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乾心論道》第20節 踏風來小兒失機(五)
  無論儒、法、陰陽,大概的法門,陳仲都是有所了解的。

  陰陽家托名為道。

  法家劃地借勢。

  兩者都不為陳仲所取。

  儒家在感應境界之後,“吟、誦、正”三小次第,又被合稱為修身,目的是蘊養出“君子之體”。

  儒家與陳仲道不同,但相對而言,已經是最能看得順眼的了。

  就是這三家當世法門,也沒有哪一家在感應之後,丟一副骨骼圖出來算完事兒的。

  陳仲眉頭大皺著嘗試往後翻頁。

  但果不其然,後面又是空白了。

  一時間沒有頭緒。

  陳仲隻好轉去揣摩三枚玉籙。

  釣叟所授《玉清三十六籙》,對於其中單獨的符籙並無命名。

  用途,全靠陳仲自己參悟、揣摩。

  留到最後的這三枚,可以說是陳仲揣摩最多,參悟最深的,也是他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故而一直舍不得動用。

  如今突破了感應,內外交感之下,再來觀看符籙,果然與之前的感受大不相同。

  感應之前,觀看符籙,看到的就是一條條或刻或畫的線。

  說是文字,卻比文字晦澀難解得多。

  說是古字?

  又不比古字的質樸天真。

  說是繪畫,那就更不搭界。

  這樣的符籙,別說不通修行的尋常人,就算是未曾感應的修士看了,也多是費解。

  而感應之後,立刻就不同了。

  陳仲不知道其他感應修士如何,反正他的感受直觀而顯著。

  那曾經看似無當的符文,如今成了一條條具備不同氣息,最後摶煉一體,好似成了活物的“炁”。

  符籙落於玉石,玉石的氣息便不再是“死物”的氣息。

  想來,若是著落在竹簡、絹帛、皮毛、紙張上,也都是一般無二。

  符籙本身帶來的氣息,相比它們著落的玉石、紙張等物,弱小且不起眼。

  即便是陳仲在感應之前,就參悟到了“望氣”的本領,也沒辦法將符籙本身的氣息,從載體的氣息中分離出來。

  如此一來,再怎麽觀望,怎麽參悟,也都是隔靴搔癢。

  突破感應的如今,卻是不僅能夠直接分辨出這些,更是在足夠用心的時候,可以看到符籙每一條線所散發出的氣息,互相摶煉的過程!

  這對於學習符籙,乃至於今後自己繪製符籙,無疑是巨大幫助。

  怪不得凡是稍有傳承的修行人,都強調說符籙、法術之類,非要感應之後才能真正修煉,在此之前,就算費了再多的力氣,也不過是形似的不入流術法而已。

  此刻想來,當初釣叟授予《玉清三十六籙》,隱含著這就是突破感應後的修行法門的寓意嗎?

  如果真是這樣,陳仲這幾十年來用去其中的三十三枚……

  悔恨之情,旋生即滅。

  就算《玉清三十六籙》真是感應境界之後的法門關鍵。

  就算陳仲早便知道。

  事情就會有所改變嗎?

  不會。

  見到不公不義之事,陳仲依然會出手,因此遭遇難以力敵的對手,他依然會將玉籙用掉!

  既然事情無論如何都不會有變化。

  那又何必悔恨。

  更何況,《玉清三十六籙》,也未必有那麽重要。

  陳仲於定靜中撫平雜念,挑了那枚使他悟得“望氣”的符籙,入微觀察。

  那符籙本身的道道氣息,

越是細觀,越是顯出玄妙意趣,好似內中藏有無窮道理,時時刻刻都在露出冰山一角,勾引著觀者,不舍得挪開絲毫注意力。  但這“不舍”一起,陳仲當即警覺。

  此是修行妄念。

  任何修行人,心齋之後都會遇到。

  入定靜時,有難以言述的歡喜之情生出,若是沉迷其中不知節製,便將步入歧途,最終肉身枯死。

  這是伴隨修行始終的一種考驗,也可以稱之為劫難。

  心齋之後的嬰寧、坐忘,實質上都是在教修行人如何對抗、化解,同時也從中使人獲得成長。

  陳仲幾十年的圓融境界,區區妄念哪裡還能為害?

  當即斷去了不舍,結束了這一次的入微觀察,但結束之後並不離開定靜,緊接著便又換了一個角度,再次入微細觀。

  如此反反覆複,歡喜也好、警醒也罷,都不過是一出一入的時機把握。

  就這樣不知道多少次過去,陳仲長出一口氣,真正停下了這一番參悟。

  原來,留下的三枚符籙,本質竟是一般無二的!

  望氣!

  都是望氣。

  不同的是,陳仲參悟最深,讓他早早取得望氣手段的那枚,是憑借雙眼望氣。

  而余下兩枚,一枚講述的是如何以雙手望氣,一枚講述的是如何以外物望氣。

  三者殊途而同歸,路徑雖不同,目的卻無不同!

  陳仲心底忽地回想起《劍術》新出現的那一頁內容,僅有的十個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人生歲月有限,求道的方法卻是無限,若一味求全貪多,最後恐怕結局不妙。

  有此明悟,陳仲立時便肯定了,《玉清三十六籙》並非當下境界的修行法門的關鍵,它只是一種提醒, 同時應當也是相當強大的護道之術。

  要知道,陳仲未破感應時,僅僅是領悟了些望氣的皮毛,就憑之具備了強橫的鬥法之能,多少感應境界的高修、大妖,都不敢輕易招惹他。

  而突破感應之後,陳仲更是憑此,輕輕松松便模仿出九環狸的滑翔之術,靈機一動就開創出原始、簡陋的飛劍之術。

  望氣本身,並無什麽威力,但它是諸般神通法術的根基,從中領悟到什麽,端看個人能為。

  既然肯定了《玉清三十六籙》並非修行法門的關鍵。

  那麽,就還是要在《劍術》中參悟。

  陳仲當下靈機一動。

  《劍術》會根據他的修為層次而顯露內容。

  這內中蘊含的是什麽道理呢?

  那玉籙中,便有一枚,說的是以外物望氣。

  是以,《劍術》是否在觀望著陳仲的“炁”呢?

  反過來,陳仲又是否可以通過望氣,來了解到《劍術》中更深層次的東西?

  想到便做!

  陳仲再次坐觀。

  而這一坐,便不知過去了多麽久的時間。

  直至九環狸和蘇元明趕了過來,兩個小的仍舊看到陳仲端坐石臼,那荒廢村落中,曾因屍魅寂靜無聲,此刻卻已蟲鳴陣陣。

  有輕風吹過,廢村周圍的樹冠如波濤般起伏。

  一朵粉合歡跌落下來,飄至陳仲肩頭。

  有松鼠豎尾空降,搶到花朵,扭頭瞪著來到不遠處的九環狸和蘇元明,威脅他們不許再靠近,卻是渾然不覺,它自己便站在一個人的身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