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揚明》第685章 奇兵吳3桂
李自成見到宋獻策之後,吃了一驚。

 為何吃驚呢,原來這位宋獻策個子矮小,比尋常成年男子要矮一個頭,偏偏還留了長胡須垂到了胸腹處,越發顯得矮挫,形象實在不怎麽樣。

 看了他的模樣,李自成有些不喜,只是礙於劉宗敏的情面,不在臉上顯現出來,只是淡淡地說:“既然宗敏大力推薦,先生才學自然是不用說的,讀書人理應優待,看座。”卻閉口不提檄文一事。

 宋獻策是個術士,長期雲遊四方,為人佔卜吉凶禍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個跑江湖的。這樣的人,閱人無數,自然看得出李自成的心思,當下淡淡一笑,拱手行禮,說道:“山人(注1)聽劉將軍說,適才順王召集眾人議事,第一件事便是入京之後駐蹕何處宮殿,而昌平知州推薦的是乾清宮,竊以為不妥!”

 昌平知州聞言有些忿忿,好歹我也是朝廷命官,曾經在工部乾過,對紫禁城的了解勝過在場所有人,自然也包括你這個江湖術士。只是他尚為階下之囚,還未曾投效,身份尷尬,不好明著反駁。

 李自成也有些不解,問道:“先生何出此言?額覺得知州說得很有道理啊。”

 宋獻策不慌不忙地回答:“《易經》上說‘大哉乾元’,又說乾為天,為君,坤為地,為後。故明朝修建皇宮,皇帝所居之宮取名為乾清宮,皇后所居取名為坤寧宮。‘清’與‘寧’均是平安亨通之義,故兩宮之間為交泰殿,蓋取《易經》泰卦之義,象曰:‘天地交,泰。’從這一點來看,駐蹕乾清宮的提議頗合正理。”

 昌平知州有些洋洋得意,連你也這麽說,那還有什麽理由反對,倒看你如何自圓其說。

 宋獻策話鋒一轉:“然而,以山人看來,崇禎雖有亡國之君之象,然與歷代亡國之君不同。崇禎性情剛烈,人所盡知。城破之時,山人料定他既不肯投降,也不願被俘受辱,必將自盡於乾清宮中,或自縊,或服毒,或自焚,甚至他會將後妃們都召到乾清宮中,一起死於火中,轟轟烈烈殉國。所以請順王考慮另一座宮殿為駐蹕之處,方免臨時忙亂。”

 眾人大感意外,居然是從當今皇帝的性格著手分析,而不是讀書人那些彎彎繞繞。不過細想起來,頗有道理,崇禎性情剛烈也不是什麽秘密,朝野上下都知道,這一番推理,倒是很附和他的性子。

 劉宗敏一拍大腿:“額說甚來著,順王,這宋獻策肚裡有貨吧?”

 李自成也來了興趣,追問道:“那依先生所言,該駐蹕何處?”

 宋獻策回答:“知州大人也說過,崇禎皇帝除參與早朝之外,又數蒙召對,或在平台,或在文華殿。文華殿為紫禁城內一處重要宮殿,在左順門之東,東華門內不遠。這文華殿……”

 李自成點頭:“這文華殿很有名氣,孤也常聽人說起。你說下去,說下去。”

 宋獻策接著說:“文華殿建於永樂年間,原來不常臨禦。嘉靖踐祚,將文華殿重新修建,換成黃瓦,此後為春秋經筵所在地,也往往在此處召見大臣。而且文華殿與內閣很近。內閣在午門內向東拐,是從文淵閣劃出來的幾間房屋,為輔臣們值班之地。倘若順王稱帝,以文華殿為宮中臨時駐蹕之處,則內閣可以說近在咫尺。故山人冒昧建議,請順王進紫禁城後駐蹕文華殿,不必考慮其他。”

 李自成聽他說得頭頭是道,心裡已經接受了這個提議,便環顧左右:“諸位對宋先生的提議有何意見?”

 一乾將領都是大老粗,自然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議,紛紛附和:“甚好,便挑文華殿便是。”

 一番答對後,李自成對宋獻策的印象有了改觀,便問道:“聽說先生早就替額擬好了檄文,願聞其詳。”

 宋獻策從懷中摸出一個卷軸,卻不打開,一字一句朗誦出來。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將軍為奉命征討事:自古帝王興廢,民兆於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順王,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故特遣本首總,於本月二十日,自昌平領大兵二十萬,分路進兵為前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所過秋毫無犯。我為先牌渝文武官等,審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李自成擊掌叫好:“好一個義旗一舉,海宇歸心。這提營首總將軍代本王征討,理當由宗敏當此大任。”

 劉宗敏大喜過望,他引薦宋獻策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借這個檄文拿下這個代順王征討皇帝的提營首總將軍,既可以撈取戰功,也能獲得足夠的政治資本,在即將到來的改朝換代中獲得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果然投其所好之後, 對檄文很滿意的李自成不出意外地將這個重要位置給了他。

 大順軍中一片喜氣洋洋,而相隔不到百裡的紫禁城中卻是愁雲慘淡。

 乾清宮中,崇禎壓抑住心中的憤懣,問楊嗣昌:“闖賊已經到了昌平,一路上無人可擋,你把希望寄托在瓊海軍身上,只怕所托非人,難不成朕就這麽輕易的做了亡國之君不成?”

 楊嗣昌的頭髮白了不少,聞言回答:“陛下,臣怎麽可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夏天南這等無君無父之人身上?其實解救京城之困,另有一支奇兵可用。”

 “誰?”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

 ————————————————————————

 注1:山人,一般指隱士高人或與世無爭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裡之人,謙稱;還有以易經、卜卦、八卦、風水、數理、五行算命為職業的人,也稱“山人”。宋獻策是算卦為生,取義後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