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美利堅之帝國崛起》第96章
北伐!北伐!

歷史還是按照原時空一樣的上演了。從廣州誓師出發的北伐軍依舊是兵分兩路,一路走福建沿海直撲浙江,一路自湖南北上後分兵江西,兩面夾擊孫傳芳;主力則從長沙直上武漢,解決吳佩孚。

雄踞江浙的孫傳芳還是不甘心輕易地將地盤交給民黨,依然派出了所有的軍隊,妄圖將北伐軍阻止在南昌一線,並希望能在吳佩孚的配合下,重創中路北伐軍。

而吳佩孚也集中重兵,企圖借助湖南的水網地形,阻擊北伐軍的腳步。

奈何,得到亨利加強了大量火炮和輕重機槍的北伐軍,根本就不是吳佩孚的腐化了的軍隊可以阻擋的。從七月九日常凱申誓師閱兵開始,到北伐軍攻克長沙,不足二十天時間。

到了八月十二日,常凱申召開軍事會議,再次確定了此前發動方案,不過由於此時的黨軍和其他派系的革命軍擴張迅速,分成左,中、右三路,向湘北吳軍發動進攻。

8月19日,中央軍向汨羅江北岸發起進攻。右縱隊第4軍進攻平江,其右翼第10師從托田渡汨羅江進佔肥田,左翼第12師借其掩護,由白雨湖渡汨羅江,一部向天嶽山、魯肅山實施佯攻,一部向平江城東北攻擊前進,經過激戰,守軍由北門退入城內。獨立團向平江城東門猛攻,擊退守軍,攻入城內。平江守軍1個旅被繳械。

與此同時,右縱隊第7軍第1、第2旅分別佔領浯口、黃塘後,在將軍坪擊退頑抗之敵,迅速向張家牌前進。第8旅猛攻將軍山,遭守軍反擊。第7軍使用預備隊從兩翼投入戰鬥,擊退守軍,攻佔張家牌。

左縱隊第8軍於同日渡過汨羅江後,未遭抵抗,即分別佔領長樂街、黃谷市。之後,左右兩個縱隊乘勝前進,至8月22日連克嶽陽、通城(屬湖北)、羊樓司等地,開始進入湖北境內作戰。

而此時的吳佩孚為了解決湖北面臨的危局,親自率領湖北暫編第四師和中央陸軍第八師與八月二十五日抵達漢口,同時命令從湖南前線退下來的部隊死守武昌城南部的幾處險要汀泗橋、賀勝橋,以及汨羅江。

士氣高昂的北伐軍第四軍獨立團部以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一口氣連續突破吳軍在汀泗橋、賀勝橋及汨羅江防線,直抵武昌城下。

如果按照原時空的歷史,雖然同樣是獨立團為如破這三道防線立下大功,但他們的傷亡一樣不小。但在現在這個時空,就不一樣了。北伐軍此時擁有大量的火炮,即使不如美軍將75mm火炮下放到團一級,也不能在所有的部隊裡都配備,但獨立團不一樣啊,那是最純正的黃埔學生擔任全部軍官位置的部隊!所以,以第四軍之力,保證了獨立團的連一級能夠配備一到兩門60mm迫擊炮,重機槍也能在連一級配備四到六挺,而輕機槍跟能做到每班兩挺的程度。

忘了說了,此時的民黨黨軍的標準是按照美製16人一個班的三三製編練的,雖然缺少重炮和裝甲部隊,但一個師級編制也能達到兩萬多人的規模。

吳佩孚雖然也是號稱北洋名將,但由於信息的缺失,對於北伐的國民革命軍、尤其是由黃埔學生組成的黨軍的實力並不了解,但也更重視這隻進攻勢如破竹的主力軍隊,於是在武昌城集中了他手中的全部主力,妄圖在武昌決戰。而在武昌城背後的漢口和漢陽僅僅安排了湖北暫編第二師和河南暫編第二師負責防禦。

於是與原時空歷史不同之處就是,在武昌城集中了北洋系統的第三、第八、第二十五師和武衛軍以及第十三混成旅,

最後一個師級編制部隊河南第十師與參與湘軍趙恆錫部負責在漢口、漢陽外圍警戒。得知吳軍的部署後,作為總指揮的常凱申並沒有命令部隊強攻,而是在征求了美國軍事顧問後,派遣部隊過江抄武昌城的後路。眾所周知,武漢這地方俗稱武漢三鎮,就是因為長江和漢水在武漢匯合,將武漢分成了三塊,江南岸為武昌,而江北岸是漢口和漢陽,並且著名的漢陽兵工廠的位置也在江北,所以,只要拿下兵力薄弱的漢口、漢陽,武昌城就丟掉了堅實的後盾,數萬軍隊被困武昌城中,外無援兵,內缺彈藥,只會加速吳軍的崩潰。

但要想牢牢地牽製住吳佩孚,不讓他有機會援助江北的部隊,就必須有一隻足夠強硬的部隊不斷進攻武昌城,直到側翼抄襲的部隊完成佔領漢口和漢陽為止。

這個任務同樣交給了屢立戰功的獨立團。

而防守武昌城的吳佩孚手下的幾個北洋中央軍部隊,都屬於直系的精銳部隊,配置的火力也是非常強悍的,按照民國初年的編制,每個北洋中央軍的師級編制都應該配備54門山炮或者野炮,雖然實際上各師之間會有差距,但總的來說,這幾個中央師還是能保證每師三十余門火炮的數量的,而重機槍在這些北洋正規師裡配置的就不同了。

比如曹錕率領的嫡系第三師,最多裝備過72挺重機槍,在北洋的編制裡就屬於嚴重超標的。吳佩孚率領的其他的比如第八師和第二十五師編制的重機槍沒有那麽多,但也有48挺以上。

所以,武昌城簡直就是一隻刺蝟,不僅火炮眾多,而且對步兵殺傷力最大的重機槍也足夠密集。如果北伐軍還想像原時空那樣玩集團衝鋒、敢死衝鋒,只會是得到屍山血海的結果,可能最多就摸到武昌城的城牆!

曹錕和吳佩孚的直系,是屬於親英美派,也就免不了自己部隊的裝備、編制等信息被和他們關系密切英美商人透露出去,所以同樣和美國關系密切的北伐軍同樣掌握了北洋軍隊的兵力、裝備情況。

既然做到了知己知彼,常凱申的美國軍事顧問們就不會建議常凱申強攻。雖然,美國人可以不在乎華夏軍人的生命,但每一個人都是有感情的,這些軍事顧問很多都是曾經擔任過黃埔軍校教官的,和那些進入軍隊擔任中下級軍官的黃埔學生們也是感情深厚,怎麽會願意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去送死呢!

那麽圍城就是最好的選擇。為了避免吳佩孚察覺北伐軍的意圖,軍事顧問們建議常凱申集中黨軍第一軍全部的火炮,和武昌城內的北洋軍來一次凶猛的炮戰!

要知道,亨利這些年給廣東送過去的火炮的數量可是真不少,不說別的,僅僅就火炮射程一項,75mm的山炮就是北洋系統裝備的75mm山炮所不能比擬的。還有射程更遠的105mm山炮,更是足以完虐北洋。

一場規模浩大,足以登上民國炮戰歷史的大戰開始了。

常凱申在武昌城正面部署了全部第一軍以及從其他部隊借調過來的火炮,足足一百四十門75mm口徑以上的火炮,對戰北洋軍布置在武昌城內的八十余門火炮。

射程和數量往往是決定一場炮戰勝負的關鍵,所以,這一場武昌城下的炮戰,北洋系統是輸了!不過,北洋軍輸得並不只是幾門火炮,更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民心和軍心。

同時,由於吳部北洋軍的注意力全放在武昌正面的北伐軍,時刻擔心北伐軍會借助炮戰的勝利,直接攻城,所以就沒有發現北洋軍分兵渡過長江,從武昌的背後,席卷了漢口和漢陽。

湖北新編第二師本就是湖北本地人組成的,戰鬥意志不強,在吳軍系統中也是屬於二等待遇,所以,北伐軍一過江,這支駐守漢口的部隊就棄暗投明了,不僅如此,湖北新編第二師還自告奮勇當先鋒,引導北伐軍再次襲取漢陽的河南新編第二師的部隊。

而河南新編第二師屬於客軍,那個時代華夏人的鄉土觀念都非常的強,背井離鄉為別人打仗,本來就士氣低落,而且河南新編二師也屬於二類部隊,拿到的軍餉和開拔費也比北洋第三、第八、第二十五師要少。

於是,在湖北新編二師的反水帶動下,這隻部隊也沒有進行積極地、堅決地抵抗,很快就從漢陽城北向河南撤退了。

漢陽兵工廠也沒有遭到任何破壞地落入北伐軍之手,同時平漢鐵路也被北伐軍切斷,盤踞在武昌城的吳佩孚的後勤補給和北撤的最近的、最快捷的通道也被切斷。

孤立無援的吳佩孚再也不敢困守武昌,他能夠選擇的就只剩下一條:突圍!而且可以選擇的方向,只有向西去四川,或者向東去安徽。吳佩孚選擇的是向東,去南京——那裡有渡口,可以北過長江去往揚州,然後北上安徽——與曹錕匯合。

突圍之路是艱難的,吳佩孚也不愧是和北洋軍中的宿將,他利用聲東擊西,隱真示假的方式,將自己麾下戰鬥力最強的第三和第八師帶出來重圍,但是重武器幾乎損失殆盡。撤退到安徽後,第三師原來裝備的七十多挺重機槍只剩了三挺,火炮只剩下八門。而第八師更慘,重機槍一挺不剩,75山炮野炮還剩七門。

擊敗了吳佩孚後,整個江南地區,就剩下孫傳芳一個對手了。

與原時空歷史一樣,常凱申還是犯了冒進的錯誤,致使南昌得而複失,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大局,因為派去南昌的並不是由黃埔軍校生為根基的黨軍,而是唐生智指揮的湘軍部隊。

就在國民革命軍主力拿下武昌的同時,北伐軍的東路軍,也順利全據福建,並進入浙江,開始威脅杭州,迫使孫傳芳將布置在江西方向的部隊回撤浙江——那裡是他的財賦之地,不容有失。

不過現在孫傳芳面臨的局面是北伐軍的三面合圍,擊敗吳佩孚軍隊後的革命軍主力沿江東進,一路直奔南京,威脅上海,一路再度包圍南昌,一路自福建北上,要切斷他在江西部隊的後路。

與此同時,受到北伐軍的鼓舞,紅黨在上海發動了多次工人起義,盡管沒有能夠奪取上海,但已經擾亂了孫傳芳的部署——不希望看到上海淪陷在戰火中的列強紛紛給孫傳芳施加壓力,要求和平。

就在孫傳芳還猶豫是否繼續打下去的時候,常凱申的慣用手段開始發揮作用,孫傳芳麾下的幾個重要將領通電宣布革命,轉變了立場。看著自己的軍隊嘩變和分裂,自知無力與北伐軍爭鋒後,孫傳芳隻好通電下野。

原時空中孫傳芳和張宗昌等人組成安國軍進行頑抗和反攻的計劃,在這裡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現在,整個長江以南多戰火消散了。

派駐常凱申身邊的美國軍事顧問和觀察員也結束了他們的工作,於1926年12月回返美國,向美國政府和軍方述職和報告他們觀察到的華夏軍隊的情況。

華夏在民國時代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或者說是一個軍政兩屆的規則,就是隻進行台面上的競爭,競爭失敗,就宣布下野,而勝利者也不會對失敗者進行追殺,甚至依然可以坐下來共商國是。

而失敗者也不是沒有機會東山再起,比如閻老西和馮基督都曾經有過通電下野、交出權力的歷史,就連民黨軍總司令常凱申都不止一次地宣布下野,然後再度出掌民黨牛耳。

雖說如此,但也不是沒有破壞這種規則的人,比如當年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之一的徐樹錚就乾過殺掉馮基督的舅舅陸建章的事情,開了一個民國建立以來的惡例,當然隨後沒幾年,(1918年/1925年)馮基督就派人借徐樹錚離開北京的檔口,一槍將徐樹錚送到地下陪陸建章去了。

所以,民國政府的北洋時代的巨頭們往往都是今天台上,明天台下,只要還能聚兵,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孫傳芳也不能免俗,下野歸下野,那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再度起複的野心。離開江南的孫傳芳帶領依然忠於他的部隊,返回了老家山東,那裡還有一個號稱“三不知”的狗肉將軍,可以合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