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魂斷鐵李川》第一百一十章:他去洞洞溝挖石頭
  別看我一出手就是20萬的捐助,且不留名,但凡搞企業的人,沒有不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投資有多大,債務就有多大。這種現象在國內一些大企業中屢見不鮮。

  我雖然是靠設備掙錢,力氣出在那兒,錢就在那兒,不至於到了負債的地步,

  但由於主管單位拖欠等原因,看起來掙了不少錢,但常常是拖延一年半載後才能到手。

  資金周轉緊張,並不限制了我做企業之外的事情,就像扶貧幫困。會過日子的人,平時都有個會扣會掐資金的本事,而我作為公司掌門人,在資金上肯定也具有扣的這個能力。

  我始終認為,我的公司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除了我個人的努力之外,也與時代的大環境和一些人的支持有關。時代給我提供了機遇,朋友給了我廣泛的社會資源。他們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有的是一面之交的熟人,盡管他們支持的力度不盡相同,但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所以有時候我想,既然支持我的這些能量來自社會,在必要的時候,自己就得要把這些能量還給社會。因此,我在資助家鄉教育的同時,只要在報紙或者電視上看到那裡有災情,或那裡有困難學生,我都或多或少地拿出去一點。當然,更多的時候,我是不留名的。

  譬如我從報紙上看到陝西有個山區的學生,因為沒錢上不了大學,我當即就在公司會議上提出,準備給那個學校捐助10萬元,用於資助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

  當時,因為我公司的資金非常緊張,幾乎到了斷裂的邊緣。當我這個想法說出來時,即遭到了一片反對。

  我見大家都異口同聲地不支持這個事,就推心置腹地給他們說道:“我們公司這段時間資金事實很緊張,但是我們這一月沒有,下一月有可能就有了,是一時的事情;而學生錯過報名的這幾天,就有可能上不了大學,是一輩子的事情。既然我們知道了,就幫吧,能幫多少是多少。”

  大家見我這麽說,都不吭聲了。

  散會之後,我剛泡了茶,想一個人靜一靜。結果聽見有人敲門,來人是鄭三民。見了我就笑呵呵地說道:“我來時間大了,聽說你在開會,我就在外面等。啊呀,五六年沒見,你鳥槍換大炮,掙錢了,出名了。”

  我在1998年與鄭三民走開後,確實這麽多年沒見了,沒想到他在西安打聽到了我,就讓他坐下,問他這些年在幹什麽?

  鄭三民朝我辦公桌對面的沙發上一坐,翹起了二郎腿,大大咧咧地說道:“還能幹啥?東撞葫蘆西撞雨,就這麽混著,不像你,聽說你有幾個壓裂隊,在陝北乾得日瓜瓜的火。”

  鄭三民說他隻念過三年書,所以說話時,肚子裡詞匯不多,喜歡用民間的一些土話形容某個事情,或表達某種感受,有時候聽那土話,感覺還挺有意思。譬如聽到他說的“日瓜瓜”這三個字,我就不由得笑了。

  我起身給他沏了茶,準備坐回去,和他面對面聊,結果他說道:“你坐到我身邊吧,坐在對面,桌子大亨亨的,你高晃晃的,給我感覺你像要審犯人似的。”

  “你這家夥,是不是被警察審害怕了,對面不敢讓坐人?”

  鄭三民嘿嘿一笑說道:“確實遇到過。”

  還沒等我問,鄭三民可能口渴了,吹著氣連喝了幾口茶,才說道:“我曾認識了寧縣的一個刨土土的小夥,那曾跟人盜過華池古塔,古塔被盜的事兒你知道吧?”

  這個事怎麽不知道呢?那是發生在2000年3月的事兒,

那幾天華池風沙很大,幾個盜墓賊利用大霧風沙人看不清的空隙,將兩個分別為13米和12米高的古塔卸下了一大半,拉走了。  那是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的古塔,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因院內有兩座石塔,被命名為雙塔寺,是省政府曾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光那雙塔裡面有浮雕佛像就有幾千個。聽說一部分東西都被拉到台灣了,最後被慶陽警方追了回來,這個事電視台報紙報道,民間議論,熱乎了好多天。

  鄭三民說:“當時弄古塔的人有七八個,一半人跑了,一半被抓住了。寧縣的這個刨土土的,就是跑了的那個人。”

  聽鄭三明說“刨土土”這個字眼,我不懂,問什麽叫“刨土土?”

  鄭三民說:“就是專門給挖土填坑,盜墓出笨力的人。”

  “既然那這個刨土土的人跑了,那你怎麽還遇到過警察?”

  鄭三民咧嘴一笑說道:“說來話長呢。這事爛孢之後,這家夥聽說公安上在追查涉案人員,就不敢回家,到處竄。就在那個時候,我在環縣甜水堡的集市上碰見了。甜水堡離縣城都一百來裡路呢,那家夥就跑到了那裡。我倆就住在鎮子上的一個旅館裡。第二天吃飯後,他出去撒了泡尿,回來說讓我跟他去一趟華池。我問去華池幹嘛?他說去洞洞溝。說洞洞溝不僅有龍骨,挖的好了,或許還能挖出寶貝。”

  洞洞溝有龍骨?還有寶貝?這個地方我沒聽過啊,自然很好奇,問那是個什麽地方?

  鄭三民就給我講起了洞洞溝的來歷。說洞洞溝位於華池縣王咀子鄉銀坪村辛家溝。民國九年的時候,有個叫桑志華的法國神父,也是個考古學家,來中國是做考古調查。因為是個天主教徒,在三十裡鋪傳教時,村民聽說這個外國人喜歡收藏地裡出來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特別是古生物化石等,就將土裡挖出來的龍骨、牙齒化石等東西拿來給桑志華賣。桑志華一問來源,發現賣龍骨的人差不多都是王咀子鄉人。就問龍骨主要在王咀子什麽地方?最後從村民口裡得知,龍骨基本出自於一個叫辛家溝的地方,這下引起了桑志華的注意。

  桑志華認為這個地方密集出現龍骨,說明這個地方曾是恐龍時代恐龍的聚集地。桑志華就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到了辛家溝。他在洞洞溝收集恐龍化石時,這個地方,意外發現了人類居住過的痕跡。

  考古本是桑志華的專業。來中國傳教,也是衝著考古來的。為了探尋人類的奧秘,他搭起帳篷,掛了紅十字架,組織村民在這裡挖掘。

  果然不出所料,隨著土層的變化,人類生活的痕跡已經初見端倪。挖到七八米深時,終發現了一塊石英岩石塊,那塊石頭形如錐狀手斧。桑志華發現這個石塊上有明顯人工打砸的痕跡,認為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非常珍貴的石英岩石核,是一件史前時期人類留下的文化遺物!

  桑志華親自除去石塊表面的泥土,小心翼翼地用麻紙包裝起來,寫了時間和地點,裝入木箱內。

  後來據研究,這塊石頭就是古人用過的打砸器,距今有一萬八千多年,被稱為是中國出土最早的人工石頭,就是人類第一件舊石器。而發現這塊石頭的這一天,是1920年6月4日。

  由於考古,當年的桑志華團隊在那裡挖了很多洞子,所以現在人就把那個地方叫“洞洞溝”。

  聽了鄭三民對洞洞溝的介紹,我就問道:“那個刨土土的人叫你去洞洞溝的意思,是去挖石頭?”

  鄭三民說:“是啊,他說了,反正閑著沒事,去挖挖龍骨,石頭,通過挖古塔,他發現有些石頭還是挺值錢的。如果運氣好了,說不定還能挖到值錢的石頭。因為我從這娃手裡過古董,賺過錢,所以他一鼓動,我心就熱了,心裡想,是去挖石頭,又不是挖古墓,古墓我不沾,石頭能乾,因此就去了。”

  “我倆買了些蒸饃、榨菜、礦泉水和煙啥的,包了一輛蹦蹦車,一路日忽日忽地到了洞洞溝附近,把那三輪車打發了,就在那裡挖。挖到天黑,除了挖到幾塊龍骨之外,糗都沒有,連塊像樣的石頭都沒挖下。晚上回到旅館,又困又乏,感覺睡下沒有會兒,有人敲門。我懶得沒動,刨土土的下去開了。結果一打開門,就被兩個警察架了起來。警察把那個刨土土的抓了,順便把我也抓了進去。因為我曾在那貨跟前曾買過一個漢代銅鏡,我估計那家夥招了,結果還貨腦瓜還靈光著呢,隻招供了盜竊古塔的事,其他的都隻字沒提。因為我沒參與,我抓進去關了一天, 錄了口供,最後就放了。”

  聽鄭三民說到這裡,我問道:“聽你這麽一說,你這幾年好像乾倒賣文物的事兒?”

  鄭三民說:“遇到了,就倒騰一下,遇到啥做啥,家具,銀元,銅器,老瓷器,都做呢。就是國民黨票子沒再倒騰。那年為了倒騰那個東西,弄得你對我有了意見……”

  提到國民黨票子,我想起自己當跟上他走鄉竄村,跑了不少路,花了幾百元,結果一分錢的利潤都沒賺到,就不由得罵起了他,說:“你這個瞎慫,那一年拿了個金馬駒把我手裡那點老票子換去,還說讓我找油田人賣了,結果那東西是假的呀,至今還在我家裡放著。估計你這幾年拿假東西沒少騙人吧?”

  鄭三民嘿嘿一笑說道:“不管是真是假,自從你拿了那個金馬駒,你運氣就來了吧?以前人修地方時,專門給房梁上、牆角裡、或者牆壁上鑲銀元、壓古幣呢,圖的就是鎮宅發財,金馬駒起碼是個吉祥物啊。聽到你在陝北發財的消息後,有一個晚上,我算睡覺的,突然才明白過來了,你為啥發了呢?還不是金馬駒給你帶來了好運。你還罵我,應該感謝我呢。本來可能是我的財運,結果我一送,送給你了。你以後發的還沒邊邊呢,說不定,過幾年,在國外都買房子了。”

  聽鄭三民這麽一說,我想起自從發現那個金馬駒是假的後,我就交給了媳婦,我親眼看見她放在了箱子底下。我運勢的轉變,是不是與這個有關?不管怎樣,人都愛聽祝福吉祥的話,這是真的。所以我一笑了之,隨後問他這幾年情況怎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