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盜墓之民國奇人傳》巴蜀秘藏 序
  自清末民初以來,九州大地風起雲爭。南七北六一十三省軍閥混戰,外又遭受洋人壓迫。致使我無數黎民受苦,百姓荼毒。

  世有盜門發丘一脈,為東漢末年曹操在軍中設立,最初是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的軍職。發丘一門後經歷魏晉不衰落,極盛於唐。其輩多秉承“濟世”之心。每逢朝代更迭,天下大亂之時,其輩紛紛出世,聯手盜的大墓,取出金玉以賑濟災民。

  迨至今日,發丘一門魁首化身江湖道士,手持發丘印,行走天下。為使發丘一門延香續火之故,偶然間收得弟子沈希言。

  當時江湖上尚有以洪門、青幫、袍哥會為首的三大幫派。試問這三家的起源來歷,雖在外人眼裡以為毫不相乾,實則這三大幫派有諸多因果聯系。

  洪門亦稱天地會。是由抗清義士殷洪盛起始,旨在反抗滿清統治,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地下秘密組織。起源於“漢留”,後經鄭成功,陳近南先生發展,進而轉化為洪門。

  洪門以天為父,以地為母,故而門人不重師徒輩分,其輩皆以姊妹兄弟相稱。洪門又以“忠孝”二字為準則,以反清複明為己任,對外稱天地會,對內稱洪門。在江湖上稱其掌門人為“龍頭”,洪門以龍頭為首領,下設堂主,香主等職,暗中反抗清廷統治。

  由於清廷對洪門黨徒的嚴刑究辦,殺戮株連,所以洪門集會方式多用囗頭傳述來秘密結社,對來源出處,難免魯魚豕亥,錯綜雜遝。

  青幫,又稱清幫、安清幫。早先原是清代漕運總督奉雍正皇帝之命,以運河兩岸船夫為主,暗中拉攏天地會心智不堅之徒,在民間秘密建立起來的結社組織。其初衷全在於保衛滿清的利益,暗中幫助清廷查察民間反清複明的“天地會”成員。門徒主要在運河沿岸各埠以運漕糧為業。因得清廷的暗中扶持,故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青幫實則是朝廷耳目,宗旨在於維護滿清統治。

  袍哥會脫胎於洪門和青幫。潘清、錢堅、翁岩是創會三祖。袍哥會取《詩經·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義。

  翁岩字福亭,號德慧,江蘇常熟人,祖居山東東昌府聊城縣,其後遷居河南南陽府。秀才出身,後來棄文向河南嵩山少林寺僧習武,好與綠林好漢交往,入天地會,奔走四方,到處為家,性情剛毅,不善詞令。

  錢堅字福齋,號德正,江蘇武進人,後遷居安徽徽州府。為人精明勇敢,幼時從父經商,移居開封。十六歲父母雙亡,無心繼承父業,改習拳術,入天地會。與翁岩同隸張嶽部下,張嶽是天地會的堂主。

  潘清字清宇,號德林,浙江杭州人。承父母余蔭,富有財產,幼年讀書,頗以詩詞歌賦自豪,武藝高強。為人俠勇,好交遊,少年時即加入青幫,地方上稱之為“小孟嘗”。

  翁岩、錢堅二人曾奉張嶽之命調查潘清,誰料三人一見如故,潘清一席言語,令翁岩,錢堅二人當即折服,竟然結拜為異姓兄弟。

  原來潘清認為滿漢蒙回藏五族實為一家,漢人不獨尊,滿人不足卑。清廷雖是由滿人開創,但仍屬中華序列,夷夏之防大可不必。

  他既不認同洪門反清複明的理念,也不完全接受以滿人獨尊的青幫。翁岩、錢堅二人信服於潘清的主張,於是脫離天地會,潘清也脫離青幫,他弟兄三人西走川渝,加入了當地的哥老會,後來這三人逐漸掌控哥老會,潘清遂取《詩經》“與子同袍”之義,改哥老會為袍哥會,最終發展成能與洪門、青幫相提並論的江湖第三大幫會。

  哥老會原有的會規儀式,輩分區別,按輩分收徒等會規,均被潘清所保留下來。哥老會改組袍哥會後,潘清參照哥老會的輩分,定下二十四字,作為會內“家譜”。這二十四字依次是: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元明行理,大通悟覺。

  由於清字輩、淨字輩和道字輩都是原哥老會的前輩,故潘清三人自認德字輩。因而前三字“清、靜、道”袍哥會後代不再使用。

  青幫和袍哥會脫胎於洪門,故江湖上有“紅花青葉哥老會,三幫實則是一家”的傳言。

  本卷《巴蜀秘藏》以盜門發丘一脈之傳奇往事,見證那風雲際會的民國江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