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37章 士為知己者死
米糕羊

 鄱陽城北郊,一處小山丘上,新落成的墳墓前,李笠帶著兒子們,向墳墓叩拜。

 他的父母以及兩位兄長的棺槨,已經遷到這裡下葬,而不是遷到建康。

 墳墓沒有高大的陵丘,也沒有放多少陪葬財物,墳墓大小和尋常大戶人家之墓沒多少區別。

 李笠遷二百戶百姓在附近定居,世代免勞役、租賦,作為守墓人,聽從陵官的安排,定期灑掃陵墓,清理雜草。

 吳氏去世時,李笠將母親安葬在鄱陽白石村,與李笠的父親合葬。

 此次回家鄉,他正好主持遷墳,讓父母和兩位兄長,在鄱陽城外“定居”。

 如此一來,若乾年後彭蠡湖水南侵、淹沒白石村時,父母兄長的墓就不會沉入水中。

 李笠知道,沒有不滅的王朝,而彭蠡湖區面積持續擴大,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仔細考慮後,給父母兄長尋了個安穩的長眠之地。

 即便許多年以後,李氏楚國滅亡,位於鄱陽城外的這片墓地,依舊能靜靜見證時光的流逝。

 守陵戶的聚落,會變成村莊,一代代延續下去,村民的墳,會讓這片地區變得“擁擠”。

 屆時,即便沒有官方來祭祀李氏楚國皇室的祖墳,他父母、兄長墳塋,想來也不會顯得孤孤單單。

 至於他將來會葬於何處,若乾年後會不會有盜墓賊來“摸金”,李笠覺得,無所謂了。

 人免不了一死,死後,什麽事都由不得自己,所以沒必要糾結太多。

 不過,若乾年後,自己的“遺骸”會不會被盜墓賊拖出陵墓,散落在野地裡?

 或者千年後,陵墓被後世的考古學家發掘,他的“遺骸”被人放在博物館裡展覽?

 想到這個問題,李笠忽然有些感慨。

 曹操死後設疑塚,所以其真實陵墓位置千年來無人知曉,直到現代,才被人發現。

 難道我死後,也得搞什麽“疑塚”?

 禮畢,李笠沒急著回城,聽梁森匯報一起案件。

 他入城那天,“有司”抓獲了幾個刺客,這幾個刺客,從江陵開始,一路跟著他,如影隨行。

 或許是半路上找不到機會下手,所以刺客們在他入鄱陽城之際,在路邊發動刺殺。

 卻被早有準備的“有司”一網打盡。

 “還是不招麽?”李笠問,梁森回答“還是不招,知道幕後主使的,只有其頭目一人,此人姓劉名末,但這個人很硬,怎麽都不招。”

 李笠覺得驚訝“怎麽都不招?待客之道,都展示過了?”

 梁森肯定的說“都展示過了,能用的刑都用過了,他就是不招。”

 “是個硬漢呐”李笠說完,緩緩向前走,梁森以半個身位的距離,跟在他後面“看樣子,此人,真的是死士。”

 “死士?死士”李笠沉吟著,想到了各種上刑的場景。

 如果一個人,任何刑罰都對其起不了作用,原因大概有兩個

 其一,對方有堅定的信仰,並有了為信仰而獻身的覺悟。

 其二,其人意志堅定,因為某種執念,寧願獻出生命,也絕不屈服,譬如“士為知己者死”。

 第二種人,在古代較多的稱呼是“士”,或者是春秋著名刺客類型的人。

 被抓的劉末等人,應該是某人蓄養的死士,對方派出死士行刺,自然會提防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選出來的頭目,“硬”也是理所當然。

 他問梁森“接下來該怎麽做,你有何建議?”

 “陛下,既然是死士,再嚴刑拷打,恐怕也是浪費時間。”

 “那就給他一個痛快吧,幕後主使是誰,無所謂了。”李笠輕輕笑起來,“殺了個劉末,還有陳末、黃末。”

 “我動了世家大族的根基,必然有許多人恨不得我早死,刺客一撥撥的來,其後主使,必然各有不同。”

 “那此事是否聲張?還是暗中處置?”梁森問,李笠想了一下,回答“不聲張的話,如何犒賞立功人員?”

 梁森明白李笠的意思,不再多問,李笠看著遠處的鄱陽城,暢想起來“也不知下一次回來,是何年何月。”

 “畢竟回來一次,耗資不菲,勞師動眾,說直接點就是擾民,對家鄉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梁森建議“陛下可以定期派皇子回來掃墓,正好當做鍛煉。”

 “輪流回來掃墓倒是可以,鍛煉就不現實了。”李笠搖搖頭,看著不遠處的兒子們,長歎一聲“他們只會被阿諛奉承環繞,哪裡能鍛煉什麽。”

 。。。。。。

 傍晚,夕陽余暉灑在田野裡,將一座莊園染上金黃色。

 這裡,是曾經的李家莊園,如今成了行宮,位於鄱陽城東、南北鄱水之間。

 李笠時隔十余年,再次回到家鄉,白石村自然是要走一轉的,而這座屬於自己、但之前一天也沒住過的莊園,也是要住一住的。

 他站在閣樓三樓,舉目遠眺,看著夕陽西下之際,四處一片金黃的原野,隻覺心曠神怡。

 如果這個時代是個太平盛世,沒有天災人禍,那麽他有了這樣的莊園,可以做個地頭蛇,悠哉悠哉的度過一生。

 可惜不能。

 李昉登樓,李笠便和兒子聊起來。

 刺客行刺未遂一事,李昉已經知道了,李笠接下來要和兒子說的事,和這件事有關。

 “世家大族,被我們檢籍、檢地,被迫繳納租賦,依附名下的勞動力,也被我們挖走大半,這仇算是結下了,不死不休。”

 “他們現在隻敢搞小動作,派刺客行刺,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效果或者說威脅還是存在的。”

 李笠看著兒子,語重心長“前朝舊事歷歷在目,父親要是出了意外,你可得挑起大梁。”

 李昉覺得這話有些晦氣,想開口說話,李笠又說“現在說這種話,不是晦不晦氣的問題,有備才能無患。”

 “父親不怕那些所謂的死士,但有些事情,現在就得提醒你。”

 “那些世家高門,乃至許多士族,就如同鴆酒,看上去似乎喝了便能解渴,可喝了之後,就是自尋死路。”

 “飲鴆止渴不可取,宋、齊、梁三代更替,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我們若不想重蹈覆轍,得在沒有渴死之前,想辦法尋找新水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你想要一個群體,對你、對王朝有較多的忠心,那麽,你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己。”

 “這樣的群體,就是數量眾多的庶族,論一家一姓的財富,他們比不上士族,論學問,他們也比不上士族,但論生機,他們比士族充滿活力。”

 “士族,是垂垂老朽,庶族,則是弱冠青年,國家要有朝氣,就得依靠庶族。”

 “所以,你要做他們的知己,得為他們著想,他們善武,就讓他們有憑借軍功入仕、升官的途徑。”

 “他們善文,就讓他們有科舉入仕、憑政績升遷的途徑。”

 “至於那些士族,尤其那些世家高門,他們就是賠錢貨,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空有響亮的名聲罷了,沒必要花太多心思去收買。”

 “只要斷了他們的根,也就是莊園經濟,以及九品中正製,他們自然就會慢慢枯萎。”

 “但為了避免新的士族出現,嚴格檢籍、檢地,堅持科舉選拔,是不能松動的原則。”

 “父親把最難開的頭給開好,拉他們的仇恨,將來,你也要堅持下去,等到了你兒子執政時,這些凋零的士族,就成不了氣候了。”

 “沒了政治特權,他們就培養不出門生故吏;沒有了經濟特權,他們,連死士都養不起。”

亂世棟梁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