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行雲誤流水》第69節 山澤居篇丨書生無用?
  秦書墨幼時,曾在崇文書院念書,拜陽夫子為師。

  與他一同拜入陽夫子門下的,還有一名學生,叫做秦之渙。

  秦之渙天資聰穎,三歲識字,四歲吟詩,七歲便已熟讀四書五經。念書時更是耳聞則育,過目不忘,在鄴城當地頗有“神童”之稱。

  秦書墨與秦之渙同門數載,平日裡同吃同住,同修同學,也算有著深厚的同窗之誼。

  長大之後,二人一同參加科舉。秦之渙抱負不凡,中舉後不願屈居舉人之位,屢次參考。直到前年,才終於不負所望入了殿試,並在保和殿上舌戰群儒,以“良政治國之策”贏得皇帝青睞,成功奪得狀元。而秦書墨天賦愚鈍,即便再勤修苦學,也均以落榜收尾,隻得以秀才之名留在鄴城,以教書為生。

  秦書墨此番進京,便是將希望寄托於這位昔日同窗。

  他想法單純,隻覺得之渙得聖上賞識,大有可為,又兼有憂國憂民之心,為了家鄉百姓,他定會相助。卻沒想到,這人和事,都不只是這一腔報國利民的熱血能左右的……

  今日,秦書墨剛一轉醒,便迫不及待地帶著硯兒來到了秦之渙的府邸。

  起初,秦之渙還因老友重逢而欣喜,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在聽了秦書墨告知來訪目的後,卻當場便沉了臉。

  秦之渙將廳內的下人遣退,把門窗也盡數掩起,然後坐回秦書墨身側,一臉嚴肅地問道:“大梁每年上京告禦狀者,數不勝數,但真的能將狀紙遞到皇上面前的,卻寥寥無幾。你可知為何?”

  秦書墨猜測到:“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引薦?”

  秦之渙微微搖頭:“這只是一個原因。其實,大多數人連金陵的城門都進不了,因為…他們早就在來京的路上丟了性命。”

  “這……”秦書墨眉頭一皺。

  “書墨。”秦之渙長歎了一口氣:“我大梁雖廣開言事之路,但民又豈能輕易的與權相爭?官場如網,環環相扣,奧援有靈。你明面上要鬥的不過是這一方縣令,但背地裡卻可能會危及其他權貴的利益。這些人,又豈會讓你順利地面聖?他們一旦收到風聲,便會讓你如其他告禦狀的人一樣,悄無聲息地死在路上。”

  秦書墨有些不明所以:“我知其中風險,但我已經來到金陵了,只要你能幫我引薦皇上——”

  秦之渙苦笑一聲,打斷了他的話:“書墨,這官場沒你想得這麽簡單,身在其中者,本就是身不由己,隨波逐流……”

  “你這是——不願幫我?”秦書墨領會了他的意思,直言問到。

  “不是不願,是實在無能為力。”秦之渙無奈地解釋:“如今奪嫡在即,形勢膠著,一件小事便可能會掀起軒然大波。我也不過是一介小小的六品修撰,人微言輕,在局勢不明之下若貿然行事,很可能會攤上禍事……”

  “那鄴城的百姓呢?你就不管了?”秦書墨的臉色有些發白。

  秦之渙有些狼狽地躲開他灼灼的目光:“我也不想……但你知道我才剛入宮不久,正是需要拉攏人心之時,又怎能隨意得罪人?要不你先回去,等我找到機會,再想辦法向皇上進言……”

  “秦之渙!”秦書墨突然起身,怒不可遏地瞪向秦之渙。

  他傷口初愈,又氣火攻心,身體此時已是搖搖欲墜。硯兒見狀想要上前攙扶,卻也被推開。

  秦書墨依靠在台桌旁,強撐著繼續說道:“今日相見,我實在是大失所望。

但我失望的,並不是你不願意幫我,而是你不再是我所認識的那個秦之渙!初入崇文書院時,是誰,與我共拜夫子,高誦春秋大義?是誰,在保和殿上大談良政,立誓為生民立命?又是誰,在為官前允諾,自己能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讀書之人,本就該胸有丘壑,肩擔道義,以天下為己任!我體諒你為了保全自身不願相助,但你若為了前程,甘與世俗同汙,與貪官為伍,那可真枉費了夫子的教誨,也愧對於這個狀元之名!”  秦之渙聽到這些話,頓時羞怒無比。他憤然地站起身,高聲辯駁道:“你根本不懂!世事哪有這麽容易?!你以為我這個狀元郎當得很風光嗎?是,我是說過那些話,也想過要為民辦事,但事實呢?即便我費盡心思坐上了這個位置,成了鄴城裡人人稱羨的狀元郎,但在宮裡,我卻什麽也不是!我不過就是翰林院裡一個個小小的宮中修撰,每日不是草擬典禮、史籍,就是聽學士差遣,無權無勢,無所依靠,若是見到那些權貴重臣,便只能低著頭當孫子,更妄提與之相抗衡了!而我日後若想躋身內閣,掌握實權,就必須得與他人攀交。這朝堂之上,黨同伐異,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我也只能選擇屈從!聖賢之言我從不敢忘,但有些事,不是僅憑你我二人之力便可實現的……民與官爭,從來如此。既是無謂的努力,你又何必執著呢?”

  “……”

  秦書墨沒有接話,而是深深地望了他一眼,然後便拉著硯兒轉身離開了。

  秦之渙望著他決絕離去的背影,挽留的話在口中徘徊,最後卻還是沒有說出口……

  ******

  秦書墨陷入回憶,不覺已濕了眼眶。

  秦之渙不僅是他的同窗,更是他心中最敬佩之人。同行十載,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秦之渙的能力和發心。但他卻不曾想過,即便是這樣一顆明珠,入了宮也會蒙塵,甚至變成他們曾經最為鄙棄的模樣……

  待秦書墨再回過神來時,夜暮已至,屋內漆黑一片。

  他掙扎著起身,想要點亮燭台,卻見有人推門而入。

  來者是寧行雲,只見他將手中的燭台放在桌上,然後將一個包裹遞過。

  秦書墨正疑惑著,便聽寧行雲說道:“聽說你們的行李都落在了馬車上,所以我們剛才去買了些東西,你且將就用一用。”

  “多謝公子……”

  秦書墨感激地接過,然後將包裹打開,見裡面除了幾件衣物外,竟還有一些嶄新的典籍。

  “這……”秦書墨看著那幾本書,微微一愣。

  “硯兒說你平日裡書不離手,所以路過書攤時便挑了幾本。”寧行雲隨口解釋道。

  “公子有心了。”秦書墨翻開了其中一本,用指尖在那結體遒勁的正楷上輕輕拂過,似帶著說不清的眷戀。接著,他卻又歎了口長氣,將其重重地闔上了。

  寧行雲看到這一幕,有些不解:“怎麽了?可是這些書不和你意?”

  “不,書很好。”秦書墨朝他歉意一笑,心事重重地說道:“只是……我心中有些迷茫罷了。”

  寧行雲提起桌上的茶壺,替他斟了一杯:“你若有不解之處,不妨與我說說。”

  秦書墨遲疑了片刻,突然問了一句:“寧公子覺得,讀書——是為了什麽?”

  “明事理,辨是非。”寧行雲毫不猶豫地答道。

  秦書墨點點頭:“是啊……讀書之人,應讀春秋大義,習養浩然正氣,以求所行光明磊落。但是,這真的有用嗎?”

  “這是何意?”

  秦書墨繼續道:“從小夫子便教導我們,讀書之人,應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往今來的讀書人也都是如此,渴望借科舉步入仕途。即便其中不少人是為了權位名利,但大多數人也都有治國救民的初心和抱負。可是,當他們真正步入官場又能如何呢?門閥士族,永遠是我等難以逾越的高山,平民之力甚微,又何談救國救民。反倒是這利欲人心,輕易便將能人吞噬,讓初心盡失。既然如此,那我們苦讀聖賢之書,走仕途之路,又有何意義呢?”

  寧行雲微微一笑,將他方才闔上的那本書又翻開放至他的眼前。

  秦書墨看著他的舉動,面露疑惑。

  “你方才不是問我讀書的意義嗎?”寧行雲道:“讀書,是為了明理,更是為了讓人保持純淨。有些書,你可能看了便轉眼即忘,但蘊藏在這其中的箴理,卻在不斷地幫你挑拭心中的汙濁。它和其它無數聖賢之言堆積在一起,便鑄就了你現在的信念和你現在的堅持。你若覺得迷惘,不妨再翻翻看這些書籍,這些字句或許不能為你完全解惑,但卻會幫你找到本心。修身,治國,平天下,這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只有心如磐石,方能篤行致遠,兼濟天下。”

  秦書墨盯著那些字,一時有些入神。

  寧行雲又繼續道:“你說的沒錯,讀書人即便入朝為官,卻也難施抱負。因為這世事本有其秩序存在,所有的割裂和顛覆都必然伴隨著陣痛。歷代的名人賢士,忠臣良將,哪個不是搏盡全力,甚至以鮮血鋪路,才為黎民謀得福祉?真正的道義不應只在書中,更要在天地中回響。 我等之力縱然微小,但正是因為這些涓涓細流,方能匯聚成江河,推動世道的發展。而只要讓這天下能有一點不同,便已是無愧於自己,無愧於蒼生!”

  秦書墨在口中喃喃:“無愧於自己,無愧於蒼生……”

  他思掇了許久,眼中的渾濁終於如撥雲見日般,慢慢消散……

  ******

  “你聽懂了嗎?”

  門外,正在偷聽的葉流水對身旁的硯兒問道。

  硯兒歪著頭想了想,然後又迷茫地搖了搖頭。

  葉流水仰起頭,滿臉的驕傲:“也是,你個小屁孩,聽得懂就怪了!我師兄這人吧,平日裡雖然嘮叨,但說起大道理來還是挺厲害的~”

  硯兒不服氣地回道:“我爹爹,也,也厲害。”

  “他有什麽厲害的?頑固的讀書人一個。”葉流水不屑地冷哼了一聲,然後眼珠子一轉,打趣到:“我知道了!你爹爹就厲害在把你這麽個小狼崽子撿回家了!”

  “你!你才四!”硯兒氣急敗壞,揮舞著小拳頭便要打他。

  葉流水來回遊走,一一躲過她的攻擊:“喲,你打得著嗎?”

  屋內二人聽到外面的動靜,相視一笑。

  “還真是小狼崽子。”秦書墨順口說道。

  寧行雲頓時一愣:“你知道她......”

  “咳咳......她救我那日,我看到了......”秦書墨有些窘迫。

  寧行雲了然地點點頭,目光柔軟。

  硯兒能被他收養,倒還真是幸運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