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乾心論道》第105節 定風波斬氣宣威(五)
  許季山笑容滯住。

  董志張更是大惑不解。

  這種時候,要問什麽?

  同樣的疑問,在謝鯤、高獲、楊鳳等大修士心中,卻只是一閃而過。

  他們都是智慧通達之輩。

  稍稍思索,哪裡還意識不到許靖要問什麽。

  就連陳仲,也是神色絲毫不變,顯然心中有數。

  許季山急得額頭冒汗,他本就傷重,氣得眼冒金星,抬手要拉許靖,不讓他胡說八道,但卻手腳無力。

  陳仲見狀,阻住許季山,讓他放心。

  “崇德兄休要急躁。”

  “這、這……唉!”

  許季山無奈長歎。

  陳仲轉回頭來,對許靖點頭:“但說無妨。”

  許靖憋著一口氣:“前輩,你神通廣大,為何不早些出手,救我師父?!”

  許季山連連搖頭,痛苦萬分。

  其余眾人也自歎息。

  其實,他們之中,除去寥寥幾個意識到襄公矩早早就開始尋求突破,而最後無論陳仲出手早晚,襄公矩都已注定了突破失敗,必然殞亡的,其余人大多心中也有類似的遺憾。

  但是,無論如何,陳仲都是出手救了這裡所有人的。

  特別是許靖。

  如果陳仲不為他出頭,以陳仲的本領,山上那些人誰能留下他?

  而眼下大家提前離開檀德台,同陳仲一起下山,也都是為了救下許靖。

  在場眾人,沒有誰有資格質疑陳仲的舉動是否含有私心。

  是否有著坐視襄公矩敗亡,然後染指樂玄筇杖,甚至名正言順將太玄嫡傳的名頭攬到自己身上的意圖。

  旁人,可以這麽想陳仲。

  唯獨他們,不能這麽想,否則便是忘恩負義!

  陳仲卻似並沒有想那麽多,也並不在意許靖提問背後隱含的質疑。

  他只是正色回答。

  “陳某一生,事無不可對人言。純仁公境界修為俱已達至頂點,乃當世僅有,公抱定死志以求突破,仲雖有心,然實無阻止之力。”

  這個答案。

  在場之人王承先、叔孫無忌早有所料。

  其余人怔忪間,還待消解。

  便在這時,忽有一人在石徑上開口道:“陳子正所言無差,丁某可以作證。”

  眾人悚然一驚。

  丁夏?

  莫非是檀德台上,桓志下令追殺?

  陳仲按劍回望,心中卻也並不是多麽慌張。

  有方才這段時間的緩衝,他一身諸氣,已然有所恢復。

  眾人注視之中,只見丁夏不疾不徐,來至近前,隨後行有一禮。

  “今日論道未果,諸君就此散去,豈無遺憾?”

  這是……

  追著來繼續論道?

  眾人不由得再看石徑,果然除去丁夏,再無他人。

  你看我,我看他。

  還是許靖打破了沉默。

  他見丁夏來為陳仲作證,而後許季山等幾名大修士都沒有再問,便知道,陳仲所說,一定是真的。

  如此,他也沒什麽可質疑的了。

  只是有些心結,卻並非簡單能解。

  許靖背著襄公矩屍身,紅著眼睛,對陳仲深深一躬:“小子言語冒犯,懇請前輩海涵。如今恩師故去,小子當立塚守孝,不能跟隨前輩聆聽教訓。”

  這話一出。

  周圍眾人也紛紛扭轉了之前對許靖的看法。

  忘恩負義,或許只是悲傷過度,激憤難當所致。

  太玄一脈。

  桓榮葬揚子。

  襄公矩葬桓榮。

  如今,輪到許靖埋葬襄公矩了。

  為此而推辭了陳仲親自指點的大好機遇。

  這份“純孝”,卻也不假。

  “也好,待你突破感應,便可尋我取回樂玄筇杖。”

  陳仲對許靖點點頭,然後就該丁夏了。

  說心裡話,陳仲對此次論道很失望。

  除去王承先帶來的些許關於“體用說”的驚喜。

  其余的,乏善可陳。

  丁夏的邀請,陳仲並不太想應下。

  然而就在這時。

  受傷不輕的王承先開口了。

  “我等修行至此,前路已盡,但凡有志於仙道者,無不感受迫切,今日難得高修雲集,若無所長進,更不知何日複有此等良機。”

  這就是響應丁夏的提議了。

  但在場之人,除去丁夏,現在還有誰支持形名說嗎?

  王承先的觀點,其實跟形名說並不一致,他只是單純反對繼續死守著五行論不變而已。

  至於謝鯤、羊壇這兩個從北側座席中出來的。

  一開始大家都沒察覺謝鯤的修為境界。

  在檀德台上並肩對抗雁衝軍時,才曉得這也是一位大修士。

  但謝鯤不爭,羊壇修為不足,給人的感覺,總還是兩個小輩。

  這樣,剩下的就再沒有支持形名說的了。

  如此,還怎麽論道?

  高獲問:“仍是形名與五行之論?”

  丁夏拱手道:“形名也好,五行、太玄也罷, 實則我等議論,皆為求道而已,以下愚之見,形名、五行俱可擱置,今日當論求道!”

  求道?

  陳仲有些感興趣了。

  這正是他最初聽到董志張說,桓志召集論道法會,而願意來此的根本目的。

  恰好,如今能夠參與論道的人少了,但卻也精煉了。

  除去一眾大修士,晚輩中,也就是許季山、高獲和楊鳳後面,還各自跟有一兩個,總共也就四人。

  “如此、也好!”

  陳仲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王承先頓時露出喜色,雙眼中,毫不掩飾,盡是仰慕——對陳仲。

  陳仲在陰陽道宗,可是相當多青年弟子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僅次於祖師衝玄子何丹,以及有著“大賢良師”之稱的張角。

  只因當年陳仲這麽一名道家修士,卻將諸多專研陰陽的,以陰陽家道統為傳承的太平道宗修士都折服了。

  抱陰而負陽。

  在《道德》中僅有這麽一句提及陰陽。

  陳仲卻將之闡發極深,使諸多太平道宗的青年才俊自愧不如,甚至多得啟發。

  到如今,太平道宗內有許多青年修士,都在嘗試兼修道家與陰陽法門。

  王承先,只是其中之一。

  “陳公,晚輩手段於山上盡已施展,願得品評。此外,五行論行世數百載,終究未有寸進,晚輩想問,諸位何以定要拘泥於此?”

  聽了這話。

  陳仲與眾人不約而同,露出笑意。

  王承先固然年輕氣盛,如今看來,果真是少年心性,率直可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