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刺宋羅生門》第13章 黑風寨
  三位老人和眾人講述了二十余年前的往事,眾人唏噓不已,送走三位老人,各自回房休息。

  又過幾天,還有半個月就中秋了。

  馬如篁心裡暗自決定,明天送沈諍回家。沈諍心裡也清楚,自己遲早有一天也要回去見父親的。

  陶弘景生性淡泊,這幾日每天跟著黃鶴道長學道,修為精進了不少。

  這一日,他和馬如篁沈諍一同辭別了黃鶴道長和孫古丘夫婦。黃鶴道長很是喜歡陶弘景,陶弘景臨走時,道長交給他一本《關尹子》手抄本,相傳這是尹喜隱居武當潛心修道時從老子的道德》中參悟而來。陶弘景收了《關尹子》,自此也是一有時間就學習道法。

  孫古丘夫婦雖然一身農夫打扮,家境卻也富足,分別給了他們幾綻盤纏,以為備用。

  陶弘景與馬如篁他們到了武當山腳,馬如篁掏出那半塊玉璧,交與陶弘景,交代他找到蕭芊芊後便將此物給她,並告知陶弘景慧琳大師的遺物就埋在師父的墳頭。

  眾人別過,便分道揚鑣。

  荊州刺史府離襄陽武當山本就很近,再慢也不過十余日路程,馬如篁與沈諍卻覺得很快,都希望時間慢一點走,最好能停下來。

  當時荊州境內,由於劉休范之亂剛剛平息,沿江南蠻與未曾徹底戡滅的亂黨結合一起,聚眾反叛,三三兩兩,兀自不息。

  兩人也是白天行走,晚上休息,慢慢吞吞,十余日來,眼看走了一半路程。

  這日來到了荊州陳家灣渡口,已是黃昏,放眼望去,長江水平如鏡,一輪紅日逐漸西沉,霞光綺麗,夕陽晚霞倒映在長江上,幾雙鷗鷺斜斜的飛過長空,美不勝收。

  兩人不自禁同時想起十裡嶺那個黃昏。

  遠處劃來一隻渡船。

  過了長江,再走一兩裡路便是陳家集了,天黑之前應該趕得到。馬如篁心想,不能夠讓沈諍再陪自己餐風露宿了。

  渡船靠岸了,一個船夫從船頭走了過來。

  "一個人一兩銀子,馬上走。"

  馬如篁付了銀子,牽著沈諍,走到船艙。

  二人入了船艙,均是低頭端坐著,默不做聲。

  船艙之外風景如畫,船艙內卻是搖搖晃晃,沈諍不自覺的向馬如篁靠了過去,馬如篁一把扶住,自己也是搖搖欲倒,原來兩人都是不識水性。

  其時荊襄少年大都識得水性,而馬如篁少年時跟隨沈約學文,便不曾習的水性,後來逃亡,更是居無定所,孤身飄蕩,無人教其游水。

  兩人身形甫定,船夫問道:"二位客人這是準備到哪裡去。"

  其時混亂,盜匪橫行。馬如篁不想暴露沈諍的身份,便道:"我們原本在京都經商,因為家有急事,此次便是回荊州的。"

  船夫"噢"了一聲,便未再言語。

  眼見船過江心,對岸碼頭已是遠遠在望。馬如篁看了一眼天色,夕陽已經落下,天卻還沒有黑。估計再有一柱香功夫,便能到得了對岸了。

  正自思付之間,忽然感覺船身搖晃很是厲害,沈諍已自傾到在馬如篁懷裡,緊張得大聲呼喊:"如篁哥哥,如篁哥哥。"

  馬如篁使出千斤墜功夫,穩住了片刻,抱著沈諍,往船頭一看,船夫雙腳立在船頭,用力搖擺。馬如篁使出渾身解數,總是無法立定,不時之間,沈諍已自吐了出來。

  馬如篁將沈諍放到船艙,將她縛穩,縱身便朝船夫撲去,船夫一避,竟自跳入江中。

  馬如篁奔回船艙,扶起沈諍,沈諍淚眼盈盈,顯是極為痛苦。

  船繼續搖晃起來,馬如篁往船頭望去,兀自沒有船夫的身影。再看船底,竟像是有人在推搡,鑿洞,渡船左右搖晃。

  不一會,水從艙裡灌了進來,馬如篁苦力支撐,奈何在這水浪之中,渡船之內,又無經驗。任憑它水滿船傾,落入碧波之中。

  馬如篁將沈諍舉起,無奈自己不識水性,慢慢便失去知覺,沉入了浩浩蕩蕩的江水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馬如篁悠悠醒轉,發現自己全身被縛,綁在一棵鐵柱上,舉目一看,已是日上三竿。自己在一個在一個山洞之外,兩三個短衣大漢守著自己。洞口上歪歪斜斜鑿刻著三個字:黑風寨。

  一個短衣漢子正在霍霍的磨著一柄短刀,雙臂汗珠如豆,閃閃發光,太陽透過樹枝,斜射在刀面之上,極為刺眼。洞前十余名大漢左右站立,威武霸氣。

  "諍妹,諍妹。"馬如篁大聲叫喊,沒有人答話。一個大漢走了過來,往馬如篁嘴裡塞了一團麻布。

  不一會,幾個身材魁梧,相貌粗魯的大漢擁著一個壯漢,壯漢面色黝黑,下頜留著一縷短須,正是那是在荊州府救下馬如篁與張敬兒的杜黑騾杜將軍。

  馬如篁似乎感覺到了一線生機,奈何一團麻布塞在嘴裡,無法出聲。

  "刀磨好了沒。"杜黑騾語氣之中,露出一股威嚴。

  "磨好了,將軍。"磨刀的漢子拿出一塊布,將短刀擦拭乾淨。

  杜黑騾又吩咐屬下就地擺了一個香堂,放了三個杯子,一個盤子。

  "王爺在天之靈保佑,今天,終於有一個叛徒栽到了我手上。我杜黑騾對天發誓,不殺張敬兒,誓不為人。蒼天庇佑,杜某便張敬兒同夥剖心血祭,以慰王爺在天之靈。"

  馬如篁聽完,腦袋嗡的一聲,如一個穿孔的皮球,頓時泄氣。原來,杜黑騾早就認出來了自己,而且一直把自己當做了張敬兒的同夥。

  此時此刻,馬如篁百口難辨,更何況,根本無法言語。心道:"我完了不打緊,只是不知道諍妹在哪裡。"

  杜黑騾點了香,往三個杯子裡倒了酒,便手持短刀,朝馬如篁走了過來。

  走到馬如篁身邊,吩咐屬下把馬如篁嘴裡的麻布取了。短刀寒光閃閃,馬如篁心裡無限悲涼,近一年來的事情如走馬燈似的,從腦海走過。

  "杜大哥,不是你想的那樣,我沒有背叛王爺。"

  杜黑騾如何相信。

  短刀挑過馬如篁的衣服,露出結實的胸膛,馬如篁感覺到冰冷的刀鋒似乎就要破胸而入。

  "杜大哥等等。"馬如篁大聲吼道。

  杜黑騾怔了一怔,手中的短刀停了下來。

  "如篁臨死之前,便厚顏再求杜大哥一件事,還望杜大哥放了與我同行的姑娘,她可是正經人家的姑娘,一點武功都不會。"

  杜黑騾沒有說話,過了半晌,肯定的答道:"好。"

  馬如篁閉上了雙眼,默默等死。

  便在此時,一支響箭穿空而過,杜黑騾的一名下屬被釘在了一株松樹上。

  "誰?"杜黑騾一招手,眾屬於都隱沒了起來。

  片刻之間,山裡人影晃動,不到一刻,整個黑風寨,被一群弓箭手包圍了起來。

  帶頭的人,卻正是張敬兒。

  原來張敬兒自將劉休范斬首,將起義軍撲滅,蕭道成便暗中派他追查逆黨余孽。前段時間,剛好收到黑風寨經常打劫陳家渡的消息,為首的正是逆黨杜黑騾。便趕赴荊州,找刺史沈攸之調了一隊弓箭手,包圍了黑風山。

  無巧不巧,又遇上馬如篁被杜黑騾誘捕,在關鍵時刻,又救了馬如篁一命。

  看到張敬兒的箭隊,杜黑騾眼見隱藏已是無濟於事,便與眾手下走了出來。

  張敬兒過去解了馬如篁的綁,拉著馬如篁道:"馬兄弟,好久不見。想死大哥了。"

  馬如篁被張敬兒牽著,心中千般滋味。張敬兒對自己好的的確確,不似作假。然而那天張敬兒親手殺了桂陽王的事情又是歷歷在目。

  "杜將軍,你我為敵,那是各為其主,而今桂陽王誅首,將軍何不投降朝庭,為國效力。"張敬兒轉身對杜黑騾道。

  杜黑騾哈哈大笑:"如今朝廷皇帝殘暴, 權臣們互相傾軋,封疆大吏軍閥混戰,老百姓民不聊生。大丈夫死則死耳,這樣的朝廷,投了又有何用。動手吧!不用那麽多廢話。"

  張敬兒道:"自古道忠臣良將,杜將軍英才壯志,投奔朝廷,說不定亦可為百姓謀求福祉。如今皇帝年幼,少不更事,然聰穎絕倫,日後定有所為。當朝宰相蕭道成,志慮忠純,為國家納賢良,求正直,一心為國為民。只有朝庭,才是天下的正道。"

  杜黑騾哼了一聲,提起長槍,朝張敬兒刺來。杜黑騾一介魯莽軍官,論智謀,論武功,又哪裡是張敬兒的對手,轉眼間便左手折斷,被張敬兒拿下。

  杜黑騾眾手下亦自放了武器,束手就擒。

  馬如篁心下彷徨,不知如何取舍。

  眾人押了杜黑騾,下了黑風山,地勢漸平。

  馬如篁一番思量,乘張敬兒不備,打倒壓解杜黑騾的兩名官軍,挾了杜黑騾,狂奔而去。

  眾弓箭手拿出弓箭,瞄準著馬如篁他們,張敬兒看著馬如篁的背影,揮了揮手,眾人撤了弓箭。

  張敬兒輕輕的歎息著。

  馬如篁與杜黑騾奔到一座山神廟,見後面沒有官軍追來,便問杜黑騾:"沈諍在哪?就是和我同來的那個女孩。"

  杜黑騾喘息著道:"在山下陳家集的一個祠堂裡,那裡也是我們的據點,有人看守著,不會出事的。"

  馬如篁幫杜黑騾把左手固定好,杜黑騾望著馬如篁,不禁面露歉意。馬如篁問了杜黑騾如何走,便匆匆下山,往陳家祠堂趕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