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隋》第279章 不謀而合
北上尋找王薄秘使回來了,隨同這位秘使回來還王薄一位親信部下,此人給李風雲帶來了詳盡口訊。

 李風雲希望借助王薄幫助摧毀官軍對蒙山四面圍剿,而王薄則急於返回齊魯,畢竟根基在齊魯,現在齊魯義旗遍地,以在齊魯義軍隊伍中聲望,即便不能縱橫齊魯,做個稱霸一方豪雄還是綽綽余,這比在河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艱難度日好多了。

 魯東北地區孟讓等義軍首領因為被張須陀打得焦頭爛額,也想聯合建盟,只是一則缺少德高望重、領袖群雄“大旗式”人物,二則張須陀攻擊犀利,步步進逼,壓迫得們喘不過氣來,根本不給們聯合時間和空間,所以王薄雖然急切想重返齊魯,而孟讓等魯東北義軍首領也非常想讓王薄回來,但雙方因為實力不濟,遲遲達不成願望,徒呼奈何。

 這時,李風雲就如及時雨一般出現在們面前。

 李風雲和所創建義軍聯盟,對王薄和孟讓等人來說,無疑是個成功范例,雖然就中土目前大氣候來說,義軍還處在艱難生存階段,但李風雲能帶義軍聯盟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壯大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然而,現在東征暫時結束了,聖主返回東都了,戡亂大潮即將在大河南北掀起,兩地義軍隊伍都預感到了危機來臨。李風雲“嗅覺”極其敏銳,第一個開始運籌反圍剿謀劃,並積極布局,而布局首要目標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齊魯義軍各路豪帥隨即成為李風雲目標。

 王薄欽佩李風雲才智,歎服李風雲布局,在羨慕李風雲所取得驕人戰績同時,也隱約了一絲嫉妒一絲不甘,同時還幾分忌憚,擔心被李風雲利用。信使向李風雲提出了一些質疑,而這便質疑實際上代表了王薄複雜心理。李風雲能理解,換位思考,如果處在王薄位置上,也會擔心自己被實力強大者利用了,吞噬了,最終一無所。

 李風雲是誠心誠意希望王薄返回齊魯,並且是盡快返回齊魯,唯如此,魯東北各路義軍才可能聯合結盟,才可能形成合力,才可能張須陀、周法尚等齊魯地區主要軍事力量牢牢拖在魯東北,這樣李風雲和魯西南義軍聯盟才能突破官軍包圍,才能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窘境,才能在今年冬天取得反圍剿勝利,並堅持到第二次東征開始,如願以償度過此次生存危機。

 事關聯盟存亡,所以李風雲拿出了最大誠意,非常坦誠向王薄這位信使,詳細分析和推演了未來一段時間,尤其是今年冬天齊魯乃至中原、徐州等相關地區局勢發展,而聯盟根據這一推演,做出了南下徐州決策。

 聯盟南下徐州,必然魯西南、徐州和中原三地戡亂官軍全部牽製住,如此一來,孟讓等豪帥們在魯東北戰場上壓力劇減,使得們可以與張須陀從容周旋,牽製住張須陀,而魯東北戡亂形勢只要不陷入惡化之態,周法尚是不會輕易調遣水師進入戡亂戰場,畢竟對來說二次東征才是重中之重。

 在這種局面下,王薄已經具備了渡河南下條件,但問題關鍵是,王薄實力不夠,即便渡河回到了齊魯,亦不能改變魯東北戰場上義軍與官軍之間實力對比。也就是說,以王薄現實力,就算回到了齊魯,頂住了官軍攻擊,重新在長白山一帶站住腳,亦無法取得一言九鼎絕對優勢,因為威望唯與實力配合才能形成權威,而唯權威才能魯東北各路義軍整合到一起建立聯盟。王薄不缺威望和聲名,缺是實力。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讓王薄實力暴漲?隻一個辦法,打勝仗。當初王薄被張須陀擊敗,被張須陀趕出了齊魯,這次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只要擊敗張須陀,給張須陀以沉重一擊,就必然能重建權威,實力必然在一夜間暴漲到一個新高度。

 王薄怎樣才能擊敗張須陀?隻借助外力,其中李風雲算一個,但李風雲遠在魯西南,遠水解不了解渴,所以王薄便目光轉向了河北義軍,試圖借助河北義軍力量渡河南下,擊敗張須陀,橫掃魯東北。

 英雄所見略同,李風雲也是這麽想,想得更遠,認為王薄擊敗張須陀後,不但可以建立魯東北義軍聯盟,還可以與自己魯西南義軍聯盟實施南北夾擊之策,以最大程度控制齊魯地區。而齊魯地區一旦被義軍控制,變成義軍根據地,那麽對河北義軍好處不言而喻,雙方聯手,進可攻,退可守,可謂進退無憂,如此兩利事情,河北人什麽理由拒絕?

 然而,河北人是不是也這麽想?在王薄看來,此計一廂情願之嫌,剃頭挑子一頭熱,成功希望很渺茫,而李風雲則一口認定,河北人肯定會幫忙,原因很簡單,李百藥已經做出來了承諾。而了李百藥這“神來一筆”,河北人肯定會支援王薄,王薄也肯定能渡河南下,但李風雲擔心是,張須陀和齊軍實力太過強悍,大河南北義軍聯軍未必打得過張須陀,一旦義軍聯軍戰敗,張須陀打贏了,那麽李風雲謀劃就全部失敗,齊魯乃至河北義軍都將在此仗中遭遇重挫。

 李風雲闡述、分析和推斷,實際上是對王薄諸多質疑一一做了答覆。王薄信使最終被李風雲所說服,並對這一計策了充分理解和產生了很大信心。

 “以將軍看來,何時渡河南下最為合適?”

 “越快越好。”李風雲回,“大河封凍之後,天塹變通途,們隨時可以越過大河進入齊魯戰場,而那時齊王楊喃、魯郡段操、彭城梁德重等戡亂主力都被某拖在徐州戰場,張須陀孤立無援,是擊敗最好時機。”

 “將軍是否忘記了東萊水師?周法尚可是張須陀強力後援。”

 “東征大敗,遠征軍所統帥都責任,水師來護兒和周法尚也難辭其咎。”李風雲答,“聖主回京後,頭等大事就是對十二衛府大開殺戒,但二次東征迫在眉睫,聖主需要衛府絕對支持,因此這場風暴必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打人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然而,在風暴停止,塵埃落定之前,東都局勢緊張程度可想而知,衛府必定人心惶惶,混亂不堪,試問,那一刻,來護兒和周法尚還心思戡亂剿賊?”

 “隻待聖主和中樞決策發動第二次東征,可以預見,在四月遠征軍渡過遼水之前,聖主肯定要結束這場風暴,以便在最短時間內穩定衛府,穩定軍心。也就是說,雨點要小了,板子要輕輕放下了,該從牢裡放出來人要放了,而該去前線領軍將軍們也要趕赴遼東戰場了。”

 “東都一旦結束了風暴,而周法尚依舊為水師統帥,並主掌齊魯鎮戍,那麽周法尚必然會給張須陀以力支援,所以,們渡河南下時間是越早越好。”李風雲望王薄信使,逐漸加重了語氣,“請回去務必告訴王將軍,渡河南下時間千萬不要拖到明年初春,更不能拖到明年二月甚至是三月大河解封之後,那時南下攻打齊魯,純粹是自取死路,因為周法尚水師戰船可以進入內河水,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支援張須陀,可以以最快速度對們完成包圍,最後失敗必定是們。”

 這位信使神色沉重,顯然信心不足。

 李風雲也知此事難度太大,即便河北豪門世家在暗中“推波助瀾”,但河北各路豪雄自己利益訴求,如果幫助王薄渡河南下打齊魯根本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賺吆喝,們當然“動力”,當然磨磨蹭蹭了。

 “聯盟南下徐州,強敵環伺,戰事艱苦,並無取勝之握。”李風雲繼續說,“某剛才分析過了,徐州一戰,官軍方面來自東都重壓,必定不敢敷衍了事,所以某在徐州堅持時間不會太長,最多堅持到年底,一旦形勢過度惡劣,某隻後撤蒙山,如此便很難牽製住齊王楊喃等戡亂主力,尤其到了明年初春,某聯盟大軍肯定被困蒙山,那時若們不能南下作戰,不能幫助某牽製住魯東北戰場上周法尚和張須陀,讓們軍隊加入魯西南戰場圍攻蒙山,某便覆滅之危。”

 信使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這番帶給王薄。

 “對河北戡亂形勢,將軍何預測?”

 李風雲身份一直以來都很神秘,但隨實力越來越大,隱藏在背後眾多秘密也漸漸露出了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在此次李風雲布局中,就豪門世家身影,由此不能不給人以無限聯想,所以這位信使也是心試探,看看能否從李風雲這裡打探到更多機密。

 李風雲為了增加王薄信心,毫不猶豫地透露了一個重要機密,“據傳到河北戡亂者,乃左翊衛將軍段達。考慮到二次東征,永濟渠安全至關重要,所以段達戡亂主要目標就在永濟渠一線,清河張金稱、張金樹兄弟,平原郝孝德、劉黑闥,高雞泊高士達、竇建德,還豆子崗劉霸、孫宣雅等各路豪帥都是剿殺對象。”

 “雖然戡亂形勢很緊張,不過據某推演,因為關隴人和山東人與生俱來矛盾,段達第一個目標必定是清河義軍,借此機會來打擊以清河崔氏為首永濟渠一線地方勢力,但缺少了河北人支持,段達在戡亂戰場上必定處處受阻,步步驚心。”

 “然而,如此一來,河北義軍便成了官府‘眼中釘,,東都極可能增兵支援段達。河北人為了自身之安全,必然要轉移東都注意力,而最好辦法便是渡河南下攻打齊魯,如此既可禍水東引,又能幫助王薄等齊魯諸雄,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