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乾心論道》第109節 3言志乾心論道(四)
  “啵!”

  赤紅葫蘆的玉塞跳脫而出,自行蹦到叔孫無忌蒲扇大的手掌中。

  仰脖便是一口。

  “哈!”叔孫無忌叫道:“痛快!”

  周圍眾人似乎也被訴出了心聲。

  原來體用一說,竟是做得此解!

  楊鳳在堅持五行論的大修士中,算是最年輕的,因此思緒也最靈便,此時已是聯系到了自家五行論的問題。

  “五行天命與我儒家本論實則多有牽強,唯自《易術》卦象之說析休咎、並凶吉,雖則強為所用,實未能合為一體!”

  楊鳳的話一點沒錯。

  五行論講究生克輪轉,天命起伏。

  這與先師孔子的大多數言行都是互相抵牾的。

  唯有《易術》中涉及諸般卦象,可以佔算吉凶,從而與五行論產生聯系。

  《五行白虎通》、《五行太玄經》,均是由此揉入五行論,強行淡化先師的其它主張。

  而揚子晚年吸收了王充的《論衡》,實則已經有所悔悟,著作《法言》以為彌補。

  但所有這些,未經陳仲以何鹹體用說點明之前。

  在場眾人,著實沒有幾個自行醒悟的。

  而聽了楊鳳的話,許季山、高獲、董志張等修習《太玄經》的修士,也都意識到了自身的真正問題在哪裡。

  在場的沒有蠢人。

  此時此刻,哪裡還不明白,陳仲最開始說的問題在“人”,而不在“法門”的真正所指!

  修士要有“體”,有自己一以貫之,足以容納百川的核心堅持!

  可以容納進來的才能用,不能容納進來的,要麽修正自己的核心堅持,要麽將之放棄!

  “多謝陳公指點!”

  眾人不約而同,對陳仲肅拜行禮。

  這個時候,從羞愧與體悟陳仲的指點當中漸漸回過神來的王承先,隱約感覺到了,檀德台上那任文公,留在他身上的手段。

  但,這感應模模糊糊,時有時無。

  終究是他還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體”,到底該是什麽。

  王承先當即又向陳仲請教:“陳公,不知我該以何為‘體’?”

  這個問題,似乎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問題啊!

  陳仲發現身邊除去謝鯤、叔孫無忌、丁夏、許季山之外,剩下所有人都眼睛猛一發亮。

  都很期待的話……

  那就用大多數人都較為熟悉的話來解答吧!

  “《太玄》曰:毅然敢行,物信其志!”

  陳仲眼望淯水,要說的,仍是一個字——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輩修士,無論誰家道統,哪家法門,志在求索大道而已矣!以此志為體,有何不可?”

  若有所思。

  在場眾人都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修行之初所立志向。

  但是,隨著修行與人生經歷的變化。

  誰的志向能夠始終保持?

  能夠從無遺忘、從無懷疑、從無氣餒?

  在場這麽多人,哪一個沒有家世之累?

  哪一個不要顧慮一方利益?

  又有哪一個真的能夠全心全意投入修行,或者鑽研學問?

  有,但極少。

  哪怕是已然突破感應,成就了大修士的許季山等人,不也被紛紛擾擾的繁雜俗事所包圍,逐漸將“真志”蒙塵掩藏。

  故此,他們的胸中浩然氣才無法持久壯大,才無法徹底與真氣合而為一。

  如今回憶往昔,

誰不忽生蹉跎光陰之感慨?  一片靜謐。

  唯有清風颯颯而過,帶走人們心中的燥意。

  董志張這是第三次聽陳仲“言志”了。

  此一刻,他也終於心有所感,他被困在感應關前,始終不得突破,恐怕就是“志向”不明所造成的吧!

  董志張愛交友,卻本能反感人間繁雜,家族中一應事務都甩給兄長,從不為勾心鬥角之事而煩惱。

  這是好事,卻也是壞事。

  沒有壓力的人生,難以促使他產生堅定的志向。

  這一刻,董志張想起的,是他的兄長。

  董志張長兄董承,二人同父異母。

  董承生母早亡,其父又續娶孔氏,生下董志張。

  董承那時年幼,感到不安,但孔氏對他,比對親生的董志張更好,吃穿用度,從來以董承為先。

  董承稍稍年長,開蒙後知曉道理,卻難以理解後母為何會如此做,故而擇機詢問。

  孔氏對董承道:“世家之族得為世家者,何也?知仁義、明事理、守孝悌耳,能為此者,則能舍一己小利,而為闔族大興之子孫代代不絕之大義。我為嫡母,止憐腹生之幼、不愛失怙之長,得利何小,失義何大?”

  董承由此深受感動與啟發。

  後來二人父親董玟將逝之前,把兩個嫡子叫到床前,問他們個人志向。

  董承讓董志張先說,董志張從小崇拜長兄的學業與修為,就說自己一心向道,立志成為大修士。

  輪到董承,他便回答說,他的志向是光大董氏族門,能讓族中胸懷向道之志的兄弟姐妹無需分心旁顧。

  於是董玟將董氏族長之位交托於董承。

  董志張後來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麽少年時一心修行的長兄,當年會做出那樣的選擇,而且在董志張詢問的時候,董承隻說突破感應便已足夠,本就不願繼續在沒有前路的修行上虛耗生命。

  直到孔氏臨終,董志張才知道了自己母親與長兄的那段問答。

  如今想來,董承或許並不是真的對修行毫無念想了。

  否則,董承又憑什麽突破了感應的呢?

  他只是在做出選擇後,將他自己對修行的期冀,轉而寄托在董志張,以及董氏的諸多後輩子弟的身上。

  董志張忽然抬手掩面,擦拭淚水。

  “多年蹉跎於此,有何面目再見長兄?!”

  董志張羞愧無地,卻是終於在心底生出了一絲決絕之心。

  “我董志張必當不負長兄之志,不負純仁公之望,不負此生向道之行!”

  這一刻,董志張無比讚同陳仲所說的,當今仙道中斷的問題,不在法門,而是在人!

  三千年來,固然有無數俊傑為了衝破阻礙,為重開仙道而義無反顧地殞命衝關。

  但,關礙沒有被衝破。

  那就說明向那裡發起衝擊的人還不夠多!

  既然生在當下這樣一個時代,能夠成為衝關之人,本身便是榮耀!

  若為天下重開仙道,死又何妨?

  霎時間,浩然之氣直衝天際,風雲變色!

  淯水河畔。

  董志張放下衣袖,怔忪不知望處,但淚水已盡,面色堅毅再無猶疑。

  眾人見此,又看看另一邊仍在自顧自舞劍的羊壇。

  紛紛相視而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