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清》第134章 運用之妙,存乎1心
“雁行陣”,也叫“楔形陣”。一艦居中,分隊其余艦隻兩旁排列,形成倒“v”字的隊形,猶如雁行長空,因此得名“雁行陣”。

 這種“陣法”,迄今為止,從未在實戰中使用過,美國人沒用過,保守的英國顧問們更加是興趣缺缺。

 在演習中加入這個“陣法”,主要出於關卓凡的主張。

 關卓凡聲稱,他的靈感來自納爾遜勳爵的“雙縱隊戰鬥隊形”。不過,納爵爺的“雙龍入水”,我艦隊垂直於“一字長蛇”的敵艦隊,接敵過程中,主要靠首艦的艦艏炮擊敵,火力實在是弱了一點,能否成功楔入敵陣,過於依賴主帥的指揮能力。這個,非英明神武如納勳爵者不能辦啊。

 還有,這種“陣法”,對整支艦隊的紀律、素質、通聯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個,亦非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不能行啊。

 為了降低難度,我覺得,是否可以對“雙龍入水”稍稍做個調整?你們看啊:合二為一,變“雙龍”為“雁行”——如此一來,接敵過程中,雖然還是主要以艦艏炮擊敵,但整個分隊所有艦隻的艦艏炮都可開火,火力大大增強了;另外,分艦隊所有艦隻,彼此可見,距離也近,通聯就會容易許多啦。

 嗯,各位以為如何呀?

 關卓凡的馬屁,拍得幾個英國佬暈乎乎的。喬百倫說道:“親王殿下的想法很有創意,我非常欣賞。不過,受閱編隊一共二十一艘艦船,若擺這麽個……哦,‘雁行陣’。這大雁的兩隻翅膀,每一隻就是十艘艦船,這個……會不會太長了一點?如果因而運作不靈,反為不美啊。”

 關卓凡連連點頭,說道:“將軍的看法很有道理!這樣吧。咱們把受閱編隊分成兩個分隊。一個分隊擺一個‘雁行陣’——如此,大雁的翅膀就是五艘艦船,不算太長了;然後。一陣在前,一陣在後,如何?”

 呃,好像還是長了一點……

 還長?靠,那咱們就把受閱編隊分成三個分隊。擺前、中、後三個“雁行陣”。一支分隊七艘艦船,一隻大雁翅膀三艘艦船,這樣,總可以了吧?

 嗯……可以啦。

 於是,劃時代的“雁行陣”,便“大雁展翅”,橫空出世了。

 中美聯合艦隊天津演習半年之後。關卓凡對利賓說的“必有一戰”的普魯士、奧地利倆兄弟,終於正式開打。普奧戰爭中,意大利和普魯士結盟,對陣奧地利。意大利海軍大舉進攻奧地利治下的克羅地亞利薩島,人類歷史上第一場大規模鐵甲艦海戰爆發了。

 這是一場和關卓凡有密切的“間接聯系”的海戰。

 第一。“冠軍號”——原名“翁貝托國王號”、“射聲號”——原名“杜裡奧號”,這兩艘最先進的巨型鐵甲艦,原本是意大利海軍的訂貨,只是當時意大利政府財政緊絀,一時無力支付貨款,才讓關卓凡撿了個大漏。如果“翁貝托國王號”和“杜裡奧號”按期進入意大利海軍序列,利薩海戰的結果,恐怕會大不相同。

 第二,利薩海戰中,奧地利艦隊司令、海軍上將特格特霍夫,將全艦隊編成前、中、後三個縱向排列的倒“v”字楔形隊,鐵甲艦編在前隊,木殼艦編在中隊,其余小型艦編在後隊——這個陣型,和半年前中美聯合艦隊天津演習的“雁行陣”,幾乎如出一轍。

 當時的意大利海軍,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利薩海戰對陣雙方,論國力,奧地利當然遠勝意大利,但實際投入這場海戰的軍力,意大利卻遠勝奧地利——意大利有十二條鐵甲艦;奧地利只有七條鐵甲艦,全部都編入第一個楔形隊裡邊了。

 意大利海艦隊以“一字長蛇陣”對陣奧地利艦隊的“雁行陣”,結果大敗虧輸,連旗艦“意大利號”都被擊沉。

 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以弱勝強,大大震動了西洋諸強。海軍將領和軍事評論家們,一致認為,奧地利海軍之所以能夠取勝,倒“v”字的楔形隊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人們普遍認為,奧地利艦隊的“楔形陣”,“參考”了中美聯合艦隊天津演習使用的“雁行陣”。

 眾口一詞,連特格特霍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受到了關親王的啟發”。

 於是,關卓凡“海戰‘雁行陣’之父”的地位,載諸史冊,不可動搖了。

 嘿嘿,穿越就是有好處啊。

 言歸正傳。

 “雙龍入水”開始變陣,“射聲號”、“海軍上將號”、“馬裡蘭號”,分別擔任前、中、後分隊的長官艦——即陣中居中兼居首的軍艦。

 如果是正式作戰,是不會這麽安排三個分隊的長官艦的——應該按照利薩海戰奧地利海軍的做法,把最強的艦隻統統編入第一梯隊,以便形成最大的攻擊力,一舉突破敵艦隊的火力網。

 不過,現在畢竟是演習,而且,演習的主要目的,是給一個女人“看熱鬧”。如果最強的艦隻全部編入第一梯隊,那麽,第一梯隊倒是神氣了,但第二、第三梯隊,卻會大大失色,那位尊貴的觀眾看在眼裡,難免會有“虎頭蛇尾”之感。

 嗯,“軍盲”有“軍盲”的玩兒法嘛,大夥兒理解一下。

 海面上,二十一隻軍艦,前進後退,左趨右轉,旗幟紛飛,黑煙滾滾,兩條“長龍”,慢慢兒變成了三隻“大雁”。

 聖母皇太后眼花繚亂,撟舌難下。明黃面紗後面,清亮的剪水雙眸,一直睜得大大的;鮮紅的櫻唇,大多數時候,是一個微微張啟的狀態。

 “這個……‘雁行陣’,是不是最厲害的一種‘陣法’啊?”

 關卓凡一愣,心想這真是一個典型的“軍盲”問題。想來是因為“雁行陣”看起來最複雜,又排在最後出場,所以禦姐以為就是“最厲害”的。

 要認真回答,不能給她無謂的錯覺。

 “回太后,《宋史》裡邊,記載過嶽飛說的一句話,叫做:‘陣後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說,陣法很重要,但是,如何運用,卻更加重要。臨陣對敵,須根據實際情形,確定用哪種陣法,最忌死背兵書,拘泥不化。”

 “‘一字長蛇’也好,‘大雁展翅’也罷,其實並無優劣之分。該用‘一字長蛇’的時候,要用‘一字長蛇’;該用‘大雁展翅’的時候,要用‘大雁展翅’。如果本該用‘一字長蛇’,卻用了‘大雁展翅’,就難保不吃敗仗了。”

 禦姐點頭:“有道理。”

 關卓凡繼續說道:“就是同一種陣法,同一種情形之下,現在用得,十年之後,未必也還能用得。”

 “哦?怎麽說呢?”

 “臣就拿這‘雁行陣’來做譬喻好了。‘雁行陣’的好處,在一路銳進,突入敵陣,將敵艦隊一分為二,使敵首尾不能相顧,各部亂作一團,最終為我一一擊破。”

 “現下的鐵甲艦, 都是‘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即:艦上設風帆,乃因蒸汽機的力量,尚略嫌不足,不得不以風帆為助力之故。也就是說,現下的軍艦,速度還不太快,轉動尚不太靈,‘一字長蛇’還躲不開‘大雁展翅’的急突銳進。因此,用‘雁行陣’,可收奇效。”

 “但是,蒸汽機的力量,只會愈來愈大,不會愈來愈小。臣敢打包票,十年之內,風帆就要從蒸汽艦船上陸續撤下來了。那個時候,艦隻速度愈快,操縱愈加靈巧,再用‘大雁展翅’來衝‘一字長蛇’,若敵艦隊這條‘長蛇’快速遊動,咱們的‘大雁’,靠不靠的上去,就難說得很了。”

 *

 (小預告:明天兩更,中午十二點左右一更,晚上八點鍾左右二更)

 *)

 ...

 ...

 (啟蒙書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