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哥哥怎麽聽說中堂大人家裡有事?”楊瑾臣放低聲調悄悄的問道。
“老哥,中堂大人的私事不是咱們能夠打聽的,到了他老人家這個份上是真是假誰能夠說得清楚?”王伯良肅容低聲說道:“話說不好聽的,咱們哥倆不過是靠著中堂他老人家的聲名討口飯吃還上不得台面,心中只需要記得唯他老人家馬首是瞻就行了!”
楊瑾臣面現難色最終搖頭苦笑:“老哥我是越活越窩囊了,真是舍不得眼前的家業啊!”
“老哥,你放寬心!”王伯良安慰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再怎麽著咱們手裡也有幾萬兩銀子,實在不行就卷鋪蓋回老家當個富家翁還是沒問題的!不過今天弟弟給你說句大實話,中堂他老人家是不會就這麽容易被人算計的,當年的曾大帥處境比中堂可要困難多了,不照樣如履平地過來了?既然有丁憂就有奪情,弟弟我調防天津不是沒有道理的,想跟中堂他老人家掰腕子,現在還沒有人有這個資格!”
李鴻章母親病重的消息看來是已經公開化了,連楊瑾臣這樣的人都能夠知曉這個消息,要說背後沒有人吹風點火那是不可能的,說實話就連王伯良自己心中也是直打鼓——他所知道的歷史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內容,說句實話“丁憂”這個詞匯他在前世也只是從古裝片裡聽說過,但現在他才切身體會到裡面的含義有多麽深刻。
可以說自王伯良聽到這個消息以來,從李鴻章以下到周馥、周盛傳都開始做著相關的準備工作,連自己這個小爬蟲也被調動著,甚至他心裡都有種“兵變”的味道。當然王伯良心中非常清楚,李鴻章是絕對不會兵變的,淮軍的特性使得朝廷也不敢拿李鴻章怎麽著,這也許就是一種姿態——淮軍各部四散全國,各部數年來不斷裁減,將領或是歸鄉做富家翁,或是做一方大員大有自立門戶的味道,但李鴻章對立足根本的淮軍主力一直都是緊緊的握在手心裡,他需要讓那些政治對手看到自己的掌控能力。
“老哥,銀子是掙不完的,咱們的工廠裡都是淮軍家眷,平日多多照料一番,乾活的時候自然是嚴格要求不能出岔子,但生活裡還是要多放寬些的……中堂大人差遣我來籌辦北洋武備學堂,弟弟我琢磨著趁這股東風建一所子弟學堂,讓那些到年齡該讀書的孩子到這座學堂中讀書,管吃管住不用交學費和書本費,教書先生和住所我來想辦法,這孩子的上學費用我想從繅絲廠來撥出一份款項……”王伯良詢問道。
楊瑾臣非常乾脆的說道:“這是好事!這也花不了多少銀子,又可收攏人心,老弟這可是筆好買賣!”
“說實話剛出洋的時候我們這些幼童過得還是非常滋潤的,不用像花旗國的同學那樣放假還需要進工廠做工來掙學費,每個月除了有固定的零用錢之外學業好寫文章好的還有額外的賞賜。按說現在你我二人已經是不愁吃不愁喝更不愁老來無銀子花,更是給後輩留下了一份家產,出來混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可以了,以後該做什麽?難道像胡光墉那樣廣置宅院養上三妻四妾醉生夢死?”王伯良搖搖頭:“老哥,弟弟不想這麽過,自己不愁後路自然也要惠及其他,近了是自己的親戚朋友,遠點是淮軍諸多同僚,再遠點便是素未謀面受苦受難的百姓……”
王伯良越說越堅定:“洋人瞧不起我們,古時候洋人來中國回去寫了本書,對我們羨慕的了不得,而現在這幾十年對外打仗是一敗塗地,連皇帝老子的圓明園都給燒了,洋人自然也就看不起我們。我要讓更多的孩子讀書,讓他們也會造洋槍洋炮會造戰艦,洋人隻認拳頭你比他厲害他便怕你尊敬你,不要讓他們像我們一樣被洋人看不起……”
“老弟,你說的這些哥哥聽得也不是很明白,不過老哥還是知道讓孩子們多讀些日後也有出息,這事老哥會安排弟弟放心就好……”
王伯良在歸國後不久便開始著手培養人才的計劃,他的年齡是最大的資本,他有時間也有耐心更有資本去花十幾年的時間來培養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諸如收養聰穎孤兒來培養,到了盛軍更是建立隨軍學堂和盛軍子女私塾,但這些都還算不上正規的現代教育,現在他任北洋武備學堂總辦生員質量不盡人意的情況下他便要想想別的路數,思來想去幹脆自己建一所西式學堂作為附屬,招收駐扎在京畿地區淮軍子弟入學——除非能夠把家眷弄到他所開辦的繅絲廠或是其他工廠中,一般而言絕大多數淮軍子女都在老家,這樣的“雙保險”使得這些孩子從小就有著很強的歸屬性。
設立附屬少年學堂的設想王伯良也跟周馥溝通過,周馥原本是非常讚賞的,不過他在看到王伯良的具體規劃後就笑不出來了——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將會從淮軍各營中選拔“略有文采”者入學學習現代西洋軍事,第一期大致估算在一百二十人左右,但附屬少年學堂招生計劃卻在五百人。因為武備學堂的學製在王伯良的建議下由兩年改成三年,而少年學堂學製為六年,可以想象五六年之後北洋武備學堂怕是隨便碰到一個都是少年學堂,那可不像是個軍校的樣子。
“這樣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了?”周馥指了指條陳上關於少年預備學堂的內容說道。
王伯良搖搖頭:“老師,與武備學堂正式的生員數量相比少年預備學堂的人數是有些太多了,不過學生如此籌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北洋武備學堂乃是仿照西方軍校籌建而來,泰西列強於國內軍事教育有著嚴密的體系,就如同學生在海外求學時從小學一路讀到大學一樣。北洋武備學堂若是按照泰西軍校的標準而言應屬於軍校體系中最高的那一等級,事實上武備學堂所招收的學員只是從淮軍各營中遴選能夠識文斷字的低級軍官而已,他們在此之前根本未曾接受過任何軍校教育,是以在學生看來武備學堂並非是一所真正的軍校,而設立附屬少年學堂便是希望五六年之後能夠將武備學堂建成一所真正的軍校……”
周馥沉思片刻說道:“心田你看得是比較遠,不過這少年學堂的設立恐非不易,中堂那裡倒不是什麽難事,只要稍加解釋即可,但朝廷那邊怕是有所非議……”
“有爭議是正常的,泰西諸國與我大清完全不同,在他們看來同樣是當兵打仗但整個軍隊猶如一台機器一般各司其職精確運轉,他們是從孩子時代便開始培養一名軍人的。學生所見過的兵勇從最早的淮軍到現在的,無非是一開始長毛為禍無以生計迫不得已投軍,或是現在沒有更好的生計出路從軍,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半道出家目不識丁隻知扛槍吃飯根本看不到任何前途,而現代戰爭已經變得極其複雜和專業,根本不是朝廷那些迂腐之輩所能想象的……”
“心田你倒是看得挺開……”周馥笑著說道,接著也歎了口氣:“老夫雖然沒有像你這樣出洋留學,不過卻也知道同樣是拿著火槍火炮,若是真有列強入侵,現在的軍隊是靠不住的……”
“老師亦不必如此憂慮,其實以學生之見我大清與列強軍隊之間,陸軍的差距是最容易追上的。曾文正公與中堂大人他們苦心經營數十年,諸如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局等諸局已然擁有一定基礎,所缺的不過是鋼鐵廠來自己生產製造槍炮所需的鋼鐵而已。這仿照泰西籌辦軍校,若是也能沉下心來發展十來年同時編練新式軍隊,十幾年後未必不能擁有列強那樣的陸軍,到時若有外敵入侵我大清亦不會全無反擊之力……”
周馥他們那代人心中最大的傷痛其實並非是太平天國帶來的災難,而是兩次鴉片戰爭給他們巨大的思想衝擊——作為他們一直瞧不起的蠻夷,英法的海陸軍給他們衝擊實在是太過劇烈,兩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對他們的戰爭觀念是顛覆性的,也讓他們意識到在戰爭方面若是不學習西方大清是全然沒有出路的。該怎麽學,如何去學,學些什麽,這幾十年來上有曾國藩、李鴻章,下有馮桂芬、甚至還有出過洋的郭嵩燾,在他們不斷的探索下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現在籌辦北洋武備學堂是洋務派仿照西方進行軍事方面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不僅是保守派,其實連洋務派內部對引進西方現代軍事教育的看法都是充滿爭議的。不過好在有福建船政學堂在前,李鴻章在天津設立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至少在輿論方面的阻力已然小了許多,但在王伯良的眼中武備學堂是否真的能夠發揮作用,這還真需要在後面打個問號——清廷最終下定決心編練新軍是甲午戰爭的時候,離現在還有十多年呢,武備學堂肯定開辦已經有幾年了卻一直隱匿在歷史當中少有人關注,提起中國現代軍校鼻祖反倒是袁世凱設立的保定軍校名氣更盛。
“就設立武備學堂的少年附屬學堂,學生已經聯系過幾個商人,他們願意出資幫忙籌建少年學堂負責入學少年所需的一應學雜費用。這樣我們只需要在武備學堂籌建校舍和延聘教員方面多下些功夫即可,說起來不過是多蓋幾間校舍而已,並不會出現多少花費……最重要的是,這些商人首先資助入學的少年為駐扎在京畿淮軍的子弟,這樣一來朝廷日後對學堂撥款有所減少的時候也不至於中斷……”
“所謂聯系幾個商人”不過是王伯良的托詞而已,願意出銀子的諸如一直有銀錢往來的徐潤所開辦的錢莊,還有胡雪岩象征意義的出了點血之外,真正出銀子的還是楊瑾臣和王伯良自己。事實上除了教會學校之外,王伯良還真沒聽說官方或是民間有類似西方的學校系統,如船政學堂或是同文館的教育體制只是類似而已。
周馥聽後笑了笑,他是知道王伯良收養孤兒用西法來培養學生的,在他看來這個少午學堂多半與外國的小學、中學差不多,只是額外增加了一定的軍事訓練。不過若是放在王伯良的角度來考慮,從淮軍各營遴選低級軍官入學來培養,這樣的路是越走越狹隘,從開辦的水師學堂來看淮軍的血統幾近於無。在武備學堂設立附屬的少年學堂還要達到這麽大的比例,就連他自己即便知曉其中的意義也很難接受,說服李鴻章就已經非常困難了更不用說對朝廷的解釋,不過若是以淮軍子弟為主那自然是另當別論,怕是李鴻章自己也要為之奮鬥一把。
“你倒是門路挺廣!”周馥笑言:“不過這也是好事, 就怕他們半途而廢,這少年學堂每年的費用可不是一個小數!”
王伯良也是笑了笑:“辦學自然是功德無量,但若是辦西學他們可就沒有這麽大的勁頭了,不過學生也在私下裡答應他們一個條件……”
“條件?!”
“少年學堂培養的生員未必都能適合進入武備學堂,或是因為基礎學習不佳,或是因為身體不堪軍旅,總會有生員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就讀。這些被篩選下來的生員雖於學堂無益,但對於一些商人而言卻是奇貨可居,他們的作坊工廠引入洋人機器,懂得其中奧妙者甚少,學生在設立少年學堂中專門附有機械一門課程,這也算是為這些無法繼續入學生員找一條後路……”
周馥聽後心中自是明了,王伯良說的這些若是放在別人那裡自然是會有人相信,只是他周馥是不信的——王伯良開工廠都已經開出了圈,工廠裡面全是進口二來的機器設備,對於懂技術的人需求格外旺盛,而總是聘用洋員顯然不劃算,據他所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伯良已經派人去上海來招收那些懂機器的人。現在看來王伯良已經不滿足從外面招人了,而是乾脆重起爐灶自己培養。【本文字由 啟航更新組 @冰山berg123 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豌豆莢吧 @神獸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