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命水滸》第218章:汴梁城內
  在晁蓋忙著救災、複耕的時候,徽宗趙佶也在煩惱。

  蔡京說西遷,趙佶說等等。

  西軍說西遷,趙佶還是說等等。

  百官說西遷,趙佶依然說再等等。

  直到林靈素和師兄王寀面如土色的從滑縣回來,趙佶態度才有了轉變。

  “官家,那日晁蓋滴血獻祭,天道降福,瞬間堵住黃河決口,河邊有十七萬人圍觀。此事怕做不得假!”

  天道教剛開始流傳入京城的時候,徽宗、林靈素、王寀等百仙館眾人還一起研討了一番,本來準備用批判的眼光挑刺的,可隨著研讀進行,眾人越讀越覺得合理,本來騙吃騙喝的百仙們也開始懷疑,“這世上也許真的有仙道傳承,只是自己沒把祖宗的典籍學到家?”

  當時黃河決口被堵之後,各種流言漫天飛,有說晁蓋是天王下凡的,有說晁蓋是水神之後的,有說晁蓋是天道之子的,越傳越玄乎。

  徽宗已經信不過百官們的傳言,所以才讓自己最信任的林靈素和王寀去滑縣實地查訪,看是不是晁蓋在故弄玄虛愚弄百姓。

  聽著林靈素講述經過,徽宗雖然面無表情,但是內心卻掀起驚濤駭浪。

  自命不凡的徽宗也感到了深深的挫敗和不服。他是大宋億萬臣民之主,是玉帝之子。為何我潛心修行、仁德孝涕,天父沒有降下恩賜。而晁蓋一個造反的草寇殺戮成性卻被天道賜福?

  難道真的像是“天道教”宣傳的那樣,天道乃是玉帝的師尊,晁蓋是天道之子,所以處處壓我這個玉帝之子一頭?

  “天道寵信晁蓋至此焉!”

  徽宗趙佶鬱悶至極,再也無心修道,揮手讓林靈素、王寀離開,自己一個人坐在登仙殿神情沮喪的發呆。

  “我真的是玉帝之子麽?”

  徽宗甚至對自己的身份都產生了懷疑。

  一直隱身了好久的蔡攸入宮而來,眼睛滴溜溜亂轉,到了登仙殿,看到四下無人,這才悄聲道:“官家,官家,我是居安呐,未能替官家分憂,我夜不能寐。所以想邀請官家去鎮安坊一遊。”

  “鎮安坊麽?”

  寂靜無聲的登仙殿內終於有了回聲。

  “是啊,李姥姥多次托人給我捎信,說師師姑娘思念官家,茶飯不思,都瘦了。”

  蔡攸繼續蠱惑道。

  “這怎麽行,得按時吃飯啊。”

  徽宗終於從登仙殿走了出來,雖然眉宇間還有無盡憂愁,但至少走了出來。

  “如今京城內人心惶惶。師師姑娘一定是心疼官家,所以也如此難受吧。不如,今晚我陪官家去看看?”

  蔡攸現在丟了徐槐這個軍事外援,想要鞏固恩寵,只能拿狎妓這種手段了。幸好,在大宋,狎妓不是下流逛窯子,反而是一件風流雅事呢。

  “那就去看看。”

  徽宗也想轉換一下心情。宮內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都是一些庸脂俗粉,何以解憂,唯有師師啊。

  快到中午,人有閑時,二人決定出行。

  徽宗為了臉面,還是喬裝打扮了一番,臉上塗了粉,頭上戴個綠簪帽,做王侯公子裝扮。

  蔡攸也換裝,挺著個大肚子,一看就是富貴員外。

  蔡攸還悄悄安排數十精壯前後左右暗中保護,這才悄悄帶著徽宗出宮。

  到了鎮安坊,眼前的蕭條卻讓徽宗大吃一驚,往常這裡三街六市熱鬧非凡,家家門前扎縛燈棚,賽懸燈火,夜晚照耀如同白日。

樓台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  結果,現在卻是風吹雞蛋殼,財去人不樂。酒樓關門歇業,茶肆門可羅雀。

  轉過禦街,見兩行都是煙月牌,卻是一反常態,熱鬧更勝往日。

  “為何其他各處蕭條,唯有此處昌盛?”

  徽宗不解。

  “官家,這梁山大軍就在城外,斷絕了物資入城。大家坐吃山空,酒樓、茶肆但凡有點余糧都自個兒留著了,哪兒肯開門營業賣與他人啊。”

  蔡攸的解釋看似有理,但徽宗還是不滿足,指著燈紅酒綠的風月街道:“這裡為何生意興隆?”

  “食色性也。越是煩悶憂慮,越是有人前來借酒消愁。這勾欄美酒雖好,卻當不得糧食。美人雖妙,卻同樣需要吃喝。不做生意不行。各取所需罷了。”

  蔡攸是風月老手,勾欄的常客,對來這裡常逛的人心態把握很準。徽宗不也是因為不愁吃喝,心情煩悶,所以才來消愁的麽?

  京城百姓挨餓,但仍有大把的富貴群體需要撫慰,所以造就了風月街的異常繁華。

  這個解釋非但沒能讓徽宗解惑,反而更加鬱悶生氣了。

  當徽宗在花樓裡看到許多熟悉面孔時怒氣更盛了。

  “我知道,我早就知道。讓童貫這閹人領兵,根本不行!”

  “我等聖人弟子,學富五車,胸懷韜略,運籌帷幄,若是能提五萬兵,必能殺的梁山人仰馬翻!”

  “奸賊當道,官家蒙蔽,這東京城還能守得住麽?”

  “妖道林靈素迫害佛家高僧,這是報應啊!”

  “要我說,就應該及早遷都,現在城內蕭條日勝一日,再這麽下去,我怕大宋要完啊!”

  “大膽!竟敢咒我大宋!”

  “胡說,我愛大宋,我怕他完了!”

  “你怕完就走啊,城門又沒關。”

  “城門是沒關,但是梁山兵馬在外面轉啊,出城帶的車馬箱子都被收走,光人離開有什麽用?”

  “所以啊,還得是大軍護衛,咱們集體離開才有把財產帶走的可能!”

  “可惜官家被奸臣蒙蔽,至今不肯遷都啊!”

  ............

  各種議論傳入徽宗耳中,分外刺耳。

  “這些米蟲,在大殿之上裝聾作啞,不思治國退敵良策,卻在這裡尋歡作樂,大放厥詞,實在可惡!”

  徽宗氣的手都在發抖,這麽多年修道的養氣功夫也平息不了心中憤怒。

  “官家生氣,微臣可以理解,但這種情況又不是今天才有,咱們今日本就是為了放松心情,官家息怒,還是盡快去找師師姑娘吧。”

  蔡攸急忙將徽宗擋住,拉到了一邊。

  徽宗生氣過後,突然醒悟,自己要是這樣跟眾多大臣們相遇,那豈不是很尷尬?於是順著蔡攸的拉扯躲了過去。

  又轉了一條街,見一家外懸青布幕,裡掛斑竹簾,兩邊盡是碧紗窗,外掛兩面牌,牌上各有五個字,寫道:“歌舞神仙女,風流花月魁”。

  正是李師師所在的花樓。

  以前李姥姥只能帶著幾個淑女在鎮安坊小街巷裡攬客,自從徽宗看上了李師師,給了許多金銀財寶。李姥姥發財之後,也在臨街耀眼地段置辦了產業,與另一位花魁趙元奴比鄰,最近,李師師豔壓趙元奴奪下花月魁,一時風頭無兩,生意非常火爆。

  蔡攸銀子開路,讓龜奴引著,徑到李師師所居住的上清館,揭開青布幕,掀起斑竹簾,轉入中門,見掛著一碗鴛鴦燈,下面犀皮香桌兒上,放著一個博山古銅香爐,爐內細細噴出香來。兩壁上掛著四幅名人山水畫,下設四把犀皮一字交椅。

  “怎麽沒人出來迎接?”

  徽宗不悅。

  蔡攸臉色也不好看,微微咳嗽一聲,只見屏風背後轉出一個丫嬛來,見蔡攸道個萬福,便問道:“哥哥高姓?哪裡來?”

  蔡攸道:“師師姑娘呢?為何不出來相見?”

  “小姐正在繾綣館與人飲茶。”

  丫鬟也看出來這兩人不好惹,急忙賠著小心說道。

  “哼!”

  徽宗更不悅了。

  “請李姥姥出來,就說蔡大來了。”

  丫鬟去不多時,肥胖的李姥姥滿臉堆笑的小跑而來,邊跑邊道:“蔡大官人,您可是有兩天兒沒來啦。”

  “你常來?”

  徽宗斜眼瞥了蔡攸一下。蔡攸臉上的汗刷一下就下來了,急忙俯身辯解道:“不常來,不常來,這老貨見誰都這麽說!”

  “這位大官人,您也是好幾天沒來啦,我們這......”

  李姥姥年紀大了,有點青光眼,到了近前剛說著客套話,定睛一看發現是徽宗,急忙住了嘴,連忙把丫鬟支走,噗通跪地,道:“官家,您怎麽不打聲招呼就來了......”

  “住嘴,你個老貨,官家的行蹤是你可以打探的嗎?”

  蔡攸怒斥道。剛才害我差點在官家面前丟分,這會兒又口無遮攔起來,以前的小心謹慎勁兒哪去了?

  “是是是,我老婆子年紀一大,嘴就拙笨起來啦,官家您可不要跟我一般見識啊!”

  李姥姥察言觀色也醒悟過來,面前的官家可不是外面那些小人物,自己連忙賠罪,還連扇自己幾個嘴巴子。

  “算了,師師呢?”

  徽宗不願跟這樣的老鴇一般計較,又開口問道。

  “官家進屋稍坐,師師馬上就來。”

  李姥姥總算又恢復了聰明勁,徽宗不是問李師師身在何處,而是要你趕緊拿出行動把人叫來。

  少頃,李姥姥親自小跑著趕到繾綣館,將李師師從一眾文人墨客中拽了出來。

  “官家,久等了。”

  李師師小跑過來,額頭香汗都未顧上擦拭,親手與徽宗換盞。那茶香味彌漫,細欺雀舌,香勝龍涎。茶罷,收了盞托,拿出古琴彈奏。

  蔡攸見狀急忙退了出去,讓兩人敘談。

  一個時辰後,徽宗心情舒暢了許多,準備回宮。

  “世間千般煩惱,唯有此間最好。”

  徽宗心情愉悅,在蔡攸的陪同下走出花樓。

  走不過百步,陰影小巷中突然衝出一個身影,一雙幼小粗糙的手捧成碗狀,一邊小碎步跑著,一邊叫道:“老爺,老爺,可憐可憐我,給點吃的吧!”

  嗯?

  徽宗和蔡攸這才注意到有個衣衫單薄破爛的小乞丐,七八歲左右,面黃肌肉,頭髮蓬松,只有那雙烏黑的大眼睛顯的很有精神,向他們衝過來。

  “大膽!”

  在四周警戒的精壯看狀大驚,怎麽一個疏忽就讓乞丐衝撞了聖駕,上面怪罪下來,自己幾個腦袋也不夠砍啊。於是緊竄兩步,一腳將那小乞丐踹倒在地,不耐煩道:“滾滾滾!這裡不是善堂,我家老爺身份這麽尊貴,把他衣服弄髒了,賣了你也賠不起。”

  “求求你,求求你給點吃的吧。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我還有一個弟弟,餓的走不動了,求老爺給點吃的,一點點就好。”小乞丐倒在地上哭泣著哀求。

  徽宗惻隱之心萌動,問道:“你父母呢?”

  “家鄉鬧了水災,我們一家逃難出來,父親和母親為了我和弟弟都餓死了。我帶著弟弟好不容易才來到城裡,可是逃過了災荒,卻逃不過肚子餓!嗚嗚……”

  蔡攸見徽宗動了惻隱之心,勸道:“主人,你幫得了他一時,卻幫不了他一世。不如讓官府來處置吧?”

  徽宗點了點頭,對侍衛道:“帶這孩子去買幾個饅頭,然後交由官府安置。”

  那小乞丐乖巧的磕頭道:“多謝老爺,多謝老爺,我吃的很少,可以把饅頭給我弟弟嗎?他也餓壞了……”

  等他們離開,徽宗才歎了口氣,對蔡攸道:“京城之下,怎會如此?”

  “官家,如今天發大水,災民自然多些。”

  “是天發大水麽?為何沒有救濟的粥棚?”

  “災民自然有粥棚救濟,不過都在城外。可人多粥少,身強力壯者多吃,體弱膽小者少吃。這個小家夥肯定是在城外混不到吃的,不知怎麽混進了城。”

  蔡攸依然在狡辯,徽宗卻長歎一聲,官府存糧不夠,他也有心無力啊。

  正在這時,一群衣衫單薄的小孩端著破碗,從他們跟前跑過,還向那個叫虎頭的小孩打招呼道:“虎頭,觀音姐姐又發吃的了,去晚可就沒了……”

  話音未落,人已跑遠。

  “他們是誰?”徽宗好奇問道。

  “是和我住在一起的夥伴。上次觀音姐姐發好吃的,我就沒搶到,這次有小哥哥的饅頭,我就不去跟他們搶了。”

  “觀音姐姐?”

  “就是前面那個最大最漂亮的樓裡住的一位大姐姐,像觀音菩薩一樣好心腸,也像觀音菩薩一樣漂亮,她有時候會拿一些好吃的給我們,可惜我個子小,搶不到。”

  哦?徽宗和蔡攸看著小孩指的正是李師師花樓的位置,不禁好奇心起,徽宗對蔡攸道:“一起看看。”

  “主人,後巷陰暗,您身份尊貴,還是不要去了。”

  蔡攸想要阻止,卻拗不過徽宗,只能硬著頭皮跟了過去,穿過幾個小巷,順著那些小孩的蹤跡,走到了花樓的後門處,遠遠的就看見在一群小破孩的包圍中,那個清高典雅的樓中花魁師李師正將一些剩菜剩飯分給那些孩子。

  雖然說是剩菜剩飯,卻大都是那些權貴公子們的餐點,對於那些忍饑挨餓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珍饈美味,天賜之物了。

  徽宗看到熱鬧非凡的大街背後,卻聚集了這麽多窮苦災民和乞丐,又看到不顧孩子們身上肮髒,歡笑著分發食物的李師師。心中五味雜陳。

  師師姑娘向來以清高,冷絕著稱,為博得美人一笑,費盡心思都未必能得她一個微笑,卻不想,竟然在這裡綻開最美麗的笑容。

  徽宗正看著發呆,肥胖的李姥姥從後門衝出來,對著李師師姑娘橫眉怒目,罵道:“小賤人,還不趕緊多接幾單生意,否則咱們連逃出東京城的盤纏都不夠!”

  說完連拽帶拉的將李師師拉回了樓內。

  “這個死肥婆!”

  看到女神消失,徽宗勃然大怒。

  “官家,此事我來處理!”

  蔡攸見徽宗動了真怒,連忙擔下任務,今天這次出宮的事兒有點辦劈叉了,他得趕緊想法兒彌補。

  徽宗又看了看那些凍得瑟瑟發抖,衣衫單薄的乞丐,心有不忍,道:“都是一些可憐人,安置好他們!”

  “官家放心,此事我一定辦妥。”

  蔡攸又是大包大攬。

  待將徽宗送回宮內,蔡攸找來開封府尹吩咐道:“官家微服私訪,看到城內許多乞丐,很生氣。官家心善,最見不得人可憐。你明白怎麽做了?”

  “下官明白,明日之後,城內絕不會再看到這些乞丐。”

  十月初十。

  徽宗終於同意遷都西京。

  眾臣彈冠相慶,紛紛準備車馬,想把多年積蓄都一起拉到西京去。

  他們可是聽聞,梁山晁蓋每到一城,就會抄家滅門,凶殘的很呐!

  十月二十。

  完成複耕之後,梁山兵馬在汴梁周邊活動的越發頻繁,在蔡京、童貫等人的催促下,徽宗與皇室眾人,在五萬西軍、二十萬禁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出城“西狩”。

  眾多皇親國戚、文臣武將、富賈豪商拉著大車小車隨行。

  李姥姥死後,上清館李師師也跟隨皇室車隊同行。

  蔡京舉薦少保鄭居中擔任東京留守司主官,並由監察禦史張所、太常少卿李綱協助,一起留守開封抵禦梁山西進。

  十月二十二。

  西遷車隊抵達鄭州,突遇梁山五千騎兵突襲,西軍統帥劉延慶護衛徽宗趙佶,蔡京、童貫等人,一日狂奔兩百裡進入洛陽。徽宗大加讚賞,賞賜白銀三千兩,上等絹步三百匹。賜名“飛腿神將”。

  二十萬禁軍應聲而散,一部分散入各地,一部分潰散向西。

  隨行車隊被攔截,得騾馬兩萬余,錢六百萬貫,其他財貨無數。

  十月二十四。

  虎賁軍進軍洛陽,虎牢關無一守兵,洛陽城應聲而投降。宋軍退入關中,封閉潼關自守。

  十月二十五。

  金剛軍、背巍軍、神機衛、鷹揚衛圍困汴梁城。晁蓋抵達汴梁城下。

  張所高聲叱罵,李綱誓言與城同在。

  鄭居中忽然發難擒拿二人打開城門。

  “鄭居中,你身為東京留守為何投敵!”

  張所、李綱一臉迷茫,繼而大罵。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我鄭居中飽讀聖賢之書,今日就要冒天下罵名,為城中百姓而減少殺戮,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矣。”

  鄭居中慷慨激昂的舉著戶籍田冊打開城門請降。

  “盼天王,迎天王,天王來了不納糧。”

  城門打開後,陣陣歡呼從城內傳了出來,聲音越傳越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