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勳二代》第27章:於謙
  英國公府絳雲院:

  張忠坐在院中的圈椅上,抬頭看著天上的白雲飄呀飄,不時抬起右手慢慢摩挲著額頭,滿臉的鬱悶。

  “哎!”

  “自己還是有先見之明呀!”張忠不由在心中感慨道“自從那日翰林侍讀李時勉被押入詔獄,朝堂便炸開了鍋。”

  先是李時勉的那些翰林院的同僚開始上書求情,接著大明的整個言官系統也緊隨其後,都察院的禦史,六科的給事中,都有人上書附和。

  而他們那些人給翰林侍讀李時勉求情的同時,TMD總要跟著附和一句他張忠是國之奸佞,請陛下誅殺此寮雲雲。

  “我到底是得罪哪位神仙了。”張忠不由氣悶道“是不是應該到道觀,佛寺去拜一拜。”

  “為何受傷的總是我.......”張忠不由無奈歎道。

  “少爺喝茶......”蓉兒走了過來,她見到張忠心情不好,但是又不知該如何勸解,遂去烹了一杯茶,因為平日裡張忠是很喜歡喝的。

  “咦!”

  “這是新茶......”

  張忠瞧了一眼蓉兒,暫時放下愁緒,端起茶杯嘬了一口。

  畢竟這是美人心意,實在不好辜負,等張忠細細品味後,感覺口味與以往的不同,不由好奇問出了聲。

  “少爺的舌頭真靈”蓉兒見成功轉移了張忠的注意力,不由高興道“密雲龍茶。”

  “是前些時日陛下賞給父親的那些茶嗎?”張忠了然的問道

  “是嘞!”

  蓉兒笑道,“國公爺喜飲酒,不喜歡喝這些茶,他聽說少爺平日愛喝,遂讓人都拿了過來。”

  張忠不由失笑道“倒是便宜了我。”

  “這密雲龍茶有什麽講究嗎?”張忠端起茶杯又啜了一口。

  “我打聽了一下,這茶可了不得。”蓉兒笑嘻嘻道:

  “這密雲龍茶產自江西南康縣西三十五裡的焦坑,一塊大約二三十畝地的地方。”

  “據說自宋朝元豐年間把此茶列為內廷專供飲品之後,數百年來,此茶一直成為皇家貢品,聲譽不衰。”

  “那的確貴重.....”張忠不由頷首道。

  “此茶還有什麽說法嗎?”張忠一邊喝茶一邊好整以暇問道。

  “是有的.....”

  蓉兒微咳一聲清清喉嚨繼續說道:

  “此茶取每年清明前後茶樹新生棟芽為料,製成精細小團茶餅,乳白如玉,看似一朵風乾的菊花。”

  “又由於產地狹小,每年產量不過百斤,最為上乘的極品玉雲龍,大約只有五斤左右,這都要如數貢進內府,外臣很難品嘗得到的。”

  “看來我今日倒是我有口福了。”張忠聽了唏噓不已,隨即打趣笑道“也是我家蓉兒的茶藝愈發好了。”

  “這掌泡,點湯、分乳、續水、溫杯、上茶的一應程序都做的有模有樣。”張忠誇讚道。

  “人家哪有少爺說的那樣好”蓉兒聽了張忠的讚揚,不由臉頰泛紅不好意思說道。

  張忠看著眼前嬌羞的美人,心火頓起,一把將蓉兒抱在懷裡,打趣笑道“你有多好,你家少爺可清楚的很。”

  張忠看著懷中美人那兩片小巧的猩紅嘴唇,情不自禁的啄了一口。

  “哎呀!”

  “少爺恕罪,我什麽都沒看到......”

  正當兩人意亂情迷之際,從院外跑來一小丫鬟,見到如此春光,不由羞得滿臉通紅,一個勁的認錯。

  蓉兒見有人來了,不由掙扎的從張忠懷裡站了起來,臉上的紅暈愈發的嬌豔。

  張忠正在興頭上被人打斷,自然十分不快,不由蹙眉道“蓉兒這院裡丫鬟愈發沒規矩了,無事怎能往內院跑。”

  蓉兒嫵媚的白了張忠一眼,指著小丫鬟笑道“她定然是有事稟告的,不然不會這樣孟浪。”

  “是......”小丫鬟見蓉兒為自己說情,不由松了口氣,連忙稟告道“是前院來了天使,陛下宣少爺入宮。”

  張忠聽了一擺手,讓小丫鬟先退下。

  小丫鬟如蒙大赦,急匆匆的起身,行了一禮,就跑開了。

  “還是躲不開嗎?”張忠不由蹙眉想到“這幾日自己正處於風口浪尖,遂窩在家中裝病,根本沒外出。”

  “罷了!”

  “多想無益,聖旨自己又不能違抗。”張忠不由暗道。

  “少爺......”蓉兒見張忠依舊臉有不愉之色,以為張忠還在為先前與自己溫存時被小丫鬟打斷了,心中不快。

  遂拉著張忠的衣袖羞紅這臉低聲道“不要不高興嘛!,你入宮回來後,想怎樣,我都依少爺.......”

  “真的?”張忠聽了不由笑道“這可是你說道,之前我教你的那幾個姿勢,今晚我們都嘗試一番,你可不準再害羞扭捏了。”

  “嗯!”

  蓉兒聽了張忠的話,愈發羞澀,只能低頭應了一聲。

  “哈哈.....”

  “這還真是意外之喜呀!”張忠精神一震,霍然站起身來,雙目放光,捏了捏蓉兒嬌嫩的臉,笑道:

  “你家少爺入宮面聖,你就在家洗好了,等我回來。”張忠說完便踱步離開了絳雲院。

  ........

  京師都察院: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設禦史台為都察院。

  都察院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

  其又與六科給事中共同構成明代的言官系統。

  六科給事中被稱為科官,十三道監察禦史則被稱為道官,雖然二者系統不同,但地位職責卻相近,故合稱為“科道官”,也稱為“台垣”。

  禦史為台,六科為垣,構成明代糾舉彈劾、防止官員敷衍公事、違法亂紀的交叉防線,又由於職在“建言”乃至“風聞言事”,固又統稱為“言官”。

  是日都察院的值房裡,已然聚集數位監察禦史,眾人皆圍著一青年男子,看他在題本(國朝公文制度: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上奮筆疾書。

  青年男子鼻梁硬直,眉角飛揚,尤其下巴特別方正,一抿起嘴來,整個面相頑若堅石。

  他穿著一身團領青袍,胸前補子依稀可見是一隻七品獬豸,乃是監察禦史的官服。

  “不愧是於謙,能將此等奏折寫的慷慨激昂。”一位微胖的李姓禦史看著青年男子讚許道。

  圍著於謙的眾人皆點頭表示認同。

  於謙寫完,又細細檢查了一番,見無誤,這才放下筆來,對於眾人的稱讚也沒有喜形於色,只是禮貌的頷首致意。

  眾人也不以為意,因為大家都知道於謙的性子。

  此時年方二十七的於謙,可謂春風得意。

  自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及第,授官監察禦史一職後,他因為個性剛直,勤於任事,漸漸揚名於都察院,為眾同僚所信服。

  “翰林侍讀李時勉因言入獄,我們上書求情,皆被陛下留中,如今我準備攜這份題本,入宮面聖,諸位有誰願意在題本之後署名的?”於謙環顧眾人說道。

  “如此盛事豈能讓於兄專享,我等自當附你尾翼。”還是那位李姓禦史率先開口,第一個上前寫下自己的名字,其後眾人皆效仿。

  “好”

  於謙見狀不由大笑道“諸位稍等,我先去了,請諸位等我好消息。”

  “拜托於兄。”眾人連忙肅然,微微輕身一拜。

  “哈哈.....”

  於謙大笑幾聲,遂快步走出值房,向宮中而去。

  ps:剛簽約,求求月票,推薦票,收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