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傻子的報恩之旅》一十五、奧德賽到來
    農村過年結束與真正忙碌,中間的分水嶺應該就是元宵節。

  “起來,跟我上小廟。”

  正月十五的早上,叔爺就站在門口,操起他獨特的大嗓門,中氣非常足。

  叔爺固執的認為,易凡再次清醒,是他求了後山小廟的菩薩所致,所以要選一個最是隆重的日子前去還願,今天就是叔爺認為最好的日子。

  一座比毛廁大不了多少的小廟,裡面供奉著一個大耳女身菩薩,廟上的稻草或許是村裡人時時翻新,不至於漏雨,才能讓泥塑的身體,保存還算完好。

  “廟不大,供奉的人倒不少。”

  他看到層層疊疊的貢品和香火,由衷的感概一句。

  “這倒是你的功勞,村裡都說我求了這個廟,才讓你清醒,而且還能還得到神靈的助力。誰不想著自家有個出息的兒子,平時不燒香的人,都專門跑到鎮上買了香。”

  叔爺的話讓他差點笑出聲來。

  擺上貢品後,叔爺讓他跪在沒有蒲團的空地上,叔爺則順著周邊轉了一圈。

  “這個小廟估計存不了多久了。”

  叔爺拉著他站起,有些苦澀的說道。

  順著叔爺的目光,他看到主梁有被白蟻啃食的痕跡,而後牆上,明顯有個透光的裂紋。

  “叔爺,我們可以建座廟啊,將菩薩請進去,最好還能請兩個大和尚,將廟建得高大些,在上廟的這段路,多建香爐……”

  他說著突然想起十幾年後,國內最成功的連鎖企業——寺廟。

  為什麽說寺廟是最成功的連鎖企業?

  因為它不光統一製服,統一飯食,統一作息,連思想都非常統一,這點不管再牛的國際企業也沒辦法比擬,況且其盈利能力更是讓人嘖舌。

  想著建廟與自己下一步的步署有很好的補充性,所以他想著是不是今年就動手。

  “伢啊!一個大廟可不是開玩笑,我們村可供養不起。”

  這時候說這個不合適,所以兩人沒有再深入討論。

  回到家後,他開始準備元宵節的早飯。

  農村人過得沒那麽精細,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重陽喝老酒、冬至少不了的當然是水餃。

  這個落後的村子,唯一統一的慶祝方式,就是大吃一頓,不管這個節該祭祀誰,都是先祭自己的五髒廟。

  當然以前大家想大吃一頓,還要忍受著心頭滴血的痛楚,今年似乎沒了這必要。

  他的靈魂自來到這裡時,就覺得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的,他想著每天都要對生活充滿儀式感,所以他在搓湯圓。

  湯圓要包什麽?當然是黑芝麻和糖,那樣一口下去的香甜,會讓他忘了周身一切。

  “你倒會什弄吃,這個湯圓不錯,過幾天多搓點。”

  叔爺吃了一口後,點頭讚歎道。

  他點點頭沒反對,至於會不會做,到時候再說,這東西不好消化,他可不敢給叔爺多吃。

  “城裡的鋪子來才他們初八就開張了,這也過了元宵,下一步村裡怎麽搞?”

  叔爺這句話忍了很久,要不是還在節裡,他早就問了。

  他對易凡這幾天,一心在吃上花功夫,早已不滿,想著將易凡的心往現實方面拉一拉。

  “今年還種一季稻子吧,過後就將田全部改成大棚吧,旱地實在不合適,就移栽點茶樹吧,稻子的性價比太低了。”

  “還有呢?”

  “還有就是……”

  看到老頭聽得認真,

他突然起了逗逗老頭的心思,立馬轉口道:  “還有可不能告訴你老,說了就不靈了。”

  老頭正準備好好接受一下新思想,不妨是這句話,氣得抬起腳就在他屁股上印了個印子。

  大伯從省城回來,滿腹心事的走到他跟叔爺旁邊。

  “這段時間的菜價跌得太狠,洋柿都跌到8毛了,其他兩樣也跌得差不多,這樣哪有錢賺哦。”

  大棚更耗肥,一茬與二茬之間,還要施肥,價格過低還真有可能賺不到錢。

  “來才怎麽說?年節時不是還說,小五將菜兌給別人價格賤了,現在還說不?哼!沒見過世面的玩意。”

  叔爺的內心裡,只有他可以說易凡,別人說那都是挑刺找茬。

  來才年前也只是感慨了一句,價格賣得賤了,依照市價賣至少能多賺兩成,結果傳到叔爺耳朵裡,被狠狠的罵了一頓。

  “叔爺,人沒前後眼,這正常,來才哥也沒壞心眼。”

  給來才打個掩護,不然回來估計還要被罵,又轉頭對大伯說:

  “這一茬趕緊摘完,將秧子鏟了吧,地也要好好曬曬,我們再想想幹什麽。”

  大伯點頭欲走,他又接著道:

  “大伯,你問問附近有販魚苗的沒,買點魚苗放在前面的水壩裡,不然年底又要買魚,然後再看哪裡有藕,多挖點投放到壩裡。”

  養殖方面他本就有養魚的計劃,馬上就到了投魚苗的時節,他提醒一句。

  大棚鏟苗的時候,村裡還多人來幫忙,因為都聽說了,他要在村裡普及大棚,去年大棚的盈利能力村民不知,但他們知道肯定是賺錢了,不然哪來的錢發給他們。

  他則是坐在壩埂上,看著忙碌的人們,腦中卻在快速的思考著大棚該種什麽?

  大伯昨晚說要種西瓜,他還沒開口,就被叔爺否了。

  叔爺從解放前開始舉例,一直舉到了去年的某村,每句話、每個字都在訴說著血的教訓,總結起來就是種西瓜沒錢途。

  來才哥倒是說接著種菜,接著再種一茬,將大棚當成普通的菜田來使用,這個想法雖沒有虧本之虞,但也沒有高額的利潤。

  他沒有發言,全程都是一個聽眾。

  他之所以沒說,因為他是讚成大伯的想法,種西瓜也有很多種種法,有很多種品種可選。

  後世爛大街的8424西瓜,現在還是稀罕貨,但現在是不是能引進,他要去一趟滬市再說。

  安兒小跑著,向他的方向跑來。

  半年的時間,小丫頭到底是被補了回來,現在臉色紅潤,似乎已經開始了女性特征的發育,他又在想建房子的事,現在這樣彼此太不方便。

  “村裡來人了,叔爺叫你回去。”

  聽到全村至高神招喚,他起身,拍了拍屁股後坐折粘上的枯草,跟著小丫頭到了叔爺家。

  “這是我們村最聰明的後生,易凡,你有事問他,我一個老頭子什麽都不知道。”

  叔爺將他拉到一個陌生的男人身前說著,說完自己轉身出去了。

  “到我家坐一會吧!”

  雖不知道對方是誰,不知道對方幹什麽?但叔爺這,明顯不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要啥沒啥。

  到了自己家,他用買的白磁水杯,給客人泡了杯茶。

  “正宗的手工瓜片,葉嫩不嬌,好茶啊!”

  對方喝了一口感慨道。

  他坐到來人的正對面,仔細觀察了一下。

  來人身量不高,1米7左右,30歲左右,戴著厚度不低的近視眼睛,頭際線較高,梳著時下流行的四六分。

  兩人相互打量一番,他當先開口道:

  “不知道您貴姓,來這是?”

  “瞧我這腦子,我叫余安國,是省裡下鄉的調研員,初五就下來了,一直在這一圈轉悠。”

  他心裡微微吃驚,他知道調研員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犯了錯誤但不過重的體制內、一定級別的人員,出於對其處罰,就會拿了實職,保留級別,安排個調研員的職務,無非就是老實的養老;

  而另一種則完全不同,一般是針對重點培養的苗子,給個調研員的身份,深入基層鍍金,相當於過去巡撫的身份,只不過是暗訪居多。

  余安國肯定是屬於後者,因為在體制內,他的年齡不僅只是年輕,說青澀都顯老。

  “你知道我這個身份?”

  見他遲遲未說話, 面上有驚訝之色,余安國同樣吃驚的問道。

  余安國吃驚是因為,跑了十幾個村子,報上名就沒人睬,眾人的眼中最大的官就是村長,稍有見識的或許見過鎮長,至於縣長以上的,過於遙遠。

  “余領導這次來有什麽指示?”

  他恢復了臉上的笑容,以一種輕松的語氣說道。

  “你還真知道,看來是在外面待過。我就是隨便轉轉,看看這塊年後是什麽光景。”

  “哦,怎麽樣?”

  “轉了不少村,但最富裕的村子肯定是你們這。”

  他沒有否認,而是好奇的說道:

  “我們住的也是石頭房,為什麽你知道我們村與別村不同。”

  “你也別叫我領導了,我托大,稱你一聲老弟吧。”

  余安國搖頭笑笑,並沒有因為他一副考較的口吻而不悅,卻是確認了雙方稱謂後,再接著道:

  “雖然房子一樣,但通過兩點就看得出來,一是孩子身上穿新衣的比例高了不少,二是那一片大棚很扎眼,我可是看到了。”

  他愣了一下,發現自己問了一個蠢問題。

  兩人再次聊了幾句,他留了飯,對方也沒客氣。

  一頓火鍋吃得對方過癮不已。

  飯後,余安國說道:

  “我天黑前要回到鎮上,你去忙,我四處轉轉不介意吧。”

  “這可是你的職責,當然我們公民有配合的義務,你隨意。”

  他沒有跟著,他知道余安國是去找其他村民聊天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