾屬,以圖拉攏士人。袁紹謀士陳琳為一時名士,官渡之戰前,曾為袁紹起草儌書,言辭激烈,歷數曹操罪惡,辱罵及其家世。曹操為延攬人材,將陳琳收於門下,使其與名士阮瑀掌管記室,專司文書。於是,四州人心歸附曹操。說起來這曹操還真是大人有大量啊。

同年八月,幽州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趙犢、霍奴等聚眾起事,殺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曹操親自率軍進討,擊斬趙犢、霍奴等人。

隨後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攻略獷平(今河北東部),圍攻左度遼將軍鮮於輔。八月,曹操在擊破趙犢等人後,渡潞河(今北京通縣以下的北運河)援救獷平,烏桓逃奔出塞。

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親自率軍進攻高乾,圍攻壺關(今山西黎城東北太行山口)。高乾留部將守城,親詣匈奴求救。高乾準備逃往荊州(今湖北襄樊),被曹操的上洛都尉王琰捕殺。至此,高乾勢力覆滅,曹操於是平定並州。劉琮突然有點懊悔了,這個高乾或許有點用,自己的歷史知識還是不過硬啊,早知道派人接應下高乾,給曹操留個禍根。

如果估計的沒錯,隨後曹操便是選派梁習治理並州,為征討三郡烏桓,開鑿平虜、泉州二渠以通水運。二渠開通以後,黃河以南的物資可以通過白溝,以此二渠入海,然後經海運直達遼東。於此,曹操為北征烏桓作好了物質上的準備。

破了烏桓,曹操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離曹操平定北方越來越近了,曹操平定北方之日便是他南征之時,劉琮的心頭的烏雲是越來越大了!而孫權方面也不讓劉琮省心。從自己穿越以來到赤壁之戰前,孫權便與黃祖在江夏展開了多次拉鋸戰,互有損傷。

說到江夏就不得不說黃祖,黃祖對於現在荊州可以說至關重要,在歷史上也是如此。雖然黃祖之名不被後世所熟悉,但鑒於江夏的地理位置,和黃祖奉命鎮守江夏,與江東孫氏數番較量,劉琮在軍事可上也曾做過了解。黃祖的統帥能力就算比不過蔡瑁也應該和他差不多,不然劉表也不會放心讓黃祖鎮守江夏十余年。

早在群雄格局的時期,江東猛虎孫堅死於江夏。一萬人的江東軍在江夏太守黃祖指揮的反擊下不到一天幾乎是全軍覆沒,孫堅的戰敗原因很多,一是由洛陽南下馬不停蹄.屬於勞師以遠,二是深入敵人腹地,劉表的蔡冒兵團以從側翼包抄過來,黃祖以重兵扼守長江渡口使其不能進,另外劉磐黃忠部早已經在江南布防,孫堅這時候就是神仙也別想從江夏飛過去。

面對劉表的強兵.孫堅選擇了從正面攻擊,當然勇氣可嘉,不愧是江東猛虎,但是萬人部隊卻瞬間即逝,留下了孫策南投壽春了袁術。

在數年之後孫權和黃祖兩人圍繞江夏的控制權展開拉鋸戰。其中建安八年孫權西伐黃祖,破祖舟軍,但城未克而後方山越又蠢蠢欲動,孫權隻好班師回營。建安十一年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領鄧龍領兵數千人入柴桑,被吳將周瑜討擊,鄧龍被虜。

建安十二年孫權又西征黃祖,虜數萬百姓其而還。也在當年孫堅戰死的同樣的地方被同樣的將領打敗也折損了一員大將,他的名字叫凌操。

當然後來劉表的軍隊布防的調整,將重兵向北防止曹操導致南線的兵力的空虛。孫權在甘寧等人的協助下總算,偷襲江夏成功,可惜一代名將黃祖就這樣完了.黃祖的性格雖然不怎麽地,但在這兩次的戰術指揮上乾淨漂亮。

但正是由於黃祖的死,孫權順利佔領了江夏,也導致了曹操迫不及待的南征。曹操是在不想看到荊州落到孫權手中,由此便直接導致了赤壁之戰,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

站在劉琮的角度,與公與私,黃祖不能死,江夏也不能丟!江夏在手救可以延遲曹操南征的時間,黃祖不死就能增加一員統兵的大將。

關於江夏的戰略地位,相信劉表、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有思量,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真的很重要,是一個戰略要地。研究過三國歷史的劉琮自然明白江夏對於荊州,對於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業有多麽的重要!

劉琮心中有一副三國鼎立圖,打開這副地圖,在地圖的正中央附近很快就能夠找到江夏這個地方,在長江中遊地帶在長江北岸.四周由山地和大面積的長江洪水泛濫區組成,由於地勢居高長江洪水不能淹沒到江夏,這樣江夏就成了這一帶人的定居點人口較密集。在冷兵器時代,人口意味著經濟,意味著財力和戰鬥力!

但是這還不能夠說明江夏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江夏在三國時代屬於三國交界的重地,向東北挺進可以直出壽春攻擊合肥,往西北挺進卻能夠出襄陽以取樊城,要是將合肥、江夏、襄樊。三地看做一個整體.那麽剛好成為一個品字型的戰略體系。

在曹操晚年就憑借著這一大縱深戰略品字型的防禦體系打敗了關羽和孫權,後世許多人很崇拜的張遼也是拜這一防禦體系而一戰成名,曹仁將軍也憑著這一戰略體系成就了大將軍的榮譽,但真正的英雄也是大家經常被忽略的一位名將.那就是江夏太守,大將文聘。好在現在這員大將在自己手中!

曹操南征,劉備棄新野,奔夏口,投江夏,看看劉皇叔哥的行動路線,出發地點是新野,然後經過襄陽,然後改道跑到夏口去了,這就給大家想象的空間了,為什麽劉備不選擇襄陽為目的地,而是選擇江夏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此時劉備奪取了襄陽,那麽他將獨立的承受曹操的攻擊,在襄陽地區沒有後援保障一但曹操兵臨城下將迅速的形成對襄陽合圍,這時候想跑都跑不掉了,全軍覆沒只是時間的問題。

劉備選擇了江夏,但憑這一點,劉琮就十分佩服,事實也證明了劉備這個選擇的英明。當然在江夏好但是軍事上的孤立也能夠使主動變為被動,所以嘛劉備就迫不及待的和孫權簽訂了盟約,其實孫權也在害怕,你劉備跑到江夏來幹什麽,一雙老貓的眼睛盯著我這一畝三分地,把曹操引到我的正面,讓我睡覺都做惡夢,動機可恥!

就這樣孫權派出來個魯肅,說我們結盟吧.這樣劉備的後援就得到了保證,當然孫權的側翼安全也完完全全的交到了劉備的手裡,這也是劉備後來在荊州是耍無賴的最重要的法碼,江夏就是孫權的眼中釘自己不能佔領,因為自己佔領了,自己面對曹操的將是大半條條長江防線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