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志之南陽有隱居》9 臥龍出山遇短長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阿呆朦朦朧朧聽到有人吟唱,從榻上起身,起開窗子眯起眼睛看了一眼院裡的日晷,心裡一驚,竟然已經過了辰時早食。

  昨晚從草廬中廳出來,諸葛亮交代之事又萬分緊要,因此夜裡練功花了好久摒除雜念,這一睡便過了時辰。

  他來到院中打水洗漱,發現剛才吟唱的是諸葛均,心中明白大家夥知道他一向在夜間練功,作息與正常人不一樣,因此平時從不喊他起床。

  然而今日是諸葛亮出山大日,劉備會派軍士前來護送,不能耽誤了時間,便由諸葛均在院中將自己從榻上“唱”醒。

  梳洗完畢後,小廝奉上了早食的茶點,眾人也不多話各自忙碌,光是諸葛亮的書簡就裝了一大箱,細軟衣物又收拾了好幾包,另外還有黃月英的好些記錄著木工鐵械製造之法的布帛皮紙。

  臨到午時,聽得遠處遙遙有散落的鞍轡聲,眾人便知劉備派來的軍士已到。

  為首的一員將領面如白玉,身形健碩,濃眉無須,雙眼炯炯,騎著一匹白馬,倒提一杆長槍,威風凜凜,全然不似昨日劉關張三人的書生打扮。只見他領著五十余名士卒,到的隆中草廬院前十數丈外翻身下馬,獨自走了過來。

  “末將趙雲,奉我家主公劉玄德之命,前來此地護送軍師出山。”說罷便對著小廝阿吉一拜。

  小廝阿吉也不含糊,趕緊稟報諸葛亮。院內眾人早已聽見馬蹄聲,一起出院迎接。

  賓主相見,諸葛均將主家眾人相繼介紹了一番,說到阿呆的時候,趙雲好一番打量,眾人心知必是昨晚張飛回去,與他提及二人交手之事,想起張飛如火似焱的性格,心中不免覺得好笑。

  寒暄過後閑來無語,趙雲帶來的那些士卒們便依照黃月英吩咐,把細軟行李搬上了馬車,一路啟程向北。

  臨行前諸葛亮握住諸葛均的手,托付道:“均弟,我此去前路漫漫、禍福未知。我不在時,務必照顧好承彥公與水鏡先生。你好生耕讀,兀自珍重。”

  諸葛均並不顯得有多麽不舍,更多是為兄長覺得高興,自格物意誠、到修身齊家、後至治國平天下,終究是讀書人畢生的志願,何況他的兄長還是經高人指點、得遇明主親顧,更是千百年文人士子神往而不可得的際遇。

  軍士將黃月英領上馬車,給諸葛亮、阿呆各牽來一匹坐騎,諸葛亮翻身一躍上馬,看了看阿呆,阿呆連忙擺手,羞怯地說:“我不會騎馬,步行便可。”

  一旁的趙雲一愣,黃月英已在馬車上,此時也不便讓阿呆再上馬車,便示意牽馬的士卒退下讓他隨隊步行,心想關張二人說起這小子都是如何如何了不得,怎生竟然是個連馬都不會騎的小郎。

  自隆中到新野,需經漢水渡口坐渡船過河,過樊城地界再往北數十裡,總共有近二百裡的路程,尋常步卒行軍也需得四日方可到達。趙雲這支人馬顯然是在不遠處接應的劉備,方能第二日便到的隆中。

  眾人一路向北,諸葛亮與趙雲自是並馬閑聊,了解劉備軍中的戰備與近日前方探子回報的軍情。

  趙雲向諸葛亮說提及自徐庶跟隨劉備以來,整頓軍校招募人馬,眾文武都深感主公得了一位大才。可後來徐庶談及諸葛亮時,卻說‘此人之才勝我百倍,如螢火之光比皓月之明’,因此才有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隻笑而不語,倒是一邊隨行的阿呆心想:“這些人將孔明兄的才能說得神乎其神,也不知道是真心實意還是溜須拍馬,看來此去壓力不小,稍有不慎就會被人覺得是欺世盜名之徒。不過看孔明兄的樣子,似乎是胸有成竹。”

  一路上了官道,自是順暢無比。經漢水渡口北渡後,阿呆便看到了另一幅景象。

  周圍田壟大多都已荒廢,偶然有的村莊也都已無人居住、狼藉不堪。便問趙雲所見為何,趙雲回答鄉野流民都逃到了漢水南岸,更有甚者直接逃往了江陵城外長江南岸。

  原來流民也都知道北方軍士不善水戰,盼望隔著大江大河,可以逃過一場大戰。

  正自感慨間,聽得輕騎探子從前方疾馳回報,有一股盜匪在六七裡外逼近,人數約莫有百余人。

  趙雲聽後,讓探子再探,然後轉身拱手向諸葛亮道:“此刻軍師尚未進入軍中,主公隻命子龍將軍師安全護送至新野,故此刻我先安排應敵之策,他日待軍師入軍後,再聽從軍師安排。”

  諸葛亮笑道:“甚好,便依子龍將軍。我這位賢弟,可協同將軍一同退敵。”

  趙雲一路上過來,也有心想試試這位年輕人,當即遵令。吩咐隊中二十騎與他先行,余下步卒保護車馬殿後,阿呆便隨著先行隊而去,前後隔開了約一箭的距離。

  又行的三裡,聽得一陣陣慘叫聲與喊殺聲,阿呆頭一次與軍士通行,倒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是進是退,便不時看向趙雲,等著他發令。

  趙雲起初也是客謙,心想自己與其余輕騎都乘著馬,唯獨阿呆步行,便故意放緩了馬速,不曾想阿呆並馬而奔,奔出二裡,別說大汗淋漓,竟是連呼吸都如同平地緩行一般,毫無變化。

  這時趙雲見阿呆又瞥了瞥他,便縱馬道:“小兄弟,我等加快速度,先行上前看個明白如何?”示意告訴阿呆眾騎兵將要疾行。

  阿呆正等著他發令,便道:“甚好,全聽將軍安排。”於是提氣邁步,仍隨著疾馳的眾輕騎並行,趙雲見狀,也心裡倒有了幾分佩服。

  風馳電掣不一會,便看見遠處烏泱泱一片人向著阿呆他們迎面跑過來,一大夥賊人手持五花八門的兵刃槍棍,還有農夫用的草叉鋤頭,看上去像是在追趕搶奪一隊流民,一路上還倒著不少的屍體與行李、推車,顯然是為了逃命,也顧不得所帶之物了。

  阿呆最見不得的便是這種情形,他兒時夜深總能夢到的自己逃難時的畫面,此時那一幕幕離散的悲苦瞬間湧上心頭,顧不得和趙雲招呼,提氣一躍便飛向人群,抽出腰間的竹棒左突右刺,口中大喊:“都給我住手!”

  一旁的趙雲剛想呼喊阻攔,霎時間便見他已經衝入人群,起手落棒都是如人身非要害之處,被擊倒的賊寇不是關節被點脫臼便是頭胸被重擊昏暈。

  趙雲急令身邊輕騎左右兩隊分散包抄,將這夥賊寇圍於中間,齊聲大喊“放下兵刃”。

  賊寇一見竟然遇到官兵,頓時慌亂,也顧不得在追搶那些流民,人群中一漢子正自呼喝眾人收緊陣勢,大喊官兵人數不多,顯然是準備魚死網破,更有好幾個賊寇過來圍著幾個輕騎,準備搶馬而逃。

  趙雲見狀,張弓搭箭,朝著那賊寇頭子射去,箭似流星轉瞬即至,眼看要射中眉心,阿呆聽見破空之聲,來不及細想,身影一晃欺到那漢子邊上竹棒一掃把箭擊落,左手劍指往那漢子喉頭一戳,那漢子瞬間氣管閉塞臉面脹得通紅。

  周圍眾寇一看,這二人一個威風凜凜、一個行如鬼魅,如神兵天降一般,領頭的賊首又癱坐在地不住捶胸喘氣,這夥人本就是烏合之眾,哪還有膽量再白白送命,紛紛扔下手中武器,全部跪在地上。

  有幾個想乘機逃跑的,也被那些輕騎追上,以長槍刺腿,便即倒地不能動彈。

  剛才那一箭,趙雲有著十足的把握,卻沒想到被阿呆橫將閃過硬生生的打落,又是氣憤、又是驚歎。

  他心裡暗暗讚歎:“雲長益德所言非虛,難怪諸葛軍師連親弟弟都不帶,也要帶上這位小兄弟,這本事當真邪門的緊。”大手一揮,那二十輕騎邊指揮眾寇排隊而立,幾個軍士下馬取出繩子,將眾寇手聯手捆在一起。

  “小兄弟,好本事!”趙雲縱馬上前對阿呆說。

  “適才魯莽、還望將軍見諒,我只是…不想再徒傷性命。”阿呆拱了拱手,向趙雲報了個歉。

  趙雲又差了一位輕騎回趕去稟報諸葛亮,臨行前囑咐那輕騎見到軍師,須得說是阿呆一人之力震懾群寇,最後製服賊首,那輕騎心領神會,把縱馬離去。

  阿呆見那輕騎走遠,又問趙雲:“趙將軍,這些賊寇,將會如何處置?”

  趙雲雖一貫謹慎,但此刻見識了阿呆的本事,也知有這樣一位小友在邊上,加上自己,即使再生的變故也能從容應對。

  他為免得居高臨下不甚禮貌,便從馬上翻下到他跟前低聲說:“稍後會與軍師所部匯合,押解這些流寇前往新野。不過他們人數多了點,我們的輜重帶的不夠,所以待會也會傳前方探子快馬向新野大營報告,派出本部軍士提前來與我等接應。”

  “那…押到新野又當如何?”阿呆問。

  “自然是收編入伍,”趙雲見他不懂行伍規矩,邊說,“這些流民出來打家劫舍,無非也是為了一口飯吃。當今亂世,大的賊寇官府諸侯還會清繳,像這等流寇實在是顧不過來。 到的大營後,適齡的青壯便編入步卒,接受校練,年紀過小或者過老的,便在軍中做些馬夫、雜役的後勤生活。總之,也算是有一份穩定的衣食來源了。”

  “何不將他們放了,告誡他們今後不要再四處作亂了?”阿呆又問。

  趙雲看了看阿呆,心想真不知道這位小兄弟是真心發問還是調侃自己,說道:“將這些人放了,今日贈與他們食物,明日又得出去謀財害命。”

  說罷,向阿呆指了指倒在路邊的那些屍體,“唯有將這些人管束起來,既能為主公所用、又能防止他們再行四處作惡。”

  正說著,兩人聽到剛才那領頭的流寇在那裡大喊,軍士來報:“這賊人說他姓董名昆字曉俊,並不是流寇,乃是被一隊官兵所追至此,並未謀害他人。”

  趙雲令道:“把他嘴堵上,此地不宜久留,押回城內嚴加審問再說。”

  阿呆正想張口詢問,忽覺得路旁的小河邊,一人趴在地上似乎動了一下,便即奔上前去。趙雲見狀,趕忙吩咐兩位士卒跟隨他同去。

  作者注:隆中到底在今南陽、還是襄陽,爭執不休。

  《出師表》與《諸葛亮集·文集·黃陵廟記》均記載諸葛亮“躬耕南陽”,而《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的《隆中對》又明確寫了劉備與諸葛亮會面是在隆中。

  本書采用隆中在今襄陽以西約二十裡、且當時隆中所屬的鄧縣歸南陽郡管轄的設定,即離襄陽城近、歸南陽郡管轄的折衷設定。

  至於具體史詩如何,有待史學家考證,非小說家可以辨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