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246章 36計走為上
治書侍禦史韋雲起、濟陰太守韋保巒接到齊王令,日夜兼程返回齊王行營

 兩人誰也沒想到事情會發生如此驚人變化,尤其韋保巒,更是懊悔不迭。當初正是看到李風雲殺進中原,機可乘,遂獻策齊王,以出京戡亂建功來再次衝擊儲君寶座。

 以齊王身份,率軍出京戡亂在政治上確會帶來風險,只是韋氏權勢傾天,韋氏子弟個個信心十足,而隴西成紀李氏、關中杜氏、蘇氏亦對風險視若無睹。齊王“失德”一案讓們栽了個大跟頭,顏面盡失,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反擊機會,豈肯錯過?然而世事無常,本來被們故意忽略政治風險,在政敵們意操縱下無限放大,齊王不知不覺就深陷絕境。

 戡亂剿賊又如何?功勞越大,實力越大,死得就越快。誰讓軍隊?誰讓謀反實力?誰讓在慘遭打擊後還不知死活地高調“反擊”?越高調,越想衝擊儲君,就越是適得其反,越會遭到敵對勢力四面圍攻,想不死都難。

 “白發賊到底是何許人也?”韋雲起冷靜思考後,問到了關鍵之處。

 李風雲身份是關鍵,唯摸清了李風雲真實身份,才能找到解決問題“鑰匙”。

 韋福嗣推演,源自李風雲知中樞核心層最高機密,而韋福嗣曾是中樞一員,以對東都政局了解和從政幾十年豐富經驗,當然知李風雲所說機密真假,由此便引出了黃門侍郎裴世矩。

 韋福嗣認定裴世矩是暗藏在李風雲背後影子,而裴世矩曾是山東高齊舊臣,與山東豪門世家以及整個山東貴族集團之間都千絲萬縷聯系。

 先帝和聖主兩代皇帝之所以重用裴世矩,倚重裴世矩,不僅因為裴世矩出自河東裴氏且才智超絕,更重要是出於政治目,是以為“橋梁”,效緩和山東人和關隴人之間矛盾,緩解雙方緊張關系。而裴世矩利用自己在中樞地位和權勢,充分發揮自己在山東人中影響力,很好地完成了兩代皇帝所托付這一政治任務。裴世矩因此贏得了關隴人和山東人普遍好感,這也是在中樞屹立不倒原因所在。

 以裴世矩為中心,李風雲、魯郡太守段操、彭城郡丞崔德本聯系起來,再李風雲千裡躍進蒙山、縱橫魯西南、建立義軍聯盟、轉戰中原等一系列事件串聯到一起,不難發現李風雲就是山東人“製造”出來,是山東人用來混亂中土局勢“武器”,而裴世矩不但參與了“製造”李風雲,還可能繞過山東人直接指揮李風雲,證據便是李風雲知中樞核心層最高機密。

 機密如果韋氏不知,那麽山東眾多豪門也不可能知,但李風雲一個反賊卻知,這問題就嚴重了,就不得不思考一下,為什麽裴世矩要此等機密告訴李風雲?裴世矩希望李風雲借助這些機密達到什麽目?

 裴世矩位列中樞政治意義就是緩和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矛盾。只要這兩大政治集團矛盾緩和了,衝突減少了,東都政局也就基本穩定了。現在因為東征,因為天災,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矛盾已經爆發,大河兩岸義旗高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而接下來齊王楊喃如果敗亡於通濟渠戰場,那麽關隴人和山東人必將大打出手,這不僅影響到東都政局,影響到國內穩定,更影響到了東征進行,影響到了國防和外交大戰略,所以,值此關鍵時刻,裴世矩必須出手,必須繞過山東人直接指揮李風雲。

 從李風雲所獻策略來推演,確可以達到裴世矩目,同時也利於齊王,畢竟好死不如賴活,實力總比沒實力好,在牢外總比在牢內好,功勞總比沒功勞好,天高任鳥飛齊王或許便能抓到某個機遇扭轉逆境。同樣,此策也利於山東人,如果山東人配合河洛人齊王摧毀於通濟渠,雖然可以挑起關隴人之間內訌,但必將遭到聖主和關隴本土勢力瘋狂報復,付出代價太大,不劃算,反之,如果與齊王合作,聯手打擊河洛人,不但同樣可以達到打擊關隴政治集團目,同時還能齊王一步步推上與聖主決裂不歸路,或許便能讓齊王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重演漢王舉兵叛亂、皇族自相殘殺之悲劇。

 然而,裴世矩為何如此信任一個反賊?為何如此重要使命托付於一個反賊?又憑什麽斷定反賊一定會對言聽計從?

 答案呼之欲出了。裴世矩在中樞主掌國防和外交事務,其中最重要便是南北關系,為此必須及時準確掌握北虜諸種一舉一動,而要獲得北虜訊息,就必須在大漠上部署大量秘兵。裴世矩手中就一支秘軍,而李風雲曾是活躍在長城一線大盜,據韋氏所知,邊陲這些馬賊大盜,大部分都是秘兵,由此可以肯定,李風雲是秘兵,是裴世矩親信部屬。

 那麽,李風雲為何被邊軍抓捕?宇述又為何將其羈押至東都?李風雲從白馬逃脫後,為何又要造反?韋福嗣找不到答案,但這些不解之謎目前不重要,重要是,只要知李風雲是裴世矩人就行了,而裴世矩不會加害齊王,相反,從立場出發,還要盡心盡力保護齊王。由此推測,目前通濟渠戰場處處都是陷阱,齊王稍不慎就敗亡之禍,唯今之策隻三十六計走為上了。

 韋雲起搖頭苦歎,“山東人居心叵測,齊王若遠離東都,極可能重蹈漢王之覆轍。”

 韋保巒微微皺眉,接冷笑,“重蹈覆轍又如何?當年若不是為了阻止山東人借助漢王之力東山再起,們豈會支持聖主?而聖主坐穩皇位之後,給了們什麽回報?不但支持山東人對抗們,還以此為要挾,逼迫們支持變革。看看今日朝堂上,還們位置嗎?朝政還在們控制之中嗎?若東征大捷,改革進程加快,十年二十年後,還們這些高門大族嗎?還們立身存命之地嗎?早知如此,當年們寧願讓山東人漁利,也不願讓那些奸佞小人得志,讓瘋狂變革奪走們中土未來。”

 韋雲起臉色難看,猶疑不定。

 韋福嗣則是連連點頭。能理解韋雲起,身居高位,羈絆太多,行險一搏勇氣和決心,而韋保巒因為棄守郡縣剿賊不利,即便收復了濟陰也難逃罪責,遲早都要與自己一樣除名為民,很難東山再起了,所以於脆豁出去了,與齊王榮辱與共,誓死一博,失敗了也就賠上項上人頭,但勝利了則功成名就,人生將迎來最大輝煌。

 “此事重大,應該與東都、西京那邊商量之後再做決策。”韋雲起建議

 韋福嗣和韋保巒都同意,此事關系到整個政治集團未來,確要慎重,不能一拍腦袋一衝動就做出決策。

 三人隨即望向楊喃,請最後定奪。

 齊王倒是殺伐決斷,一則不想回東都那座牢籠,其次更害怕被聖主禁錮,如同行屍走肉般生不如死,所以果斷決定,“約見白發賊,孤要親自與談。”

 韋福嗣嘴上答應,心裡卻否決了,在東都、西京那邊拿出決策之前,齊王不能也不合適與李風雲見面。世上不透風牆,將來此事一旦泄露,齊王死定了。

 夏末,東都接到了從遼東行宮傳來機密消息,段振遺策在高層中公開了,聖主和中樞為了壓製軍方反對聲音,不得不借助段振赫赫威名,而遠征軍將士亦在遠東雨季來臨後惡劣環境裡,開始了千裡大躍進。

 禮部尚書楊玄感非常吃驚,吃驚不是聖主和中樞在錯誤時間錯誤地實施段振遺策,而是區區一個反賊竟然比更早知段振遺策,由此推測,李風雲說中樞內奸也不是胡言亂語,而是準確消息來源。

 難那個人暴露了?如果聖主知那個人背叛了,並且通敵賣國,那後果可想而知,而更嚴重是,一旦那個人在嚴刑拷打之下支撐不住,自己與其合作秘密謀劃招供出來,自己豈不完蛋了?

 恰在這時,那個人密件到了,那個人預測遠征軍可能要失敗,就算遠征軍非常僥幸從平壤城下全身而退,戰爭也要延續到第二年,所以請楊玄感務必在通濟渠戰場上借助反賊之手摧毀齊王,然後給反賊以雷霆一擊,穩定通濟渠局勢,以此來贏得聖主信任,獲得東都控制權,如此一來雙方裡應外合,必能成功實施謀劃已久顛覆大計。

 楊玄感回復,詳述李風雲透露機密一事,秘密已經暴露,中樞人盯上了,不知聖主是否獲悉並握確切證據,總之要小心從事,並通知其人等,一旦事發,則逃亡大漠,避禍牙帳。 之前因為無法確認李風雲所說機密真假,為求穩妥,並向那個人發出警告,現在不一樣了,不但要發出警告,還要做好事發逃亡準備。

 楊玄感又急告李密,不要耽擱時間了,馬上說服白發賊展開攻擊,內應配合,擊敗齊王易如反掌。齊王必須摧毀,這是秘密謀劃中重要一環,若齊王在東都,以皇統第一繼承人身份,緊接時刻登高一呼必應者雲集,那己方將如何佔據東都?又如何按照己方意願更迭皇統控制局勢?至於調查李風雲身份一事,因為當年榆林事件當事人和知情人要麽已經死了,要麽流配邊疆,要麽遠在東征戰場,短期內難結果,所以通濟渠決策即便錯誤,也只能事後挽救了。

 就在李密接到楊玄感密令同時,齊王和韋福嗣也接到了來自東都秘密消息。

 段振遺策公開,證實了李風雲確與中樞高層聯系,由此推測,韋福嗣推演非常接近事實真相,通濟渠戰場陷阱重重,齊王深陷絕境,極可能被政敵徹底摧毀,當前唯借剿賊之名一走了之,先行脫離危險,再徐圖後計。

 韋福嗣馬上趕赴聯盟總營面見李風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