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炎國往事》第1章 受封
  引子:四十七年,帝崩於上陽殿外,年九十三。

  大炎,豐安城。這是一座當世罕見的大城,直至現代的地球也可以稱的上是大型城市了。外城城牆有近120裡,內墎有70余裡。外城采用夯土壘築,在城門處采用磚石修建。城高逾三丈,寬二丈。一共修有一十八座城門,供城內外人進出。

  內墎西北角有一湖泊,方圓約四裡有余,名為玄武湖,提供城內人員飲水。玄武湖南方有一條河名為豐水,由南向北匯入湖中,再從北流出,最終流入北方的大河——大江。令人吃驚的是,外城甚至包含了一座小山——荊川山。

  外城內多為百姓居住,人口頗多,但也有不少的耕地,以供城中人蔬菜水果。外城之中,內城之外的區域房屋街道頗為隨意,並無嚴格的規劃。城西南水道繁多,有淮沛水由西向東而行。同時也有數條河流在城內匯入河中。沿河之處,有無數商旅小販,南來北往的商人也多由此進出豐安城。

  內墎則以石灰岩和花崗岩的條石,作為城基、勒腳和部分城牆內外壁的主要材料,再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漿。城高四丈余,下底寬五丈余,上底寬四丈余。共修有城門十三座,城門城樓高八丈,箭樓高十丈。每個城門均有翁城,用以防護。

  城門有丈余高,內有千斤閘和寬數尺的木門。城外修有護城河,寬近三丈。每個城門均有吊橋以供人進出。城西南處淮沛水從水關流入城中,護城河便與之相連。因此西南角並無護城河,而是將附近河流人工修為一片湖泊,名為洪庭湖,用以防禦並且連通附近水域。城中街巷規劃井然,劃分清晰。唯一處不同於其他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淮沛河畔,那裡以淮沛唱晚名動大炎,無數風流雅士為之神往。內城中軸線之處是著名的朱雀大街,寬逾50丈,長余十裡。行至盡頭便是巨大的朱雀門。

  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算上門樓高達十一丈,寬12余丈。共設有五座大門,其中正門與南方玄重門,北方含光門共處於一條中軸線之上。其中中心的大門最為巨大,左右次之,再左右再次之。皇城城牆相較內城較低,但也也有三丈。

  上部磚砌塗朱色;城樓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以應古語中“九五,飛龍在天”之意,樓外繞以漢白玉石欄,樓體為重簷歇山黃琉璃瓦頂,卓顯皇家威嚴。下底用漢白玉修築平台,並引入一條小河環繞朱雀門而過,河流河床以巨石所鋪,外附以漢白玉,環繞朱雀門後從東方皇城城門東寧門進入,最後從西北處流出。沿著朱雀門向北走,中軸線兩側分別是太廟和社稷壇。在往前走,就要到真正的禁宮——太極宮。

  太極宮正門名為午門,平面成凹字狀。門樓,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頂。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突出皇宮建築之威嚴肅穆。午門的東西城台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

  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簷攢尖頂闕亭一座,內設鍾鼓。每逢有要事發生時,門樓上的闕亭中的鍾鼓就會被敲響。午門共有三個門洞,其中正中的門洞最為巨大,兩側次之。向北繼續前行,就能看到無與倫比的大殿——含德殿,後還有奉天殿,宣政殿。這三座宮殿稱為三大殿,是太極宮的標志建築。含德殿殿基高於坡下五丈,主殿面闊四丈余間,進深6間,坐落於三層大台之上。

  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鸞、棲鳳二閣,

殿兩側為鍾鼓二樓,殿、閣、樓之間有飛廊相連,成“凹”字形。含德殿兩側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有倚靠台壁盤旋而上的的龍尾道。含德殿在“凹”形平面上組合大殿高閣,相互呼應,輪廓起伏,體量巨大,氣勢偉麗,開朗而輝煌,極富精神震懾力。殿外四周有寬近一丈的副階。台基下周砌漢白玉磚。殿前有長達49步,當時稱為“龍尾道”的3條平行階梯和斜坡相同的磚石道路通向地面,中間道寬十六步、兩側各寬一丈四尺。並以曲尺形廊廡溝通殿左右兩側稍前處的翔鸞、棲鳳兩閣。兩閣均高出地面五丈。  含德殿居高臨下,兩翼開張,包括二閣在內,建築群總寬近一丈,氣勢弘大。前有廣場,可令數萬人同列於殿下。大殿殿頂屋脊兩端安有丈余,重萬斤的吻獸。在岔脊上,都裝飾有鎮瓦,這些鎮瓦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只有含德殿上兩側各有十隻。在其後的奉天殿,宣政殿二殿。雖不及含德殿,但也差之不大,也是無比宏大。

  再往後走,就是真龍及后宮等居住的地方了。真龍所住為紫乾宮是在中軸線之上的,後為其諸后宮之首的住所,兩側為其他后宮所在,共十三宮。在含德殿兩側,則是文淵殿,武英殿二殿。尋常真龍與輔臣們就在此商討國事,簽發文書,真龍也將許多書籍放於此處,與紫乾宮一樣是內宮中主要的藏書地點。在往後就是巨大的太液池,夏日酷暑時真龍便在此池之中心處的小島修建的宮殿裡避暑。

  含德殿雖然無與倫比,但是事實上極少使用。真龍都在含德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真龍登基即位、真龍大婚、冊立太子、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時才會使用。但現在缺破例被使用,而且其司儀之規模,可以比肩側立太子,僅此於真龍登基。

  殿外的階梯與斜坡是站著穿著華麗的大漢將軍,他們手中擎著種奇奇怪怪的瑞獸。從含德殿正門向裡看,可見有十二根直徑三尺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這十二根巨柱排列在中央的寶座兩旁。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音:錄端,lù duān)、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寶座設在大殿中央七層台階的高台上,後方擺設著七扇雕有雲龍紋的髹金漆大屏風。椅圈上共有13條金龍纏繞,其中最大的一條正龍昂首立於椅背的中央;椅面之下沒有通常的椅子腿,而是一個須彌底座,在束腰的地方透雕雙龍戲珠,滿髹金漆。周圍擺設象征太平有象的象馱寶瓶,象征君主賢明、群賢畢至的甪端,象征延年益壽的仙鶴,以及焚香用的香爐、香筒。而殿內靠近寶座的六根明柱和梁、枋上的群龍彩畫,全用瀝粉貼金。寶座上方的蟠龍銜珠藻井,也統統罩以金漆,更顯出“金鑾寶殿”的華貴氣氛,足以見坐上這個寶座的人是何等的尊貴。

  寶座上的男人正襟危坐,衣著五爪龍袍,不是人們想的黃金色的龍袍,而是玄黑色的玄衣。頭帶冕冠,左紋月,右紋日。長袖紋華蟲、宗彝、火。腰系大帶,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背部織星辰、山紋。他看著寶座下跪著的男子,那男子衣著紅藍色的親王冕服,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

  僅過了一小會兒,男人點了點頭,說“念!”。在旁的司禮官們中之首的人便立即站了出來,恭敬的將身旁人雙手端的聖旨取下,展開一幅絲織綾錦的聖旨,寬約半米,長有一米多,並用黃紅藍三色間隔。高聲道“奉,天承運,真龍詔曰:我太祖開國,崇樹親藩,分王諸子, 匪直榮茅,土於一方,實欲寄屏翰於萬世。仰遵成憲,式用祗循。谘朕第二子魏稷睿質夙成,英姿特立。應禎祥於震夙,昭俊偉於孩提。亢茲磐石之宗,浚發天潢之派。今特封爾為豫章王,錫之冊寶,大啟爾家。夫進德講學,先王范世之訏謨;忠君孝親,諸侯守身之要道。尚其祗佩,毋忝訓詞。欽哉!”言罷,又有幾個禮官從人群中走出,各雙手恭敬的端著一個大托盤,裡面放著金冊,金寶等物品。魏稷隨即行五拜三叩首,高唱“臣稷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底著頭雙手緩緩伸起,接住了盛放金冊,金寶的托盤。

  他後面的親王官員按照職位依次按禮儀規定出列,從禮官手中接受冊封的必要物品。總禮官便高聲道“禮成,諸臣進賀!”隨後,大殿內外文武百官其行五拜三叩,唱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隨後,魏稷便緩緩從寶座前小步退出大殿,按照禮法走出午門。

  按常理說,這場冊封典禮不必要這樣進行。這是嚴重的違製行為,這種程度的冊封是與冊封太子的禮儀相同,冊封親王完全不用這麽的隆重。就算真龍再如何寵愛自己的子嗣,也不會這樣去做,因為這對國家政壇影響太過可怕,造成禍起蕭牆。

  同時諸位官員也會據理力爭,畢竟在大炎人而言禮所代表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儀式。但是這次大臣們甚至是在努力推動這一典禮,太子居然是首次上書提議者,可謂怪之又怪。

  注:城市參考明南京,西安;清紫禁城,皇城;唐大明宮三大殿。冊封詔書參考明冊封裕王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