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91章:秦明來襲
  政和六年二月初八。

  再次發了工資的晁蓋繼續消費。

  上月盈余的11605點,加上這次新發的100922點,共計112527點可供消費。

  沒說的,還是繼續購買馬匹

  蒙古馬80點/匹,買400匹,32000點。

  三河馬100點/匹,買400匹,40000點。

  還剩40527點。

  士兵的皮甲1000套,花費10000點。

  夥長的扎甲500套,花費7500點。

  隊長的鐵甲100套,花費2000點。

  都頭的魚鱗甲50套,花費1500點。

  還剩19527點。

  這些全部用來裝備董平的神武營。做到全員披甲。不同的級別配備不同的鎧甲,既能體現出一個上下差別,還能激勵士兵們的上進心。

  而刀槍劍戟盾牌弓箭等武器,晁蓋並沒有直接兌換,而是由湯隆的兵器坊進行打造。鎧甲製造所需原料難得,且製造周期太長,所以晁蓋才不惜點數直接兌換。而刀槍等武器因為鐵料和木料充足的緣故,還是自己製造比較好。

  造不如買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系統購買只是權宜之計,絕對不能當成常態。一個勢力想要後勤走向正規化,必須培養自己的產業工人,培養自己的產業鏈條,實現自主打造。

  哪怕現在湯隆的武器坊還比較弱小,打造不出太多的裝備,但人才、工人、工藝積累下來,隨著梁山地盤的擴大,終究會變成的可以供應梁山武器消耗的後勤保障部。

  至於剩下的19572點,晁蓋準備用在民生上。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天氣越來越暖和,黃河開始解凍,梁山泊的冰面也開始融化,各種大小船只在水面上開始遊蕩。

  新一年的到來,又到了春播一粒籽,秋收一捧糧的時候了。

  但梁山水泊並不適合種植常規的糧食作物,就算在梁山泊裡挖呀挖呀挖,也開不出小麥和大豆花。

  所以晁蓋準備開展三大民生工程。

  一是淤田種植水稻。

  梁山泊縱橫八百裡,並非全部都是水域。而是因為黃河決堤泛濫而形成的大片水澤,中間還有一些地勢較高的沼澤,上面蘆葦叢生,正所謂:縱橫河港一千條,可見錯綜複雜。

  晁蓋就是準備把水泊中那些地勢稍高的位置,用印第安人淤田種玉米的方式,打造出一塊塊的稻田。

  從而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避免將來被大軍圍困之後,坐吃山空。

  而且,可以作為將來的戰功獎勵,安撫民心。

  第二項民生工程是水中養鴨、養鵝。

  梁山這種水澤環境,既有大量的水面可供鴨鵝戲水覓食,又有小面積的高地可供他們落腳。

  只要用一些簡單的圍擋,就能圈成一片片的養殖場。

  鴨苗來5萬隻,花費2500點。

  鵝苗來5萬隻,花費5000點。

  先試試水,如果情況不錯的話,再擴大規模。成功的話,梁山主寨將不再缺少鴨蛋和鵝蛋供應。

  第三項民生工程是在獨龍鎮養雞、養豬。

  獨龍鎮三莊加起來有兩千余戶,一萬多百姓。按照每戶給10隻小雞仔,2隻小豬仔計算。

  雞仔2萬隻,花費1500點。

  豬仔4千頭,花費4000點。

  正如孟子所說:“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

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若這項政策能實行下去,獨龍鎮百姓的生活水準將大幅度提高。多出來的雞蛋可以用來供應軍需。豬肉也可以用來製作豬肉火腿,作為戰備糧。

  梁山需要大量的肉食來為士兵補充體力,所以這些村民養的豬,如果有多,絕對不會愁賣不出去。

  梁山現在經濟收入穩中向好,也有足夠的錢財來購買。

  豬是雜食性動物,除了少量的糧食,大量的青草和秸稈也能養活它,春天養豬仔,冬天來臨前出欄,剛剛好。而且散養的豬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豬瘟的可能性。

  豬產生的糞便還可以用來施肥。

  宋代的農家也喜歡將廁所與豬圈連在一起,如廁、漚肥、養豬,三位一體。

  蘇東坡先生在任黃州通判時,有首《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很多人把蘇東坡先生的詩當成了古人不吃豬肉的證據,其實並不太準確。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意思是什麽呢?

  其實就是富貴人家有錢可以買更好吃的雞鴨魚羊肉,所以不太愛吃豬肉。就像是天朝時代有錢人寧願花數萬元吃鮑魚海參鰻魚,泥鰍卻上不得台面一樣。

  你能說泥鰍沒人吃麽?

  因為豬一般養在豬圈裡,吃人的糞便,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豬比較髒,對於那麽自詡清高的文人士大夫們來說,自然是不願吃了。可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卻絲毫沒有壓力。

  “貧者不解煮”不是窮人不會做豬肉吃,而是因為調料貴重,窮人做不出那麽好的味道來,做不出那麽多的花樣來。

  單就一個“東坡肉”,現稱“紅燒肉”,需要的調料、紅糖就不是一個窮人家能拿得出來的。

  所以說,宋人不是不吃豬肉,只是上不了大台面,沒有那麽多花樣而已。

  被魯大師打死的鄭屠是賣豬肉的,石秀在楊雄老丈人家也殺過一段時間豬。

  所以,說豬肉是平民的肉食,倒也不錯。宋代調味品貴重,平民想做出好味道,確實不容易。

  所以,晁蓋乾脆連花椒樹苗和辣椒苗一並兌換了。

  花椒樹苗:10點/棵,兌換300棵,花費3000點。

  辣椒幼苗:1點/株,兌換1000株,花費1000點。

  花椒跟胡椒不同,花椒是本土物種,北起遼寧,南至雲南,都有分布。西周時便用於香料廣泛用於食物製作。但數量畢竟有限。所以價格貴點也情有可原。

  晁蓋原本以為自己兌換的辣椒是來自南美的長辣椒,結果發現兌換出來的是雲南的小米辣。

  小米辣原產於雲貴,雪區也有分布。現代人還沒養成吃辣椒的習慣,算了,現在晁蓋的手也伸不到南美去,小米辣就小米辣吧。

  而要養豬,自然也缺不了劁豬匠。

  而劁豬這門手藝,在東漢時就有了,據說乃得自當年華陀高超外科手術的真傳。有詩讚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是也。

  理論上說,不劁的豬,吃很多食物,並沒有轉化為膘,而是為繁殖積攢精力和活力,大量耗費卡路裡,自然胖不起來。讓豬少點發情,更多點心思長胖,公豬與母豬都需要劁,在這方面,倒是男女平等。

  豬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的典型家畜,所謂飽暖思**,豬雖牲畜,亦有所需,不劁的豬,凡公豬均瘦長,凡母豬皆婀娜,整天準備吸引異性而躁動不安,可又生不逢時,投胎豬圈,社交圈過小,終不能得償所願,鬱鬱寡歡,越吃越瘦,徒然浪費糧食,主人見其瘦,又不忍殺,變本加厲,人豬皆苦。

  要是劁了就不一樣了,春天心不動,夏天胸不躁,秋天意悠揚,冬日等太陽,總之,豬劁了,心就靜了,氣就順了,身體倍棒,吃嘛嘛香,自然就胖了!

  當然,配種用的公豬,和下崽用的母豬另當別論。

  一番花費下來,還剩2572點。

  再兌換一些黃牛幫助百姓農耕。

  黃牛:7點/頭,兌換300頭,花費2100點。

  還剩472點作為自己的零花錢。

  一番政策出台後,吳用、公孫勝也立刻行動,分別負責獨龍鎮和梁山住宅的民生事宜。

  梁山的政策推廣之後,軍民上下積極響應。梁山村坊內的一些家眷有主動報名承包淤田種植水稻的,有參加鴨鵝養殖的、周邊的一些漁民聽到消息也紛紛過來打聽自己是否能夠參與。

  獨龍鎮上百姓更是熱情,天王不但分配雞仔、豬崽,還租賃黃牛用於春耕, 實在是比祝朝奉一家在的時候強太多了。

  但這樣一來,梁山造船廠、兵器坊、煉鐵廠、磚廠、水泥廠、石灰廠、造紙廠、釀酒廠、玻璃廠、香皂廠、被服廠等等一系列工廠擴張,加上又要淤田造陸,各種地方都需要人。年前俘獲的那些俘虜紛紛轉正成為工人,人又不夠用了。

  人力,人力,梁山快速發展,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啊!

  從周邊百姓中雇傭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讓他們參與淤田造陸種田、鴨鵝養殖承包。但一些工廠還不能讓普通百姓參與,涉及保密問題。

  別看後世水泥、石灰、造紙、玻璃都是爛大街的技術了,在大宋時代,卻依然是需要嚴格保密才能形成價格壟斷。

  看來,鄆城邊上的那塊肥肉,要盡快吞下肚子才好。

  正在此時,朱貴來稟報,說東邊青州方向來了兩千余人馬,到我梁山酒店下貼,為首的自稱小李廣花榮和霹靂火秦明,想要入夥。同行的還有鎮三山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等將領。

  “什麽?小李廣花榮和霹靂火秦明要來攻打我們?”

  晁蓋頓時震怒。

  “不是,我說的是......”

  “混帳!早些情報說宋庭任命呼延灼為平寇將軍,統領京東兩路兵馬要來圍剿我們。

  這京東西路兵馬總管雲天彪剛被撤職。京東東路兵馬總管秦明就率兵來此,真以為我梁山是泥涅的麽?

  擂鼓聚將,我們蟄伏數月,是該讓官軍再看看我梁山兵馬的威風了!”

  晁蓋大聲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