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乾心論道》第107節 3言志乾心論道(二)
  王承先知道了許季山等人的想法。

  但他並不認同這樣的回答。

  他望著陳仲,隻想聽聽陳仲的觀點。

  許季山知道自己的話,不能說服王承先,便也望向陳仲。

  當下,能夠一言服眾的,或許只有這一位了。

  於是乎,所有人,不約而同,將期待的目光放在了陳仲身上。

  陳仲沉吟著,緩步前行。

  新昌左近,沃野千裡。

  唯有昌山周圍,稍有起伏。

  其西側不遠,即是淯水東支,隔河可見阡陌縱橫,遠遠的一道如線城垣,位在北方。

  不一刻。

  來至淯水河畔。

  居高臨下,見排浪西去。

  陳仲終於開口:“《道德》曰: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此非至論也哉?比於今日,曰新舊之相除,亦近先師之論也歟?”

  眾人聞言,不由點頭。

  這是無可爭議的,同時也是一種表態。

  陳仲不認為新法、舊法之間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

  新與舊,是對比產生的,同時也是互相轉化的。

  但新法之所以產生,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修行法門中斷,上進之路受阻。

  所以,僅僅站在中間和稀泥,也是沒有意義的。

  陳仲繼續道:“或曰,舊法未足進。以我觀之,諸般法門皆在‘可名’之屬,‘可名’即在‘常’與‘非常’之間,未曾脫於‘名’外。”

  “既在‘名’內,當知‘名’不外‘道’,以‘名’求‘道’,孰雲不可?”

  “修士者,求‘道’而不得,不自內省,輒以怨懟歸於‘可名’之法,此非我輩之過乎?”

  仍是引用《道德》開篇。

  陳仲先是表明觀點,認為任何一家的修行法門,都屬於“可名”的行列,也就是修士對大道的體會、認知范圍內。

  既然沒有超出這個范圍,那麽很顯然,任何一家法門都不是大道以外的存在。

  於是接連兩問。

  以大道之內的存在,求取大道,誰能說這是錯誤的?

  修士求道沒有成功,不從自身尋找問題,卻責怪對大道的體會、認知,這難道不是我們這些修士自己的過錯嗎?

  眾人相視無言。

  陳仲的責問,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反駁。

  中古以後,數千年來,修士被困於相當於儒家修身境之處,無有突破,歸根結底不是法門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那些法門,本就是修士們憑借自己對大道的感悟而總結的!

  陳仲沒有直接去對比什麽五行論、形名說,誰對誰錯,誰高誰低,紛紛擾擾。

  他的話,一針見血。

  眾人先是羞愧,隨即便更加期待。

  期待陳仲可以在當下這一片迷茫中,為天下修士指點出一條光明之路。

  一陣清風,踩踏著浪花,蹦蹦跳跳,與河畔眾人擦身而過。

  隨風揚起的衣袖,悄悄告知主人,酷暑的夏日終將結束。

  陳仲在眾人期待之中,卻是忽然轉了話題,品評起王承先的道法。

  “承先小友道法精妙,卻欲得老夫賞鑒,目下厚顏試為一二,可否?”

  王承先即刻抱拳:“固所願也!”

  陳仲點頭,而後握劍的右臂抬起。

  眾人正不解陳仲為何忽然轉變話題。

  眨眼間,卻見鈞平竟是一化為三!

  王承先大吃一驚。

  這不正是他最為得意的“一炁三化”之術麽!

  此術由王承先所獨創,創出之後,就連他的師尊裴元紹,數次嘗試也未能修煉成功。

  卻不想,陳仲僅僅是觀看王承先施展了一回,便輕而易舉使了出來。

  世人皆知,儒家大修士境界達至巔峰之時,領悟、修煉法術的速度舉世無雙。

  但就算是那樣,也從未聽說過如陳仲一般,看一遍就能會的啊!

  而且,陳仲還是舉一反三,將此術施展在器物上。

  王承先自己能夠做到這一步時,距離開創此術也已過去了三個月之久。

  尚在驚訝之中。

  便聽陳仲開口道:“此術一化為三,擬《道德》三生萬物之意,故有生生不息之能,即便一舉破去‘三形’,只要‘一炁’尚存,則法未可破。”

  說著。

  便見陳仲手一揚。

  三口鈞平便自飛去了空中。

  三劍相互斬擊,飛騰縱躍,令人目不暇接。

  但劍與劍擊,互相破損的同時,便已有更多鈞平生出,竟是越破越多,轉眼間已是十余口長劍交擊不停,蔚為壯觀。

  高獲見獵心喜,取出那玉笏法器,向陳仲請求試一試這法術奧妙。

  陳仲笑著點頭同意。

  而後,高獲一催玉笏,白色光芒飛入空中。

  半空十余口寶劍中,即有一口丟下對手,轉身與白光對撞一處。

  頃刻間,白光消泯。

  那擊破了白光的鈞平微微發出震鳴,似乎不滿對手太弱,轉頭又找先前的對手攻殺上去。

  高獲吃了一驚。

  他是知道陳仲劍術厲害的。

  但這頃刻間,將一口寶劍分化十余,按理來講,威能總會降低才對。

  故而高獲都沒有全力催動玉笏。

  卻不想,他壓製威能的試探,竟是不堪一擊!

  當下,高獲再不保留。

  玉笏表面,當即騰起光芒,內中是先師語錄,更有冥冥中誦念聲響起。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

  隨之一道白光飛臨空中。

  這便又有一口鈞平攻來。

  兩者相交,白光中頓時有一名面相凶惡,卻故做有禮的壯碩大漢的虛影閃現,只聽其道:“不可。”

  霎時間,攻來的鈞平破散消弭。

  河畔眾人紛紛驚歎出聲。

  高獲也露出笑容。

  但就在這時,剛剛散去的鈞平,竟是重新在空中浮現,且一化為三。

  而且,其余各自相攻的鈞平,也停止了激鬥。

  霎時間,已然多至二十余口的寶劍,齊齊指向那玉笏所發白光。

  嗖嗖嗖!

  長劍破空聲不絕於耳。

  轉瞬之間,白光內閃現的壯漢雖亟言“不可”,仍舊免不了被斬破散去的結局。

  而先後因之消散了十余口的鈞平,卻在下一刻,齊齊震鳴著,自空中浮現。

  “嘶!”

  驚歎聲,這便停不了了。

  高獲對陳仲施禮讚歎:“陳兄妙法!”

  連高獲動用家傳法器都無法取勝。

  其他人,更不必提。

  甚至就連王承先,此刻都張大了嘴巴。

  見眾人已然領略了這“一炁”之妙。

  陳仲微微招手,空中鈞平霎時收歸為三,落回陳仲掌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