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38章 價值
69,最快更新亂世棟梁!

 午後,多雲,樂安銅礦礦區,李笠站在高處,和隨行官員們一起,看著眼前這忙碌的巨大“淺坑”。

 樂安銅礦,在樂安東北、南鄱水上遊十余裡外的群山之中,不過礦區距離南鄱水較近,且部分礦脈不深,所以有露天礦場,宛若一個淺坑。

 當然,也有深深的礦井,直入地下,其礦道情形,在地上是看不到的。

 眾人舉目望去,只見鐵製的軌道在“淺坑”裡盤旋,仿佛一條盤在山中的大蛇。

 大量礦工在“淺坑”各處忙碌,如同密密麻麻的蟻群。

 一輛輛馬拉礦車,沿著鐵軌緩緩向外駛去,將一車車礦石運到冶煉場。

 冶煉爐處有不少冶煉爐聳立著,這些冶煉爐頂部冒著火光,噴著濃煙,弄得礦區煙霧繚繞,仿佛半個天空都被遮擋。

 超級大礦場的忙碌情景,讓第一次到此的人們看的目瞪口呆,太尉王僧辯看著礦區裡大量忙碌的礦工,隻覺難以置信:

 關注公眾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按照資料,樂安銅礦每日開工時,能有上萬礦工同時入場,在不同的“工段”勞作。

 那麽,指揮、調動、協調這麽多礦工,是一項極為複雜的事情,一般官員可乾不來。

 這不是一日兩日做好就行的事,而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每天都要保證礦區正常運轉,保證大量礦石被開采出來,煉成銅。

 新年伊始,樂安銅礦(不含水銅)去年的年產量已經初步統計出來,將近七百五十萬斤,這個數字光是想,就讓王僧辯覺得炫目。

 銅就等於錢,樂安有錢監,所以大量的銅被製作成“貞元五銖”、“貞元通寶”運往外地,朝廷越來越不缺錢了。

 樂安銅礦,就是朝廷最重要的錢袋子。

 所以,樂安銅監、錢監的吏員規模極其龐大,官員也很多,連帶著開采水銅的各礦場,下轄礦工近十萬人。

 加上家屬、尋常百姓、過往商賈,以及鎮守各地的軍隊及軍屬,樂安地界外,常住居民差不多有八萬戶,將近四十萬人。

 狹小的樂安城,當然容不下這麽多居民,和采礦有關的人員,分布在各處居住。

 所以,樂安城周邊,包括各水銅以及銅礦區,有大大小小不少城寨,以及駐軍營壘。

 因為樂安所在地區都是群山,所以這四十萬人的口糧,全都要從外地運來。

 所幸,經過十余年的屯田,饒州境內有大片良田產出糧食,與外地運來的糧食一起,經由通暢的南鄱水航道,運抵樂安,支撐著這個大型銅礦區。

 糧食的漕運、調撥同樣不簡單,加上延續了十幾年的“銅引”政策,使得南鄱水的航運十分繁忙,同樣要有大量官吏和兵卒來維持運轉。

 王僧辯思索著,回憶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做什麽,因為據說二十多年前,這個銅礦,已經被人初步勘察出礦脈了。

 根據傳言所稱,那個人,是李笠。

 他看向涼傘下,與左右交談的李笠,百感交集。

 二十年前,大概是侯景作亂前夕,當時的李笠,好像是少府寺東冶的一個監作。

 小小監作,卻在忙著大事。

 毫無疑問,要想開采如此規模的銅礦,要投入數以萬計的礦工,加上其他人員,包括家屬,還有尋常百姓,消耗的糧食十分驚人。

 那麽,在開采銅礦之前,就要先把饒州鄱陽地區的糧食產量提升,也就是大規模屯田。

 屯田需要時間,才能使荒地變成生地,然後再變成熟地。

 而要屯田,又要組織大量勞動力來開荒。

 這一切,起於將近十八年前、李笠就任鄱陽內史期間。

 王僧辯記得,那是先帝(蕭綱)為了嘉獎李笠屢立大功,特讓其回家鄉任職。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對於李笠是一次殊榮,僅此而已。

 卻沒想到,過了將近二十年後,回顧時才發現,其實李笠在那時,就已經在為樂安巨大銅礦的正式開采做準備。

 想到這裡,王僧辯有些唏噓:

 若當初,重陽節之變後,皇太子蕭大器沒有傷重去世,而是繼任皇位,現在,差不多有四十五歲。

 而年近四旬的李笠,想來能成為蕭大器所重用的肱股之臣,君臣相得。

 再不濟,少帝蕭詢沒有出意外,或許,李笠作為外戚,也能扶助皇帝。

 奈何,造化弄人。

 王僧辯如今雖然位高,掛名尚書令,卻無實權,心中沒有絲毫憤懣,因為這對於他來說,是最好的境遇,對雙方都好。

 兒子們得任用、前途無憂就行了,王僧辯一把年紀,別無他求,願意做個富家翁,默默看著,那一天的到來。

 那一天,他一定能看到的。

 因為現在,身處這巨大礦場邊緣,王僧辯充分感受到了力量。

 這股力量是如此的強勁,使得天下一統的夢想,即將成真。

 。。。。。。

 樂安上遊數裡,攔河堰壩旁,前來視察的李笠,和隨行官員們觀看水力製幣機制作銅錢的過程。

 過程很簡單,原理就是“衝壓”:

 先把銅條軋成厚度合適的銅帶,然後從中“衝壓”出一個個帶孔圓銅片。

 圓銅片進入另一個衝壓機,被錢模“衝壓”成帶文字的銅幣。

 而直百錢“貞元通寶”,比起前朝直百錢“泰安通寶”,多了一道名為“擠邊”的工序。

 這道工序,是讓錢幣通過兩個對轉齒輪(齒輪組)中間,兩個齒輪間隙比錢幣直徑略小),於是,通過齒輪組的錢幣,邊緣就被擠出一道道整齊、等距的“齒邊”。

 帶著齒邊的直百錢“貞元通寶”,仿製起來就多了一道麻煩的工序。

 加上銅價一直都在緩慢下降,以及官府一直在嚴厲打擊製假幣行為,所以如今製假的獲利已經越來越薄。

 跟著參觀的皇太子和皇子們,看著眼前不住轟鳴的機器,看著如同下雨般落下的錢幣,切實感受到樂安銅礦的巨大力量。

 得父親的教導,他們對鑄幣的門道有所了解。

 有銅就等於有錢,但是,傳統的鑄幣法吃力不討好,因為製幣的成本要比錢幣的面值高,朝廷鑄幣鑄得越多,虧得越多。

 但是,有了水力衝壓機,改變了製幣工藝後,鑄幣的成本已經比錢幣的面值低(必須適當調低銅含量)。

 於是,困擾歷代朝廷的鑄幣成本問題得以解決,錢製得越多,朝廷賺得越多。

 加上銅產量連年增加,民間可以通過正當途徑購買相對充足的銅,銅價持續下降,導致千年來熔幣取銅的行為變得虧本。

 所以,各地流通銅錢短缺的情況得到緩解, 流通的銅錢中,機制幣(主要是貞元錢,以及慢慢退出流通的泰安錢)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樂安銅礦的產量只會越來越高,那麽,各地的錢荒現象便會漸漸消失。

 缺銅的現象雖然可能還會存在,但至少不會因為缺銅,導致不法之徒大規模熔錢取銅。

 銅錢不會因為違法行為(熔錢取銅)而大量消失,愈發導致各地不會出現錢荒,所以,那些粗製濫造的劣錢、假錢,不會有人願意用。

 李昉回憶著父親所說的內容,看著眼前這些不斷“吐出”錢幣的機器,覺得胸中有一種激昂的力量在膨脹。

 有銅就等於有錢,再有了充足的糧食和人口做保障,統一天下、結束亂世的夢想,或許就能實現。

 所以,李昉認為父親說得對。

 那些世家高門,還有大量士族、各地大戶,佔據著大量土地和人口,卻不繳納賦稅,不服勞役,享受各種特權,憑什麽?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朝廷為何要繼續以各種特權、優待來收買你們這些人?

 你們不值那個價!

亂世棟梁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