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一百九十二章 封賞
這個時候,離崇禎皇帝領兵從京師出發差不多是一年時間。

 在這一年時間內,崇禎皇帝一路南下,先是對付了曲阜孔家,奪去衍聖公爵位,並把所有孔家人發配九邊,幾百萬畝私田充公,解決了山東境內的這個最大地主。

 然後到了揚州府,又是抄家大鹽商,並革新鹽政,由商人售賣改為官府專賣食鹽,順便遇到風災的時候派出軍隊進行救災,以至於揚州百姓感恩之下自覺用船送軍隊過江。

 隨後便是由於沉船事件作為引子,崇禎皇帝對南京的勳貴和官員下手,最終因為堵胤錫帶回南京勳貴和左良玉所部勾結的消息而引發他對南京勳貴大舉抄家問斬,由此革新了勳貴制度。

 這幾件事情,都是影響大明朝幾百年的制度,在一年內被崇禎皇帝動了刀子。

 他有這個能力,原因也很簡單,就因為他手中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且在隨後的時間內,用大勝關大捷來證明他的無敵。

 攜大勝之威,崇禎皇帝又迅速南下,解決了鄭芝龍這個隱藏著的海盜王,短期內為朝廷湊集了一百萬石糧食。

 看起來,好像一切都很順利,做成了這麽多的大事。但是如果有人仔細去回顧的話,就能知道這些事情都絕非普通皇帝能做到的,更不是坐在紫禁城裡和臣子商量下就能做成的。

 這些大事,都是崇禎皇帝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做到的事情。所謂風險越大,收益越高,不外如此!

 當崇禎皇帝回到南京的時候,從四五月份就追擊賊軍殘余的各路總兵都已返回。歷時四個月左右,還活著的將士,一個個都累得不行,但是他們卻又充滿了期待,接下來可是論功封賞了啊!

 這時候,太康伯張國紀也已經領著手下從京師趕到南京,在皇帝到來之時,他和各路將領,以及其他官員一起出城迎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的聲音中,帶著一種虔誠和崇敬!

 任何人都想不到,原本看著有改朝換代的亡國之危中,只是經過區區兩年,就已經看到了天下太平的曙光!而這個改變,就是這位皇帝親自領兵上陣廝殺給扭轉回來的局勢!

 這位皇帝的赫赫武功,除去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之外,無其他皇帝能及得上了!

 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面對這樣的皇帝,又如何能不崇敬,如何能不虔誠?

 此乃真天子也!

 南京城的百姓,因為文武官員的架勢便也知道,大概是皇帝從南方回來了。於是,能放下手中活的,全都放下了手中的活,紛紛趕到城門內外看看皇帝。

 大勝關之戰前,當今皇帝對他們有活命之恩,如果不是當今皇帝下旨管控了糧食,從而讓所有人都能領導基本的糧食渡過冬天,那估計有很多人都會餓死。

 當時因為百萬賊軍主力來攻,南京的這些百姓都很害怕,大都躲在家裡;等到皇帝打贏了大勝關之戰,把賊軍主力都給滅了之後,他們終於放心,走出了房門慶祝。這個時候,他們就想看看既能救他們命,還能勇冠三軍擊敗賊軍主力的皇帝,到底是什麽樣的了!

 結果沒想到,皇帝卻已經領兵南下,讓他們錯過了可以瞻仰皇帝的機會。

 而如今,當今皇帝終於從南方回來,又一次駕臨了南京城。那這樣的機會,又豈能錯過!

 當崇禎皇帝領著迎接他的文武官員回城之時,南京城內外,已經全都是聞聲過來的百姓,紛紛跪迎皇帝,幾十萬百姓齊聲山呼萬歲的聲音,簡直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了。

 甚至可以說,在南京城的皇帝,都沒有歡迎崇禎皇帝這一次的呼聲更高。

 這倒不是說崇禎皇帝的威望,已經高過了太祖皇帝;而是因為太祖皇帝那時候,人口只有幾十萬而已。而如今的南京城,是大明朝兩座百萬人口的城鎮之一。

 當然了,也可以認為,崇禎皇帝如今的威望,已經和開國皇帝那時候的威望差不多了。

 崇禎皇帝看到這個情況,心中很欣慰。

 因為他知道,他接下來在南京城這邊印發新錢,再開皇家錢莊的南京分行,已經有足夠的信用基礎了。

 入了紫禁城,還是只能在武英殿內議事。

 對此,崇禎皇帝並沒有在意。

 文武官員,分立兩邊,所有官員的臉上,皆是喜氣洋洋。

 奮勇廝殺,戰場搏命,如今可是論功行賞的時候!

 崇禎皇帝掃視了下底下的這些臣子,特別是武將這邊,從當時衝出南京城之後,他們就一路向西追殺,自己都有半年多沒見過他們了。

 他發現,吳三桂原本臉上有一道救父時候留下的傷疤,那是在左臉,而如今,竟然在他的右臉上,也有一道差不多長的疤痕。

 好家夥,這看著有點猙獰,卻也是他的軍功標志了!

 還有高傑,原本是個能偷得李自成媳婦芳心的美男子,而如今,臉部也多了一道疤痕,少了一分俊美,多了一分霸氣。

 ……

 緩緩掃視過一圈,能看出來,當初這些武將是真得拚命了。

 他已經看過功勞簿,這些總兵都有不同程度受傷。也就是吳三桂和高傑是傷到了臉,其他人有傷到手腳的,此時卻是看不到傷疤。

 在看了一圈之後,崇禎皇帝便微笑著說道:“大勝關之戰已經結束,諸軍凱旋,戰果輝煌,朕心甚慰……”

 聽到他一開口就提這個事情,頓時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紛紛抬頭看著皇帝,眼神中透露著一份期待。

 崇禎皇帝說了開場白之後,便吩咐候在身邊的方正化宣讀封賞聖旨。

 武英殿內,頓時響起了方正化抑揚頓挫的嗓音。

 雖然說,崇禎皇帝在戰前宣布過,

 而另外一個,抓到或者擒住賊首李自成,卻是沒一個人能完成。那李自成如今還在雲貴山區裡面活蹦亂跳著呢!

 沒有了這兩個即定的爵位,要說戰場的功勞,其實是以崇禎皇帝本人最大。如果不是他神勇無敵,可能到底會不會贏都是一個問題。至於隨後的追殺,普通將領其實都能做到,顯不出有多大的功勞。

 但是,大勝關之戰中,這些總兵也確實玩命搏殺了,功勞肯定是有的。

 至於這個功勞夠不夠封爵,封什麽樣的爵位,關鍵還是要看皇帝是不是夠大方?

 因此,當方正化開始宣布聖旨的時候,不管是吳三桂還是黃得功等人,都是豎著耳朵聽著。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聖旨一開始,就點了他們的名。

 吳三桂,完成整編關寧軍,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悍不畏死,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封寧遠伯,為二等伯爵;

 黃得功,守鳳陽有功,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悍不畏死,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封開原伯,為二等伯爵;

 高傑,剿滅徐州銀鼠賊軍有功,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悍不畏死,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封米脂伯,為二等伯爵;

 馬科,隨駕征戰京畿之地,多有功勞,又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悍不畏死,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原封西寧伯晉升一級,是為一等伯爵;

 唐通,隨駕征戰京畿之地,多有功勞,又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悍不畏死,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是為涇陽伯,是為二等伯爵;

 陳永福,剿滅徐州銀鼠賊軍有功,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領龍威營屢破強敵,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封開封伯,為二等伯爵;

 高一功、李來亨,追擊建虜有功,隨駕於揚州救災,大勝關之戰,奮勇殺敵,追賊軍於千裡之外,勸降賊軍無數,封蘆山伯、三原伯,皆為三等伯爵;

 馬進忠、惠登相於大勝關之戰為朝廷內應,於賊軍重圍中拚死廝殺,悍不畏死,拖住賊首穩住戰局,又追殺賊軍於千裡之外,封武昌伯、清澗伯,是為三等伯爵;

 蘭陵營統領劉蘭玉所部,從北到南,救護受傷將士無數,功勞甚大,封為蘭陵伯,是為三等伯爵。

 堵胤錫,冒死傳回賊軍勾結勳貴欲圖皇帝之消息,領軍追擊收撫賊軍無數,封光化伯,是為二等伯爵。

 另外,在去年時候,崇禎皇帝追封戰死的賀珍為宣城侯,其子降爵襲宣城伯。爵位革新之後,便是一等宣城伯;

 周遇吉為三等忠勇侯,賀讚,寧龍,劉九卿,魏師貞為二等伯爵。

 南方的閻應元,是二等大勝伯。

 這麽算起來,崇禎皇帝封出的爵位如下:

 三等侯:周遇吉、鄭芝龍。

 一等伯:馬科、賀珍兒子襲爵。

 二等伯:吳三桂、黃得功、高傑、唐通、陳永福、閻應元、堵胤錫、賀讚,寧龍,劉九卿,魏師貞。

 三等伯:高一功、李來亨、馬進忠、惠登相、劉蘭玉。

 不得不說,也就是開國皇帝和造反成為皇帝的成祖皇帝封出的爵位比較多之外,接下來便是崇禎皇帝了。

 要說大方,也絕對是大方的。

 崇禎皇帝這麽慷慨,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一點,這些都不是降階承襲爵位。另外,這些人都是追隨他立下了赫赫戰功,憑軍功封爵。其中唯一一個不是軍功封爵,而是換爵位的,是鄭芝龍了。

 馬科比較佔便宜,北方的戰事打了,南方的戰事也打了,比起其他人就要高一等爵位。

 堵胤錫雖然是文官,卻做著武將的事情,並且大明朝原本就有文官封爵的先例,因此,崇禎皇帝要豎個文官典型,就封他一個二等伯爵了。

 另外千金買馬骨的,還有高一功和李來亨。他們並不是一路主將,按道理來說,本不該封爵的,但是崇禎皇帝就是要給其他還未歸降的賊將看,當然,還和下一步計劃有關。

 劉蘭玉的三等伯爵,也是一樣。一個女人能靠戰功封得爵位,肯定能引發大明所有女人的羨慕,並以之為榜樣。當然了,秦良玉也肯定是要封爵的,這一點,崇禎皇帝心裡有數。不過不是現在,而是等他領兵平定蜀地之後。

 此時,這些爵位一封出去,頓時引得武英殿內所有人都是興奮。

 皇帝出手這麽大方,如果能多立功的話,說不定自家也能得到封爵的機會呢!

 特別是那些武將,比如南京的劉肇基,乙邦才和馬應魁等人,還有屬於南京水師的顧三麻子等人。

 文官這邊,因為有堵胤錫的例子在,呂大器等人也有了盼頭。

 在黃得功等人謝恩之後,其他人也有加封,不過不是爵位,而是品級上的加封,基本上,所有在大勝關之戰前後有功勞的,皆有封賞。

 這次的大勝關之戰,五萬多京營將士,最終凱旋的,只有三萬兩千人左右。另外的一萬八千人中,大概有兩千人戰死在大勝關,八千人受傷,剩下的八千人在追擊賊軍的途中或傷、或累、或染病、或戰死等等。

 可能之後會有一萬傷兵左右能歸隊,但是剩下的,大概都是傷殘需要退伍了的。

 而李自成所部這邊,被打死其實也不多,就只有八千人左右,還多是在追殺時被殺的,其余的大順軍軍卒,基本上都是投降,因此,朝廷這邊,一共俘虜了二十五萬人馬。

 剩下的大順軍軍卒,都逃散了,或者散落高山大深谷中,或者跟隨他們的頭目跑去了雲貴和廣西等地。

 南京這邊的俘虜在皇帝南下之際,奉旨整編為類似宋朝的湘軍,什麽活都乾那種,也有點類似後世的勞改。

 如今, www.uukanshu.net 崇禎皇帝按慣例下旨,京營擴編為十萬人馬,原有的將士差不多都能升官,新兵的補充就從那些俘虜中挑選出來。

 剩下的俘虜,崇禎皇帝給了兩種選擇,一種是回家務農,另外一種是編成農墾軍和基建軍,專職種植和道路修建。

 接下來的時間,崇禎皇帝一直待在南京城,不管是南京錢莊的運營,新錢的引發,還是戰後各種事情的實施,比如受傷將士的安置,南京各衙門的重整等等,皆需要他在此坐鎮。

 還有江南各地糧食的收獲情況,甘薯的收獲情況,各地剿匪的情況,百姓災後重建,以及長江水澇的情況等等,皆需要崇禎皇帝來處置。

 新的京營,擴編了幾倍,整合也需要時間。

 如此種種,崇禎皇帝決定,等到年後,新的京營整編大概有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渡江前去收復中原和西北等地了。

 當然,他的這個打算,其實也有一點不能講得私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