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宦海風流》人物篇 第15章
人物篇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三十、【七大臣之李景儉】

 李景儉以“口蜜腹劍”著稱於世;當時朝中人都異口同聲說:“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

 李景儉早年依托“家族蔭恩”入仕。

 但他的家世實在有點可疑。他自稱出身隴西李氏,但又稱李陽冰為從叔。李陽冰卻為趙郡李氏。李景儉正是在時任吏部侍郎的李陽冰的推薦下,被朝廷“察舉”,從而成為正式官員。

 當時就有一種謠言說李景儉根本不是世家子弟,他出身庶族,為了仕進,於是詭稱自己是隴西李氏,後來又靠厚顏無恥的拍馬之術巴結上李陽冰,通過李陽冰的關系,終於成功邁入仕途。

 很少有人是天生奸佞,李景儉就是罕有之徒。這個人的無恥嘴臉,在年紀尚輕的時候已經暴露無遺。

 當時,李景儉為了尋求快速“進步”,將主意打在了權臣武澄宇的寡妹身上。為了吸引武妹妹主意,李景儉特意為她寫了一首詩,賣弄自己的才情。

 這首詩的全文是: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回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

 平心而論,此詩從觀賞性、藝術性上來說,確實不錯,本應打動富有才情的武妹妹。可惜。李景儉不僅沒有得到美人青睞,反而被武妹妹當眾嘲諷了一頓,這是為的哪般?

 原來,這首李景儉自譽為平生得意佳作的七言詩,卻原來是純粹的抄襲。原詩為: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懶整鴛鴦被,羞褰玳瑁床。春風別有意,秘密處也尋香。

 原詩為前唐宰相李義府所著,很明顯,李景儉是在人家李義府的詩中每句加了兩個字,就搖身一變成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被武妹妹嘲諷後,李景儉這種“偷名人文章”的行為,被當時的人傳為經典笑話,要是換了一位臉皮薄的人,早就羞不可言,可李景儉倒好,照樣若無其事地出入武澄宇的太師府,當別人故意提起此事後,他還一個勁大讚武妹妹的才情不俗,真有一種唾面自乾的超然風度,由此可見李景儉做人的無恥。

 可惜李景儉費盡心機,不僅沒有泡上美人,連武澄宇的大腿也沒有攀上,原因就是人家武太師根本瞧不上他。

 李景儉相貌長得很漂亮,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無賴,說他是“繡花枕頭”都有些對不起枕頭。起碼枕頭沒有像他那麽無賴無恥,這樣的人,向來自負的武澄宇怎麽會看得上眼?

 李景儉油滑成性,善於見風使舵,見在武派這裡討不到好處,立即就投入了宰相高爽的旗幟下。

 當時,李景儉任職長安縣令,整日為高氏搖旗呐喊,上跳下竄的猶如一個小醜,得到高爽的一些口頭表揚後,李景儉更加得意忘形,仗著有後台撐腰,竟然和上司京兆尹劉岩唱起了對台戲。

 可是沒想到人家劉岩來頭更大,後面有宰相曹斐暗中撐腰,到了真正對決的時候,李景儉的大靠山—高爽反而先怯了下去,為了撇清關系,這個更善於見風使舵的老狐狸將李景儉推出去擦屁股,可憐李景儉猶如喪家之犬,被劉岩狠狠收拾了一頓,過後又被發配到山南西道當了一名小縣丞。

 這時。李景儉又遇到一件更惡心的事情。

 當日,他自稱出於隴西李氏,及至他投到高爽門下,發達顯貴後,隴西李氏的各支紛紛前來和他敘親疏遠近,一些李姓子弟,趨炎附勢,附和苟合,稱他叔拜祖者不少,李氏族長李崇德還鄭重其事地將李景儉的名字錄入族譜。可是等到李景儉被貶為普寧縣丞時,時任給事中的李崇德直接將李景儉一支又從隴西李氏族譜中抹去。

 李景儉在普寧遭遇的不是人生的低谷,這段貶官經歷反而成為他仕途的轉折點。

 他在這裡結識了一個同樣不學無術的家夥—普寧惡霸高增壽,高增壽自身沒能耐,但他的義父卻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肅宗皇帝的親信—大宦官高師成。

 肅宗皇帝在世時,非常寵信幾個大宦官,因為這幾個人對他登上帝位有很大的幫助,肅宗認為他們有“擁立之功”,又是容易掌握控制的身邊人,於是常常委以重任,信任尤甚大臣。其中,高師成任職內常侍,陪伴念宗,須臾不離左右,對皇帝的喜好非常熟悉,常能取悅君上,於是成為宮中最有權勢的閹人。

 通過高增壽這個中間人,李景儉千方百計地巴結上了高師成。

 高師成是太監,最大的心結就是沒有子孫。於是李景儉像孝敬父親一樣恭順高師成,稱稱呼他為恩府先生,無論是場合,只要有人提起高師成的名字,李景儉便立馬跪倒在地,虔誠地磕頭,旁人竊笑,李景儉也不當回事。

 此外,李景儉很貪財,而且斂財有術,小小的一個縣丞,他卻能做得有滋有味,收刮了很多財貨。同時,李景儉又善於利用財富,他將大部分財物都獻給高師成等宦官,以取得他們更大的信任。

 這樣,高師成經常就在肅宗面前為他鋪路,誇獎他有“賈物之才”,如果讓他執掌財柄的話,一定能為國家創造許多財富。

 靠著高師成等宦官的幫助,李景儉一步登天,被肅宗皇帝授為“戶部度支司郎中”,不久又遷升“度支使”。兼“鹽鐵使”,掌管天下租庸稅收,開始進入大周帝國的政治中樞。

 初登高位的李景儉總結了以前的失誤,年輕時,他在政治上見風使舵,那派強他就依附誰,但是不僅沒得到好處,反而吃了不小的虧,問題就在“強出頭”三個字上。他傻乎乎地作了別人互相爭鬥的打手,不管誰勝誰負,打手從來沒有好下場。

 這一次。李景儉終於學乖了,他認識到政治鬥爭實在是凶險萬分的事情,這種事情最好不要沾手,任憑別人劃陣營、分派別,明爭暗鬥,自己只要堅持一個真理:哪派都討好,悶聲發大財,誰也不得罪。

 但是,除了這些政治廝殺外,那些得罪自己的人,必須施以報復,當然,其中的手段要分外講究,最好是收拾了對方還不讓對方察覺。

 李景儉首先報復的人就是落井下石的李崇德,李崇德是當時正和武澄宇集團激鬥的蕭嵩、王博派系的人,他巧妙地利用了兩派的矛盾,挑撥離間,唆使俞平伯攻擊李崇德,並暗中為俞平伯羅織了李崇德的很多罪名,結果李崇德下獄,不久後,俞平伯迫其自殺。

 李景儉深知,為官之道便是要能揣摩最高領導—皇帝的心思。因此,他想盡辦法與后宮嬪妃及宦官套近乎,以便從他們口中得到皇帝的真實想法。史稱李景儉“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

 李景儉得到了肅宗皇帝的信任,尤其是大宗朝後期,肅宗暴虐成性,往往因一些小事而對臣下降罪,而李景儉往往能體會上意,皇帝的心意還沒有說出口,李景儉已經把事情做得很圓滿。這讓肅宗更是對他另眼相看,視他為自己的腹臣。

 李景儉素來品行才望不高,被朝中百官瞧不起,但頗為機靈乖巧,善於鑽營。歷任戶部郎中、監察禦史、刑部侍郎、戶部侍郎等職位。黃龍元年,慧帝即位後,李景儉以顧命大臣的身份坐上宰相之位,為戶部尚書、參知政事。

 當時竇剛為中書令,盧士瓊為侍中,李景儉還不是主要的執政者。竇剛鄙視他的為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李景儉雖然心裡恨得要死,但因為竇剛大權在握,李景儉表面上還不時討好他。大臣們議事時,李景儉從不敢公開反對竇剛的意見,背後卻處處設陷階,挑撥離間,製造竇剛和盧士瓊以及君臣間的矛盾。

 天複二年的時候,李景儉主持的“經濟政策”飽受批評,被撤銷了參知政事的宰相職務,其時,錢伯芳案暴露出了“鹽鐵署”的種種不法行為,李景儉身為最高負責人,難逃其咎,遂被貶為鄯州長史。

 李景儉再一次被貶官,他的那些野心和欲望沒有消失,他在北庭的風雪嚴寒中默默等待著,機會終於在天複五年(810年)來到。揚钜叛國案,震驚天下,李景儉知道,他苦等的機會終於來了。

 本書有關李景儉的情節:

 1,維州事件:李景儉因左右逢源之術,坐山觀虎鬥而得到漁利:

 (原文:維州事件不僅直接導致太后黨的衰落,其後也牽連了眾多中樞官員,幾十名大臣或左遷被貶或削職降罪。主張和議雖是政事堂會議通過,但竇剛身為首席宰輔,無法逃脫領導責任,原宰相制度中,當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稱為“執政事筆”,從此事件後,竇剛不得不讓出這份殊榮,改為諸位相公輪流執筆,竇派聲勢大損。

 最大的得益者,當算是“侍中”盧士瓊。隨著大批重要官員的獲罪和致仕,竇剛也以丟卒保帥的魄力避免了自己集團的傷筋動骨,一些把持的重要位置不得不讓出,盧派黨羽趁機佔據其位,許多要職被盧士瓊集團和落井下石的“李貓”李景儉故舊親信瓜分。)

 2,貪官歸登來正是因為投靠了李景儉而發達:

 (原文:歸本為長安城淨善寺一名僧人,因做得幾首華麗小詩,為當時的宰相王博賞識,歸登來倒也機靈,立刻留發還俗,緊抱上宰相公的大腿,被提拔為秘書省校書郎,可惜這份工作雖在中樞顯赫之地,但卻沒實權,幹了幾年,他見王老頭不再提拔自己,於是立馬投靠了“參知政事”李景儉,靠著“獻媚邀寵”,當上了尚書都省的郎中之位,這是五品之官,已經算是可以穿緋衣的朝廷中級官員了。這也符合李景儉一貫的手段:他斂財從來不拋頭露面,而是指使一些如歸登來這也的人來為自己謀取財貨。)

 3,“鹽稅專賣法”出台,因譚孝移的病逝,李景儉成為負責人:

 (原文:很快,新的鹽政法出爐,可惜譚孝移卻沒有堅持到底,恰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病逝了。隨後,門下侍郎加“參知政事”李景儉,在這個時候,出任了檢校(名譽)戶部尚書,和新任的“戶部侍郎”杜黃裳、“鹽鐵度支使”種拂開始接手經濟工作。……“參知政事”李景儉是新政的實際主持人,新鹽法實行幾個月來,他嘗到了甜頭,所以是最堅定的擁護者。他的話雖沒有竇剛威嚴剛硬,但是有具體的經濟數據支持他的觀點,食鹽專賣後,稅收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對於此時財政緊張的朝廷來說,是最有利的說服力。於是,“新鹽政”就在這種磕磕碰碰、讚成和反對者互相爭執、激辯的氛圍中艱難地進行著,從它一開始的艱難難產中,或許可看出些端倪:此法將在大周帝國的歷史上,佔據一番重要的地位。)

 4,丁晉的老上司—宇文成和李景儉之家發生的矛盾:歸根結底一句話:為權利而起的爭鬥。

 (原文:由於現任的“太常寺卿”年老多病,宇文成這個少卿實際上成了主持太常寺工作的“第一把手”。但是新鹽政改革後,“門下侍郎”加“參知政事”、 “檢校戶部尚書”李景儉,開始負責全國的經濟工作,為了加強對經濟各部門的了解和控制,他上書讓朝廷任命了一位戶部的屬下擔任“兼太常寺少卿”的職位。

 雖是兼職,但這個人被賦予的權利卻越來越大,不斷挑戰宇文成的權威,這還罷了,問題是他所施行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和宇文成的原則有很矛盾的衝突,一個部門有了兩個大領導,可想而知混亂情況。)

 5,淮西出兵之爭:李景儉原為主和派,後看主戰派勢大,立馬改弦更張:

 (原文:以戶部尚書、參知政事李景儉為首的一部分大臣認為:帝國財政枯竭,國力已不堪承受一場戰爭,朝廷應該正好趁淮西鎮內亂的時候,鞏固國本,而不是擅動乾戈。

 這一部分從國家財政考慮的官員,以李景儉、杜黃裳為主,他們兩人是主持經濟工作的長官,雖然這一段時間互相之間頗有摩擦,但他們是最清楚帝國財務狀況的人,自然知道現在絕對不是起戰爭的最好時候。

 原本為主和派的李景儉首先附和“兵部侍郎”劉嶙的意見,要求盡快捕獲刺殺宰相的凶手,嚴懲幕後指使者,矛頭直指軍鎮。並質問負責京城治安的“京兆府”和負有監督之責的“禦史台”,堂堂宰相之尊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刺殺,是不是嚴重的失責?)

 6,得罪李景儉的倒霉官員的下場:

 (原文:在“刺客風波”中,便有一位禦史台的官員,獲罪貶到雷州,因為是待罪之身,還不許居官舍,隻得租民屋。這位官員曾得罪過“參知政事”李景儉,聽說李景儉便讓雷州刺史下令州府究治膽敢借房給管制分子居住的民眾,結果這位前禦史大人,挨了數日風吹日曬,才找到一處居住的房子。)

 7,丁晉的座師杜黃裳因和李景儉政見不同而遭到他的排擠陷害:

 (原文:幸好,杜黃裳並沒有大問題,只是在主持經濟工作中,和李景儉頗發生了一些衝突。這早在丁晉預料之中,杜黃裳此人,極為的清廉正直,一般人如果不是同樣廉潔之士,恐怕很難和他共事。……

 而杜黃裳在為國理財方面,也很有一手,他是最早著眼於南方的人,在念宗皇帝時,他就曾建議朝廷大力征調江南財稅以緩解國家困難,後成為“戶部侍郎”後,身體力行,創辦良多。他又完善了李景儉等人施行的有很大缺陷的榷鹽法,使鹽利收入達到了國家總收入的一半。可以這麽說,這幾年帝國兵革之際、戰事劇烈,而國家財政極度困難而危危不倒,靠得就是杜黃裳施行的一系列有利的經濟政策,如果沒有這些積極的政策支持,恐怕,大周帝國現時的局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過,李的貪財和杜的清廉,不是他們結怨的矛盾點,造成他們之間激烈衝突的,主要是工作問題,也就是彼此施政觀點和經濟政策的嚴重對立。……

 現在,李景儉抓住的便是這一點——這白駱駝到底是劉摯贈送給杜黃裳的禮物,還是行賄給他的髒物呢?……)

 8,李景儉政治上毫無建樹,屢出昏招,實行了“賣官售爵”等受士大夫唾棄的新政:

 (原文:這個事情還啟發了一個人聰明的大腦,正為破敗不堪的國家財政焦頭爛額的副相李景儉,由這個爭搶爵位的火爆情形,靈光一閃地想出了一個暴斂巨財的念頭。

 雖然這個想法顯得有些荒唐,也必將會被那些清明之士唾罵,但是走投無路的李景儉顯然已經顧不上其他了,只要是能幫他自己擺脫現在這個危險的政治困境,他絕對不惜行險一拚。。……

 鍵是李宰相後面的話,接著,他話鋒一轉,悲天憫人後,以一副無奈的姿態宣示,為了替朝廷積斂財力,支援前線戰事,朝廷準備試推行“刑罰錢當“和“錢爵”的政策,也就是被處以流刑、徒刑的罪責後,可用錢物來代替;至於“錢爵”,李景儉雖說得盡量婉轉,遮遮掩掩,且再三強調受爵人將有嚴格的要求和審核條件,避免所授非人,可是說白了,它就是為清流士人深惡痛絕的賣官售爵。)

 9,襄州剿匪,查出王保等人的不法行為,李景儉擔心自己受牽連,決定消滅知情人,並先發製人指使人彈劾誣告丁晉:

 (任何人都會得意忘形,包括李景儉。襄州的巨大收益,讓他欣喜若狂,相應地也放松了警惕。在這條“門路”上,他第一次拋頭露面,原本是想拉攏王保,做點感情投資,可是現在看來,卻成了很不謹慎的行為,也成了危險的把柄。如果要掐掉這條線,那麽就必須先清理掉有可能的隱患,比如胡鐵頭,比如王保。……

 就在這個時候,王保得到了不妙的消息:武元宗派心腹周俠,統兩千健卒,駐扎襄陽,協助丁晉調查山匪逆亂真相。雪山加霜,緊接著,和宰相李景儉聯系的人突然失去了消息,過了幾日,長安城的探子才查明情況, 原來那個奸詐的李老貓,想要和己方斷絕來往,撇清他在其中的關系。……

 )

 10,走私案發,更牽扯出鹽鐵署的種種不法行為,李景儉安排錢伯芳做了自己的替罪羊:

 (原文:李景儉從眯著的眼縫中透出一縷精光,暗暗打量驚慌失措的錢伯芳,半響,他展顏一笑,安慰道:“錢公無須憂慮,此事雖然頗為棘手,但也不是沒有化解之道。到底是哪位高人指點相公宅中風水,錢公可否告知?”……

 錢伯芳一走,李景儉馬上派心腹向禦史台秘密舉報:錢伯芳曾召妖道郭行真進入府內,行“蠱祝”之術,並且將錢伯芳告知的郭行真的藏身之所,也透露了出來。……

 李景儉開始雖有異議,但很快就反戈相向,成了堅定的“倒錢分子”,不遺余力地主張嚴查……

 錢伯芳還是有一定政治敏銳感的,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要置他死地之人,竟然會有李景儉在內。……)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