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血1641》第651章 不急,改製慢慢來
  【明血1641】 【】

  乾清宮暖閣,照例是朱慈烺和閣臣商議政務。

  “陛下,軍情急報,建奴禮親王滿達海率人北上已經數月不見蹤影。”

  陳新甲道。

  朱慈烺點頭。

  這個他已經從錦衣衛那裡知道了。

  “可知北上為何。”

  “這就不知了,畢竟探子攀附的都是漢臣,沒有皇族,”

  陳新甲搖頭。

  這就是無奈處。

  建奴的哨探打入大明很容易,因為這些人都是漢人。

  入關後沒有異狀,容易混入大明官員勳貴家中。

  但是北上的探子也都是漢人,想打入建奴勳貴的內部基本沒可能。

  最起碼短期內沒可能。

  建奴勳貴對漢人本就不信任,即使用了些走狗,也要身邊多年的奴才入手。

  ‘朕倒是知道他做什麽去了。’

  朱慈烺笑笑。

  北上有什麽。

  如今的東北,除了遼中遼南等開拓較好。

  就連遼北都是一片林木茂盛之地。

  甭說黑吉兩地了。

  但是兩地交界處擴展開就是一個廣闊的大平原。

  讓一個建奴親王北上,那肯定是大事。

  大敵不可能,可能羅斯人在北面有騷擾,但不至於讓一個親王到那個地方去。

  這是安排後路去了。

  朱慈烺說了說。

  幾人恍然。

  “建奴這次倒是頗有自知之明。”

  陳新甲笑道。

  “不可大意,本相倒是希望建奴狂妄,現下他們如此處置,倒是個勁敵。”

  孫傳庭倒是另一番感受。

  “正是,建奴幾個執政大臣如此謹慎,遼東定是一場惡戰。”

  朱慈烺也敲了警鍾。

  “好了,還是那句話,攘外必須安內,卿等講一講今年的政務吧。”

  “陛下,今年大明除了四川南部,貴州北部一線有旱災,需要接濟糧食外,其他地方尚算風調雨順,此時各地正在秋收,估摸是個豐收之年,”

  孫傳庭笑道。

  這兩年老天算是開眼,沒有大的災情。

  給了大明休養生息的機會。

  難得啊。

  “陛下,今年的佃租下降了一成有余,閩南等地的佃租有的已經下降到四成,可見大批流民的出走對他們影響極大。”

  吳甡道。

  朱慈烺哈哈一笑。

  第二批的流民已經登船起航了,這次有十多萬流民乘坐一千多艘海船南下。

  此外還有數十萬流民聚攏,等候著南下去往西陸。

  可說將南方的流民大部分收攏。

  以往流民眾多,有的為了活下去,六成佃租就當了佃戶,現在哪裡有那個好事。

  人手緊俏起來。

  為了保住自己的佃戶不流失,閩南粵南和江南等士紳大多降低了佃租。

  “還是頗高,沒有降低到三成。”

  三成是朱慈烺給佃租改制定下的成功線。

  只有這個水平,佃戶才能吃飽穿暖。

  “陛下,還得徐徐圖之才可。”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血1641】 【】

  吳甡提醒這位年輕的陛下,不能操之過急。

  “朕當然不急,西陸容納千萬人也是可能的,”

  朱慈烺笑道,

慢慢來嘛,  “再者,攻取了遼東,還有大片的開拓地,再容納千萬人也沒問題,只是到了那個時候,士紳們保有三成佃租有些困難了。”

  想想,兩處需要一千多萬的人口。

  這些人的流失,必然讓耕作的佃戶大為緊張。

  很多有些冒險精神的人定會北上或者南下去開拓自己的田畝,好過永遠是個漂泊被壓榨的佃戶。

  什麽,漢人保守,不喜冒險。

  這麽說也沒錯,明人除了沿海的一些人外,內陸大多保守。

  但是有一樣,對土地的執著,會讓他們忘卻恐懼,寧可出海,或是北上寒冷的遼北爭取自己的那塊土地。

  那時候,士紳哪裡去找大批的人手。

  佃戶降到三成是必然的。

  所以朱慈烺真不急。

  “只是如此開拓,耗費太甚。”

  陳新甲搖頭。

  這兩年每年在西陸開銷三百多萬銀幣。

  這還是幣製改革後的結果,如果是以往那就是過千萬兩銀子的事兒。

  即使大明如今每年近四千萬的收益也是支應不起的。

  這還是開拓伊始,接下來大約要二十年間不斷的向西陸輸送無地百姓,想想讓人頭疼。

  “經過最初五年就好了,那時候只是西陸的糧食就能自給自足,無須從呂宋、巴達維亞等地輸入。”

  孫傳庭道。

  現在耗費最多的就是糧食。

  畢竟西陸才剛剛開墾十多萬畝土地,等三年後才能熟田,等到熟田擴大到百萬畝,那時候最大的負擔就會消失。

  “消失,呵呵,馬上就是遼東了,我軍擊敗建奴收回遼東,還有大片荒野等著呢。”

  吳甡搖頭。

  “即使如此,本相也希望有那些無盡的田畝,畢竟我大明已經沒有開拓的地界了,兼並卻是無處不在。”

  孫傳庭笑道。

  “正是如此,這是朝廷幸福的煩惱,如果沒有這些田畝,呵呵,我大明才是陷入困境,如今不過是暫時的困難。”

  朱慈烺調侃。

  眾人哈哈一笑。

  其實幾個人就是抱怨幾句而已。

  比起先帝在時,現在的困難都是小事。

  “當然,如今佃租下降這般多,也有堵學士的功勞,他可是這一年都在東南奔波了。”

  朱慈烺提醒眾人,別忘了堵胤錫。

  這一年,堵胤錫巡視了江南,閩南,如今抵達了廣東。

  他所到之處,士紳無不蟄伏,很多和士紳勾連的官吏被處置。

  地方遂平,因為降低佃租引發的亂局平息。

  當然,堵胤錫的名聲在士紳那裡是太差了。

  士林中很多人唾罵他就是皇帝走狗,當代酷吏。

  “堵學士也著實不易。”

  孫傳庭歎道。

  他自認也是果斷勇毅之人,但是和士林做對,只怕他也會退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血1641】 【】

  堵胤錫卻是頂著士林士紳的強大壓力推進改製。

  “士林當然想毀去朕和堵學士的清譽,朕是不會讓其輕易得逞的。”

  朱慈烺的話基本給堵胤錫做了保。

  他不會搞鳥盡弓藏那一套,帝王心術有時候太晦暗。

  “嗯,諸卿,此番召集你等前來,是有一件要事商議,那就是進一步推進改製。”

  眾人對視一眼,感覺又要出大事。

  這位陛下太能折騰,都不知道哪裡有那些花樣。

  “今年去年兩年,四大鹽場所在有五名巡鹽禦史被勘問,幾乎所有的鹽運衙門都有官吏被查處,說明了什麽,吏治亟待改製,我大明過於優容官員,有些官員也是貪心過甚,當然,也是朝廷吏治漏洞讓其可以上下其手,因此朕痛感吏治之不足,決意推動吏治革新,”

  眾人屏息聽著,戲肉就要來了。

  ‘朝廷當命令官員入仕伊始就申報自家的田畝和財產,公示記錄下來。每晉升轉任一次官職,也要再次向吏部上報,公示,記錄,作為內閣吏部核查的依據,其中田畝、店鋪,金銀幣首飾等等都在其中,如有異常變動,刑部大理寺立即勘問。’

  朱慈烺的話讓三人聞之色變。

  這個手段好狠。

  三人宦海多年,深知其中滋味。

  怎麽說呢,大明官吏的俸祿偏低。

  多少都有灰色收入,否則怎麽過活。

  這手段就是針對這個現象。

  ‘陛下,此事是否太過唐突,本來士林從不言利,讓官員如此申報,豈不是有辱斯文,有損官員威儀。’

  吳甡道。

  孫傳庭和陳新甲點頭。

  這時候三人還是一致的。

  甭說和他們也算是利益相關,如果這事推進,只怕他們三人在官場上的名聲大約和堵胤錫差不多了。

  “言利此事就不說了,多少官員借機斂財,多少官員吞沒田畝讓族中以他們的名義經商,這不是言利是社麽,不過是假意托辭掩飾罷了,剝開這些都是利益勾連,就說一樣,那些官員為何為士紳出首,抵製佃租改製,還不是有自身利益,士林如此說,太過虛偽。”

  朱慈烺厭惡道。

  大明儒學到了這個時候虛偽到了極點。

  他從後世來的人知道社會行為都是利益相連的結果。

  恥於言利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是大明士人為自己臉上貼金。

  三人沒有敢反駁。

  先帝倒是可以辯解一番,這位陛下還是免了,徒增笑談。

  “陛下的改製本心是好的,只是天下官員眾多,即使吏部也無法核實,”

  孫傳庭道。

  “所以才公示,然後昭告天下,但有告發官員異常收入被證實的,其貪腐收益五成歸於舉報者。”

  朱慈烺道。

  三人目瞪口呆。

  這什麽操作。

  原來向外公示是為了這個。

  只是這一條讓他們驚恐不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血1641】 【】

  五成啊,大約會有不少人為此鋌而走險吧。

  “朕會登報告知天下此事,但有告發者向各省的調查統計部舉報即可,而調查統計部不敢隱瞞,也因為他們知道每個省的調查統計部都有錦衣衛探子,不怕死的就和地方勾連一起,事發凌遲。”

  朱慈烺冷冷道。

  三人可以想見以後官員的戰戰兢兢。

  “其實官員也有難言之隱,我大明俸祿之低大約歷朝歷代僅有,只能將養家中,官場往來都是沒有余力的。”

  吳甡忍不住吐槽。

  就是他吧,也靠著有些禮金等過活。

  都依靠俸祿,他就不用和官場士林中應酬了。

  有些事是有因有果的。

  “朕也知道如此,因此朕命你等推動改製的另一個就是提高官場的俸祿,拿出一個章程吧,這也昂算是你等為官員們謀取的福利。”

  打個巴掌給個甜棗,又打又拉,那是必須的。

  朱慈烺這是告訴他們,官場上雖然有些人恨他們,但是也會有不少官員感謝他們,在任上大舉提高了官員的俸祿銀子。

  至於高薪養廉,其實高薪到什麽程度也抵擋不住人心的貪婪。

  但是,朱慈烺要消除官員和士林的借口,提高了俸祿,甭再拿大明的俸祿無法養家說事。

  三人對視一眼,頗為意動,阻擋是阻擋不來這位爺的,能有這個差遣也不錯。

  三人拱手應諾。

  朱慈烺也很滿意,和閣臣達成了共識,收買了這三人,就是破冰的開始。

  至於改製,後世方法多了,他只是不能太著急破開。

  這次還是利用貪腐不斷,朝廷有些束手無策才借機提出的。

  畢竟他不可能事必躬親,必須說服閣臣和六部跟著他一同辦差。

  遇到機緣才能借機推動改製。

  以後還會有機會的,他不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